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完善和发展,网络传输速度的提高,信息的制作和传输速度也加快,这使得网络上出现信息膨胀的局面,形成信息超量现象,超过了受众的承受范围,传播效果大大折扣。怎样与时俱进,利用新的应用载体进一步强化传播效果,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今微博成为最热门的网络应用之一,本文将对这一应用网络人际传播的实现,和如何强化微博的人际传播效果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浪微博;网络人际传播;传播效果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7-0060-1.5
在新浪微博中我们可以通过转发分享新闻信息,晒晒自己的心情,发表对某件事的评论等等,有人会质疑,这些都是传播信息的行为吗?更具体一点儿,这些行为都是网络人际传播吗?微博又是如何实现网络人际传播的呢?
一、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传播
何种行为属于传播行为,目前尚存分歧。《传播理论》总结了关于传播定义的分歧和焦点。下图依据信息提供者的意图和接受者的知觉,分九类传播行为。这九类行为是否都属于传播,百家争鸣各执己见。政治的焦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传播是否必须有目的;二是,传播是否必须被接收。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影响到对微博的传播行为的判定。
依据统计学中排列组合原则,可以根据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将九种可能的传播行为分为四(Ⅰ Ⅱ Ⅲ Ⅳ)类:Ⅰ 否否,那么这九种行为都是传播行为;Ⅱ 否是,那么只有1B 2B 3B 1C 2C 3C属于传播行为;Ⅲ 是否,属于传播行为的是2A 3A 2B 3B 2C 3C ;Ⅳ 是是,则只有2B 3B 2C 3C 这四种行为属于传播行为。也就是说,微博的博文只要是IV中的任意一种行为,那么它就肯定是一种传播行为。目前情况下,任何一个人的微博不能完全阻止别人浏览他的博文,在公共状态下写的东西不可能是完全无目的的行为,至少是在描述一种状态,所以说任何一篇博文都是有目的的行为。只要这个博主有粉丝,那么传播就会被接收。也就是说只要是有粉丝的博文都是一种信息的传播。而且由于大部分微博是以文字方式或者文字配图的形式出现,所以大部分微博是3B 3C的信息传播行为。至于2B 2C的信息传播行为也有,那就是单纯的图片形式的博文。那么没有粉丝的微博,都是只注册了账户没有博文的情况,我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说写微博肯定是一种传播行为。
二、了解了传播概念,那么什么是人际传播呢?
网络人际传播与人际传播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郭庆光著的《传播学教程》中是这样表述的: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通过定义,我们可以简单的推测出人际传播的特点:首先人际传播的双方都是平等的个体,人际传播是个体对个体的传播;其次人际传播的容易产生互动,交流性强,反馈及时;第三在人际传播中容易出现“意见领袖”;第四,因为对象明确,人际传播比其他传播的传播效果要好。“关系为人际传播的核心;决策为群体传播的中心;网络可以使组织传播更为密切;而媒体是大众传播的主要构成部分。”人际传播的动机就是为了缔造或者平衡某种关系。
根據人际传播的定义我们可以给网络人际传播下一个定义,个人与个人之间以网络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网络人际传播的最明显的特点是以网络为载体,这是区分网络人际传播与传统人际传播的标志。以网络为载体,突破了传统人际传播的时空限制。网络人际传播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多采用语言文字进行传播,缺乏语气、表情和体态语,使得传播效果大打折扣,这同时是网络人际传播的一个局限,因而促成了像QQ等聊天工具的表情符号的诞生。网络人际传播区别于网络大众传播一方面从传播主体的平等性来看,另一方面是从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强弱来区分。
三、微博是如何实现网络人际传播的呢
因为信息更新的即时性,博文的简洁性,信息获取的便捷性特征使得人们越来越习惯使用微博获得各种信息。通过选择性的关注微博中的媒体人就像是自己筛选信息编辑报纸一样,只看自己喜欢信息。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通过微博看信息。2008年12月19日台湾地震的第一消息便是一位萧姗姗的博友通过微博发出的。在一定程度上说,新浪微博使人人成为记者成为一种可能。
