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桂林资源县文化馆 广西 桂林 541400)
摘 要:“七月半”河灯歌节最早出现在1995年,资源县政府将河灯节和“七月半”歌节两个具有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但都拥有自身独特文化的节日结合在了一起,面临着存在的文化差异和冲击,不同民族的同胞都在思考如何维护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而借助河灯歌节来大力弘扬本民族文化。本文主要对资源县“七月半”河灯歌节文化有效综合的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探索。
關键词:资源县;“七月半”河灯歌节;文化整合;发展探索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资源县“七月半”河灯歌节主要起源于资源县位于山区位置的烟竹苗寨,主要以汉族为主,然而随着近几年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县为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宣传弘扬民族独特文化,开始将不同民族的特定民俗节日融为了一个——河灯歌节,位置就设置在资源县城的资江两岸,便于在更大的场域展示。
一、关于“七月半”歌节与河灯节的发展历史及文化内涵分析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七月半”歌节是由苗、瑶等少数民族组合而成非常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而歌唱风俗又是苗族的日常生活习俗之一,根据当地苗族山歌的传承人说这个习俗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相传在清朝时期就有了“七月半”的歌节习俗,并且在歌节具体举行之前还要准备非常隆重的祭祀典礼,选择一名德高望重且善于唱山歌的老者进行主持,祭祀台上还要摆放一些祭品,如酒菜、猪头及羊头等,该名老者一边手拿长刀法器来回舞动,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姜太公在此,千叫千应,万叫万灵”,然后就宣布表演开始,纵情欢唱三天三夜。由上述可知,“七月半”歌节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即为民族文化的珍贵性和独特性,并且还体现出了民族群众对自身传统文化捍卫的自觉。同时苗族群众还借助“七月半”歌节来有效激励后人,进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团结力,而资源自古以来一直被奉为佛教圣地,如唐宋时期,道教和佛教都在资源发展兴起,在“七月半”放河灯也为河灯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尤其是清朝咸丰年间更是越来越兴盛。除此之外,资源“七月半”河灯节也包含了众多文化内涵,具体如下:第一,借着“七月半”放河灯祭祖有一种祈福消灾的意义;第二,“七月半”河灯节还能寄托对祖先或是已故亲人的哀悼和思念情况,充满了正能量,这样既能满足普遍大众的心理共性,又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资源“七月半”歌节与河灯节的文化整合策略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的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而资源山区的“七月半”歌节和河灯节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化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汉族和苗族同胞都在思考如何保护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如在发展地方经济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背景下,资源县开始合理利用当地的独特丹霞地貌和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最终在1995年决定将以汉族为主的“七月半”河灯和以苗族为主的“七月半”歌节整合为河灯歌节,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三、十四及十五三天举行,展开各项集体活动,如山歌表演赛、放河灯仪式及综合性晚会等,便于对其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大力推荐。同时在2004年我国旅游局将资源河灯歌节列入了“全国百姓生活游”中的十大生活活动之一,又在2008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在将资源“七月半”河灯歌节实行文化整合时虽然会带来一定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充分引起人们的注意:第一,此项文化整合,并不是将两种文化进行简单拼凑,而是要具备一定的文化衔接和补充功能,并且在其二者有效融合期间,千万不要造成传统音乐文化的流失,应在尽量保持自身原有文化独立性的基础上进行文化整合;第二,对于民族音乐文化存在的传承性消失情况,当地居民应充分发挥河灯歌节的优势,对民族文化进行大力弘扬和宣传,进而培养一些从事民族音乐教育和旅游等方面工作的人学习苗族山歌,如既可以帮助山歌传承人进行山歌的传递,还可以创办特色学校进行音乐传承。
三、关于资源“七月半”河灯歌节的发展探索分析
根据资源“七月半”歌节和苗族山歌的发展前景来看,主要目的就是处理好传播与传承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河灯歌节的角度来说,在进行文化整合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其文化的特征及其共性的保护和传承发展。由此可知,资源“七月半”和苗族山歌的文化传承具体指的就是如何做好相应的保护、继承和发展工作,如事先做好关于苗族山歌文化资源的调查分析,充分了解到民族音乐所有的曲调形态和纸面材料,进而对其展开系统的整理归纳。同时还要充分保证山歌传承人的生活质量,使其能够更好的展开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除此之外,在具备基础的保护条件之外,紧接着就要对继承人展开大力培养工作,目前的经济趋势和文化形态已无法将任何民族隔绝在世界民族之林。话句话说,若想做好文化传承工作,已经不再向以前简单的言传身教就可以了,还要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新模式进行不断探索挖掘。然而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仍然采取的是西方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汉族民族音乐文化,仅仅希望通过传承人进入到课堂进行山歌的培训就可以实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目的是非常不现实的。因此我国明确规定了若想传承中华文化,并不是简单复古和盲目继承,而是要做到古为今用、辩证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积极吸引先进优秀的文化思想,促进中华文化朝向创造性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对苗族“七月半”歌节和汉族河灯节的文化整合相关策略的分析,进而对“七月半”河灯歌节未来发展前景实行有效的创新研究,并且在对传统民族文化大力弘扬的背景下,利用文化整合的方法手段来大力倡导“七月半”歌节和河灯节,进而激起中华人民的民族精神,使其不断挖掘丰富“七月半”河灯歌节的文化内涵,从而为各民族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笪方能.资源“七月半”河灯歌节文化整合的策略与发展探索[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6,16(1):37-40.
[2]金旭明,王蕊.资源河灯歌节文化浅析[J].大众文艺,2016(22):24-25.
[3]杨华,刘灿.来凤土家族花灯“靠灯舞”调查报告[J].歌海,2016(6):104-107.
