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江苏省是我国重要的科技资源省市之一,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然而任何地区(包括国家)都不可能具有其经济发展所需的一切资源和生产要素。所以,江苏省要通过科技资源整合与集成,使各类资源、知识、智力、技术和生产要素在区域际和区域内进行直接的移动,以实现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江苏省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江苏省;科技资源;集成
一、科技资源的理解
科技资源是科技活动的基础,是创造科技成果,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素的集合。广义的科技资源包括科技财力资源、科技人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科技信息资源4个方面,狭义的科技资源则限定在科技人力资源和科技财力资源上。科技资源具有高增值性和长效性两个突出的特征。
科技资源集成是指科技财力资源、科技人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科技信息资源等4个方面的集成与整合及相互渗透,它包括国家、区域、地区等的科技资源集成,它是一个有形体系(又可称为硬件),也是一个无形体系(又可称为软件)以及宏观和微观的信息的流动。它包括国家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资源集成,也包括研究机构向生产单位的资源集成等。
从江苏省科技资源的分布来看,各地科技资源的结构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多元性,一般都既有隶属于地方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又有隶属于中央部委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既有来自于政府的公共投入,又有来自于企业和其他私营部门的投入。如何充分利用市场和制度设计的使用,使得各种渠道、各个部分的科技资源充分整合起来,以推动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并进而使科技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是创新系统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二、江苏省进行科技资源集成的背景
国际上,在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下。国内,十二五规划就要出台,我们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各地需要支柱产业,支柱产业需要科技资源集成。科技资源分布不均匀,需要集成,更需要市场,特别是支柱产业来检验。
当前,江苏省正处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发展的要求更高,发展的难度更大。因此,江苏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科技进步与科技资源的集成的支撑,需要自主创新的推动。由于任何地区(包括国家)都不可能具有其经济发展所需的一切资源和生产要素,所以,江苏省市县要通过科技资源整合与集成,使各类资源、知识、智力、技术和生产要素在区域际和区域内进行直接的移动,以实现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江苏省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成果的就地转化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导功能,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瓶颈问题,通过技术水平的提高把存量的资源转化为增长的优势,以科学技术的跨越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飞跃。
三、江苏省进行科技资源集成的现实基础
江苏省是我国重要的科技资源省市之一,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2009年,江苏区域创新能力由全国第四位上升到第一位;51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总量占全国第二;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2.3%,提高1.6个百分点。到2009年底,全省共有各类研发机构4950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58.9万人;两院院士91人,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200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680亿元,点GDP比重达2%;企业研发投入560亿元,占全省的83%,占全国第一,本土大中型企业建有研发机构比例达64%;全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17.4万件和8.7万件,其中企业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7.9万件和4.7万件,均居全国第一;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增加到21亿元;全省共有10662家企业与国内941家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实施项目超过2万个,其中与中科院合作达1104个;全省按国家新标准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723家,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1987亿元,增长19.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0%。
2009年底,全省中国科学院院士4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48名。全省共有省属高校68所,部属高校10所,省属企业32家,部属参照正厅管理企业36家,部属参照副厅管理企业7家,中央金融系统所属企业20家,其他金融企业10家,省属科研院所2家,省属事业单位4家,部属事业单位、科研院所28家。“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测算表”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009年实现值达2.0%,人均GDP达到6475美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30%;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更大力度推进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为重点的自主创新,加快向创新型经济转型。
四、江苏省实施科技集成取得的初步成效
2009年及以前,全省认真实施科技资源集成支持发展区域支柱产业的路径,已取得很大的成绩。
1、全省集中财力、物力重点建设一批科技转化急需的技术基础设施
2009年,1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推进高新技术成果工程化与商品化前期的研究开发,向企业提供了一大批成熟的、系统配套的科技成果。全省科技第三产业迅速兴起,初步形成了促进技术流通的渠道和网络,建立了一批常设技术场所,组建成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江苏省技术市场联合体。软科学事业走向规范化管理,逐步形成了发展科技咨询产业、开展应用型软科学研究和加强软科学基础研究三个层次的基本格局,软科学研究成果与许多重要决策建议为各级政府和社会采纳应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2、全省建立了与省科技资源集成支持发展区域支柱产业的路径发展进程相适应的科技进步政策体系
到2009年,已先后制定颁发《关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的通知》等六个科技政策性文件,对推动科技资源集成支持发展区域支柱产业的路径发展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3、全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科技攻关、火炬计划为重点,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点
南京开发区内建立了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和欧洲科技工业园,探索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全省基本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苏锡常火炬带为辐射走廊、其他地区不断培育新产业生长点的区带结合、点线结合的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新格局。
