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建设项目多、任务重,施工设备和机械的大最投资到施工现场,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成为一个安全的管理问题。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直接影响机械费,机械成本是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机械设备的企业管理,不断提高可用性和机械设备的效率,保持机械设备的最佳状态,充分发挥机械设备在施工中的作用,从而节约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施工企业效益。
【关键词】 市政工程;机械设备;管理
引言:
随着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施工机械设备已成为建筑领域的重要设备,由于技术的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完善,并在更突出的地位的建设,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能,是安全生产的施工直接相关。但是,产品质量和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目前在施工现场使用并不乐观,一些保险和限制安全装置不齐全或失败,一些机械设备维修妥善,一些在安装过程中,非法命令使用,违规操作,造成施工机械和设备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并造成严重的事故。
1.市政施工机械管理内容
1.1机械设备的选择及配套
机械的技术性能必须适合使用要求。除主机外,还要注意辅助机械的配套,在数量和生产能力上必须彼此适应。例如现场混凝土浇灌,应从后台上料、石砂水泥运输、定量搅拌、成品出料运输、就地浇灌捣固等工序,都要相应配备砂石水泥上料机械、搅拌机械、水平运输机械等。其数量必须符合需要的比例,要成龙配套,尽可能使各种机械设备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必须考虑一机多用。
1.2维修和保养
为了提高机械的完好率,需要做好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努力使本企业的所有大机械设备达那三无、一好、一高”的水平.即机械设备无失修失保、无丢失损坏、零部件无乱拆乱卸;机械设备台台完好;机械完好率、利用率达到最高。
1.3检查和修理
要定期检查和校验机械设备的运转情况、工作精度,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根据机械设备的性能、结构和使用状况,规定小修、中修、大修的时间,以便及时恢复机械设备的工作能力,预防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等。
1.4确定管理制度
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和管理制度。例如,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计划检修制度、责任制度以及日常登记、保管、调整等项工作制度等。
1.5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
要经常对操作人员进行正确使用和维修保养设备的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以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为合理使用和维护设备创造必要的技术条件。
2.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市政工程建设,施工机械逐渐向大型化、专业化、系列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因此为加快工程进度,缩短工期和减轻劳动强度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基础,又为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维修等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1合理购置的问题
随着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的改变,采用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是不同的,需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品种、数量,也是变化的,这就需要适时的购置相应的设备。在购置中由于施工企业缺乏对设备配置的长期规划,致使机械设备的购置存在盲目性,不切合实际,有些是重复购置,有些设备机型不符合要求,使机械难以发挥低成本、高效益的功能,有时反而造成设备完好率低,利用率不高。在管理中也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缺乏合理规划,科学配置,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管理理念。
2.2管理制度问题
个别施工企业考核办法不够健全,没有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机械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完全实行车辆机械单车核算,机械效益单机考核的制度,仅仅管理了车辆机械的油料和安全。
2.3管理人员专业化问题
个别企业由非专业人员管理设备。有的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机械管理员,但又不专职管理。
3.提高市政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对策
3.1配置经济化
(1)施工方案优选化。施工方案的经济性可以在不同方案之间进行优化选择,依据工程量大小、工期决定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以及进出场时间,以达到工程进度与设备使用的协调一致与有效控制。如公路建设项目工程量大时应采用大型机械和先进设备,而工程量小时则应采用中小型机械和现有设备。但这不是绝对的,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配套设备效率化。施工企业应解决好机械设备组列内部的合理配套关系,以设备组列中主要设备为基准,其它配套设备以确保主要设备充分发挥效率为选配标准;设备组列数量最小化原则,即尽可能选用一些综合型设备,以减少配套环节,提高组列运行的可靠性;次要设备并列化原则,即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注意组列中的薄弱(运行可靠性低)环节,实现局部施工设备的并列化。
3.2完善管理体制
