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样性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来源 :大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da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学习与竞争关系不再局限于经济和政治领域,世界文化交流与冲突也变得日益频繁。当前,各个国家的文化不断流入中国,使得中国的文化呈现出繁荣并存的局面。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扩充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开阔了教育主体和客体的视野,唤醒了高校学生的文化自觉。但是,文化多元意味着思想意识的“碰撞”越来越激烈,也必然引发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文化多样性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与困境,提出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帮助大学生正确学习和对待不同国家的文化。
  关键词:文化多样性;价值观念;高校;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3-0149-03
  通过正确学习和看待不同国家的文化,领会文化背后的精神和态度,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也得到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各国文化之间的冲突越来越频繁,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一定的挑战。高校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的思想动态,把握多样文化之间的特点与差异,加强对学生的文化鉴别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文化信仰。
  一、 文化多样性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一)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将经过仔细筛选和认真设计后的信息输送给学生的过程。以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按照传统的教育框架,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传统的、固定不变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難以适应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随着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大学生开始接触到种类多样的文化,认识了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接触了不同国家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他们的思想层次和行为习惯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紧跟着文化交流步伐,根据大学生思想观念以及行为习惯的变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扩充和优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显示出现实文化的特点,有效地激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开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视野
  在高校中,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学生既是教育对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高校作为新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理应鼓励学生多学习他国优秀文化,领会不同国家优秀文化所代表的精神。各国文化中蕴含着许多新颖的教育观念,同样能够充分引发高校教师的思考,从而衍生出具有创新性的文化教育理念。“95后”和“00 后”的在校大学生主张个性化、自由化的生活方式,他们思想开放程度相对较高,喜欢了解和追求新鲜事物 [1]。他们能够利用互联网等方式接触不同国家文化,领略不同国家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不断刷新个人对世界的认知。
  (三)唤醒高校大学生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指每个人对文化的自我意识,以及对文化的反思和理性审视。每个人都有学习和了解不同国家文化的权利,但是要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保持高度的文化自觉。部分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还不够深刻,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在校大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普遍处于中等水平,他们了解中国文化的方式局限于浏览网络推送和观看电影、电视剧 [2]。在了解和接受他国文化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意识到自身对中国文化了解程度不足,认识到自己的文化自觉程度还不够深刻,并主动学习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最终表现出明显的文化自觉。
  二、文化多样性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削弱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归根结底是不同国家的价值观念的比较,在一定程度上会威胁到自己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在政治方面,一些主张多党制的西方国家,以制度交流和思想学习的名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行恶意评价。在经济方面,西方大多数国家主张市场万能的观点,和我国现行的政府负责监督和管理的方式相互冲突。在历史文化方面,某些西方国家倡导虚无批判主义,对中国革命历史进行歪曲,甚至恶意评判英勇的革命先驱者。因而,西方国家的一些思想观念的涌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稳定性受到威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被削弱,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发展,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
  (二)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难度
  随着某些国家的文化垃圾以及享乐主义、冒险主义等思想的不断涌入,大学生容易因辨别和抵抗能力不足,盲目跟风尝试不同的生活理念,陷入不学无术的困境中,这无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和压力。高校思政教师作为学生思想意识的直接引导者,不仅要进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讲授,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还要对不同国家文化和思想进行学习和了解,以便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引导学生的思想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师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水平,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
  (三)影响高校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念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敏感度最高的群体,他们在文化自由的校园环境中,思想意识的变化越来越大。在对不同文化的好奇心驱使下,有些学生开始向往西方自由思想,慢慢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产生抵抗情绪 [3]。一些充满了非正义性、分裂性等不良思想的邪恶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有着消极影响。某些国家的个人主义、英雄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观念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欺骗性,可能让学生慢慢产生对西方国家文化的崇拜感,产生出贪图享受、崇尚绝对自由等不良认知,严重阻碍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三、解决文化多样性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对策
  (一)坚定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
