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幼儿品德教育的有效策略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41593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关键期,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育改革已经不是简单的、教育方法上的改革,而是基于更深层次的道德价值观的思考。如何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始终是我们教师探寻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 品德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69-02
  当前在幼儿教育中,人们比较重视文化素质的培养,而忽视道德品质的培养,使一些幼儿缺乏爱心,独立性差,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劳动习惯。这些问题提醒我们要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为幼儿形成健全人格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从小班到大班,一直注重幼儿品德教育,下面就几年来幼儿园品德教育谈一些体会。
  一、为什么要加强幼儿品德教育
  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幼儿时期进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对幼儿以后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作为新时期的教育者,我们应该要在幼儿道德素质培养的研究中应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现在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尤其是地处发达地区的独生子女,生在福中,长在蜜罐里,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和未来的希望。很多家长不遗余力地开发孩子的智力,不惜一掷千金,然而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却不予重视,一种普遍的认识是“树大自然直”,认为孩子长大了,良好品德也就自然形成了。部分家长虽然认识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但具体到行动上,往往还是重智轻德。
  品德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在道德行为、意识和态度上经常表现出来的一些比较稳定的特征或倾向。学前儿童德育是指对学前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文明习惯。幼儿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其身体素质、知识结构、思想品德状况,对未来社会风貌、民族精神、国家实力等都会产生深刻影响。所以幼儿园教师必须及早对幼儿进行正面的品德教育,为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幼儿品德教育的途径
  (一)以榜样为引导,促进幼儿良好品行的养成
  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手段之一,孩子通过模仿道德行为形成认知,教师本身的良好品质是养成幼儿品格的重要因素,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要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偶发事件,以及幼儿比较熟悉的教师、家长、幼儿和童话人物,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既注重德育的显性渗透,也不忽视德育的隐性渗透。利用他们认同的榜样的良好品行来引导幼儿去学去做,真正把对幼儿品行引导落实我们到平时的言行之中。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在巴黎答记者问时说:“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只有品质优良的教师,才能培养优良品德的人才。教师应为人师表,规范言行,时时处处起到榜样作用,幼儿园全体工作人员集体的团结、协作、教师的言语行动以及幼儿中间的好人好事,都应成为幼儿的良好榜样,促进其良好品行的养成。
  (二)在劳动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品德
  组织幼儿劳动,让幼儿在劳动中接触生活、了解社会、体验人生、接受锻炼并形成良好的品德。幼儿园的各种劳动中都包含了德育因素,比如,在每次劳动的过程中,幼儿的意志品质和对集体的责任感,能得到发展。在参加劳动过程中,幼儿都要有一定的自我克制,最简单的系纽扣、穿鞋袜等自我服务劳动也要克服一定的困难,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定的劳动任务,无论是个别委托、值日生劳动或集体性劳动都有助于幼儿责任感的培养。通过劳动还能使幼儿认识集体的力量,互相配合,协调工作,共同创造出劳动成果,这样就容易养成幼儿与别人合作的习惯,而且容易使他们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巨大。
  (三)密切家园配合,注意品德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在幼儿生活和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和幼儿之间具有密切的情感依恋,因此,幼儿德育教育必须幼儿园与家庭教育配合一致。我们通过与家长直接交谈、家教园地、家长开放日、家教讲座、定期走访等形式,及时把教育信息,各项活动安排,家教经验和家长任务等内容传达给家长, 使家长了解幼儿园幼儿品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才能使幼儿园品德教育产生实效。
  (四)寓德育于激励 、 竞赛之中, 注重品德教育方法的情景化
  幼儿品德发展具有情境性和他规性等特点,比较重视行为的后果以及成人的评价,因此,教师要不断地肯定,表扬良好的道德行为,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积极的诱因影响,激励幼儿进步。此外,还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培养幼儿的上进心和荣誉感,使幼儿受到良好道德教育的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严格要求,仔细捕捉幼儿细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肯定,树立榜样,同时我们还定期开展“大拇指奖”、“好孩子”、“我进步啦”等活动,激励幼儿上进。
  总之,幼儿的品德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正确的引导是幼儿园德育实施过程的重要手段。让我们的教育和引导,在孩子的心灵里播下一颗健康之种,收获良好的行为、习惯、性格,促进其良好品行的养成,使其终身受益,向着健康活泼、勇敢自信、好奇探究的方向发展成长。
  参考文献:
  [1]刘萍. 幼儿品德的培养[J]. 当代工人(精品版),2010(04):109-110.
  [2]宋桂珍. 谈幼儿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J]. 学理论,2010(19):65-66.
  [3]李琳. 幼儿园美工区活动研究[J]. 学理论,2011(11):113-114.
其他文献
【摘要】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投影仪以及电脑已经成为高效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板书在教学中的运用似乎已经淡化了。然而,实际上,在日常教学中板书的作用不容忽视。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如何让板书在常态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时代 小学语文 板书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
【摘要】中职学校的德育课不但要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实际应用的能力。老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德育课的考核中更应该客观、全面,采用多元评价方法,以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为目的。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课 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67-01  中职学校的德育
【摘要】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然进入大众化时代,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长期存在,大学生就业形式也从精英式走向了大众式。应届毕业生加之往届毕业生的数量压力有增无减,就业岗位的需求量增长较为缓慢,无法满足庞大的就业生数量。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理念的角度出发,力争探索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积极影响,旨在通过思政教育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应用和指导,探究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新式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