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形态、荚膜多糖产量、胞内相溶性溶质含量一致的不同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质谱联用测定各菌体稳定期的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并统计冻干存活率,分析乳杆菌细胞膜脂肪酸组成特点与冻干存活率的关系。而后通过测定酸应激、冷应激及发酵过程添加吐温20、吐温80后菌体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及冻干存活率,探索基于细胞膜脂肪酸改善提高冻干存活率的高效调控手段。研究结果表明,培养至稳定期的乳杆菌的细胞膜脂肪酸不饱和率约为(54.01±0.05)%~(64.14±0.13)%、平均链长约为17.21~17.39。环境应激处理对细胞膜脂肪
【基金项目】
:
国家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建设项目(JUFSTR20180102),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801074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形态、荚膜多糖产量、胞内相溶性溶质含量一致的不同乳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质谱联用测定各菌体稳定期的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并统计冻干存活率,分析乳杆菌细胞膜脂肪酸组成特点与冻干存活率的关系。而后通过测定酸应激、冷应激及发酵过程添加吐温20、吐温80后菌体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及冻干存活率,探索基于细胞膜脂肪酸改善提高冻干存活率的高效调控手段。研究结果表明,培养至稳定期的乳杆菌的细胞膜脂肪酸不饱和率约为(54.01±0.05)%~(64.14±0.13)%、平均链长约为17.21~17.39。环境应激处理对细胞膜脂肪
其他文献
该文研究了酿酒酵母中编码丙酮酸脱羧酶的基因PDC5的缺失对2-苯乙醇合成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2-苯乙醇高产菌株的代谢改造策略。首先利用CRISPR/Cas9双质粒敲除体系构建pdc5△突变株,通过优化过的培养条件进行摇瓶发酵,发现基因PDC5的缺失能够促进酵母合成2-苯乙醇。分别表达芳香族转氨酶Aro8p和Aro9p,发现在缺失Aro9p的突变株中过表达Aro8p能够促进2-苯乙醇的合成。由此构建了重组菌株RM59-810(pdc5△aro9△PTPI-ARO8-TTT
研究了分离自安化茯茶的不同“金花”菌对豆粕中大豆异黄酮糖苷的转化能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豆粕中大豆异黄酮糖苷以及苷元含量,以此为指标,结合糖苷转化率筛选出1株最优转化菌株谢瓦曲霉JH-4,并对菌株谢瓦曲霉JH-4液态发酵豆粕产大豆异黄酮苷元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发酵条件为:豆粕添加量12%(质量分数),接种量8%,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72 h。在此条件下大豆苷转化率为91.40%,染料木苷转化率为99.58%,大豆素从35.75μg/mL增至292.94μg/mL,染料木素从30.5
为了探讨减压处理对采后荔枝果实品质和生理的影响,以‘妃子笑’荔枝为试材,研究了在常温(25℃)货架期间40、60、80和101.325(常压)kPa等不同减压处理对荔枝果实品质、细胞膜功能以及线粒体呼吸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和其他减压处理条件比较,60 kPa减压处理明显抑制了荔枝果实褐变和腐烂的发生,使果实保持较好的新鲜度和品质;经过60 kPa减压处理荔枝果皮较好地维持了细胞膜流动性和减缓了细胞膜透性增加,保持了荔枝果实在贮藏期间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随着采后贮藏时间的延长,60 kPa
脂肪酶作为一种绿色的生物催化剂广泛应用在食品等工业领域,但是其结构极易被破坏且在环境中稳定性较差,固定化脂肪酶是提高其稳定性和重复利用率的关键技术。近年来新型材料的不断出现,为脂肪酶的固定化带来了契机。由于脂肪酶是作用于油水界面的特殊酶,固定化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会直接改变固定化酶的催化特性,提高酶活力、选择性和稳定性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固定化脂肪酶的材料和方法,及其在食品加工领域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固定化脂肪酶的发展前景。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中高温大曲及其制作环境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利用微生物溯源追踪技术对发酵开始时大曲中的微生物来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曲室外到曲室内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逐渐被选择、富集。从大曲发酵开始到结束,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增加,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降低。发酵开始时大曲中细菌以魏斯氏菌属(Weissella)为主,发酵结束大曲中细菌以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为主;在发酵开始和结束时大曲中的真菌以曲霉属(Aspergillus)和根霉属(Rhizopus)为主。发酵开始的大曲中细菌89.3%
该实验室前期构建了1株高产重组腈水解酶的Bacillus subtilis pMA5-NITR,可以转化3-氰基吡啶生产烟酸。该研究分别采取分批培养、恒速补料培养和恒pH培养等策略对产腈水解酶重组菌进行发酵培养,以期获得具有高催化活性的腈水解酶静息细胞。为进一步提高细胞中腈水解酶的稳定性,采用氨基化核壳结构磁性Fe3O4纳米粒子对重组腈水解酶进行固定化并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此外,通过考察磁性固定化细胞的温度稳定性、底物耐受性和初始底物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确定磁
低聚异麦芽糖(isomalto-oligosacchrides,IMOs)是一类由α-1,6糖苷键连接的寡聚糖,主要成分是异麦芽糖、异麦芽三糖(isomaltotriose,IG3)和潘糖等,因其具有可提高免疫力、预防龋齿等益生性能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研究表明IMOs中可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主要归因于IG3。由于传统制备工艺产率低且产品中益生成分含量低,高效生产IMOs仍存在瓶颈。该研究提出使用来源于Lactobacillus fermentum的4,6-α-葡萄糖基转移酶(4,6-α-glycosyltra
该研究旨在酶法制备一种改性麦芽糊精,其能应用于面包制作中并有效改善面包品质。选用分支酶与4,6-α-葡萄糖基转移酶复配并优化酶反应条件制备改性麦芽糊精,将得到的产物以不同比例添加到面包制作中,研究其对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能特异性转移DP6~10麦芽寡糖形成支链的分支酶(CyBE),与能转移单个葡萄糖生成连续α-1,6-糖苷键连接的异麦芽多糖的4,6-α-葡萄糖基转移酶(GTF13),复配得到的改性麦芽糊精,以添加量5%(质量分数)加入面包制作中,能使面包硬度降低71.01%,长期贮存中明显延缓面包
农业废弃物中蕴含丰富的木质纤维素资源,对木质纤维素进行生物发酵可以有效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木质素作为物理屏障,严重阻碍了纤维素的开发与利用。生物法降解木质素具有操作简便、环保的优点。该文综述了木质素降解过程中,解聚阶段和矿化阶段相关的酶类及其作用机制;总结了基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以及蛋白质组学技术,深入挖掘微生物中的木质素降解酶系,为生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叶黄素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类胡萝卜素,因高疏水性和低稳定性,其应用受到限制。为提升叶黄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以罗非鱼分离蛋白(tilapia protein isolate,TPI)作为乳化剂,高压均质制备负载叶黄素(200μg/mL)的TPI乳液,探讨热处理(60、70、80、90℃,30 min)对乳液的稳定性和体外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后,叶黄素乳液的粒径减小(P<0.05),电位绝对值增大(P<0.05),4℃下贮藏28 d无分层现象,且热处理温度低于80℃不会造成叶黄素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