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作者采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当前中国大学生存在的营养问题和形成原因进行了梳理归纳,为改善大学生的膳食结构、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 营养问题 原因分析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其营养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理应引起有关部门、高校、家庭及大学生本人的高度重视。我们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营养问题进行了概括,并从不同的视角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为改善大学生的营养状况提供参考。
1.当代大学生存在的营养问题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营养状况呈现出喜忧参半的状况,大多数大学生的营养基本正常或良好,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营养不均衡问题[1]。
1.1营养态度积极,营养知识普遍欠缺
2009年,郭爱伟调查显示,100%的学生认为营养对健康重要,85.0%的学生关心自己的健康状态,80.8%的学生为了健康愿意改变饮食习惯,但对一些营养常识问题能够准确回答的只有20%,不能正确回答的高达80%[2]。2007年,蒋海英对山东临沂市4所大学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营养知识普遍欠缺,只有24.2%的人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35.8%的人知晓《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仅有28.3%的大学生对“每人每日摄入食盐不宜超过的量”能够正确回答[3]。2008年,王子昕等对北京海淀区4所大学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不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首都市民健康膳食指导及‘健康一二一’”,知晓的仅占0.9%—2.3%,而不知道的分别为81.3%—84.7%[4]。
1.2营养素摄入量占DRIs的比例较低。
调查表明,对照DRIs标准,大学生的能量及多种营养素摄入量都偏低,其中男生的能量摄入达标的占56.99%,女生达标的占54.27%;维生素B1能基本满足大学生生理需要,而蛋白质、能量、钙、维生素A、维生素B2的摄入量均不足;铁的摄入量男生基本满足需要,但女生为DRIs的76.35%[2]。胡明月对温州市某高校453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男女生钙、锌及多种维生素摄入量不足,均低于DRIs的80%[5]。由此可见,部分大学生日常能量与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不能达到膳食推荐摄入量,存在营养不良的潜在风险。
1.3膳食结构不够均衡合理。
多数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三餐热能比例分配不适宜,食物种类及数量与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推荐不匹配。
1.3.1三餐的热能分配及热能来源不合理
胡明月对温州某高校的调查发现,男生早、中、晚三餐热能分配比为25.6%、37.3%和37.1%,女生为21.2%、38.6%和40.2%,对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30%、40%、30%标准,学生早餐热能摄入量偏低[5]。
1.3.2营养素的来源不够均衡
有研究发现,被调查大学生膳食构成以粮谷类和蔬菜类为主,肉类、蛋类摄入量较少,男生水果类摄入量较低。但也有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动物类食物摄入量偏高,粮谷类、蔬菜类和水果类摄入量较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不合理。由此可见,部分大学生的膳食结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同时也有部分大学生的膳食结构以动物性食物为主。
1.4存在不良饮食习惯
孙玫[1]、郭爱伟[2]研究发现,7.5%-11.5%的大学生不吃早餐,有25%的学生每周吃早餐的次数少于5 次。早餐中,选择油炸食品的比例达到24%[1]。孙玫调查发现,84.6%的大学生有吃零食的习惯,76.5%的学生有吃夜宵的习惯,8.7%的学生没有喝水的习惯[1]。据2006年烟台市卫生防疫站披露[6],该市十多所高校里女大学生营养不良率达22.75%,其中有30%左右的女大学生从来不吃早餐,20%左右的女大学生有以少量零食代替正餐的不良饮食习惯。
2.原因分析
2.1营养知识宣传普及程度不够。
丰富的膳食营养知识是大学生科学饮食、健康饮食的基础,也是形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前提。大学生掌握的一些膳食营养知识,主要是通过课外泛读和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获得的,家庭和学校在营养知识的宣传普及方面作用发挥不够。从家庭因素看,由于未接受过系统的营养健康教育,对一日三餐应该“吃什么、怎样吃、吃多少”,大多数学生的父母不是很清楚;从学校方面看,对营养学知识的普及和重视程度不够,营养学课程开设的范围有限、时间较短,且以灌输为主,缺乏实践干预,因而对学生的饮食行为正面影响不大。家庭和学校在营养知识宣传上的软弱无力,使得广告宣传效应进一步凸显,为追求经济收入,有些代言广告在对产品营养成分概括和效用的描述存在虚假现象,误导了大学生。
2.2低收入水平带来的消费窘境
