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商业空间设计”专业及其课程的教学特点,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解决传统“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对比传统“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和项目式教学效果的差异,从商业空间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出发,摸索和完善以项目为主线的教学方式,最终提高“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商业空间设计;项目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商业空间设计是联系人、环境、商品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商业空间设计的第一要义便成为如何通过空间意向满足商品及展示环境的强烈表征,给消费者带来新体验[1]。“商业空间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商业用途突出、功能明确,内容丰富、设计多元,是一门有趣而复杂的课程。基于这些特点,在商业空间设计过程中,很强调知识的交叉性和设计的科学性,围绕设计对象服务于甲方还要满足其近期和远期的使用功能,提升使用者的综合体验。在有限的课时中,把这些内容传达给学生,帮助其提高设计思维,并能够综合解决问题,是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也是不断进行教学方法探索的目标。
一、传统“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推动课堂教学的唯一驱动力,这虽然可以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但其直接后果是:学生自主性的缺失和个体差异性的消解[2]。研究发现,互动式讲授法、根据学生兴趣和需要的教法、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法被学生更加期待[3]。
在“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中,我们主要讲授室内设计原理、平面功能布局、界面设计、展架设计、照明设计等。学生们对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的设计更擅长,而对于如何调研并搜集资料,与甲方进行沟通,如何围绕“商业”二字展开设计,则需要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提升。我们发现学生在商业空间设计课程学习中,很容易以自我为出发点,服务自我喜好,而忽略消费者需求;围绕空间做设计,而非商品;就设计论设计,忽略掉“商业空间”需要辅助甲方经营这一功能。
面对上述问题,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满足社会对商业空间设计人才需求的期待,就需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重构。
二、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
项目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引导下,依托某一个实际或虚拟项目,或者专业领域内的竞赛命题,把该课程中所需讲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与其对应的实践部分串联、融合在一起,用项目实操的过程和方式呈现在教学中,学生根据项目主动获取相关知识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增加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构建主义哲学思想影响下出现的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观,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强调社会协商和互相作用,主张用多种方法表达教学内容,主张以“学”和“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的知识并非通过教师的传授来获得,而是在真实的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学习伙伴的协同,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过程而获得[4]。项目式教学正符合构建主义学习观所倡导的教学模式。
三、项目式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效果
项目式教学开始阶段,我们不再对原理及知识点部分做详细的讲授,开课即布置项目任务书,只做提纲挈领的讲解后,让学生直接进入实际操作阶段。项目往往需要学生们合作完成,团队的人数以3~5人为宜,成员需明确分工。该项目成为课程的主要线索,在其任务书分析、实地勘察、调研、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成果制作与汇报展示过程中,学生会将学习置于实际情景中,与团队伙伴合作,有目的地获取知识,主动与教师沟通,随即将所获取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效果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明显提升。
商业空间设计的主要服务对象除了甲方外,还有购买商品的消费者,也就是商品购买和使用的终端客户。传统设计课程中,学生很容易过多地将自我意识加入设计中,而忽略掉设计的服务对象。通过项目式教学,我们会强化调研和互动部分,通过指导学生实地勘察与甲方多次交流、向消费终端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典型人群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完成设计方案后向甲方进行汇报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从甲方的角度,服务其商品销售和品牌推广;从商品最终消费终端人群的角度,考虑其在空间中的行为和体验,设计出合理的符合商业特质的商业空间。