  高校作为文化教育的主要场所,要始终坚定社会主义政治立场,紧跟文化交流步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提升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性,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积极吸收和运用他国文化中的有益部分,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在面对不同国家文化时,高校应当指引学生运用正确的认识规律去看待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让学生充分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去分析不同国家的文化,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高校有责任让学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共同理想相融合。作为新时代青年,高校学生要有执着的理想抱负和百折不挠的进取心,既要为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又要全力以赴去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和追求。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的任课教师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的骨干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4]在多样文化蓬勃发展的社会,应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首先,思政教师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积极关注党的重要新闻,认真学习党的最新文件,及时在课堂中向学生传达党的最新理论知识。其次,思政教师要加深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积累丰富的课堂经验。马克思曾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只有这样,思政教师才能为价值观多样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学习态度。最后,思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敢于突破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开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
  问题意识是指试图解决困惑的心理状态。在文化繁荣发展的社会,高校学生易出现个人信仰庸俗化以及社会责任感低下现象,这些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学生的问题意识缺失,盲目跟风体验各个国家的文化,没有做到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后的精神和理念。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把问题意识的培养当作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让学生正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教师要以启发式、引导式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不同国家文化的看法,让学生学会吸收优秀的其他国家文化成果,摒弃他国文化中的消极思想。
  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通过自我学习和自我反思,发现自身的不足,改变自己的错误思想、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觉悟能力和道德行为。曾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教育是高校學生完善自我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文化多样的环境下,高校学生必须学会自我教育,学会鉴别多样的文化和思潮,坚决抵制错误思想和行为。另外,高校学生在自我反省过程中,应做到主动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将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牢记于心,不断端正文化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李培胜. 新时代大学生的特质与需求对思政教育的影响[J]. 黑河学院学报,2019(12):38-39.
  [2] 赵红霞. 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调查[J]. 现代交际,2019(18),146-147.
  [3] 申旭鹏. 我国文化多样性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学理论 2020(04):126-128.
  [4] 习近平.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2019-03-19.
  (荐稿人:蔡陈聪,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其他文献
摘 要:心理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 “十育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新时期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重点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由“关注学生心理问题”转向“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坚持“德心共育”,由问题导向转向积极心理学导向;“大思政”格局下,心理育人具有思想价值与心理价值的耦合功能、以情感人和以理服人的融合功能以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功能;新时期的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应高瞻远瞩,对其体系进行顶层设计,在形式上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民办高校学生整体情况有其自身的特征,民办高校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开展充分的学情分析,结合分析结果进行教学反馈和反思,提高教学能力,使教学
就我国的教育模式而言,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培养高精端人才的主要教育模式,愈发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现阶段,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更加明确了依法治国的方针.新时期,高校作为我国重要教育阵地,担任着培养祖国人才的重要任务.新形势要求高校必须响应国家的号召,依法治校,在法治思维下
在新常态背景下,教育改革的发展给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生为本,这意味着高职院校应转变传统硬性管理模式,积极融合人本主义理念,健全教育教学管理
摘要:高职院校是当前社会发展职业教育的培训基地,是培养社会专业性人才的主要输出力量,为社会发展培养出具有专项技能、生产服务理念以及管理概念技能型人才及专业素质高的劳动者。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肩负着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还肩负着推进学生自身职业道德观念不断优化的责任。本文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现状入手,探究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期促进学生技能和思想意识取得长足进步,推进新时代
摘要:本文旨在对我国最早将“廉”与“政”紧密结合起来的齐文化廉洁思想和当代大学生的廉洁意识进行对比研究。齐国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在探寻治国安邦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包含律己、尊贤、法制、民本、勤俭、从谏六个方面的廉洁思想体系。针对当今大学生群体存在的狭义廉洁敏感而广义廉洁生疏、对己对人两套标准、对廉洁意识教育的认可度不高等方面的廉洁意识取向偏差问题,齐文化的廉洁思想体系,可以带给大学生“自律慎独,诚
随着我国社会形势的变化,各行业对理工科专业毕业生的创新创造性工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校需要针对性地发展个性化培养方案或培养模式来适应这一新形势.本文总结了“工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南疆的喀什大学、塔里木大学、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四所高校校园足球开展情况展开调研,结
我国教育部实施“新工科”建设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不断加强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能力,使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经济发展以及适应一些新的技术.在这种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