微博中的网络人际传播主要通过“评论”“发私信”和“私信聊天”功能实现的。通过这三个功能可以实现与博主的沟通,发私信和私信聊天更是可以实现与博主的私人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微博可以说是一个小范围的时事论坛,人们可以在此相对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看法,微博中的 “转发”功能在信息的网络人际传播方面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同意某人的观点,可以转发他的博文,表示支持。如果不同意他的观点,也可以转发他的博文,让其他博友也可以看到他的言论。微博比其他网络人际传播方式来更容易形成更多的意见领袖。
四、微博如何强化网络人际效果
人际传播的传播效果,在狭义上是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行为上的变化,广义上还包括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否是无意的、间接地、潜在的。传播主体、传播技巧和传播对象都会影响传播效果。在微博中,一个人的粉丝越多,影响力越大,人际传播效果往往越好。在微博中如何提高网络人际传播效果呢?从传播主体来看,博主要塑造自己的网络人际传播中的良好形象;从传播技巧来看,发高质量的博文,衡量高质量的标准有很多,比如时新性、趣味性、重要性、显著性和接近性,注意自己的语言组织形式;从传播对象来看,由于微博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私人媒体,自己决定传播内容、传播技巧和传播形式,依其本性而言,对于传播对象更主要的是与其产生互动,积极反馈。
不同类型的传播主体增强网络人际传播效果的方式不同。从表面来看,微博中的博主可以分为组织和个人两大类。从博主的名称来看,有带“V”和不带的区别,带“V”的说明是经过实名认证的,从而为信息的可靠性提供保障;带“V”的博主很多是知名人士或知名机构,本身有很多粉丝。他们增强网络人际传播效果的方式,往往是通过发布及时有效具有权威性的信息,吸引更多粉丝关注来实现。而微博中还存在大量未经过认证的非知名人士或机构,增强自身的网络人际传播效果的方式,往往是通过独具特色的博文内容实现的,比如曾经一度遭人鄙夷处处炫的“后宫优雅”和极尽讽刺挖苦指能,博文诙谐幽默的“囍游记”。博主每发出一篇博文,就相当于传播者输出一条信息,这仅仅是整个传播系统的第一步。输出——反馈——调整是控制系统的基础环节。对于博主来说,要获得更好的人际传播效果,就要积极与别人产生互动,认真对待反馈,及时作出调整。
【参考文献】
[1]〔美〕斯蒂文·小约翰著.陈德民,叶晓辉等译.传播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陆小华.激活传媒[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张凯悦(1988- ):女,山东寿光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新浪微博;网络人际传播;传播效果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7-0060-1.5
在新浪微博中我们可以通过转发分享新闻信息,晒晒自己的心情,发表对某件事的评论等等,有人会质疑,这些都是传播信息的行为吗?更具体一点儿,这些行为都是网络人际传播吗?微博又是如何实现网络人际传播的呢?
一、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传播
何种行为属于传播行为,目前尚存分歧。《传播理论》总结了关于传播定义的分歧和焦点。下图依据信息提供者的意图和接受者的知觉,分九类传播行为。这九类行为是否都属于传播,百家争鸣各执己见。政治的焦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传播是否必须有目的;二是,传播是否必须被接收。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直接影响到对微博的传播行为的判定。
依据统计学中排列组合原则,可以根据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将九种可能的传播行为分为四(Ⅰ Ⅱ Ⅲ Ⅳ)类:Ⅰ 否否,那么这九种行为都是传播行为;Ⅱ 否是,那么只有1B 2B 3B 1C 2C 3C属于传播行为;Ⅲ 是否,属于传播行为的是2A 3A 2B 3B 2C 3C ;Ⅳ 是是,则只有2B 3B 2C 3C 这四种行为属于传播行为。也就是说,微博的博文只要是IV中的任意一种行为,那么它就肯定是一种传播行为。目前情况下,任何一个人的微博不能完全阻止别人浏览他的博文,在公共状态下写的东西不可能是完全无目的的行为,至少是在描述一种状态,所以说任何一篇博文都是有目的的行为。只要这个博主有粉丝,那么传播就会被接收。也就是说只要是有粉丝的博文都是一种信息的传播。而且由于大部分微博是以文字方式或者文字配图的形式出现,所以大部分微博是3B 3C的信息传播行为。至于2B 2C的信息传播行为也有,那就是单纯的图片形式的博文。那么没有粉丝的微博,都是只注册了账户没有博文的情况,我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说写微博肯定是一种传播行为。
二、了解了传播概念,那么什么是人际传播呢?