学生们在面对商业空间设计时,往往就空间论空间。但是商业空间设计最终服务于商品买卖的实现,因此空间设计就一定要围绕所售卖的商品展开。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充分调研,教师也会引导学生就商品的性质、特点、参数、尺寸、销售方式、信息传达手段等进行详细的资料搜集工作。当进入方案设计阶段时,学生们就能够自然地围绕商品及其相关内容展开。商业空间设计中,空间是载体,所售卖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以及品牌信息的表达是核心。项目式教学更符合学生自主认知的规律,也会让学生对商业空间设计的理解更透彻。
“商业空间设计”是一门交叉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实际设计项目中,常常遇到不能得到甲方认可的情况,最终很难把自己的设计想法完成。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与甲方的着眼点不同,思考方式也不同。甲方通常为非设计专业人士,对设计的判断往往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借鉴类似项目,对设计的要求更多从投资和经营的角度出发。当我们采用项目式教学后,学生会了解到一些包括销售方式、购买行为、客户体验、组织管理,投资预算等内容,这部分知识的补充,对于设计师而言非常重要。它帮助设计师换位思考,从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的角度看待商业空间设计,从商业的角度看待空间。
传统“商业空间设计”教学中,多数时间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课。但是在项目式教学中,按照实际项目流程,学生需要就设计方案向甲方进行汇报。从被动到主动的结果是,学生需要自己整理清晰的思路,完成相对完整的设计方案,向甲方、老师和同学们提案汇报,并且就方案解答各种提问。提案汇报的过程对于学生,就像一次详细的复习,把理论学习、实地勘察、调研、设计方案、设计制作过程完整梳理一遍。同时,提案汇报要求学生用简明的语言,清晰的逻辑,准确的表达,向甲方阐述自己的设计。这些能力也是设计师必备的素质,其在传统的课堂上很难得到锻炼,但是在项目式教学中,这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此外,项目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理论、实践和教学能力要求都比较高,需要教师自身具备很强的项目实操能力,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教师在整个项目分析与指导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十分负责;善于引导学生重视自身的学习主體地位,指导学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与设计能力;重视项目研究的整体过程,针对各个过程及时做出总结;积极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对最终的教学效果能够准确评估与检测。
参考文献:
[1]殷勤.当代艺术关下的商业空间体验设计策略探析[J].装饰,2013:143.
[2]李杰.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误区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1).
[3] 姚利民,段文彧.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3(8).
[4]刘长青,杜凤秋.传统学习观与构建主义学习观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7(7).
[责任编辑:周 杨]
关键词:商业空间设计;项目式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商业空间设计是联系人、环境、商品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商业空间设计的第一要义便成为如何通过空间意向满足商品及展示环境的强烈表征,给消费者带来新体验[1]。“商业空间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商业用途突出、功能明确,内容丰富、设计多元,是一门有趣而复杂的课程。基于这些特点,在商业空间设计过程中,很强调知识的交叉性和设计的科学性,围绕设计对象服务于甲方还要满足其近期和远期的使用功能,提升使用者的综合体验。在有限的课时中,把这些内容传达给学生,帮助其提高设计思维,并能够综合解决问题,是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也是不断进行教学方法探索的目标。
一、传统“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推动课堂教学的唯一驱动力,这虽然可以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但其直接后果是:学生自主性的缺失和个体差异性的消解[2]。研究发现,互动式讲授法、根据学生兴趣和需要的教法、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法被学生更加期待[3]。
在“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中,我们主要讲授室内设计原理、平面功能布局、界面设计、展架设计、照明设计等。学生们对造型、色彩、材质等方面的设计更擅长,而对于如何调研并搜集资料,与甲方进行沟通,如何围绕“商业”二字展开设计,则需要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提升。我们发现学生在商业空间设计课程学习中,很容易以自我为出发点,服务自我喜好,而忽略消费者需求;围绕空间做设计,而非商品;就设计论设计,忽略掉“商业空间”需要辅助甲方经营这一功能。
面对上述问题,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满足社会对商业空间设计人才需求的期待,就需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重构。
二、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
