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嘲讽,是批评的有力手段,但要学会合理利用。至少,有这么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第一,嘲讽的妙处在于“绵里藏针”,理性而幽默的声音更有力量,叫骂式的嘲讽有可能会起到反作用,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媒体公信力。
第二,要区分批评的对象是不是弱势群体。赵本山的小品,在有些国家之所以不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嘲讽或者模仿的对象多是弱势群体,而这是对观众的一種冒犯。
第三,要区分被批评者所犯的错误,是有意还是无意、是恶意还是善意。如果是无意犯的错误,或者好心办了坏事,那显然更适合用一种宽容、理性的态度去提醒,嘲讽未必合适。
媒体工作者千万不能忽略一个问题:当你在公共媒体上使用“嘲讽”手段时,你面对的不是被嘲讽者一个人,而是全体受众。处理得好,受众都觉得解气、痛快;处理不好,冒犯的是受众。
要记住,说“正面的反话”,效果要比直接“叫骂”更好;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谴责要好;关键节点上的辛辣讽刺,比不分轻重的“全面批评”要好;幽默的调侃,比火冒三丈的抨击要好。
嘲讽化为文字,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有转化、分析、吸收的过程,文字的不理性,在这个过程中会得到部分消解;嘲讽如果通过口语方式表达(比如电视、广播),受众因为缺乏这一转化吸收过程,感触到的“非理性”色彩会更浓烈,加上部分主持人善于通过语气来强调某种语言色彩,嘲讽带来的冲击就会更剧烈。时间一长,容易给人带来“媒体无容人之量”的错觉。
(高金国文,摘自2014年第2期《青年记者》(下))
第一,嘲讽的妙处在于“绵里藏针”,理性而幽默的声音更有力量,叫骂式的嘲讽有可能会起到反作用,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媒体公信力。
第二,要区分批评的对象是不是弱势群体。赵本山的小品,在有些国家之所以不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嘲讽或者模仿的对象多是弱势群体,而这是对观众的一種冒犯。
第三,要区分被批评者所犯的错误,是有意还是无意、是恶意还是善意。如果是无意犯的错误,或者好心办了坏事,那显然更适合用一种宽容、理性的态度去提醒,嘲讽未必合适。
媒体工作者千万不能忽略一个问题:当你在公共媒体上使用“嘲讽”手段时,你面对的不是被嘲讽者一个人,而是全体受众。处理得好,受众都觉得解气、痛快;处理不好,冒犯的是受众。
要记住,说“正面的反话”,效果要比直接“叫骂”更好;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谴责要好;关键节点上的辛辣讽刺,比不分轻重的“全面批评”要好;幽默的调侃,比火冒三丈的抨击要好。
嘲讽化为文字,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有转化、分析、吸收的过程,文字的不理性,在这个过程中会得到部分消解;嘲讽如果通过口语方式表达(比如电视、广播),受众因为缺乏这一转化吸收过程,感触到的“非理性”色彩会更浓烈,加上部分主持人善于通过语气来强调某种语言色彩,嘲讽带来的冲击就会更剧烈。时间一长,容易给人带来“媒体无容人之量”的错觉。
(高金国文,摘自2014年第2期《青年记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