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中过渡语言解码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ice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篇课文,在教学内容即“教什么”确立之后,其实是过程的顺畅与否,决定这课堂的质量和效率,部编教材力图在语文学习的知识能力之间建构体系,让教师之教有章可循,让学生之学有法可依。课外篇目的单篇教学,置于学生学段,参照学生学情,也能实现阶段目标。
  【关键词】《消失的年声》;设计;过渡;肖复兴;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备课的着眼点和思路
  《消失的年声》,八年级上期末段,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能学到什么?老师能通过这篇文章教学生什么?反复研读文本,面对文化符号的消失,作者是悲沉,是遗憾,是痛心,是无奈,还是惋惜?都有,但是面对历史的变迁,肖复兴更多的也是默默承受,更多的是发出呼唤:
  “过年,怎么可以没有年的味道和声音?”“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的真正的含义。不是吗?”
  结尾两处反问,大段议论,告诉我们的是传承守正,创新发展,年俗文化才能历久弥新,源远流长。
  在对文本核心内容解读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参照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散文单元学习目标,核心内容定在:阅读这篇散文,体会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通过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据此确立目标:(1)了解消失的年声;(2)理解年声消失背后的情感;(3)探寻“年声”的文化内涵。
  依据教学内容确定合宜的教学活动过程,设计4个环节:一是聆听年声的回音;二是体味年声的情绪;三是思考“年声”的内涵;四是探索“年声”的脚步。
  二、教学设计的逻辑
  (一)有效导入
  据文本解读作者最后的文化呼唤,还是选择欢愉、明快、鲜明的画面,春晚之前快节奏的喜庆氛围的视频纳入眼帘,节奏有快有慢,形式有古有今,场景大街小巷,人物男女老少,正是合家欢乐的时候。视频前的导入语言不可随意:
  “过新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其间,有很多习俗已然成为这个文化符号的标签。现在,我们不妨一起来看一段过新年的视频,仔细观察,看看其中有哪些过年的习俗?”
  从视频过渡到文本也不容忽视:
  “其实同学们看到的这些习俗,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有一些已经渐行渐远,慢慢从我们身边消失了。就像肖复兴所感叹的一样,现在的城市里,鞭炮声少了。他因此也联想到了其他消失的年声。请大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消失的年声还有哪两种。”
  (二)逻辑层次
  教学过程作为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逻辑性和层次性对于整个课堂连贯性尤为重要。一气呵成的课堂,促使学生思维含金量不断提升。
  1.在学生提取出“踩岁”声和卖金鱼的吆喝声,先进入“踩岁”声:“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踩岁’声,看看作者笔下哪些地方表現出人们对踩岁的喜爱?”这个过渡问题是很讲究的,“喜爱”是对作者叙述“踩岁”声的情感定调,这是收;“哪些地方”需要学生进入文本寻找,词、句均可,这是放;“表现出”需要学生对文本进行赏析,这是限。学生进入到重点句子的赏读:“秆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吉利;声音踩得越响越好,越响越吉利。”顺势进行朗读指导:“踩得越碎越响,心情就更加欢快,能不能试着读出这种欢快?”(指导朗读:逻辑重音/情感重音:句式对称,情感递增,重音更重)
  2.欢快的阅读后,是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这种快乐:“如此欢快怎能错过?咱们来体验一下‘踩岁’。”一个反问,再次强调了“踩岁”声中的“欢乐”;一个陈述,直接进入体验活动。
  3.从“踩岁”声到卖金鱼的吆喝声:“人们通过踩岁,趣味的谐音中寄托着自己追求幸福美好的朴素愿望;一如卖金鱼的吆喝声给人们带来‘吉庆有余’的吉利。作者是如何描述吆喝声的?”“如何描述”,指向明确,学生在文本中寻得“清冽、清爽、韵律、新年交响乐”,赏析这份吆喝声的美妙、干净、清脆。
  4.岁月中逝去的不只是两种声音,还有一些文化符号:“但是,作者生命中的‘踩岁’和‘卖小金鱼儿’的吆喝声还是慢慢消失了,伴随着一起消失的还有哪些东西?”“伴随着一起消失”,限定了“哪些东西”的范围,将学生的视野再次扩大覆盖到文本,由内容之“品”回到内容之“寻”,暂时解压学生思维。
  5.物不同,情有异,但“以物寄情”大抵是现代散文的通性,“表现自我的真情实感”(郁达夫),这里要避免代入感,用学生自己的经验去代替作者的体验,过渡语及问题要尤为注意:“伴随着这些老北京风物的渐行渐远,肖复兴有着自己的怀旧情绪。正如文学评论家古耜在《略说肖复兴散文》中所言: ‘他的散文怀有古典情致、平民情结和怀旧情绪’,作者在怀旧当中,抒发了哪些情感?请同学们在字里行间找一找。”
  核心词句即为寻找肖复兴文字中抒发的“肖复兴自己的怀旧情绪”中的“情感”。“字里行间”又回归到文本的内涵,使学生调动自己的经验,去体会和分享作者的人生感受。
  6.议论段需要重点思考,如此大的篇幅,有或没有,多或少,都对文本的核心内涵(作者的终极情绪)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些所有的情感,都凝聚成最后一段深深的思考。”
  (1)朗读的策略:放声自由读——齐读——教师跟读,重语言情景感染。
  (2)在教师跟读时强调一组反义词:“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老师在朗读的时候特别强调过几个词语,看看大家耳力如何?”“吃,玩”“农业,物质,精神”“年味儿,年声”,“请大家关注这些词,结合文段,你觉得作者发出了怎样的呼吁和期望?”这个问题经过反复斟酌,选定“呼吁和期望”,是作者面对消失的年声,消失的文化符号的遗憾之后思考之后发出的呼喊,忧悲是有的,但绝不是绝望,而是跨越了时代、人生甚至是无奈后的坚强面对、真情呼唤。一如肖复兴自己所
  言:“我知道怀旧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我却时常难以摆脱怀旧情绪的侵扰。我知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还是我们这一代人在劫难逃的命运。”
  适时总结:
  “是啊,这段长长的文字,有作者的遗憾,更有向人们发出的真切希望,希望人们在吃得丰富的同时,玩得更有趣味;有物质的追求,也有精神的追求;既有现实主义的年味,又有浪漫主义的年声。二者结合,让年更有内涵。”
  过渡紧跟:
  “然而,时代的车轮碾过了农业时代,我们其实不必有过多的惆怅,因为历史的航船是没有返程票的,昨天的太阳是晒不干今天的衣服的。”
  “现在,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来保留过年的习俗让它们得以传承、创新?”