摘 要:“七月半”河灯歌节最早出现在1995年,资源县政府将河灯节和“七月半”歌节两个具有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但都拥有自身独特文化的节日结合在了一起,面临着存在的文化差异和冲击,不同民族的同胞都在思考如何维护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而借助河灯歌节来大力弘扬本民族文化。本文主要对资源县“七月半”河灯歌节文化有效综合的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研究探索。
關键词:资源县;“七月半”河灯歌节;文化整合;发展探索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资源县“七月半”河灯歌节主要起源于资源县位于山区位置的烟竹苗寨,主要以汉族为主,然而随着近几年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县为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宣传弘扬民族独特文化,开始将不同民族的特定民俗节日融为了一个——河灯歌节,位置就设置在资源县城的资江两岸,便于在更大的场域展示。
一、关于“七月半”歌节与河灯节的发展历史及文化内涵分析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七月半”歌节是由苗、瑶等少数民族组合而成非常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而歌唱风俗又是苗族的日常生活习俗之一,根据当地苗族山歌的传承人说这个习俗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相传在清朝时期就有了“七月半”的歌节习俗,并且在歌节具体举行之前还要准备非常隆重的祭祀典礼,选择一名德高望重且善于唱山歌的老者进行主持,祭祀台上还要摆放一些祭品,如酒菜、猪头及羊头等,该名老者一边手拿长刀法器来回舞动,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姜太公在此,千叫千应,万叫万灵”,然后就宣布表演开始,纵情欢唱三天三夜。由上述可知,“七月半”歌节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即为民族文化的珍贵性和独特性,并且还体现出了民族群众对自身传统文化捍卫的自觉。同时苗族群众还借助“七月半”歌节来有效激励后人,进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团结力,而资源自古以来一直被奉为佛教圣地,如唐宋时期,道教和佛教都在资源发展兴起,在“七月半”放河灯也为河灯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尤其是清朝咸丰年间更是越来越兴盛。除此之外,资源“七月半”河灯节也包含了众多文化内涵,具体如下:第一,借着“七月半”放河灯祭祖有一种祈福消灾的意义;第二,“七月半”河灯节还能寄托对祖先或是已故亲人的哀悼和思念情况,充满了正能量,这样既能满足普遍大众的心理共性,又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资源“七月半”歌节与河灯节的文化整合策略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的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而资源山区的“七月半”歌节和河灯节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化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汉族和苗族同胞都在思考如何保护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如在发展地方经济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背景下,资源县开始合理利用当地的独特丹霞地貌和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最终在1995年决定将以汉族为主的“七月半”河灯和以苗族为主的“七月半”歌节整合为河灯歌节,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三、十四及十五三天举行,展开各项集体活动,如山歌表演赛、放河灯仪式及综合性晚会等,便于对其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大力推荐。同时在2004年我国旅游局将资源河灯歌节列入了“全国百姓生活游”中的十大生活活动之一,又在2008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在将资源“七月半”河灯歌节实行文化整合时虽然会带来一定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充分引起人们的注意:第一,此项文化整合,并不是将两种文化进行简单拼凑,而是要具备一定的文化衔接和补充功能,并且在其二者有效融合期间,千万不要造成传统音乐文化的流失,应在尽量保持自身原有文化独立性的基础上进行文化整合;第二,对于民族音乐文化存在的传承性消失情况,当地居民应充分发挥河灯歌节的优势,对民族文化进行大力弘扬和宣传,进而培养一些从事民族音乐教育和旅游等方面工作的人学习苗族山歌,如既可以帮助山歌传承人进行山歌的传递,还可以创办特色学校进行音乐传承。
三、关于资源“七月半”河灯歌节的发展探索分析
根据资源“七月半”歌节和苗族山歌的发展前景来看,主要目的就是处理好传播与传承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河灯歌节的角度来说,在进行文化整合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其文化的特征及其共性的保护和传承发展。由此可知,资源“七月半”和苗族山歌的文化传承具体指的就是如何做好相应的保护、继承和发展工作,如事先做好关于苗族山歌文化资源的调查分析,充分了解到民族音乐所有的曲调形态和纸面材料,进而对其展开系统的整理归纳。同时还要充分保证山歌传承人的生活质量,使其能够更好的展开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除此之外,在具备基础的保护条件之外,紧接着就要对继承人展开大力培养工作,目前的经济趋势和文化形态已无法将任何民族隔绝在世界民族之林。话句话说,若想做好文化传承工作,已经不再向以前简单的言传身教就可以了,还要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新模式进行不断探索挖掘。然而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学校仍然采取的是西方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汉族民族音乐文化,仅仅希望通过传承人进入到课堂进行山歌的培训就可以实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目的是非常不现实的。因此我国明确规定了若想传承中华文化,并不是简单复古和盲目继承,而是要做到古为今用、辩证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积极吸引先进优秀的文化思想,促进中华文化朝向创造性方向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对苗族“七月半”歌节和汉族河灯节的文化整合相关策略的分析,进而对“七月半”河灯歌节未来发展前景实行有效的创新研究,并且在对传统民族文化大力弘扬的背景下,利用文化整合的方法手段来大力倡导“七月半”歌节和河灯节,进而激起中华人民的民族精神,使其不断挖掘丰富“七月半”河灯歌节的文化内涵,从而为各民族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笪方能.资源“七月半”河灯歌节文化整合的策略与发展探索[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6,16(1):37-40.
[2]金旭明,王蕊.资源河灯歌节文化浅析[J].大众文艺,2016(22):24-25.
[3]杨华,刘灿.来凤土家族花灯“靠灯舞”调查报告[J].歌海,2016(6):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