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一:激活旧知
1.口算。
600÷20= 640÷16= 54÷18= 61÷18≈
在口算过程中说一说计算600÷20= 、640÷16= 、54÷18= 、61÷18≈ 时是怎么想的?
2.笔算。
750÷5= 900÷6=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即算理。特别要强调,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应该怎样处理?为什么?就对着那一位商0。不够1,也不是0,但是在我们的除法竖式中,在不够1的情况下,我们还是用0来表示,但是这个0呢,不是说什么也没有,它只是表示够不够分1。
评析:旧知的复习是为了唤起学生对新知的预判。新课开始,教师巧妙地设计了“口算、笔算,要求学生说一说算理。不够商1,为什么要商0?0表示什么?”学生不知不觉就投入今天的学习任务之中,旧知的复习也为学生的学习做了必要的铺垫。
片段二:两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
1.导入。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说明同学们对除数是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掌握得很好。出示情境图:
学校共有612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
师:你怎样理解“可以组成多少组”这个问题?
生1:“可以组成多少组”就是把612名学生按照18名一份地分可以分成几份。
生2:也就是求612里面有几个18。
教师:谁来猜一猜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生:我猜商是两位数,因为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大。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想。
2.探究方法。
师:小组讨论:先算什么数除以18?商几?写在什么位置上?
小组交流汇报:
生1:先算61除以18,商3,写在十位上。
师追问:61表示什么?
生2:61表示61个十。
生3补述:先看被除数前两位,61个十除以18,够商3个十,商3,写在十位上。
师:这个3表示的是什么?余下的又是多少?商合适吗?
生4:第一次商后余7比18小,商3合适。
生5:商3表示3个十,余下的是7个十,商合适,余数7比除数18小。
师:再算什么数除以18?商几?写在什么位置上?
生5:再算72除以18,商4,写在个位上。
3.理清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算理。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生说,师媒体呈现计算过程及表述)
引导学生归纳,验证了商是两位数;因为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所以商是两位数。
评析: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合理地进行猜想,使学生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既重视法则的教学,还使学生理解法则背后的道理,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教师借用在先前学习口算除法知识中获得的思维经验,采用迁移类推策略,从而掌握了确定商的书写位置的方法,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王老师在这里实现“算法”与“算理”的有效结合。
片段三: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末尾有0
出示:930÷31=
1.学生试算930÷31,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尝试做题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2.师:小组讨论,这道题的商是多少?为什么?被除数十位上的商是3,已经没有余数了,为什么还要在个位上商0?
3.交流汇报:
生1:根据除法的计算法则,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对着那一位写商;如果不够商1,就要在那一位上商0,所以商的个位上就写0。
生2:被除数十位上的商虽然是3已经没有余数了,但个位上的0除以31仍然得0,所以商的个位应写0。
生3:930÷31商的首位在被除数的十位上,商应该是两位数,所以应该是30。
生4:因为除到被除数的十位商3,除到被除数的个位商0,表示商是30个一,也就是30,所以个位要写0。
生5:如果商的个位不写0,商是一位数3,不表示两位数30,经验算,3×31不等于930,所以商不是3。
4.理清除数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末尾有0的算理。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生说,师媒体呈现计算过程及表述)
师充分给予肯定,指导把商写完整,从而使学生再次体会到在商的个位上商0占位的道理。
引导用估算的方法进行验证。计算930÷31时可把930看作900,把31看作30,900÷30=30,所以商30乘被除数30是900说明商30是正确的,如果商3乘除数30是90,肯定是错误的。
师:这个0不能丢,并用红色粉笔描一描这个末尾0。帮助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而个位上是0时,在商的个位上商0占位的道理。
5.对比练习
师:现在老师把被除数改成940,即940÷31。你还会做吗?先想一想这道题与刚才题有什么不同再动笔,做题过程中有疑问的可以跟同桌议一议。
师生共同交流竖式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师:当十位上商3后,出现了余数“1”,为什么还要把被除数个位上的0移下来?商的末尾不添0行吗?为什么?