4、全省以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为重点,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
2009年,全省工业主要行业中有70%产品升级换代,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20万台套,现有工业企业生产装备中三分之一以上达到了国家同类设备先进水平。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推进科研机构的改革,引导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采取多种形式,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5、全省推动科技资源集成支持发展区域支柱产业的路径发展,围绕“增粮增棉、保供增收”目标发展科技
全省实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试验示范、推广服务相结合,到2009年已建立了六个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和107个科技示范乡镇,初步形成了农业科研、开发、试验示范和推广服务体系,大力推进高产、优质、高效、创汇农业的发展;已有37个县(市、区)获得国家“科技工作先进县(市)”称号,居全国前列。
6、全省重视科技资源集成支持发展区域支柱产业的路径发展,拓展科技外事领域
全省重点加强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的合作、国外智力的引进和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对促进科技国际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到2009年,完成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直接找油气法的DIPOG技术等国家、省级智力引进项目1200多项,引进国外专家1200多人次,建立了果树、蔬菜的智力引进示范园区。组织科技出访400多人次,举办境外科技培训班100期,培训国内学员1500多名,组织实施“计算机流动培训车”、“江苏计算机应用网络”等政府科技合作研究项目80项,获得国外资助1000多万美元。建立技术进出口体系促进科技与外贸结合,已有16个研究开发机构具有进出口自营权。
7、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得到强化
在省科技资源集成支持发展区域支柱产业的路径与机制中,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在科技计划立项、贷款贴息、风险投资、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强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建设、以及企业知识产权
8、省科技厅对县(市管理与服务)科技拨款
省科技厅对各县(市)申报科技项目给予直接申批,减少中间环节,并给予积极拨款。
五、结束语
通过研究江苏省科技资源集成的现状,用数学模型定量分析,提出提高江苏省科技资源集成的质量,增强支柱企业的经济效应,促进江苏省科技集成与提高企业生产效益的对策意见,可以为江苏省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科技资源上的保证,为增强江苏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可操作性的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李逸平.夯实基础设施平台,促进科技资源共享[J].科技日报,2004(7).
[2]柳御林.21世纪的中国技术创新系统[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游雪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初见成效[N]. 科技日报,2004(4).
[4]华鹰.技术创新成果的权利化与技术转移战略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12).
[5]蔡声霞,高红梅.发展中国家国际技术转移模式的分类及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9).
[6]杨选良,张薇,程骏.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经济属性及收费政策[J].中国科技论坛,2006(04).
作者简介:韩永平(1978—),女,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关键词】江苏省;科技资源;集成
一、科技资源的理解
科技资源是科技活动的基础,是创造科技成果,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素的集合。广义的科技资源包括科技财力资源、科技人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科技信息资源4个方面,狭义的科技资源则限定在科技人力资源和科技财力资源上。科技资源具有高增值性和长效性两个突出的特征。
科技资源集成是指科技财力资源、科技人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科技信息资源等4个方面的集成与整合及相互渗透,它包括国家、区域、地区等的科技资源集成,它是一个有形体系(又可称为硬件),也是一个无形体系(又可称为软件)以及宏观和微观的信息的流动。它包括国家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资源集成,也包括研究机构向生产单位的资源集成等。
从江苏省科技资源的分布来看,各地科技资源的结构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多元性,一般都既有隶属于地方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又有隶属于中央部委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既有来自于政府的公共投入,又有来自于企业和其他私营部门的投入。如何充分利用市场和制度设计的使用,使得各种渠道、各个部分的科技资源充分整合起来,以推动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并进而使科技资源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是创新系统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二、江苏省进行科技资源集成的背景
国际上,在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下。国内,十二五规划就要出台,我们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各地需要支柱产业,支柱产业需要科技资源集成。科技资源分布不均匀,需要集成,更需要市场,特别是支柱产业来检验。
当前,江苏省正处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发展的要求更高,发展的难度更大。因此,江苏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科技进步与科技资源的集成的支撑,需要自主创新的推动。由于任何地区(包括国家)都不可能具有其经济发展所需的一切资源和生产要素,所以,江苏省市县要通过科技资源整合与集成,使各类资源、知识、智力、技术和生产要素在区域际和区域内进行直接的移动,以实现优化配置,进一步提高江苏省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成果的就地转化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导功能,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瓶颈问题,通过技术水平的提高把存量的资源转化为增长的优势,以科学技术的跨越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飞跃。
三、江苏省进行科技资源集成的现实基础