当前,大部分大学生基本没有固定收入,主要靠家庭供给,部分大学生的可支配收入来自学校助学金和课余打工所得。大学生的日常消费,除了衣食住等开支外,还有支付手机通信,购买化妆品、礼品,外出旅游、同学聚会等必要的费用。由于收入水平不高,支出项目较多,有时还存在盲目消费、攀比消费、奢侈消费等非理性消费因素,因而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只能在低层次上徘徊。孙玫对山峡大学的调查显示,月饮食消费水平在200-400元的男生高达88.3%,而女生则为86.3%,6.9%的女生的月饮食消费小于200元[1]。有的大学生饮食消费在月消费总额中几乎占了一半。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学生不得不在节衣缩食方面想办法,于是就出现了廉价的、口味好饭菜在大学餐厅较欢迎,而营养价值不受重视的现象。
2.3流行审美观直接助推的结果。
当前社会盛行以瘦为美、以骨感为美的大众审美观,加之大众传媒的大肆渲染和误导,为保持一副姣好身材,将来能找个好工作,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许多女大学生走上了盲目节食之路,尤其以不吃早餐最为普遍。据健康网报道[6],2006年山东烟台十所大学里,有近半数女大学生选择以节食方式控制体重,有80%左右的女大学生对脂肪类食物表示厌恶。过度节食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就是营养不良或引发各种疾病[4]。
2.4生活随意导致饮食缺乏规律。
当前,高等院校倡导自主学习和以自我管理为主的核心育人理念,松弛有节奏和怠惰怠缓并存,对学生的约束和限制相对减少,因而部分学生放松自身要求,学习生活自由散漫。有些学生面对考试压力的突然消失、外界诱惑的不断增多,一时茫然不知所措,养成通宵上网,打游戏,吸烟喝酒、晚睡晚起等不良生活习惯,从而导致饮食无规律,不吃早餐、不按时进餐、吃零食、吃快餐等现象比较普遍,膳食营养平衡难以保证。
2.5学校餐饮业市场化的负面影响。
在高校普遍推行后勤社会化保障的今天,学校餐饮业也不可避免地被打上商业化的烙印。为了压低人员工资、降低饭菜成本,很多大学餐厅违规聘用了一些低素质的厨师和服务人员。蒋海英调查发现:食堂餐饮业服务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90.2%,高中以上学历占9.8%,95.2%为非正式工,厨师中有60.2%没有厨师证,食堂未配备营养师[3]。有的大学餐厅摊位饭菜品种单一,偷工减料,以低价位吸引学生;有的还存在单方面迎合学生饮食追求口味的习惯,对主副食、蛋肉禽、蔬菜营养合理搭配、科学烹饪等要求不管不顾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孙玫,易保锐.我校大学生的营养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30,(6):165-167.
[2]郭爱伟,万海龙,熊春梅.大学生营养状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5):838-840.
[3]蒋海英.4所大学食堂建设与大学生膳食营养教育调查[J].中国校医,2007,21,(5):537-539.
[4]王子昕,徐锐,吴双胜等.北京市大学生饮食行为与习惯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10):61-64.
[5]胡明月,董敏,钟崇洲等.453名大学生膳食调查[J].中国校医,2003,17,(4):309-310.
[6]女大学生营养不良率达22.75%.健康报网,2006-3-31.
洛阳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关键词: 大学生 营养问题 原因分析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其营养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理应引起有关部门、高校、家庭及大学生本人的高度重视。我们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营养问题进行了概括,并从不同的视角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为改善大学生的营养状况提供参考。
1.当代大学生存在的营养问题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营养状况呈现出喜忧参半的状况,大多数大学生的营养基本正常或良好,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营养不均衡问题[1]。
1.1营养态度积极,营养知识普遍欠缺
2009年,郭爱伟调查显示,100%的学生认为营养对健康重要,85.0%的学生关心自己的健康状态,80.8%的学生为了健康愿意改变饮食习惯,但对一些营养常识问题能够准确回答的只有20%,不能正确回答的高达80%[2]。2007年,蒋海英对山东临沂市4所大学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营养知识普遍欠缺,只有24.2%的人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35.8%的人知晓《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仅有28.3%的大学生对“每人每日摄入食盐不宜超过的量”能够正确回答[3]。2008年,王子昕等对北京海淀区4所大学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不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首都市民健康膳食指导及‘健康一二一’”,知晓的仅占0.9%—2.3%,而不知道的分别为81.3%—84.7%[4]。
1.2营养素摄入量占DRIs的比例较低。
调查表明,对照DRIs标准,大学生的能量及多种营养素摄入量都偏低,其中男生的能量摄入达标的占56.99%,女生达标的占54.27%;维生素B1能基本满足大学生生理需要,而蛋白质、能量、钙、维生素A、维生素B2的摄入量均不足;铁的摄入量男生基本满足需要,但女生为DRIs的76.35%[2]。胡明月对温州市某高校453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男女生钙、锌及多种维生素摄入量不足,均低于DRIs的80%[5]。由此可见,部分大学生日常能量与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不能达到膳食推荐摄入量,存在营养不良的潜在风险。
