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14年大学生借贷平台出现以后,大学生借贷消费暴露出诸多问题。市场监管不完善,大学生消费心理不成熟导致近些年借贷问题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对山东省180名大学生借贷消费行为的问卷调查,对当代大学生借贷消费行为进行了初步探究。并根据调研数据为高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借贷 消费
一、调研目的与意义
大学生作为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意愿远远大于消费能力。大学生往往处于消费观形成阶段,其消费心理往往追求新奇与攀比。该消费群体消费潜力巨大,限制其消费的重要原因往往是因为经济能力。2014年以后,以“趣分期”“分期乐”等为代表的大学生网上消费借贷平台出现,P2P+借贷的模式吸引着大学生进行消费。王建刚(2016)研究了该类平台的风险与控制,分析了该类平台在运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安翔(2017)研究了大学生借贷消费情况的乱象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通过对山东省205名高校学生的调研数据,针对性的研究了大学生消费行为情况,并根据数据提出相关的建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我们以山东五所一本院校作为样本选取低,问卷调查之前,首先采取小组座谈法分别对一组教师和五组学生进行了访问,以了解他们对于大学生借贷消费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设计并经预调查后修改了调查问卷。本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学生借贷消费情况,第二部分是大学生对借贷消费的态度,第三部门为背景资料。本次问卷共发放205份问卷,回收180份,有效回收率为87.8%。使用spss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样本分析。受访者中女生较多,占总体样本的61.9%;男生较少,占总体样本的38.1%。其中工学学生有54人,占总体样本的29.8%;经济学学生有36人,占总体样本的19.9%。哲学学生样本数量较少,仅为3人,占总体样本的1.7%;法学学生、教育学学生和农学学生样本数量均为2人,各占总体样本的1.1%。受到各专业主修总人数的限制,个别分类样本数量受到限制。其中大一学生有131人,占总体样本的72.4%。大四学生仅有6人,占总体样本的3.3%。受访者中,城市户口人数较多,有145人,占总体样本的80.1%;农村户口人数较少,有36人,占总体样本的19.9%。由于受访地点位于省会城市济南,因此省会城市的学生居多,有128人,占总体样本的70.7%;其他城市的学生较少,有53人,占总体样本的29.3%。
2.大學生借贷消费行为基本情况。
2.1 使用情况。大多数学生并未使用分期付款购买过商品。其中,未使用分期付款购买过商品的学生为160人,占比88.4%。使用分期付款购买商品3次以上的学生仅有5人,占比2.8%。可见,大多数大学生的消费理念较为保守谨慎,个别学生可能出于好奇或特殊情况对分期付款进行了尝试,并未形成习惯,只有极少数人使用频率稍高。说明有少数学生仍对于分期付款的风险欠缺了解,需要进行单独的谈话和指导。
2.2使用意愿情况。有分期付款购物意愿的受访者较少,没有意愿的受访者较多。其中,有意愿的有86人,占比47.5%;没有意愿的有95人,占比52.5%。可见其比例虽有高下,但差距不大,有分期付款购物意愿的大学生占比不可忽视,几近一半。结合以上数据可见,受访者本人的消费心理与其消费现有行为有显著差距,猜想原因应为大学生因为财务支出的限制,担心自己承担分期付款部分风险的能力不足。根据样本分布中大一学生居多的情况,大一学生多数为第一年面临自己支配生活费的情况,因此相对谨慎。但其分期购物意愿强烈,所以学校更应多举办这一方面的讲座普及相关知识,让学生明了潜在风险,以尽量避免学生因猎奇心理分期购物而无法承担风险的情况出现。
2.3大学生消费情况。消费在1000-2000元的人最多,3000元以上的人最少。其中,每月消费在1000-2000元的有126人,占比69.6%。每月消费在2000元以上的人较少,其中3000元以上的仅有3人,占比1.7%。收支刚好平衡的人最多,有剩余且剩余超过收入20%和超支的人最少。其中,收支平衡的有85人,占比47%;有剩余且剩余超过收入20%的有45人,占比12.2%;超支的有29人,占比16%。