项目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引导下,依托某一个实际或虚拟项目,或者专业领域内的竞赛命题,把该课程中所需讲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与其对应的实践部分串联、融合在一起,用项目实操的过程和方式呈现在教学中,学生根据项目主动获取相关知识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增加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构建主义哲学思想影响下出现的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观,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强调社会协商和互相作用,主张用多种方法表达教学内容,主张以“学”和“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的知识并非通过教师的传授来获得,而是在真实的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学习伙伴的协同,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过程而获得[4]。项目式教学正符合构建主义学习观所倡导的教学模式。
三、项目式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效果
项目式教学开始阶段,我们不再对原理及知识点部分做详细的讲授,开课即布置项目任务书,只做提纲挈领的讲解后,让学生直接进入实际操作阶段。项目往往需要学生们合作完成,团队的人数以3~5人为宜,成员需明确分工。该项目成为课程的主要线索,在其任务书分析、实地勘察、调研、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成果制作与汇报展示过程中,学生会将学习置于实际情景中,与团队伙伴合作,有目的地获取知识,主动与教师沟通,随即将所获取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效果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得到明显提升。
商业空间设计的主要服务对象除了甲方外,还有购买商品的消费者,也就是商品购买和使用的终端客户。传统设计课程中,学生很容易过多地将自我意识加入设计中,而忽略掉设计的服务对象。通过项目式教学,我们会强化调研和互动部分,通过指导学生实地勘察与甲方多次交流、向消费终端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典型人群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完成设计方案后向甲方进行汇报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从甲方的角度,服务其商品销售和品牌推广;从商品最终消费终端人群的角度,考虑其在空间中的行为和体验,设计出合理的符合商业特质的商业空间。
学生们在面对商业空间设计时,往往就空间论空间。但是商业空间设计最终服务于商品买卖的实现,因此空间设计就一定要围绕所售卖的商品展开。在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充分调研,教师也会引导学生就商品的性质、特点、参数、尺寸、销售方式、信息传达手段等进行详细的资料搜集工作。当进入方案设计阶段时,学生们就能够自然地围绕商品及其相关内容展开。商业空间设计中,空间是载体,所售卖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以及品牌信息的表达是核心。项目式教学更符合学生自主认知的规律,也会让学生对商业空间设计的理解更透彻。
“商业空间设计”是一门交叉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实际设计项目中,常常遇到不能得到甲方认可的情况,最终很难把自己的设计想法完成。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与甲方的着眼点不同,思考方式也不同。甲方通常为非设计专业人士,对设计的判断往往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借鉴类似项目,对设计的要求更多从投资和经营的角度出发。当我们采用项目式教学后,学生会了解到一些包括销售方式、购买行为、客户体验、组织管理,投资预算等内容,这部分知识的补充,对于设计师而言非常重要。它帮助设计师换位思考,从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的角度看待商业空间设计,从商业的角度看待空间。
传统“商业空间设计”教学中,多数时间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课。但是在项目式教学中,按照实际项目流程,学生需要就设计方案向甲方进行汇报。从被动到主动的结果是,学生需要自己整理清晰的思路,完成相对完整的设计方案,向甲方、老师和同学们提案汇报,并且就方案解答各种提问。提案汇报的过程对于学生,就像一次详细的复习,把理论学习、实地勘察、调研、设计方案、设计制作过程完整梳理一遍。同时,提案汇报要求学生用简明的语言,清晰的逻辑,准确的表达,向甲方阐述自己的设计。这些能力也是设计师必备的素质,其在传统的课堂上很难得到锻炼,但是在项目式教学中,这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此外,项目式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理论、实践和教学能力要求都比较高,需要教师自身具备很强的项目实操能力,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教师在整个项目分析与指导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十分负责;善于引导学生重视自身的学习主體地位,指导学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与设计能力;重视项目研究的整体过程,针对各个过程及时做出总结;积极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对最终的教学效果能够准确评估与检测。
参考文献:
[1]殷勤.当代艺术关下的商业空间体验设计策略探析[J].装饰,2013:143.
[2]李杰.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误区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1).
[3] 姚利民,段文彧.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3(8).
[4]刘长青,杜凤秋.传统学习观与构建主义学习观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7(7).
[责任编辑:周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