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文化建设是当前我国重要的发展内容,因此全面弘扬、发展与推广传统文化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教育功能,高校教师应全面推动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以此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质、爱国情怀以及政治观念。本文即在此背景下展开研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以及文化建设等路径,提出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糅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可以塑造学生的良好三观,可以强化学生的优秀品德,可以建立正确的意识形态,是当代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在文化自信建设背景下,传统文化则具有重要的思政教育功能,教师应发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涵价值,为学生构建系统化的思政成长目标,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人与发扬者。
一、打造核心渠道,改革思政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思政教育的核心渠道,因此也成为融入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建立交互式教学机制,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过程,自行挖掘与融合传统文化,实现课程内容与文化内涵的双重渗透。
例如在学习“核心价值观”相关的課程内容时:
首先,教师应建立具有可探讨性的话题内容。比如以“古今对比”为基本思路,引导学生分析“孔子思想”与当代“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异同点,通过具有跨越历史意义的话题,引起学生的讨论欲望。
其次,教师应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在上述话题引导下,让学生建立小组并依次、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通过争辩与探讨,形成更完善的观点成果。比如有学生认为“仁”与“礼”是孔子提出的两个重要思想观点,而其在当前我国的核心价值观中,与“和谐、友善”具有对应关系,在其特征与内涵上具有类似的效果与作用。又比如有学生认为当前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念,与孔子提出的“立己达人、和而不同”观念具有相似性,由此可以判断古代文化与思想精髓对当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此外,教师还应开展成果展示活动。学生各小组需要将成员的探讨观点进行整合与优化,进而由小组代表上台进行表述与分析,同时其他小组的学生也可以参与讨论或进行提问,而教师可以在最后进行学生成果的总结归纳与综合评价,以此深化学生的理解,并提出学生的不足。
二、挖掘特色文化,丰富实践活动
面对如今的信息化社会,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学生活动的重要场合。但由于网络的便捷性,也有大量外来文化涌入国内,这是影响学生意识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上述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就必须进行改革与优化。教师可以借助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容,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辨识意识。
例如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教师可以采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为学生创建充满传统文化的环境氛围,以此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喜好,并能够逐步理解并喜欢上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内涵。比如在端午节时,不同地区都有相应的文化习俗,教师可以由此开展地方特色文化探索活动。
首先,可以开展文化征集大赛,让学生以自己家乡的端午节文化为基础,通过写文章、摄影、拍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记录与表达,通过这样的活动征集不同地区的文化内容。
其次,教师可以将征集来的作品进行宣传展示,通过学校的广播、新媒体、校园网等都可以进行宣传,将学生亲身参与的文化作品进行推广。
其三,在端午节当日,学校还可以组织“包粽子大赛”“陆上赛龙舟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节日氛围中感受古人的民俗习惯,领悟中国文化的深厚悠远,生成文化自信的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辩论会,比如可以设置“屈原投江是否为爱国行为”的辩题,以此将传统文化与爱国教育融合一体,让学生从文化自信的意识形态上升至爱国情怀。
三、发挥自主意识,建设校园文化
在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中,校园文化建设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窗口,同样也是传统文化融合的有效路径。
(一)学校应发挥学生社团的教育引领作用
比如可以建立以研究传统文化为目的的社团组织,例如“古代名人研究社”“文化与历史研究社”等,将志趣相投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通过内部沙龙、读书会、分享会等,提升学生成员的文化意识与价值观念。
(二)要推动文化宣传的力度
比如可以开展校园文化节,将学生社团、学校文化活动、传统文化展览会、教授讲座等积极宣传广播,让学生积极参与和投入其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关键路径,教师应把握好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通过展示与传扬优秀文化内容,在实现思政教育引导的同时,深化学生的文化理解与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王光辉,张钟月.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关键点与实施路径探索[J].山东教育(高教),2020(12).
[2]邱冬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4).
[3]郑强伟,马国荣.基于文化自信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3).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可以塑造学生的良好三观,可以强化学生的优秀品德,可以建立正确的意识形态,是当代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在文化自信建设背景下,传统文化则具有重要的思政教育功能,教师应发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涵价值,为学生构建系统化的思政成长目标,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人与发扬者。
一、打造核心渠道,改革思政课堂
课堂教学是教师实施思政教育的核心渠道,因此也成为融入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建立交互式教学机制,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过程,自行挖掘与融合传统文化,实现课程内容与文化内涵的双重渗透。
例如在学习“核心价值观”相关的課程内容时:
首先,教师应建立具有可探讨性的话题内容。比如以“古今对比”为基本思路,引导学生分析“孔子思想”与当代“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异同点,通过具有跨越历史意义的话题,引起学生的讨论欲望。
其次,教师应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在上述话题引导下,让学生建立小组并依次、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通过争辩与探讨,形成更完善的观点成果。比如有学生认为“仁”与“礼”是孔子提出的两个重要思想观点,而其在当前我国的核心价值观中,与“和谐、友善”具有对应关系,在其特征与内涵上具有类似的效果与作用。又比如有学生认为当前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念,与孔子提出的“立己达人、和而不同”观念具有相似性,由此可以判断古代文化与思想精髓对当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此外,教师还应开展成果展示活动。学生各小组需要将成员的探讨观点进行整合与优化,进而由小组代表上台进行表述与分析,同时其他小组的学生也可以参与讨论或进行提问,而教师可以在最后进行学生成果的总结归纳与综合评价,以此深化学生的理解,并提出学生的不足。
二、挖掘特色文化,丰富实践活动
面对如今的信息化社会,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学生活动的重要场合。但由于网络的便捷性,也有大量外来文化涌入国内,这是影响学生意识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上述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就必须进行改革与优化。教师可以借助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容,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辨识意识。
例如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教师可以采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为学生创建充满传统文化的环境氛围,以此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喜好,并能够逐步理解并喜欢上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内涵。比如在端午节时,不同地区都有相应的文化习俗,教师可以由此开展地方特色文化探索活动。
首先,可以开展文化征集大赛,让学生以自己家乡的端午节文化为基础,通过写文章、摄影、拍视频等多种方式进行记录与表达,通过这样的活动征集不同地区的文化内容。
其次,教师可以将征集来的作品进行宣传展示,通过学校的广播、新媒体、校园网等都可以进行宣传,将学生亲身参与的文化作品进行推广。
其三,在端午节当日,学校还可以组织“包粽子大赛”“陆上赛龙舟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节日氛围中感受古人的民俗习惯,领悟中国文化的深厚悠远,生成文化自信的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辩论会,比如可以设置“屈原投江是否为爱国行为”的辩题,以此将传统文化与爱国教育融合一体,让学生从文化自信的意识形态上升至爱国情怀。
三、发挥自主意识,建设校园文化
在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中,校园文化建设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窗口,同样也是传统文化融合的有效路径。
(一)学校应发挥学生社团的教育引领作用
比如可以建立以研究传统文化为目的的社团组织,例如“古代名人研究社”“文化与历史研究社”等,将志趣相投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通过内部沙龙、读书会、分享会等,提升学生成员的文化意识与价值观念。
(二)要推动文化宣传的力度
比如可以开展校园文化节,将学生社团、学校文化活动、传统文化展览会、教授讲座等积极宣传广播,让学生积极参与和投入其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关键路径,教师应把握好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通过展示与传扬优秀文化内容,在实现思政教育引导的同时,深化学生的文化理解与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王光辉,张钟月.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关键点与实施路径探索[J].山东教育(高教),2020(12).
[2]邱冬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4).
[3]郑强伟,马国荣.基于文化自信的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