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是对机械设备的良好管理的先决条件,建立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工程建设有关的所有方面,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建立和完普机械设备的管理机构,统一规划的实施,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努力实现专业化管理和质量管理,明确的专家和管理人员的权利和责任,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在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应坚持“七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施工,有利于管理。为了提高机械完好率,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力学性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效率。实行定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器都有负责人保管、维修和操作。由于“三定”体系的基础是机械化施工生产和设备管理,它的实施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安全以及施工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以便在实施过程中应配备适当的人员,必须小心,不要随意改变他们的工作,以免影响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3.3加强技术培训力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也在不断升级,其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重。机械管理要有新思路、新的概念,在良好的秩序的科学管理和安排好一切机械设备的安装、维修。因此,对施工企业提高专业素质的管理和维修人员从根本上说,我们应该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增加培训,选拔和培养一批技术精湛,管理会计的“专家”的人才,以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企业.市政施工企业也可以以组织和设备管理,维修出席,在设备管理研讨会的运营商,我们集思广益,作出贡献。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采用示范表现、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形式,及时推广、宣传有实效的经验体会,以点带面,逐步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3.4维护科学化
(1)预防检查日常化。实践证明,设备的大多数故障如能在日常检查中早期发现并采取措施,就能及时有效地防止突发故障的发生。为此要做好设备的预防检查,可由日常维护和巡检两个环节组成,日常维护由机械操作手来完成,主要内容就是“十字作业法”贯彻机械设备的整个进行过程,直到停机下班。巡检的工作由修理人员来做。根据每个工地的实际情况,把所运行的设备具体责任到人,设立机械综检日志,并把每台设备的巡检情况与当月该设备的运行及维修情况对照,对维修人员进行经济上的奖励或惩罚。
(2)设备维护科学化。机械设备的科学合理维护是完好率、利用率、工作效率的根本保证。设备维护应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科学的进行,避免盲目维护带来的危害。比如施工现场出现的润滑用油更换时不讲牌号、更换的周期不按时等不科学的做法,虽然其后果不会立即显现出来,但却严重影响设备的有效使用寿命,也给突发性故障埋下了隐患。
(3)专业检修定期化。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是制定维修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施工机械设备故障检修大多是维修工靠经验来判断,进行解体、更换配件、再组装的工艺流程,这种作业方法及时、方便,但也造成故障判断失误率高,返修率高等缺点。应通过必要的仪器设备来测定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劣化程度,确定机器的性能,决定其修理的内容和时间。施工中的机械设备配套化、设备来源多元化、设备结构复杂化等情况越来越多,专业化的定期检查和定项修理就愈发显得重要。
4.结语
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必须重视施工机械管理。切实执行相关的机械设备使用和维修管理规定,同时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优化管理制度,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保障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刘希宋,王辉坡现代设备管理的新趋势[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5,(l).
[2]许安,崔崇学.工程机械维修.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9).
[3]谢永平.市政工程机械机务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关键词】 市政工程;机械设备;管理
引言:
随着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施工机械设备已成为建筑领域的重要设备,由于技术的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完善,并在更突出的地位的建设,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能,是安全生产的施工直接相关。但是,产品质量和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目前在施工现场使用并不乐观,一些保险和限制安全装置不齐全或失败,一些机械设备维修妥善,一些在安装过程中,非法命令使用,违规操作,造成施工机械和设备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并造成严重的事故。
1.市政施工机械管理内容
1.1机械设备的选择及配套
机械的技术性能必须适合使用要求。除主机外,还要注意辅助机械的配套,在数量和生产能力上必须彼此适应。例如现场混凝土浇灌,应从后台上料、石砂水泥运输、定量搅拌、成品出料运输、就地浇灌捣固等工序,都要相应配备砂石水泥上料机械、搅拌机械、水平运输机械等。其数量必须符合需要的比例,要成龙配套,尽可能使各种机械设备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必须考虑一机多用。
1.2维修和保养
为了提高机械的完好率,需要做好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努力使本企业的所有大机械设备达那三无、一好、一高”的水平.即机械设备无失修失保、无丢失损坏、零部件无乱拆乱卸;机械设备台台完好;机械完好率、利用率达到最高。
1.3检查和修理
要定期检查和校验机械设备的运转情况、工作精度,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根据机械设备的性能、结构和使用状况,规定小修、中修、大修的时间,以便及时恢复机械设备的工作能力,预防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等。
1.4确定管理制度
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和管理制度。例如,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计划检修制度、责任制度以及日常登记、保管、调整等项工作制度等。
1.5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
要经常对操作人员进行正确使用和维修保养设备的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以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为合理使用和维护设备创造必要的技术条件。
2.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市政工程建设,施工机械逐渐向大型化、专业化、系列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因此为加快工程进度,缩短工期和减轻劳动强度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基础,又为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维修等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1合理购置的问题
