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对香港和香港校园内透出的人文精神赞赏有加。
朋友刚刚送来了一本书,书中对香港受政府资助的八所高校的情况进行了详尽介绍,内容之全面、翔实,对于有志于到香港上大学的学生和家长而言,不啻是及时雨,雪中炭。书的名字是《到香港上大学——香港八大院校介绍》,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本书作者既有多年的香港生活阅历,又有报考香港院校的经历,书中从港校热出发,阐述了为什么要报考港校,怎样报考香港的院校。香港院校具有外国大学和内地高校不可替代的优势,表现在香港是一个东西文化的交融之地,香港院校的国际化优势扎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结出的果实更为丰硕。
作者之一己有两年香港院校的学习生活经验。作者在书中告诉读者:在入学伊始,大学会怎样帮助内地学生尽快地适应香港这座城市,更快地融入校园环境。什么是“大O”“细O”?“组爸”“组妈”是怎么回事?什么是“玩新生”“抢铜锣”“四院互片”传统是什么?“庄”是什么?“倾庄”又是什么?为什么学院之外又多了个书院?为什么书院的归属感强烈?"舍堂"是宿舍吗?何谓“大仙”“细仙”?为什么大学里要举办“高桌晚宴”?港校的大学生必做的五件事又是什么呢?书中一一给出了答案。
学习无疑是上大学最重要的任务。你想在本科期间就能接触到大师级的教授指点学业吗?你想在大学之初就能体验到先进的教学方法吗?你想在本科阶段就能够有机会前往世界著名学府交换学习吗?你想从本科生开始就想在学术大师的领导下从事高端研究活动吗?那么,选择港校就是正确的选择。当然,书中也讲述了港校为什么没有班级的慨念,初进大学如何选课、考试等问题。还介绍了香港本地优秀考生喜好的大学,内地学生报读港校的升学偏好以及两地考生青睐的学科专业等大家所关心的问题。而每所大学有哪些优势和特色学科,在那些研究领域取得卓越成就以及各院校之间如何进行角色分工亦给予了关注和解析。
作者写作的主线十分明确,即多角度、尽量为读者提供香港八大院校的实用性信息,并让读者一目了然,比如作者在介绍某一院校的热门专业时,列出本地学生收分最高的课程,这些课程未必是该校排名最高的学课,而所介绍的优势专业则是相对排名高或声誉高的学科,特色专业为香港院校中独有或独具特色的专业。读者能清晰地了解真实的香港院校惰况,亦让考生及家长可以作为工具书为填报大学志愿的重要参考之用。
通读全书,仔细品之,本书似乎还暗含了另一条主线,那就是作者对香港和香港校园内透出的人文精神的赞赏。作者不厌其烦地介绍了两所大学校长的遴选过程,分享了两所大学的成功经验,诸如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大学定位,制度建设,执行力所体现出的软实力等等。亦用了较大篇幅讲述了大学官方、学生举办的各种校园活动、社会服务、校友联系以及校园的人文景观和建筑。香港各大学不都是大而全的综合性大学,也没有一窝蜂地开设热门专业,各自在自己的专长领域追求卓越,角色定位明晰。香港院校的校园面积都不大,远不能与许多内地大学相比,但处于郊野的校园海山胜景,建在闹市的校园入尘出尘;合一亭追求古人最高生活境界,红鸟雕塑囊括古今中外的科学智慧;末圆湖追寻至善,天一泉连结五洲;港校的校门都如此平庸不起眼,甚至找不见校门在何处,但校园开放,融汇社群。作者讲述到校园大兴土木时谈到,施工者专为飞翔的小鸟留下通道,细节之处体现和谐之美。
一个不浮躁的校园是一个适合学习的地方。
朋友刚刚送来了一本书,书中对香港受政府资助的八所高校的情况进行了详尽介绍,内容之全面、翔实,对于有志于到香港上大学的学生和家长而言,不啻是及时雨,雪中炭。书的名字是《到香港上大学——香港八大院校介绍》,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本书作者既有多年的香港生活阅历,又有报考香港院校的经历,书中从港校热出发,阐述了为什么要报考港校,怎样报考香港的院校。香港院校具有外国大学和内地高校不可替代的优势,表现在香港是一个东西文化的交融之地,香港院校的国际化优势扎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结出的果实更为丰硕。
作者之一己有两年香港院校的学习生活经验。作者在书中告诉读者:在入学伊始,大学会怎样帮助内地学生尽快地适应香港这座城市,更快地融入校园环境。什么是“大O”“细O”?“组爸”“组妈”是怎么回事?什么是“玩新生”“抢铜锣”“四院互片”传统是什么?“庄”是什么?“倾庄”又是什么?为什么学院之外又多了个书院?为什么书院的归属感强烈?"舍堂"是宿舍吗?何谓“大仙”“细仙”?为什么大学里要举办“高桌晚宴”?港校的大学生必做的五件事又是什么呢?书中一一给出了答案。
学习无疑是上大学最重要的任务。你想在本科期间就能接触到大师级的教授指点学业吗?你想在大学之初就能体验到先进的教学方法吗?你想在本科阶段就能够有机会前往世界著名学府交换学习吗?你想从本科生开始就想在学术大师的领导下从事高端研究活动吗?那么,选择港校就是正确的选择。当然,书中也讲述了港校为什么没有班级的慨念,初进大学如何选课、考试等问题。还介绍了香港本地优秀考生喜好的大学,内地学生报读港校的升学偏好以及两地考生青睐的学科专业等大家所关心的问题。而每所大学有哪些优势和特色学科,在那些研究领域取得卓越成就以及各院校之间如何进行角色分工亦给予了关注和解析。
作者写作的主线十分明确,即多角度、尽量为读者提供香港八大院校的实用性信息,并让读者一目了然,比如作者在介绍某一院校的热门专业时,列出本地学生收分最高的课程,这些课程未必是该校排名最高的学课,而所介绍的优势专业则是相对排名高或声誉高的学科,特色专业为香港院校中独有或独具特色的专业。读者能清晰地了解真实的香港院校惰况,亦让考生及家长可以作为工具书为填报大学志愿的重要参考之用。
通读全书,仔细品之,本书似乎还暗含了另一条主线,那就是作者对香港和香港校园内透出的人文精神的赞赏。作者不厌其烦地介绍了两所大学校长的遴选过程,分享了两所大学的成功经验,诸如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大学定位,制度建设,执行力所体现出的软实力等等。亦用了较大篇幅讲述了大学官方、学生举办的各种校园活动、社会服务、校友联系以及校园的人文景观和建筑。香港各大学不都是大而全的综合性大学,也没有一窝蜂地开设热门专业,各自在自己的专长领域追求卓越,角色定位明晰。香港院校的校园面积都不大,远不能与许多内地大学相比,但处于郊野的校园海山胜景,建在闹市的校园入尘出尘;合一亭追求古人最高生活境界,红鸟雕塑囊括古今中外的科学智慧;末圆湖追寻至善,天一泉连结五洲;港校的校门都如此平庸不起眼,甚至找不见校门在何处,但校园开放,融汇社群。作者讲述到校园大兴土木时谈到,施工者专为飞翔的小鸟留下通道,细节之处体现和谐之美。
一个不浮躁的校园是一个适合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