生1:因为十位上的余数“1”表示一个十,把个位上的0移下来,余数则表示是10。
生2:商的末尾不添0,商就不是两位数,也就不能表示3个十,而只是3。
生3: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验算,结果也不能等于被除数。
师:“个位上的‘0’不写可以吗?”小组讨论。
通过交流,使学生找到相同点——都是商末尾有0的两位数除法,不同点——前一道没余数,而后一道有余数。帮助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不够商1时,在商的个位上商0占位的道理。
评析:教师充分给学生发言的空间,汇报交流计算的算理及算法,使学生具有清晰的计算思路,遵循了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运用商末尾有0的变式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引导学生比较两道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帮助学生梳理笔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激发计算兴趣。
总评:重视笔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传统,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计算,而且还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帮助学生在心中了解算法的理论依据,并将“算理”与“算法”有效结合,紧密联系。
1.重视口算和笔算的结合。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师在出示例612÷18的时候就让学生进行估计商是多少,并且说出估算的方法(说一说是怎么想的)。而后进行笔算以后,又引导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计算的正确性,教师在教学中的正确引导,对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重视算理在计算教学中的作用。新课程标准赋予计算教学新的内涵,由计算原理教学和技能训练两部分组成。在教学时,教师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最后形成计算技能。在学习尝试了笔算,通过讨论:“先算什么数除以18?商几?写在什么位置上?”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通过互动,明白了3写在十位是表示3个十,61里面最多有3个18,写在十位是表示3个十,教师在这里比较准确地把握了算理和算法的结合。
3.重视计算教学的层次性。计算是一种技能,需要在一些有层次的练习中得以巩固与熟练,并且掌握一定的规律,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与速度。在教学片段三中有针对性对比的练习,让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除数是两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两种方法,尽管学生没有足够的计算经验,让他们在计算中产生“够”与“不够”的矛盾,用不同的形式的笔算除法进行了练习,并引导学生理解在商的个位上商0占位的道理。使学生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口算。
600÷20= 640÷16= 54÷18= 61÷18≈
在口算过程中说一说计算600÷20= 、640÷16= 、54÷18= 、61÷18≈ 时是怎么想的?
2.笔算。
750÷5= 900÷6=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即算理。特别要强调,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应该怎样处理?为什么?就对着那一位商0。不够1,也不是0,但是在我们的除法竖式中,在不够1的情况下,我们还是用0来表示,但是这个0呢,不是说什么也没有,它只是表示够不够分1。
评析:旧知的复习是为了唤起学生对新知的预判。新课开始,教师巧妙地设计了“口算、笔算,要求学生说一说算理。不够商1,为什么要商0?0表示什么?”学生不知不觉就投入今天的学习任务之中,旧知的复习也为学生的学习做了必要的铺垫。
片段二:两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
1.导入。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说明同学们对除数是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掌握得很好。出示情境图:
学校共有612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
师:你怎样理解“可以组成多少组”这个问题?
生1:“可以组成多少组”就是把612名学生按照18名一份地分可以分成几份。
生2:也就是求612里面有几个18。
教师:谁来猜一猜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生:我猜商是两位数,因为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大。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猜想。
2.探究方法。
师:小组讨论:先算什么数除以18?商几?写在什么位置上?
小组交流汇报:
生1:先算61除以18,商3,写在十位上。
师追问:61表示什么?
生2:61表示61个十。
生3补述:先看被除数前两位,61个十除以18,够商3个十,商3,写在十位上。
师:这个3表示的是什么?余下的又是多少?商合适吗?
生4:第一次商后余7比18小,商3合适。
生5:商3表示3个十,余下的是7个十,商合适,余数7比除数18小。
师:再算什么数除以18?商几?写在什么位置上?
