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方程的意义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b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这个概念看似简单,但要真正理解其内涵并不容易,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方程的意义。
  一、给算式分类,揭示方程概念
  1.教师呈现几个算式并提出任务:请你按照一定的标准给这些式子分类,可以怎么分?
  ①20+30=50   ②4x=360   ③40+25<70
  ④60+2y>120  ⑤70+90=100+60  ⑥30+x=100
  学生可能会先把它们分成等式和不等式两类,在此基础上,再对含有等号的式子进行分类,分为含有未知数和不含未知数两类。通过两次分类,揭示方程的含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让学生尝试写3个方程,同桌两人互相检查所写式子是否为方程。
  二、列式比较,体会方程的优越性
  1.出示题目:一辆公交车从始发站出发时车上已有一些乘客;到第二站下去5人,上来7人;到第三站下去4人,上来3人,现在车上一共有8名乘客。那么从始发站出发时车上有多少人?
  2.交流。预设学生有两种方法,一是用算术方法倒着算:8-3+4-7+5=7(人),二是用方程顺着想:()-5+7-4+3=8(人)。师生就第二种算法中的()用什么表示进行讨论。学生提出可以用方格、问号、字母等表示,师生讨论后选择用字母x表示,教师板书:x-5+7-4+3=8(人)。对两种算法进行比较,请学生说说更喜欢哪一种。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用算术方法列式,上车的人数用减法,下车的人数用加法,要反过来思考,容易出错。而用方程来列式,只要顺着题意来写算式即可。得出结论:在复杂的解决问题中,用方程列式更简便。
  三、對比分析,优化方程的列法
  1.呈现任务:观察天平上的信息(如图1),列出方程。
  2.交流。学生可能会列出这样的三个等式:①50-30=x;②50-x=30;③x+30=50。教师请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判断这三个等式是不是方程。在学生确认从方程的定义来讲都是方程后追问:这三个方程分别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体会50-30=x中,未知数x没有参与运算,与之前的列算式方法其实是一样的,不建议这样列式; 像50-x=30这样的方程是逆着想倒着算的,对于初学方程者来说,要求出x是多少,相对难度比较高;像x+30=50这样的方程,是顺着想倒着算的,符合方程的本意,这样列式更方便。通过对这三种情况的对比分析,能够优化学生对方程的列式。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中心小学   314000)
其他文献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简易方程”单元是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代数知识的起始单元.学生的思维从熟悉的算术思维转向多变的代数思维,这是学生思维的一大跨越,这一过程看似容易实则艰难.在对单元内容整体思考的基础上,确定在教学实践中补充分析型、对比型、梳理反思型的探究性作业,能帮助学生体会“化归”方法,领悟“建模”思想,实现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跨越.
探究性作业能促进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围绕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这一单元,设计了画图形、讲概念、辨题目三类探究性作业.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可以看出,这些内容能促进学生数学思想的发展,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在教学重叠问题时,教师常常直接提出“两项一共有多少”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需要去掉重叠部分。但这样的问题不是学生自发生成的问题,而是成人的思考结果。怎样让学生发现身边的重复现象,感受重叠问题呢?可以引用以下素材。  【材料1】  有一天,小明跑去理发店:“叔叔,给我和爸爸理个发吧!”理发师可开心了。这时候又听见:“兄弟,有空给我和爸爸理个发呀!”理发师更开心了,今天生意可真好!吱
期刊
加强沟通联系,实现意义建构,是探究性作业设计的重要目标.以人教版一年级上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为例,在分析了单元中相关的教学内容、教材中呈现的常见习题后,可尝试从单元整体内容进行思考,设计前后有联系的探究性作业,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主动迁移,稳步进阶.
促进儿童成长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培养创新能力是未来教育的追求方向.“童创”项目校本课程以培养儿童创新能力为核心宗旨,以学生的原有经验、生活实际为起点,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用项目化学习方式,融合各科课程展开.课程的开发经历了“着力”“聚力”“发力”三个阶段,形成了一条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之路.
【摘 要】第14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14)上,聚焦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的专题研究组汇聚了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学者。问题提出的情境可以是来自于数学学科的数学情境,也可以是来自学习者熟悉的真实世界的现实情境,这在本次ICME会议的相关研究中均有涉及。各国的研究启发了后继研究者对问题提出的情境设计:无论是数学情境还是现实情境,都不能超越学习者的理解与认知;尽可能地创设真实世界的情境
教学中发现,由于选取的单位“1”不同,用分数表示教材中同样的一幅图时,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这让学生感到困惑.在对分数相关内容进行数学分析、教材分析、学生认知分析的基础上,作出先用集合圈加标示的方式标明单位“1”,再用分数进行表征的教学微改进.调查显示,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有效地识别单位“1”所指的区分,深入理解真假分数不同的表征方式.
【摘 要】“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四大学习领域之一,其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促进学生几何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几何表象、引导学生进行空间想象活动等具体策略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关键词】空间观念;几何概念;表象;空间想象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四大学习领域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近30%的学习内容与这一领域相关,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图形与几何一方面是
通过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单元教材内容和课后常见作业的分析,基于单元整体思考,对教材中的原有习题进行改编,设计了充分展现学生主体性的更开放的探究性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主动联结知识与经验,对学习对象进行深度加工,进而把握知识本质,实现深度学习.
“平移”是“空间与几何”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教学时可以开展以下活动帮助学生从距离、方向两个维度来理解平移。  一、在“按要求画图”中认识方向和距离  1.方向确定,平移后位置不唯一  (1)画一画:三角形ABC向右移动后出现的新三角形A′B′C′。  (2)说一说:三角形ABC怎样移动可以得到三角形A′B′C′。  (3)比一比:都是向右平移,为什么大家画出来的位置会不相同?学生对比作品后发现,新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