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意外及職業病問題是世界各國都面臨的難題。針對本地職業安全與職業健康的現況,受到影響的因素各有哪些?心目中有哪個城市對澳門有借鑑作用?
李振宇議員表示,海恩法則指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按照海恩法則分析,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預防、可以避免的。因此,當一件重大事故發生後,特區政府除處理事故本身的同時,亦要及時對同類問題的事故徵兆和事故苗頭進行排查處理,以防止類似問題重複發生。
海恩法則強調兩點:一是事故的發生是量的積累的結果;二是再好的技術,再完美的規章,在實際操作層面,也無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質和責任心。這表明建立良好的職安健環境需要政府、僱主及僱員三方的努力,單靠任何一方都難以完全避免意外的發生。
據國際勞工組織估計,全球每年有超過230萬人因工作意外或職業病而死亡。因工作意外和職業病導致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佔全球每年GDP的4%。因此,工作意外及職業病問題是世界各國都面臨的難題。
過去十幾年,世界主要國家開始制定國家職業安全健康發展規劃,確定優先工作領域,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以促使職安健形勢持續改進。如澳大利亞為尋求工作意外死亡率顯著及持續減少,提出到2007年減少10%、到2012年至少減少20%的工作目標。日本提出職業事故減少20%以上的指標。韓國則提出到2004年減少15%的工業事故,事故率從0.74%降至0.61%,長期目標則是到2010年減少到0.5%。美國則提出在5年時間內減少3%的建築業死亡事故及在一般工業中減少1%,將與工作有關的傷害和疾病減少4%。
本澳可借鑒上述國家的作法,提出本澳在職安健領域未來的發展規劃、預期目標及將採取的措施,包括短、中期及遠景目標、優先行動領域及評價成功的指標等,特別要開展工作意外數據收集、加強職安健研究、強化執法效率、加強職安健培訓及教育等工作,同時可考慮推出針對職安健的激勵機制,鼓勵僱主尤其是中小微企積極改善工作環境和條件,以逐漸減少工作意外,持續改善職安健形勢。
林玉章廳長提到,對於職安健情況欠佳的工地,本局會加強進行巡查和監察,與有關承造商進行會議,了解其安全表現欠佳的原因,並協助其從源頭解決安全題,同時責成有關承造商對其轄下分判商做好協調和管理工作。
安全培訓方面,基於建築業屬危害性相對較高的行業,因此特區政府制定《建築業職安卡制度》,強制所有相關的從業員必須報讀“建築業職安卡訓練課程”及取得“建築業職安卡”,以讓在建築工地參與施工的人士對建築業安全的施工規定,以及工作上的危害與預防措施等有基礎認識。同時,為了令受訓者掌握建築工地的實際情況和最新的職安健資訊,勞工事務局持續對職安卡課程內容作適時更新,尤其是業界的最新職安健情況、嚴重工作意外事故分析及當期所關注的職安健事項等。
此外,為從源頭預防因不安全行為及環境所引致的工作意外,同時參考被勒令停工或處罰所涉及的主要違規事項,勞工事務局於2018年推出“建築安全特定訓練計劃”,為“建築業職安卡”持有人提供高空工作、用電安全、起重機械使用及密閉空間工作等特定工序的升級安全訓?務求讓工友能掌握進行上述工序時的安全要點和事項。受訓者完成相關的安全訓練且考試合格可獲發“建築安全特定訓練卡”。
另一方面,勞工事務局製作《建築工地工作安全指引》手冊,透過簡單文字、列舉示範圖例及提供用於工地巡查的清單等,說明有關工地安全的條件和措施,為承造商、安全管理人員和前線工友等各持份者提供務實的?考資?提高業界的職安健意識和知識。並持續推出職安健實物資助計劃,包括:“安全帶、防墮器及獨立救生繩套裝”、“安全鞋”、“急救箱”、“流動式臨時防墮繫穩裝置”、“輕便工作臺”、“手提水氣掣”和“抗熱服及防曬帽套”7項實物資助計劃,從源頭協助中小企業解決因資源不足而缺乏安全裝備的問題。
蔡錦富總幹事指出,不可否認,本澳社會對職安健的認識仍集中在建築行業,不過,政府近年對職安健的宣傳及推廣投入了很多,勞工局和民間團體都有展開不同的活動,宣傳教育職安健的重要性。至於活動成效方面,仍以大型企業專業團體受益為主,而一些類似園遊會的活動吸引到普通民眾關注的作用仍不是很明顯,未來有待加强。
本人曾參與兩岸四地合辦的職安健論壞,感受到香港、台灣、內地多對職安健的重視程度很高,澳門在這方面是有待提升的空間。印象深刻的有,香港VR技術中心利用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等科技加強業界的職安健教育,澳門未來可借鑑並引進這項科學技術,讓業界切身感受到自己受傷害性的情景,從而增强個人的職業安全意識。
梁偉東會長表示,針對本地職業安全與職業健康的現況,澳門在開放賭權之後,經濟活動明顯增加,同時各方面的建設也隨著經濟的發展蓬勃起來,建築工程合約也突然增多,引致本地建築工人嚴重不足,急須輸入外勞,而外勞的質素參差及未受正統的安全訓練,所以容易出現事故。這個情況就如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香港在建設新機場時碰到的問題相似。當時香港政府勞工處成立了專隊,專門應對新機場工程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同時與當年的臨時機場管理局合作,除成立專隊加強安全檢查外,亦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在工程合約內,加入專職安全人員與施工人數成正比的條款。所以當年香港機場的十大核心建設的安全表現,明顯優於同時期的其他建議工程。
與此同時,香港政府亦意識到安全問題嚴峻,於1995年發表了工業安全白皮書,要求各個高風險企業實施自我監管,同時引入安全審核制度,尤其令建設工程的工傷率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以上的經驗,澳門值得借鑒。