2.4分期价格及平台选择情况。能接受的产品金额为8000元以上的有40人,占比22.1%。各区间之间的差距不大,但显然,存在不可忽视的一定数量的人能够接受较大金额产品的分期消费,且接受程度较高。对比先前的消费支出而言,分期消费产品的金额如在4000元以上应算作是超出自身现有消费水平的消费,较为不理性。选择京东白条与蚂蚁花呗的人最多,选择私人或小型借贷公司的人最少。其中,选择京东白条与蚂蚁花呗的有130人,占比55.8%;选择私人或小型借贷公司的只有6人,占比2.6%。据了解,选择京东白条与蚂蚁花呗的主要原因是其广告普及率高,较为人所知,且背后的集团规模较大,相较而言让人觉得值得信任。再者,此类平台与支付平台绑定的模式使其使用起来更为便捷。其余三种渠道,尤其是私人或小型借贷公司,多数人并不了解该类公司或个人以及交易渠道、过程,所以选择的人最少。除此之外,从众的心理也是一大原因。
3.借贷消费态度分析。
3.1选择借贷消费的首选因素。利息是选择分期消费平台时最先被大学生考虑的因素,申请的便捷性为最次。其中,最优先考虑利息因素的有125人,占比69.2%;另外两个优先级较高的因素为安全性和分期期数及每月所还金额,分别占比68.5%和61.3%。除却其他因素,申请便捷性和还款的便捷性为最次要的考虑因素,分别占比18.8%和26%。可见,大学生最先关注的是分期消费在消费预算内能否承受的问题,并且有一定的警惕性;而不太考虑分期消费产品的用户体验。重视申请条件的有53人,占比28.7%,人数较少,侧面反映了大学生对分期消费平台的准入门槛欠缺了解,对其自身监管力度重视程度较低。值得注意的是,多数人对于自身资料等保密性的要求不高,也就是说对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认知不足。可见,虽然消费者对分期消费平台的风险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存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况。 3.2消费态度分析。超过一半的人认为自己有良好的消费计划。其中,认为自己有良好消费计划的有106人,占比58.6%。“能省則省”和“想花就花”的分别有31人,各占比17.1%。据采访,部分选择“其他”的人认为自己的计划不是长期的,而是经常在省钱和随意花钱之间切换;或者是虽然没有计划但是既不刻意省钱也不肆意挥霍,往往刚好花完。这部分有13人,占比7.2%。选择“想花就花”的人占比与12题中生活费超支的人占比接近,可见这部分大学生的理财观念较弱,如果因生活费不够而使用分期消费平台,其违约的可能性也较大。因此学校除加大不提倡超前消费行为的力度外,更应重视对大学生理财观念、消费观念的培养,采取措施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
四、思考与建议
1.建立学校可控贷款。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结合当今社会上贷款平台的现状,建立学校可控贷款这一方式,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压力,还能降低大学生的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同时,校园可控贷款也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2.加强消费观引导。由于当代大学生的借贷消费行为与他们的消费观密不可分,因而,学校不仅要加大引导力度,引导学生拒绝过度消费等非理性行为,更应重视对大学生理财观念、消费观念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和理财观念,避免盲目从众、互相攀比的消费观的产生。
3.加强学生互相监管。由于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特殊性,加强学生间的互相监管也是帮助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消费观念和树立正确借贷观念的一种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彼此的了解更加深入,因而在某些消费观念与借贷行为上,学生彼此的监督和管理也更为有效。同时,学生之间的某些消费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互影响,因而,加强学生间的互相监管也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建刚. 校园网络借贷的风险与规制[J]. 中国商论,2017,(03):34-37.
[2]徐妍,庄轩. 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观念的调查分析——以新疆高校为例[J]. 新疆社科论坛,2017,(01):92-96.
[3]安翔,杨会科.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高校大学生借贷乱象探析[J]. 经营管理者,2017,(03):225.
[4]张占东,李子豪,李燕,胡雪宁. 中西部高校大学生过度消费行为与动机研究——基于河南省8所高校的调查[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73-79.
