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农村人口選择到经济发达的地区打工,以谋求更好的明天。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他们的孩子却被留在他们所眷恋的家乡,成为一名留守儿童。低年级的留守儿童,由于年龄小,心理成长还不够成熟,加上又是新入学,对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够,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作为一名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关心他们的成长。
一、关心低年级留守儿童的成长,应该从整理留守儿童的资料入手
每个新学年伊始,学校都会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全面调查,要求每位班主任在学生注册材料上注明是否为留守儿童,并进行统计上报。但实际情况却是,许多老师仅仅是把这一信息停留在学生注册表上,并没有及时地对本班的留守儿童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没有把这一信息进行对号入座,在第一时间把本班的留守儿童进行甄别,没有在自己的教学档案里把自己所看到的与留守儿童这一信息联系起来,造成了工作上的延误,甚至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伤害。
有一次,我看到我班有一位学生在天冷时没能及时更换厚一点的衣服,课间我不经意的问他原因,他支支吾吾地说他的父母不在身边,还没来得及买呢。我这才猛然想起,我曾经在注册表上看到过他是个双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于是,我连忙打电话联系他的父母,在电话中,我及时地与他们进行了沟通,希望他们能在打工之余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并给他们说了这件事。没过几天,我高兴地看到他穿着新衣和在同学一起玩耍。这件事也感触了我,我又重新翻开注册表,把我们班的守留儿童重新熟识了一遍,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切切实实地做了起来。
二、关心低年级留守儿童的成长,要深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去,切实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单单把信息停留在校园里这是远远不够的。留守儿童由于经历留守的生活经历,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论是在成长环境,还是在思想教育上都极其不稳定。这就造成留守儿童在性格成长、思想道德、是非观念的养成有一定的缺陷。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如果只单单凭着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表现去判断学生的优劣,这是不合适的。
有一次,我在对学生的例行背诵检查中,发现一个学生没有认真按我的要求去做,但是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我发现这名学生只是一味的在哭,并没有理会我的话语。如果按平时我会把这类学生归到父母对孩子管教过于严厉,以至于学生面对自己的错误感觉到恐慌、不知所措。但我清楚地记得他也是一名留守儿童,等我拨通家长的电话以后,才发现他的情况跟我当初所设想的并不一样。他不但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留下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同时在三岁的时候还经历了父母离异,在双重生活的打击下,他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极差,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闭塞,重一些的语言就会令他陷入惊慌,无法像正常的孩子那样能够理解老师批评教育的意图。
这次经历教育了我,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能按过去的教育经验去分析他们的状况,在教育之前还得认真的、深入的去了解他们,去了解他们在学校以外的生活情况,甚至去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他们人生的脉搏,才能找到怎样把他们融入校园、融入社会的方法。如果我们忽视对这方面资料的了解,那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将是空洞的,甚至会给这些本就处于弱势的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三、关心低年级留守儿童的成长,还要善于去分析留守儿童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不足
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过由于其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在性格和德育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缺陷。要想让留守儿童在踏进校园生活的时候,学会正确的对待新生活的开始。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当中认真仔细地观察他们,分析他们所存在的问题。但是不论那种类型的留守儿童,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行为道德的判断不够健全,往往以自我为主。
四、关心低年级留守儿童的成长,要善于对症下药,逐步的进行改造
要想改变留守儿童的现状,首先不能急于求成,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留守儿童的不良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留守经历所形成的。我们不能把所有期望都放在批评教育上,更不能在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基础之前,就按常规的教育方法去对待他们,期望能通过一两次的批评教育就可以把学生改造好。要想对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进行改造,就必须先认识到这是个长期的工作。
有一次我为了改变一个学生,就经历了三任三免的过程。我先让他做了早操的管理者,期间由于他无法有效地进行自我控制,被我免了,等到他有点进步了,我又任,做得不好又免,如此反反复复的进行教育,前前后后历时一个多月,才把他完全的转换过来,让他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地认识到什么叫责任,什么叫纪律。最终让他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当中来。
其次,要想改变留守儿童的现状,还要采取变通的方法,要善于对症下药。留守儿童由于生活经历及成长环境的原因,使自身形成的人格缺陷是多种多样的,老师不能有一药包治百病的想法。要因势利导,直中要害。例如,对待自我管理型的学生我常常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专程打电话给他的父母,让他的父母告知他在学校里应该怎么做,毕竟孩子的父母是他终生的老师,加上他的年龄还小,并不能完全意识到在学校一定要按老师的指导去做,如果在课堂上过于直接的按常规的办法去做,一是容易对孩子造成傷害,二者也很难实现改变他的初衷。
最后还得有充分的爱心,留守儿童之所以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都有一个最为基础的原因,那就是长期缺乏必要的关爱。因此,当他们走进校园的时候,我们老师就应当及时的把他们心理上的这一份缺失给补上。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积极主动的走近他们,关心他们,给他们以温暖,让他们在新的人生道路感知别样的温暖,快快乐乐地成长。
