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治腰腿痛的经历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icwor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高龄后,腰椎间盘突出症开始“折磨”我。其实早在10年前,我就因为“腰腿痛”拍过X光,当时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疼的时候就贴上一张“狗皮膏药”,不疼了就把膏药一揭了事。
  
  西医“封闭针”治疗右腿
  
  2004年,我的右腿放射性疼痛,疼得我不能走路也不能骑车,贴止痛膏药和针灸都没有用。我做了腰椎核磁扫描,骨科医生对我的诊断是“腰突症,以腰4腰5为主,伴有椎管狭窄”。此时,我已经进入古稀之年,骨科医生对我的建议是“保守治疗”,因为坐骨神经痛是可以自行缓解的,医学界对腰突症一般的看法是“从急性发作到髓核炎症消退,即使不服用任何药物,其自然病程也只有两三个月,如果3个月后没有明显好转,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但是,当时疼痛科的大夫见我很痛苦,建议我采取阻滞(封闭)疗法,他说一针“封闭”,定会针到疼止。阻滞疗法也是目前西医常用的治疗方法,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就曾这样治疗过坐骨神经痛,很快就能上班办公了。我欣然采纳疼痛科医生的意见,效果很理想,一次就不疼了,到如今已经6年了,右腿也没有发作过。
  
  中医“电针”治疗左腿
  
  2009年4月,我的左腿又发生疼痛。我忙去医院再打“封闭”针,谁知连打4次效果却一点也不明显。到了5月中旬疼痛加剧,站立时臀部左低右高,只能屈腿跛行。我服用了多种镇痛药物,可是镇痛的时间非常短。
  我跑了几家大医院咨询病情,有的医院建议进行“臭氧髓核溶解术”(注: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解除突出髓核对神经的压迫的一种微创手术);有的医院建议做腰椎管减压手术;有的则认为我的年纪太大,不适合手术,建议我服用一些神经类药物。
  我真想接受手术治疗,但是又担心术后效果不理想。这时一个朋友介绍了一位中医医生的“电针”刺激疗法。“电针”疗法是中医针灸与西医的电疗相结合的一种疗法。
  我说,5年前,我右腿疼的时候,曾经找中医看过,连扎了15天,一次扎十多针都没有效果。这次我也在一家医院扎过几次“电针”,也没啥作用。朋友说,这位医生很有经验,你一试便知。
  7月中旬,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上门求诊。这位医生果然与其他医生不同,一次只扎两个穴位。接通电源后,我立刻感到从左腿坐骨神经的痛点开始顺着大腿、小腿、外踝直至足背,有一阵阵麻酥酥的“放电”的感觉。第一次结束后,我立刻感觉舒服多了,第二次腿基本上就不疼了。为了巩固疗效,我又去了一次,3次花了160元,还不及一次阻滞治疗的费用。从去年7月到今天,我的左腿一直没有再疼过。
  