  这是提升学生思维的好时机,作者发出呼吁。在今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脉相承,如何去传承、创新?学生思考的落脚点是“保留过年的习俗”,这就要求这种思维的跳动高于文本又不脱离文本,还是需要调动自己的经验,体认肖复兴的人生感受。
  7.文化的自信,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
  三、结语
  “时代在变,精神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变。今天,我们在这里守望传统文化,期盼文化创新,建立文化自信。让我们行走在文化之路上,不停探索。”
  “合宜的教学内容”“逻辑清晰的教学过程”“牵一发而动全课的主问题”,这些精妙的教学珍珠,辅之恰当的过渡语言,串成高效有质的课堂。
  也常有思考,设计少一些,生成多一些。事实上,好的教学设计,主层次之内的小环节,恰如其分地处理,也不可或缺,这里又将需要“随机应变的课堂点评”,才能达到课堂的驾轻就熟和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人教版和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口语交际内容在编写特点上有相似相通之处,同时也有一定的差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口语交际内容和读写有较大的关联,通常跟日常生活相挂钩;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口语交际内容拥有特定章节,引导词较为醒目,然内容不多。本文通过对两版教材口语交际内容模块进行梳理,希望能够统筹全面,立足课堂实际,为提升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做出贡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本;口语交际能力
【摘要】中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人民教育事业沿着党的路线继续推向前进至关重要,因而做好党建工作在中小学校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借力活动抓党建,抓实党建为教育,本文对多措并举抓实中小学校党建工作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黨建;“主题党日”活动  【中图分类号】
【摘要】大学语文是公共基础课,倾向于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但就笔者所在学校的教学实况来看,情况不容乐观。因此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探究大学语文对人文素养提升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30-0026-02  【本文著录格式】王仁芬.大学语文对人文素养的提升策略——以川北
【摘要】统编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被列为一个独立的板块,它直接指向以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综合性、开放性、参与性、活动性、探究性是其基本特征,主要学习方式是学生为主体,要求对语文知识、听说读写能力综合运用,实践形式有跨学科、跨领域、走向社会等。本文以七下“孝亲敬老”活动为例,阐述如何根据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特点实施活动,激发学生开展活动的热情,提升综合性学习的成效,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摘要】素描作文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立岗和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创立的一种作文训练形式,这里的“素”,本人以为就是我们身边的人、事、景、物等素材,“素描作文”即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来抓住这些“素”的主要特征,并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把联想和感受“描”下来。这种作文方法尤其适合阅读量少,知识面窄,初涉命题作文的小学中段学生。本文以统编三上教材为例,结合单元习作,通过“人物”“静物”“唐诗”三个方面指导训练,提高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实践课程,教师要学会从“知识的重组、板块的架构、言语的应用”三方面对教材中的语文元素进行一次重新排列组合,从“线性铺陈”走向“核心生长”,实现“语识”到“语能”的转化。  【关键词】知识;板块;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9-0051-02
【摘要】语言文字的运用,既揭示了语文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也关注了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还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举措。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不仅契合了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举措。本文从挖掘生活素材、契合生活实际、鼓励生活应用这几个方面,探讨了“生活即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段语言文字运用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
【摘要】技工院校语文课程,一方面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延续,进一步培养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又是直接服务于技工院校学生通用职业素质养成的基础课程,使学生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必需而够用的语文能力。但近几年来,学生玩手机现象极为严重,中职课堂教学的现状堪忧。中职语文教师必须改变教法,把媒体资源引入课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把学生的心思留在课堂,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应当保证提问的艺术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好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保证教学效率。此次研究主要是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策略展开分析,希望能为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没有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可以说,
【摘要】百字作文训练是一种自由度高、随意性强的练习模式,它和传统作文写作的区别在于,百字作文训练不需要有完整的情节和严谨的结构,它重在对某个片段、现象和感受的描述。通常,百字作文训练以200至300字为基准,不会耗费过多的课堂时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中之重。本次论文研究将重点分析如何利用百字作文训练增强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百字作文;训练模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