有人把父母的爱比做孩子心里的第一道阳光,我想,老师对这些本不应该孤独的孩子的爱,就是第二道阳光。既然他们走进了这充满阳光的校园,我们就不应当把他们忽视,而是应该主动的把这一缕来至教育的、充满爱的、暖暖的阳光照进他们的心灵,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明天。
一、关心低年级留守儿童的成长,应该从整理留守儿童的资料入手
每个新学年伊始,学校都会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全面调查,要求每位班主任在学生注册材料上注明是否为留守儿童,并进行统计上报。但实际情况却是,许多老师仅仅是把这一信息停留在学生注册表上,并没有及时地对本班的留守儿童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没有把这一信息进行对号入座,在第一时间把本班的留守儿童进行甄别,没有在自己的教学档案里把自己所看到的与留守儿童这一信息联系起来,造成了工作上的延误,甚至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伤害。
有一次,我看到我班有一位学生在天冷时没能及时更换厚一点的衣服,课间我不经意的问他原因,他支支吾吾地说他的父母不在身边,还没来得及买呢。我这才猛然想起,我曾经在注册表上看到过他是个双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于是,我连忙打电话联系他的父母,在电话中,我及时地与他们进行了沟通,希望他们能在打工之余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并给他们说了这件事。没过几天,我高兴地看到他穿着新衣和在同学一起玩耍。这件事也感触了我,我又重新翻开注册表,把我们班的守留儿童重新熟识了一遍,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切切实实地做了起来。
二、关心低年级留守儿童的成长,要深入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去,切实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单单把信息停留在校园里这是远远不够的。留守儿童由于经历留守的生活经历,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论是在成长环境,还是在思想教育上都极其不稳定。这就造成留守儿童在性格成长、思想道德、是非观念的养成有一定的缺陷。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如果只单单凭着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表现去判断学生的优劣,这是不合适的。
有一次,我在对学生的例行背诵检查中,发现一个学生没有认真按我的要求去做,但是在批评教育的过程中,我发现这名学生只是一味的在哭,并没有理会我的话语。如果按平时我会把这类学生归到父母对孩子管教过于严厉,以至于学生面对自己的错误感觉到恐慌、不知所措。但我清楚地记得他也是一名留守儿童,等我拨通家长的电话以后,才发现他的情况跟我当初所设想的并不一样。他不但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父母留下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同时在三岁的时候还经历了父母离异,在双重生活的打击下,他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极差,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闭塞,重一些的语言就会令他陷入惊慌,无法像正常的孩子那样能够理解老师批评教育的意图。
这次经历教育了我,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能按过去的教育经验去分析他们的状况,在教育之前还得认真的、深入的去了解他们,去了解他们在学校以外的生活情况,甚至去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他们人生的脉搏,才能找到怎样把他们融入校园、融入社会的方法。如果我们忽视对这方面资料的了解,那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将是空洞的,甚至会给这些本就处于弱势的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三、关心低年级留守儿童的成长,还要善于去分析留守儿童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不足
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过由于其成长环境的特殊性,在性格和德育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缺陷。要想让留守儿童在踏进校园生活的时候,学会正确的对待新生活的开始。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当中认真仔细地观察他们,分析他们所存在的问题。但是不论那种类型的留守儿童,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行为道德的判断不够健全,往往以自我为主。
四、关心低年级留守儿童的成长,要善于对症下药,逐步的进行改造
要想改变留守儿童的现状,首先不能急于求成,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留守儿童的不良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留守经历所形成的。我们不能把所有期望都放在批评教育上,更不能在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基础之前,就按常规的教育方法去对待他们,期望能通过一两次的批评教育就可以把学生改造好。要想对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进行改造,就必须先认识到这是个长期的工作。
有一次我为了改变一个学生,就经历了三任三免的过程。我先让他做了早操的管理者,期间由于他无法有效地进行自我控制,被我免了,等到他有点进步了,我又任,做得不好又免,如此反反复复的进行教育,前前后后历时一个多月,才把他完全的转换过来,让他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地认识到什么叫责任,什么叫纪律。最终让他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当中来。
其次,要想改变留守儿童的现状,还要采取变通的方法,要善于对症下药。留守儿童由于生活经历及成长环境的原因,使自身形成的人格缺陷是多种多样的,老师不能有一药包治百病的想法。要因势利导,直中要害。例如,对待自我管理型的学生我常常采取“围魏救赵”的办法,专程打电话给他的父母,让他的父母告知他在学校里应该怎么做,毕竟孩子的父母是他终生的老师,加上他的年龄还小,并不能完全意识到在学校一定要按老师的指导去做,如果在课堂上过于直接的按常规的办法去做,一是容易对孩子造成傷害,二者也很难实现改变他的初衷。
最后还得有充分的爱心,留守儿童之所以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都有一个最为基础的原因,那就是长期缺乏必要的关爱。因此,当他们走进校园的时候,我们老师就应当及时的把他们心理上的这一份缺失给补上。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积极主动的走近他们,关心他们,给他们以温暖,让他们在新的人生道路感知别样的温暖,快快乐乐地成长。
有人把父母的爱比做孩子心里的第一道阳光,我想,老师对这些本不应该孤独的孩子的爱,就是第二道阳光。既然他们走进了这充满阳光的校园,我们就不应当把他们忽视,而是应该主动的把这一缕来至教育的、充满爱的、暖暖的阳光照进他们的心灵,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