  “一针见效”灵不灵
  
  老年人治疗腰突症,是选择西医的阻滞疗法,还是选择中医的电针疗法?我的经验证明,无论中医西医,不是次数越多越好,而是越“准”越好。西医的封闭针里的“镇痛液”只有注射到“点子”上,才能起到消炎的效果;中医只有找准“穴位”,电疗才有作用。
  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特点是“一针见效”,如果第一次治疗没有痛苦立即减轻的感觉,那么没完没了地治疗下去,很可能都是无效的。而如果技术过硬的医生打针打对了地方或者穴位扎准了,每一次治疗效果都会越来越好,加上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对疼痛的缓解,老年人通过保守治疗坐骨神经痛还是可行的。
  (责编:孙展)
其他文献
由善到贪全因钱    张晓茹出生于郑州市一个干部家庭,一直生活优越,后来因家道中落沦为打工妹,最后嫁给了在一所普通中学当老师的徐健。  2006年9月的一天中午,张晓茹回家经过京广路口时,看到一位老人坐在地上直喊头晕,央求路人把他送回家。很多行人怕做了好事反遭诬陷,不敢伸出援助之手。张晓茹顿起恻隐之心,搀起老人把他送回了家。  老人住在铁路局建的住宅小区里,走进老人的家,张晓茹吃惊地发现,老人所住
期刊
悄然无语的世界,任何人都不能容忍。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首先伴随着的就是哭声。哭声就是婴儿的语言。为了健康,天天都要说话。上了年纪的人,人际交往的机会相对少了,行动受了限制,那么就更需要留意与人多说话、多交流。  长期不能说话的人方才懂得言语对于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据说少奇主席的夫人王光美同志就是因为长期在监狱里不能够说话,出狱之后曾用一段时间去恢复言语的能力。说话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说话也是保
期刊
《渡江侦察记》里英姿飒爽的刘四姐的扮演者张金玲如今已近六旬。当年,她和刘晓庆、李秀明被人们并称为“北影三朵花”,红遍整个中国。但不久,她为了孩子悄然淡出了影坛。在2009年年底,她再次出现却以书画家的身份成为山东省老年文化艺术顾问。    面对盛名不再    1983年,由著名导演李翰祥执导的《火烧圆明园》找到了风华正茂的张金玲。就在这时候,命运的拐点毫无准备地降临在张金玲身上:她怀孕了。导演“拍
期刊
爷爷曾经给我讲过这样一则大清轶事:体仁阁大学士刘墉因在朝堂之上直言进谏,惹得“龙颜”大怒。乾隆皇帝当堂做了两个“纸阄”——名曰“生死阄”:两个纸阄上分别写着“生”和“死”,刘墉抽到“生阄”便可以活命,抽到“死阄”便会被处斩。其实这两张“纸阄”写的都是“死”字,这是乾隆皇帝有意难为刘墉。如果换了别人,无论抽到哪张“纸阄”,都难逃一死;而聪明的刘墉早就猜到了这一点,他灵机一动,上前抽出一张“纸阄”,看
期刊
牛年是我第七个本命年。虽说“虎老雄心在,人老体不衰”,我天天痴于学习,笔耕不辍,但毕竟岁月不饶人呀!大球小球玩不动了,农活家务不用干了,玩就成了我的健身术,生活的全部。  我1980年离休了,沈阳四女儿知我好玩,花60元钱买副麻将牌来,丰富我的生活内容。可好景不长,几年光景,牌风变坏,玩具牌变成赌博工具。我和别人相反,来钱的我不玩,不玩钱没人和我玩,一气之下把牌推进火炉里,多亏三女儿眼疾手快,从火
期刊
2009年11月,我随北京“育英·贝满校友老专家合唱团”前往宝岛台湾参加系列交流活动。在短短的10天里,我听到了响彻云霄的歌声,看到了老校友的团聚,见识了老知识分子的独特风采。  育英中学和贝满女中是北京近代较早引进西方教育的学校,贝满是女校,育英是男校,是有百年历史的名校。成立于1995年的合唱团以20世纪50年代毕业的校友为主,这些两鬓苍苍的教授、工程师、医生等各行业的专家们传承了两校对音乐的
期刊
家住北京市东城区老胡同里的老战养了15年的那只大鹩哥,说起话来字正腔圆、京味儿十足,素有“讲师”的美誉。据说,还能给别的鸟培训呢。  老战养鸟有近二十个年头了。当年,朋友把大鹩哥送来时是雏鸟,他把鸟食搓成长条,塞进鸟儿嘴里,大约喂两三个月后羽毛丰满了。闲来无事,他总爱跟大鹩哥说说话,渐渐地,他发现它可以模拟他的发音了。于是,老战开始有意识地教它说话,先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教,然后再两个字、三个字、五个
期刊
2009年年底,江苏省东台市评选年度“十佳文明新事”时,评委们把“百岁寿星,马路天使”的赞扬献给了104岁的丁友珍老太。“从80年前嫁到这条街的那天起,我就天天扫街。”一头银发,满脸笑容,腰杆笔直,四肢灵活,思维敏捷,耳聪目明,这位百岁人瑞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明星。百岁寿星扫大街,成了当地一景。  丁友珍老太太出身渔民,家境贫寒,年轻时夫家在街边烧茶水炉子供客人喝茶。当时她刚嫁过来时,家里的长辈要新过
期刊
我年轻时住大杂院,曾在院里种过西红柿、豆角之类的蔬菜。我将淘米水、鱼肠子、豆子等放在瓶瓶罐罐里沤着,弄得满院味儿,晚辈们不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和无数城市居民一样,都搬进了鸽子笼一样的楼房里,种菜的经历也变成了美好的回忆。没想到晚辈们留学美国后,我赴美探亲,居然又重操旧业,种起菜来。  去年夏天,我去美国探望住在休斯敦的侄子和女儿。在他们居住的社区有很多华人,于是勤劳又讲究实惠的中国人把各家的
期刊
据美国一位老年问题研究专家的研究发现,依赖心重、黏人,不仅给家人带来困扰,也会导致老人的衰老进程加速,甚至出现老年痴呆。  研究表明,依赖心理的“副作用”包括对未来失去信心,缺乏安全感,各脏器功能不断降低,行动迟缓,精神呆滞,忧郁自卑等。“其实,老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他们的‘服老’心理造成的。”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专家认为,对老年人来说,60岁是一个槛。一方面的原因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