李振宇議員表示,海恩法則指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按照海恩法則分析,任何不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預防、可以避免的。因此,當一件重大事故發生後,特區政府除處理事故本身的同時,亦要及時對同類問題的事故徵兆和事故苗頭進行排查處理,以防止類似問題重複發生。
海恩法則強調兩點:一是事故的發生是量的積累的結果;二是再好的技術,再完美的規章,在實際操作層面,也無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質和責任心。這表明建立良好的職安健環境需要政府、僱主及僱員三方的努力,單靠任何一方都難以完全避免意外的發生。
據國際勞工組織估計,全球每年有超過230萬人因工作意外或職業病而死亡。因工作意外和職業病導致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佔全球每年GDP的4%。因此,工作意外及職業病問題是世界各國都面臨的難題。
過去十幾年,世界主要國家開始制定國家職業安全健康發展規劃,確定優先工作領域,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以促使職安健形勢持續改進。如澳大利亞為尋求工作意外死亡率顯著及持續減少,提出到2007年減少10%、到2012年至少減少20%的工作目標。日本提出職業事故減少20%以上的指標。韓國則提出到2004年減少15%的工業事故,事故率從0.74%降至0.61%,長期目標則是到2010年減少到0.5%。美國則提出在5年時間內減少3%的建築業死亡事故及在一般工業中減少1%,將與工作有關的傷害和疾病減少4%。
本澳可借鑒上述國家的作法,提出本澳在職安健領域未來的發展規劃、預期目標及將採取的措施,包括短、中期及遠景目標、優先行動領域及評價成功的指標等,特別要開展工作意外數據收集、加強職安健研究、強化執法效率、加強職安健培訓及教育等工作,同時可考慮推出針對職安健的激勵機制,鼓勵僱主尤其是中小微企積極改善工作環境和條件,以逐漸減少工作意外,持續改善職安健形勢。
林玉章廳長提到,對於職安健情況欠佳的工地,本局會加強進行巡查和監察,與有關承造商進行會議,了解其安全表現欠佳的原因,並協助其從源頭解決安全題,同時責成有關承造商對其轄下分判商做好協調和管理工作。
安全培訓方面,基於建築業屬危害性相對較高的行業,因此特區政府制定《建築業職安卡制度》,強制所有相關的從業員必須報讀“建築業職安卡訓練課程”及取得“建築業職安卡”,以讓在建築工地參與施工的人士對建築業安全的施工規定,以及工作上的危害與預防措施等有基礎認識。同時,為了令受訓者掌握建築工地的實際情況和最新的職安健資訊,勞工事務局持續對職安卡課程內容作適時更新,尤其是業界的最新職安健情況、嚴重工作意外事故分析及當期所關注的職安健事項等。
此外,為從源頭預防因不安全行為及環境所引致的工作意外,同時參考被勒令停工或處罰所涉及的主要違規事項,勞工事務局於2018年推出“建築安全特定訓練計劃”,為“建築業職安卡”持有人提供高空工作、用電安全、起重機械使用及密閉空間工作等特定工序的升級安全訓?務求讓工友能掌握進行上述工序時的安全要點和事項。受訓者完成相關的安全訓練且考試合格可獲發“建築安全特定訓練卡”。
另一方面,勞工事務局製作《建築工地工作安全指引》手冊,透過簡單文字、列舉示範圖例及提供用於工地巡查的清單等,說明有關工地安全的條件和措施,為承造商、安全管理人員和前線工友等各持份者提供務實的?考資?提高業界的職安健意識和知識。並持續推出職安健實物資助計劃,包括:“安全帶、防墮器及獨立救生繩套裝”、“安全鞋”、“急救箱”、“流動式臨時防墮繫穩裝置”、“輕便工作臺”、“手提水氣掣”和“抗熱服及防曬帽套”7項實物資助計劃,從源頭協助中小企業解決因資源不足而缺乏安全裝備的問題。
蔡錦富總幹事指出,不可否認,本澳社會對職安健的認識仍集中在建築行業,不過,政府近年對職安健的宣傳及推廣投入了很多,勞工局和民間團體都有展開不同的活動,宣傳教育職安健的重要性。至於活動成效方面,仍以大型企業專業團體受益為主,而一些類似園遊會的活動吸引到普通民眾關注的作用仍不是很明顯,未來有待加强。
本人曾參與兩岸四地合辦的職安健論壞,感受到香港、台灣、內地多對職安健的重視程度很高,澳門在這方面是有待提升的空間。印象深刻的有,香港VR技術中心利用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等科技加強業界的職安健教育,澳門未來可借鑑並引進這項科學技術,讓業界切身感受到自己受傷害性的情景,從而增强個人的職業安全意識。
梁偉東會長表示,針對本地職業安全與職業健康的現況,澳門在開放賭權之後,經濟活動明顯增加,同時各方面的建設也隨著經濟的發展蓬勃起來,建築工程合約也突然增多,引致本地建築工人嚴重不足,急須輸入外勞,而外勞的質素參差及未受正統的安全訓練,所以容易出現事故。這個情況就如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香港在建設新機場時碰到的問題相似。當時香港政府勞工處成立了專隊,專門應對新機場工程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同時與當年的臨時機場管理局合作,除成立專隊加強安全檢查外,亦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在工程合約內,加入專職安全人員與施工人數成正比的條款。所以當年香港機場的十大核心建設的安全表現,明顯優於同時期的其他建議工程。
與此同時,香港政府亦意識到安全問題嚴峻,於1995年發表了工業安全白皮書,要求各個高風險企業實施自我監管,同時引入安全審核制度,尤其令建設工程的工傷率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以上的經驗,澳門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