[5]赵忠亮. 校园贷类借贷平台监管问题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2016,(35):198-199.
关键词:大学生 借贷 消费
一、调研目的与意义
大学生作为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意愿远远大于消费能力。大学生往往处于消费观形成阶段,其消费心理往往追求新奇与攀比。该消费群体消费潜力巨大,限制其消费的重要原因往往是因为经济能力。2014年以后,以“趣分期”“分期乐”等为代表的大学生网上消费借贷平台出现,P2P+借贷的模式吸引着大学生进行消费。王建刚(2016)研究了该类平台的风险与控制,分析了该类平台在运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安翔(2017)研究了大学生借贷消费情况的乱象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本文通过对山东省205名高校学生的调研数据,针对性的研究了大学生消费行为情况,并根据数据提出相关的建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我们以山东五所一本院校作为样本选取低,问卷调查之前,首先采取小组座谈法分别对一组教师和五组学生进行了访问,以了解他们对于大学生借贷消费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设计并经预调查后修改了调查问卷。本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学生借贷消费情况,第二部分是大学生对借贷消费的态度,第三部门为背景资料。本次问卷共发放205份问卷,回收180份,有效回收率为87.8%。使用spss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样本分析。受访者中女生较多,占总体样本的61.9%;男生较少,占总体样本的38.1%。其中工学学生有54人,占总体样本的29.8%;经济学学生有36人,占总体样本的19.9%。哲学学生样本数量较少,仅为3人,占总体样本的1.7%;法学学生、教育学学生和农学学生样本数量均为2人,各占总体样本的1.1%。受到各专业主修总人数的限制,个别分类样本数量受到限制。其中大一学生有131人,占总体样本的72.4%。大四学生仅有6人,占总体样本的3.3%。受访者中,城市户口人数较多,有145人,占总体样本的80.1%;农村户口人数较少,有36人,占总体样本的19.9%。由于受访地点位于省会城市济南,因此省会城市的学生居多,有128人,占总体样本的70.7%;其他城市的学生较少,有53人,占总体样本的29.3%。
2.大學生借贷消费行为基本情况。
2.1 使用情况。大多数学生并未使用分期付款购买过商品。其中,未使用分期付款购买过商品的学生为160人,占比88.4%。使用分期付款购买商品3次以上的学生仅有5人,占比2.8%。可见,大多数大学生的消费理念较为保守谨慎,个别学生可能出于好奇或特殊情况对分期付款进行了尝试,并未形成习惯,只有极少数人使用频率稍高。说明有少数学生仍对于分期付款的风险欠缺了解,需要进行单独的谈话和指导。
2.2使用意愿情况。有分期付款购物意愿的受访者较少,没有意愿的受访者较多。其中,有意愿的有86人,占比47.5%;没有意愿的有95人,占比52.5%。可见其比例虽有高下,但差距不大,有分期付款购物意愿的大学生占比不可忽视,几近一半。结合以上数据可见,受访者本人的消费心理与其消费现有行为有显著差距,猜想原因应为大学生因为财务支出的限制,担心自己承担分期付款部分风险的能力不足。根据样本分布中大一学生居多的情况,大一学生多数为第一年面临自己支配生活费的情况,因此相对谨慎。但其分期购物意愿强烈,所以学校更应多举办这一方面的讲座普及相关知识,让学生明了潜在风险,以尽量避免学生因猎奇心理分期购物而无法承担风险的情况出现。
2.3大学生消费情况。消费在1000-2000元的人最多,3000元以上的人最少。其中,每月消费在1000-2000元的有126人,占比69.6%。每月消费在2000元以上的人较少,其中3000元以上的仅有3人,占比1.7%。收支刚好平衡的人最多,有剩余且剩余超过收入20%和超支的人最少。其中,收支平衡的有85人,占比47%;有剩余且剩余超过收入20%的有45人,占比12.2%;超支的有29人,占比16%。
2.4分期价格及平台选择情况。能接受的产品金额为8000元以上的有40人,占比22.1%。各区间之间的差距不大,但显然,存在不可忽视的一定数量的人能够接受较大金额产品的分期消费,且接受程度较高。对比先前的消费支出而言,分期消费产品的金额如在4000元以上应算作是超出自身现有消费水平的消费,较为不理性。选择京东白条与蚂蚁花呗的人最多,选择私人或小型借贷公司的人最少。其中,选择京东白条与蚂蚁花呗的有130人,占比55.8%;选择私人或小型借贷公司的只有6人,占比2.6%。据了解,选择京东白条与蚂蚁花呗的主要原因是其广告普及率高,较为人所知,且背后的集团规模较大,相较而言让人觉得值得信任。再者,此类平台与支付平台绑定的模式使其使用起来更为便捷。其余三种渠道,尤其是私人或小型借贷公司,多数人并不了解该类公司或个人以及交易渠道、过程,所以选择的人最少。除此之外,从众的心理也是一大原因。
