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入手,探讨了分级教学的定义、必要性、实施方案以及存在的问题四个方面。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分级教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入改革和高等院校的大量扩招,英语教学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特别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英语水平高低不同,出现一个班100分和10分并存的现象。如果把个体差异极大、英语基础高低悬殊的学生进行同堂教学,使用同一教材,同一教学方法,结果必将导致两极分化,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教学质量下降,教师授课难度。因此,实施高职高专英语分级教学,满足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需要,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有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高职高专英语分级教学的定义
高职高专下的英语分级教学,是本着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基础能力等差异及其接受英语知识的潜能,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层次相当的学生集中在一个教学班组织教学,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在讲授、练习、和评估等方面充分体现层次性。分级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以不同的速度进步,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发展,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二、高职高专英语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
《大纲》明确提出了改革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分级教学的要求:“各校应按照学生的交际英语水平组织教学,实行分级教学。对于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各校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他们在毕业时达到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翻译和听、说、写的技能,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大纲》为高校英语教学指明方向,确定培养目标,体现出英语分级教学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2.可理解性语言输入i+1
Krashen提出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为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 途 径 是 通 过 获 得 可 理 解 性 的 语 言 输 入。所谓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用公式表示为 i+1,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 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或低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就难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只有通过分级教学,将同一层次的学生放在一个教学班,提供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才能使学生有效提高英语水平,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3.学生水平差异太大
高职高专院校录取的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太大,部分学生英语特别薄弱,听说读写能力都很差,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学生差异太大,也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难以确定,教学过程难以实施,教师授课难度加大,既费时间,效率又低,给广大教师教学上提出新的挑战,长久下去对学生和老师都会有消极的影响,水平差的学生可能自暴自弃,教师无暇顾及基础太差的学生。分级教学是解决学生水平差异的有效方法,也是高效率的英语教学模式。
三、高职高专英语分级教学实施方案
(1)新生入学后,参加由学校组织的新生英语分级摸底考试,根据高考英语成绩和摸底考试成绩,取其平均数,把学生分成A班(快班)和B班(普通班)两个层次进行组合编班。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以及差异性较大,因此A班和B班的比例建议为1:2。
(2)以系、专业和班级为单位进行组合编成教学班。如果一个教学班拼凑了太多零散的行政班学生,会造成学生不易管理,学生很难对教学班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很难融入课堂,也就失去了分级教学的意义。因此,建议一个班级不要分的太散,确定分数比例之后,分成两部分较为合适,再通过与其他专业班级编成新的教学班。
(3)教学内容和方法上:A班学生英语较好,对英语感兴趣,因专业原因(如涉外会计)知道英语的必要性,对英语学习持积极态度,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授课时以英文授课为主,采用交际法,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扩大词汇量,全面训练听、说、读、写,让大部分A班学生在第一学期期末参加B级考试并通过。B班学生普遍分数在50分以下,甚至只有几分、十几分,词汇量小、缺少英语兴趣。对这些学生要以鼓励为主,多用中文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培养兴趣,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部分学生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缺乏信心,教师要对他们有耐心、善于引导,帮助他们摆脱对英语的恐惧感,培养和诱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四、高职高专英语分级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
尽管分级教学有它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对老师和学生带来新的问题:
1.教学管理
不同行政班组成的教学班,学生不易管理,教师在上课时需要花一小部分时间管理学生,确保学生的出勤等。另外也增加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同一个教学班上课的行政班英语上课时间需一致,会给其他课程排课造成困扰。
2.学生心理
根据成绩进行分级,会让B班部分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产生自暴自弃情绪。心理比较薄弱的学生可能会接受不了在B班的现状,产生消极思想,对自己造成暗示,“我反正在B班,随便学学就好了。”也会觉得在B班低人一等,面子上和心理上都过不去。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摆正心态,积极正面看待分级教学,提高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英语分级教学在英语教学改革中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在分级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们也应加强理论研究,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英语分级教学实践,发掘分级教学的最大潜力,努力解决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把英语教学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李庆新.基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分级教学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10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Krashen S.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 Pergamon, 1981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分级教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入改革和高等院校的大量扩招,英语教学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特别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英语水平高低不同,出现一个班100分和10分并存的现象。如果把个体差异极大、英语基础高低悬殊的学生进行同堂教学,使用同一教材,同一教学方法,结果必将导致两极分化,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教学质量下降,教师授课难度。因此,实施高职高专英语分级教学,满足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需要,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有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高职高专英语分级教学的定义