江苏省是我国重要的科技资源省市之一,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2009年,江苏区域创新能力由全国第四位上升到第一位;51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总量占全国第二;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2.3%,提高1.6个百分点。到2009年底,全省共有各类研发机构4950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58.9万人;两院院士91人,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200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680亿元,点GDP比重达2%;企业研发投入560亿元,占全省的83%,占全国第一,本土大中型企业建有研发机构比例达64%;全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17.4万件和8.7万件,其中企业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7.9万件和4.7万件,均居全国第一;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增加到21亿元;全省共有10662家企业与国内941家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实施项目超过2万个,其中与中科院合作达1104个;全省按国家新标准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723家,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1987亿元,增长19.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0%。
2009年底,全省中国科学院院士4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48名。全省共有省属高校68所,部属高校10所,省属企业32家,部属参照正厅管理企业36家,部属参照副厅管理企业7家,中央金融系统所属企业20家,其他金融企业10家,省属科研院所2家,省属事业单位4家,部属事业单位、科研院所28家。“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测算表”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2009年实现值达2.0%,人均GDP达到6475美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30%;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更大力度推进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为重点的自主创新,加快向创新型经济转型。
四、江苏省实施科技集成取得的初步成效
2009年及以前,全省认真实施科技资源集成支持发展区域支柱产业的路径,已取得很大的成绩。
1、全省集中财力、物力重点建设一批科技转化急需的技术基础设施
2009年,1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推进高新技术成果工程化与商品化前期的研究开发,向企业提供了一大批成熟的、系统配套的科技成果。全省科技第三产业迅速兴起,初步形成了促进技术流通的渠道和网络,建立了一批常设技术场所,组建成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江苏省技术市场联合体。软科学事业走向规范化管理,逐步形成了发展科技咨询产业、开展应用型软科学研究和加强软科学基础研究三个层次的基本格局,软科学研究成果与许多重要决策建议为各级政府和社会采纳应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2、全省建立了与省科技资源集成支持发展区域支柱产业的路径发展进程相适应的科技进步政策体系
到2009年,已先后制定颁发《关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的通知》等六个科技政策性文件,对推动科技资源集成支持发展区域支柱产业的路径发展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3、全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科技攻关、火炬计划为重点,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点
南京开发区内建立了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和欧洲科技工业园,探索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全省基本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苏锡常火炬带为辐射走廊、其他地区不断培育新产业生长点的区带结合、点线结合的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新格局。
4、全省以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为重点,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
2009年,全省工业主要行业中有70%产品升级换代,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20万台套,现有工业企业生产装备中三分之一以上达到了国家同类设备先进水平。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推进科研机构的改革,引导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采取多种形式,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5、全省推动科技资源集成支持发展区域支柱产业的路径发展,围绕“增粮增棉、保供增收”目标发展科技
全省实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试验示范、推广服务相结合,到2009年已建立了六个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和107个科技示范乡镇,初步形成了农业科研、开发、试验示范和推广服务体系,大力推进高产、优质、高效、创汇农业的发展;已有37个县(市、区)获得国家“科技工作先进县(市)”称号,居全国前列。
6、全省重视科技资源集成支持发展区域支柱产业的路径发展,拓展科技外事领域
全省重点加强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的合作、国外智力的引进和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对促进科技国际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到2009年,完成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直接找油气法的DIPOG技术等国家、省级智力引进项目1200多项,引进国外专家1200多人次,建立了果树、蔬菜的智力引进示范园区。组织科技出访400多人次,举办境外科技培训班100期,培训国内学员1500多名,组织实施“计算机流动培训车”、“江苏计算机应用网络”等政府科技合作研究项目80项,获得国外资助1000多万美元。建立技术进出口体系促进科技与外贸结合,已有16个研究开发机构具有进出口自营权。
7、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得到强化
在省科技资源集成支持发展区域支柱产业的路径与机制中,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在科技计划立项、贷款贴息、风险投资、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强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建设、以及企业知识产权
8、省科技厅对县(市管理与服务)科技拨款
省科技厅对各县(市)申报科技项目给予直接申批,减少中间环节,并给予积极拨款。
五、结束语
通过研究江苏省科技资源集成的现状,用数学模型定量分析,提出提高江苏省科技资源集成的质量,增强支柱企业的经济效应,促进江苏省科技集成与提高企业生产效益的对策意见,可以为江苏省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科技资源上的保证,为增强江苏省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可操作性的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李逸平.夯实基础设施平台,促进科技资源共享[J].科技日报,2004(7).
[2]柳御林.21世纪的中国技术创新系统[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游雪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初见成效[N]. 科技日报,2004(4).
[4]华鹰.技术创新成果的权利化与技术转移战略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8(12).
[5]蔡声霞,高红梅.发展中国家国际技术转移模式的分类及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9).
[6]杨选良,张薇,程骏.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经济属性及收费政策[J].中国科技论坛,2006(04).
作者简介:韩永平(1978—),女,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