3.借贷消费态度分析。
3.1选择借贷消费的首选因素。利息是选择分期消费平台时最先被大学生考虑的因素,申请的便捷性为最次。其中,最优先考虑利息因素的有125人,占比69.2%;另外两个优先级较高的因素为安全性和分期期数及每月所还金额,分别占比68.5%和61.3%。除却其他因素,申请便捷性和还款的便捷性为最次要的考虑因素,分别占比18.8%和26%。可见,大学生最先关注的是分期消费在消费预算内能否承受的问题,并且有一定的警惕性;而不太考虑分期消费产品的用户体验。重视申请条件的有53人,占比28.7%,人数较少,侧面反映了大学生对分期消费平台的准入门槛欠缺了解,对其自身监管力度重视程度较低。值得注意的是,多数人对于自身资料等保密性的要求不高,也就是说对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认知不足。可见,虽然消费者对分期消费平台的风险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但是存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情况。 3.2消费态度分析。超过一半的人认为自己有良好的消费计划。其中,认为自己有良好消费计划的有106人,占比58.6%。“能省則省”和“想花就花”的分别有31人,各占比17.1%。据采访,部分选择“其他”的人认为自己的计划不是长期的,而是经常在省钱和随意花钱之间切换;或者是虽然没有计划但是既不刻意省钱也不肆意挥霍,往往刚好花完。这部分有13人,占比7.2%。选择“想花就花”的人占比与12题中生活费超支的人占比接近,可见这部分大学生的理财观念较弱,如果因生活费不够而使用分期消费平台,其违约的可能性也较大。因此学校除加大不提倡超前消费行为的力度外,更应重视对大学生理财观念、消费观念的培养,采取措施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
四、思考与建议
1.建立学校可控贷款。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结合当今社会上贷款平台的现状,建立学校可控贷款这一方式,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压力,还能降低大学生的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同时,校园可控贷款也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2.加强消费观引导。由于当代大学生的借贷消费行为与他们的消费观密不可分,因而,学校不仅要加大引导力度,引导学生拒绝过度消费等非理性行为,更应重视对大学生理财观念、消费观念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和理财观念,避免盲目从众、互相攀比的消费观的产生。
3.加强学生互相监管。由于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特殊性,加强学生间的互相监管也是帮助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消费观念和树立正确借贷观念的一种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彼此的了解更加深入,因而在某些消费观念与借贷行为上,学生彼此的监督和管理也更为有效。同时,学生之间的某些消费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互影响,因而,加强学生间的互相监管也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建刚. 校园网络借贷的风险与规制[J]. 中国商论,2017,(03):34-37.
[2]徐妍,庄轩. 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观念的调查分析——以新疆高校为例[J]. 新疆社科论坛,2017,(01):92-96.
[3]安翔,杨会科.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高校大学生借贷乱象探析[J]. 经营管理者,2017,(03):225.
[4]张占东,李子豪,李燕,胡雪宁. 中西部高校大学生过度消费行为与动机研究——基于河南省8所高校的调查[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73-79.
[5]赵忠亮. 校园贷类借贷平台监管问题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2016,(35):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