高职高专下的英语分级教学,是本着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基础能力等差异及其接受英语知识的潜能,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层次相当的学生集中在一个教学班组织教学,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在讲授、练习、和评估等方面充分体现层次性。分级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以不同的速度进步,得到自己充分的、最好的发展,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二、高职高专英语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
《大纲》明确提出了改革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分级教学的要求:“各校应按照学生的交际英语水平组织教学,实行分级教学。对于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各校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他们在毕业时达到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翻译和听、说、写的技能,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大纲》为高校英语教学指明方向,确定培养目标,体现出英语分级教学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2.可理解性语言输入i+1
Krashen提出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为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 途 径 是 通 过 获 得 可 理 解 性 的 语 言 输 入。所谓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用公式表示为 i+1,其中i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 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或低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就难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只有通过分级教学,将同一层次的学生放在一个教学班,提供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才能使学生有效提高英语水平,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3.学生水平差异太大
高职高专院校录取的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太大,部分学生英语特别薄弱,听说读写能力都很差,无法跟上教学进度。学生差异太大,也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难以确定,教学过程难以实施,教师授课难度加大,既费时间,效率又低,给广大教师教学上提出新的挑战,长久下去对学生和老师都会有消极的影响,水平差的学生可能自暴自弃,教师无暇顾及基础太差的学生。分级教学是解决学生水平差异的有效方法,也是高效率的英语教学模式。
三、高职高专英语分级教学实施方案
(1)新生入学后,参加由学校组织的新生英语分级摸底考试,根据高考英语成绩和摸底考试成绩,取其平均数,把学生分成A班(快班)和B班(普通班)两个层次进行组合编班。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以及差异性较大,因此A班和B班的比例建议为1:2。
(2)以系、专业和班级为单位进行组合编成教学班。如果一个教学班拼凑了太多零散的行政班学生,会造成学生不易管理,学生很难对教学班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很难融入课堂,也就失去了分级教学的意义。因此,建议一个班级不要分的太散,确定分数比例之后,分成两部分较为合适,再通过与其他专业班级编成新的教学班。
(3)教学内容和方法上:A班学生英语较好,对英语感兴趣,因专业原因(如涉外会计)知道英语的必要性,对英语学习持积极态度,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授课时以英文授课为主,采用交际法,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扩大词汇量,全面训练听、说、读、写,让大部分A班学生在第一学期期末参加B级考试并通过。B班学生普遍分数在50分以下,甚至只有几分、十几分,词汇量小、缺少英语兴趣。对这些学生要以鼓励为主,多用中文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培养兴趣,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部分学生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缺乏信心,教师要对他们有耐心、善于引导,帮助他们摆脱对英语的恐惧感,培养和诱发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四、高职高专英语分级教学可能存在的问题
尽管分级教学有它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对老师和学生带来新的问题:
1.教学管理
不同行政班组成的教学班,学生不易管理,教师在上课时需要花一小部分时间管理学生,确保学生的出勤等。另外也增加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同一个教学班上课的行政班英语上课时间需一致,会给其他课程排课造成困扰。
2.学生心理
根据成绩进行分级,会让B班部分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产生自暴自弃情绪。心理比较薄弱的学生可能会接受不了在B班的现状,产生消极思想,对自己造成暗示,“我反正在B班,随便学学就好了。”也会觉得在B班低人一等,面子上和心理上都过不去。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摆正心态,积极正面看待分级教学,提高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英语分级教学在英语教学改革中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在分级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们也应加强理论研究,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英语分级教学实践,发掘分级教学的最大潜力,努力解决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把英语教学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李庆新.基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分级教学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10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Krashen S.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 Pergamon,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