1.3膳食结构不够均衡合理。
多数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三餐热能比例分配不适宜,食物种类及数量与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推荐不匹配。
1.3.1三餐的热能分配及热能来源不合理
胡明月对温州某高校的调查发现,男生早、中、晚三餐热能分配比为25.6%、37.3%和37.1%,女生为21.2%、38.6%和40.2%,对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30%、40%、30%标准,学生早餐热能摄入量偏低[5]。
1.3.2营养素的来源不够均衡
有研究发现,被调查大学生膳食构成以粮谷类和蔬菜类为主,肉类、蛋类摄入量较少,男生水果类摄入量较低。但也有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动物类食物摄入量偏高,粮谷类、蔬菜类和水果类摄入量较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不合理。由此可见,部分大学生的膳食结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同时也有部分大学生的膳食结构以动物性食物为主。
1.4存在不良饮食习惯
孙玫[1]、郭爱伟[2]研究发现,7.5%-11.5%的大学生不吃早餐,有25%的学生每周吃早餐的次数少于5 次。早餐中,选择油炸食品的比例达到24%[1]。孙玫调查发现,84.6%的大学生有吃零食的习惯,76.5%的学生有吃夜宵的习惯,8.7%的学生没有喝水的习惯[1]。据2006年烟台市卫生防疫站披露[6],该市十多所高校里女大学生营养不良率达22.75%,其中有30%左右的女大学生从来不吃早餐,20%左右的女大学生有以少量零食代替正餐的不良饮食习惯。
2.原因分析
2.1营养知识宣传普及程度不够。
丰富的膳食营养知识是大学生科学饮食、健康饮食的基础,也是形成良好饮食习惯的前提。大学生掌握的一些膳食营养知识,主要是通过课外泛读和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获得的,家庭和学校在营养知识的宣传普及方面作用发挥不够。从家庭因素看,由于未接受过系统的营养健康教育,对一日三餐应该“吃什么、怎样吃、吃多少”,大多数学生的父母不是很清楚;从学校方面看,对营养学知识的普及和重视程度不够,营养学课程开设的范围有限、时间较短,且以灌输为主,缺乏实践干预,因而对学生的饮食行为正面影响不大。家庭和学校在营养知识宣传上的软弱无力,使得广告宣传效应进一步凸显,为追求经济收入,有些代言广告在对产品营养成分概括和效用的描述存在虚假现象,误导了大学生。
2.2低收入水平带来的消费窘境
当前,大部分大学生基本没有固定收入,主要靠家庭供给,部分大学生的可支配收入来自学校助学金和课余打工所得。大学生的日常消费,除了衣食住等开支外,还有支付手机通信,购买化妆品、礼品,外出旅游、同学聚会等必要的费用。由于收入水平不高,支出项目较多,有时还存在盲目消费、攀比消费、奢侈消费等非理性消费因素,因而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只能在低层次上徘徊。孙玫对山峡大学的调查显示,月饮食消费水平在200-400元的男生高达88.3%,而女生则为86.3%,6.9%的女生的月饮食消费小于200元[1]。有的大学生饮食消费在月消费总额中几乎占了一半。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学生不得不在节衣缩食方面想办法,于是就出现了廉价的、口味好饭菜在大学餐厅较欢迎,而营养价值不受重视的现象。
2.3流行审美观直接助推的结果。
当前社会盛行以瘦为美、以骨感为美的大众审美观,加之大众传媒的大肆渲染和误导,为保持一副姣好身材,将来能找个好工作,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许多女大学生走上了盲目节食之路,尤其以不吃早餐最为普遍。据健康网报道[6],2006年山东烟台十所大学里,有近半数女大学生选择以节食方式控制体重,有80%左右的女大学生对脂肪类食物表示厌恶。过度节食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就是营养不良或引发各种疾病[4]。
2.4生活随意导致饮食缺乏规律。
当前,高等院校倡导自主学习和以自我管理为主的核心育人理念,松弛有节奏和怠惰怠缓并存,对学生的约束和限制相对减少,因而部分学生放松自身要求,学习生活自由散漫。有些学生面对考试压力的突然消失、外界诱惑的不断增多,一时茫然不知所措,养成通宵上网,打游戏,吸烟喝酒、晚睡晚起等不良生活习惯,从而导致饮食无规律,不吃早餐、不按时进餐、吃零食、吃快餐等现象比较普遍,膳食营养平衡难以保证。
2.5学校餐饮业市场化的负面影响。
在高校普遍推行后勤社会化保障的今天,学校餐饮业也不可避免地被打上商业化的烙印。为了压低人员工资、降低饭菜成本,很多大学餐厅违规聘用了一些低素质的厨师和服务人员。蒋海英调查发现:食堂餐饮业服务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90.2%,高中以上学历占9.8%,95.2%为非正式工,厨师中有60.2%没有厨师证,食堂未配备营养师[3]。有的大学餐厅摊位饭菜品种单一,偷工减料,以低价位吸引学生;有的还存在单方面迎合学生饮食追求口味的习惯,对主副食、蛋肉禽、蔬菜营养合理搭配、科学烹饪等要求不管不顾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孙玫,易保锐.我校大学生的营养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30,(6):165-167.
[2]郭爱伟,万海龙,熊春梅.大学生营养状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5):838-840.
[3]蒋海英.4所大学食堂建设与大学生膳食营养教育调查[J].中国校医,2007,21,(5):537-539.
[4]王子昕,徐锐,吴双胜等.北京市大学生饮食行为与习惯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10):61-64.
[5]胡明月,董敏,钟崇洲等.453名大学生膳食调查[J].中国校医,2003,17,(4):309-310.
[6]女大学生营养不良率达22.75%.健康报网,2006-3-31.
洛阳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