生5:再算72除以18,商4,写在个位上。
3.理清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算理。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生说,师媒体呈现计算过程及表述)
引导学生归纳,验证了商是两位数;因为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所以商是两位数。
评析: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合理地进行猜想,使学生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既重视法则的教学,还使学生理解法则背后的道理,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教师借用在先前学习口算除法知识中获得的思维经验,采用迁移类推策略,从而掌握了确定商的书写位置的方法,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王老师在这里实现“算法”与“算理”的有效结合。
片段三: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末尾有0
出示:930÷31=
1.学生试算930÷31,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尝试做题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2.师:小组讨论,这道题的商是多少?为什么?被除数十位上的商是3,已经没有余数了,为什么还要在个位上商0?
3.交流汇报:
生1:根据除法的计算法则,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对着那一位写商;如果不够商1,就要在那一位上商0,所以商的个位上就写0。
生2:被除数十位上的商虽然是3已经没有余数了,但个位上的0除以31仍然得0,所以商的个位应写0。
生3:930÷31商的首位在被除数的十位上,商应该是两位数,所以应该是30。
生4:因为除到被除数的十位商3,除到被除数的个位商0,表示商是30个一,也就是30,所以个位要写0。
生5:如果商的个位不写0,商是一位数3,不表示两位数30,经验算,3×31不等于930,所以商不是3。
4.理清除数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末尾有0的算理。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生说,师媒体呈现计算过程及表述)
师充分给予肯定,指导把商写完整,从而使学生再次体会到在商的个位上商0占位的道理。
引导用估算的方法进行验证。计算930÷31时可把930看作900,把31看作30,900÷30=30,所以商30乘被除数30是900说明商30是正确的,如果商3乘除数30是90,肯定是错误的。
师:这个0不能丢,并用红色粉笔描一描这个末尾0。帮助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而个位上是0时,在商的个位上商0占位的道理。
5.对比练习
师:现在老师把被除数改成940,即940÷31。你还会做吗?先想一想这道题与刚才题有什么不同再动笔,做题过程中有疑问的可以跟同桌议一议。
师生共同交流竖式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师:当十位上商3后,出现了余数“1”,为什么还要把被除数个位上的0移下来?商的末尾不添0行吗?为什么?
生1:因为十位上的余数“1”表示一个十,把个位上的0移下来,余数则表示是10。
生2:商的末尾不添0,商就不是两位数,也就不能表示3个十,而只是3。
生3: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验算,结果也不能等于被除数。
师:“个位上的‘0’不写可以吗?”小组讨论。
通过交流,使学生找到相同点——都是商末尾有0的两位数除法,不同点——前一道没余数,而后一道有余数。帮助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不够商1时,在商的个位上商0占位的道理。
评析:教师充分给学生发言的空间,汇报交流计算的算理及算法,使学生具有清晰的计算思路,遵循了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运用商末尾有0的变式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引导学生比较两道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帮助学生梳理笔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激发计算兴趣。
总评:重视笔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传统,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计算,而且还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帮助学生在心中了解算法的理论依据,并将“算理”与“算法”有效结合,紧密联系。
1.重视口算和笔算的结合。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师在出示例612÷18的时候就让学生进行估计商是多少,并且说出估算的方法(说一说是怎么想的)。而后进行笔算以后,又引导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计算的正确性,教师在教学中的正确引导,对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重视算理在计算教学中的作用。新课程标准赋予计算教学新的内涵,由计算原理教学和技能训练两部分组成。在教学时,教师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最后形成计算技能。在学习尝试了笔算,通过讨论:“先算什么数除以18?商几?写在什么位置上?”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动,通过互动,明白了3写在十位是表示3个十,61里面最多有3个18,写在十位是表示3个十,教师在这里比较准确地把握了算理和算法的结合。
3.重视计算教学的层次性。计算是一种技能,需要在一些有层次的练习中得以巩固与熟练,并且掌握一定的规律,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与速度。在教学片段三中有针对性对比的练习,让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了除数是两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两种方法,尽管学生没有足够的计算经验,让他们在计算中产生“够”与“不够”的矛盾,用不同的形式的笔算除法进行了练习,并引导学生理解在商的个位上商0占位的道理。使学生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