网络人际传播与人际传播又有什么关系呢
在郭庆光著的《传播学教程》中是这样表述的: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通过定义,我们可以简单的推测出人际传播的特点:首先人际传播的双方都是平等的个体,人际传播是个体对个体的传播;其次人际传播的容易产生互动,交流性强,反馈及时;第三在人际传播中容易出现“意见领袖”;第四,因为对象明确,人际传播比其他传播的传播效果要好。“关系为人际传播的核心;决策为群体传播的中心;网络可以使组织传播更为密切;而媒体是大众传播的主要构成部分。”人际传播的动机就是为了缔造或者平衡某种关系。
根據人际传播的定义我们可以给网络人际传播下一个定义,个人与个人之间以网络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活动。网络人际传播的最明显的特点是以网络为载体,这是区分网络人际传播与传统人际传播的标志。以网络为载体,突破了传统人际传播的时空限制。网络人际传播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多采用语言文字进行传播,缺乏语气、表情和体态语,使得传播效果大打折扣,这同时是网络人际传播的一个局限,因而促成了像QQ等聊天工具的表情符号的诞生。网络人际传播区别于网络大众传播一方面从传播主体的平等性来看,另一方面是从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强弱来区分。
三、微博是如何实现网络人际传播的呢
因为信息更新的即时性,博文的简洁性,信息获取的便捷性特征使得人们越来越习惯使用微博获得各种信息。通过选择性的关注微博中的媒体人就像是自己筛选信息编辑报纸一样,只看自己喜欢信息。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通过微博看信息。2008年12月19日台湾地震的第一消息便是一位萧姗姗的博友通过微博发出的。在一定程度上说,新浪微博使人人成为记者成为一种可能。
微博中的网络人际传播主要通过“评论”“发私信”和“私信聊天”功能实现的。通过这三个功能可以实现与博主的沟通,发私信和私信聊天更是可以实现与博主的私人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微博可以说是一个小范围的时事论坛,人们可以在此相对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看法,微博中的 “转发”功能在信息的网络人际传播方面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同意某人的观点,可以转发他的博文,表示支持。如果不同意他的观点,也可以转发他的博文,让其他博友也可以看到他的言论。微博比其他网络人际传播方式来更容易形成更多的意见领袖。
四、微博如何强化网络人际效果
人际传播的传播效果,在狭义上是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行为上的变化,广义上还包括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否是无意的、间接地、潜在的。传播主体、传播技巧和传播对象都会影响传播效果。在微博中,一个人的粉丝越多,影响力越大,人际传播效果往往越好。在微博中如何提高网络人际传播效果呢?从传播主体来看,博主要塑造自己的网络人际传播中的良好形象;从传播技巧来看,发高质量的博文,衡量高质量的标准有很多,比如时新性、趣味性、重要性、显著性和接近性,注意自己的语言组织形式;从传播对象来看,由于微博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私人媒体,自己决定传播内容、传播技巧和传播形式,依其本性而言,对于传播对象更主要的是与其产生互动,积极反馈。
不同类型的传播主体增强网络人际传播效果的方式不同。从表面来看,微博中的博主可以分为组织和个人两大类。从博主的名称来看,有带“V”和不带的区别,带“V”的说明是经过实名认证的,从而为信息的可靠性提供保障;带“V”的博主很多是知名人士或知名机构,本身有很多粉丝。他们增强网络人际传播效果的方式,往往是通过发布及时有效具有权威性的信息,吸引更多粉丝关注来实现。而微博中还存在大量未经过认证的非知名人士或机构,增强自身的网络人际传播效果的方式,往往是通过独具特色的博文内容实现的,比如曾经一度遭人鄙夷处处炫的“后宫优雅”和极尽讽刺挖苦指能,博文诙谐幽默的“囍游记”。博主每发出一篇博文,就相当于传播者输出一条信息,这仅仅是整个传播系统的第一步。输出——反馈——调整是控制系统的基础环节。对于博主来说,要获得更好的人际传播效果,就要积极与别人产生互动,认真对待反馈,及时作出调整。
【参考文献】
[1]〔美〕斯蒂文·小约翰著.陈德民,叶晓辉等译.传播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陆小华.激活传媒[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张凯悦(1988- ):女,山东寿光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