随着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的改变,采用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是不同的,需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品种、数量,也是变化的,这就需要适时的购置相应的设备。在购置中由于施工企业缺乏对设备配置的长期规划,致使机械设备的购置存在盲目性,不切合实际,有些是重复购置,有些设备机型不符合要求,使机械难以发挥低成本、高效益的功能,有时反而造成设备完好率低,利用率不高。在管理中也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缺乏合理规划,科学配置,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管理理念。
2.2管理制度问题
个别施工企业考核办法不够健全,没有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机械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完全实行车辆机械单车核算,机械效益单机考核的制度,仅仅管理了车辆机械的油料和安全。
2.3管理人员专业化问题
个别企业由非专业人员管理设备。有的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机械管理员,但又不专职管理。
3.提高市政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对策
3.1配置经济化
(1)施工方案优选化。施工方案的经济性可以在不同方案之间进行优化选择,依据工程量大小、工期决定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以及进出场时间,以达到工程进度与设备使用的协调一致与有效控制。如公路建设项目工程量大时应采用大型机械和先进设备,而工程量小时则应采用中小型机械和现有设备。但这不是绝对的,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配套设备效率化。施工企业应解决好机械设备组列内部的合理配套关系,以设备组列中主要设备为基准,其它配套设备以确保主要设备充分发挥效率为选配标准;设备组列数量最小化原则,即尽可能选用一些综合型设备,以减少配套环节,提高组列运行的可靠性;次要设备并列化原则,即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注意组列中的薄弱(运行可靠性低)环节,实现局部施工设备的并列化。
3.2完善管理体制
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是对机械设备的良好管理的先决条件,建立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工程建设有关的所有方面,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建立和完普机械设备的管理机构,统一规划的实施,专人负责,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努力实现专业化管理和质量管理,明确的专家和管理人员的权利和责任,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在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应坚持“七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施工,有利于管理。为了提高机械完好率,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力学性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效率。实行定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让每台机器都有负责人保管、维修和操作。由于“三定”体系的基础是机械化施工生产和设备管理,它的实施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安全以及施工机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以便在实施过程中应配备适当的人员,必须小心,不要随意改变他们的工作,以免影响机械设备性能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3.3加强技术培训力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也在不断升级,其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重。机械管理要有新思路、新的概念,在良好的秩序的科学管理和安排好一切机械设备的安装、维修。因此,对施工企业提高专业素质的管理和维修人员从根本上说,我们应该走出去、请进来,集中培训,增加培训,选拔和培养一批技术精湛,管理会计的“专家”的人才,以满足未来发展需求的企业.市政施工企业也可以以组织和设备管理,维修出席,在设备管理研讨会的运营商,我们集思广益,作出贡献。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采用示范表现、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形式,及时推广、宣传有实效的经验体会,以点带面,逐步提高企业各级人员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3.4维护科学化
(1)预防检查日常化。实践证明,设备的大多数故障如能在日常检查中早期发现并采取措施,就能及时有效地防止突发故障的发生。为此要做好设备的预防检查,可由日常维护和巡检两个环节组成,日常维护由机械操作手来完成,主要内容就是“十字作业法”贯彻机械设备的整个进行过程,直到停机下班。巡检的工作由修理人员来做。根据每个工地的实际情况,把所运行的设备具体责任到人,设立机械综检日志,并把每台设备的巡检情况与当月该设备的运行及维修情况对照,对维修人员进行经济上的奖励或惩罚。
(2)设备维护科学化。机械设备的科学合理维护是完好率、利用率、工作效率的根本保证。设备维护应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科学的进行,避免盲目维护带来的危害。比如施工现场出现的润滑用油更换时不讲牌号、更换的周期不按时等不科学的做法,虽然其后果不会立即显现出来,但却严重影响设备的有效使用寿命,也给突发性故障埋下了隐患。
(3)专业检修定期化。机械设备的定期检查是制定维修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施工机械设备故障检修大多是维修工靠经验来判断,进行解体、更换配件、再组装的工艺流程,这种作业方法及时、方便,但也造成故障判断失误率高,返修率高等缺点。应通过必要的仪器设备来测定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劣化程度,确定机器的性能,决定其修理的内容和时间。施工中的机械设备配套化、设备来源多元化、设备结构复杂化等情况越来越多,专业化的定期检查和定项修理就愈发显得重要。
4.结语
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必须重视施工机械管理。切实执行相关的机械设备使用和维修管理规定,同时根据工程的实际特点,优化管理制度,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保障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刘希宋,王辉坡现代设备管理的新趋势[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5,(l).
[2]许安,崔崇学.工程机械维修.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9).
[3]谢永平.市政工程机械机务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