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qing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预习就是提前对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以便在正式的学习中能够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学习中掌握主动。
  【关键词】补缺 积极性 效率 自学能力 潜力 良性循环
  对于我们的数学学习,应该从提前准备入手,让学生事先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要去预习,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现在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的知识密度比较大,加上数学的逻辑性强,若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则会导致整节课都无法理解,甚至会影响到下一节内容的学习。那么作为老师我们该采取什么办法帮助他们呢?我认为“授之一鱼不如授之以渔。”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所谓预习就是在上课以前把要学的知识先学一遍,达到对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以便在正式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学习中掌握主动。并且预习可让其在上课的时候对知识已有所了解,这样会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他们对上新课的兴趣,也会大大提高其注意力,更会帮助其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避免他们因为新课听不太懂而挫伤学习积极性,从而严重影响学习成绩。那么让我们先来探讨一下课前预习对学生有什么积极的作用:
  1 预习可对没有掌握好的旧知识进行及时补缺
  通过预习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懂的部分,也会有不懂的内容。为什么会有不懂的呢?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没有掌握好有关的旧知识,也可以说没有掌握好新课的预备知识。那么预习,就像“火力侦察”一样,可以自己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拌脚石”。这样,在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时就会较顺利。事实上部分学生之所以听讲效果差,就是没有掌握好听课所必需的旧知识,从而给听课带来了困难,很难做到当堂理解,上课的时间也被白白浪费,花了时间也没有效果。而预习,就可以避免这种被动局面的出现,使学生提前发现不足之处,从而加以解决。例如,课前预习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一节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就是求这个不等式的解集过程,它的一般步骤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但一定要注意当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如果不预习,上课时老师又不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直接讲“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的内容,有的同学就会听不懂。如果停下来,去问同学或查书,就耽误了听课,结果,一步掉队步步掉队,再听也接不上了。这节课可能弄得心烦意乱,毫无成效。如果在预习过程中,及时补上旧知识,上课听讲,接受新知识就比较顺利。
  2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
  在独立预习的过程中,有些知识只需看两三次就能理解的,这一类知识属于简单的;有些知识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经过积极的思考也能弄懂;另外有些知识难度较大,学生很不容易搞清楚。这就是预习中发现的难点,也就是新课听讲时的重点。那么,在帮助学生培养预习习惯的时候,尤其需要强调这一问题。我在这个问题上对学生说,预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存在过多的恐惧心理,而是要对不懂的知识做一个标记,以便在听讲的时候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这样,会使听讲的效率更加高,不致与整节课都要强迫自己集中精神,反而效果不是很好。也正是因为有问题,在老师讲解时,学生才会格外的注意。
  3 预习有利于提高听课的效率
  我们知道一节新课所讲的内容并非绝对都是新知识,总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增添新的部分,这也是数学学习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的特点。通过预习,如果把旧的知识加以适当复习,就能减少听课中的困难,把精力集中到新的内容上,提高听课效率。新的知识是原有知识基础上合乎逻辑的发展。一般说来,大多数学生对新的章、节的大部分内容可以完全看懂,即使对有些知识,在预习中怎么看也看不懂,也没有关系,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也可能是自己不熟悉的思考方法或特殊解法等。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上课时,如果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已理解的部分时,就可以把老师的思路和自己的思路进行比较,看老师是怎么提出问题的,是怎么分析问题的,是怎么解决问题的。有时,预习中自己认为已经理解了的东西,听课时也许会发现老师和自己想的并不一致,为什么不一样呢?从而引起更进一步的思索。这种比较与思索,无疑会提高听课的效果,深化听讲的内容。
  4 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自己的自学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预习是自己独立地由已知向未知进军,需要较强的阅读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而长期坚持预习,又可以提高独立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教科书中对所学的知识都会有系统的论述,且会较全面的对知识进行论述。但是这毕竟不是学生自己掌握的东西,学生很难有自己的体会。必须通过自己的阅读,然后加上独立的思考才能有所理解,从而达到搞清思路、掌握要点、找出重难点的目的。所以能坚持预习的同学以后自学能力必然较强,并且有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在预习时不仅可以看教材,还可以同时钻研相应的参考书,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理解所学内容,有时甚至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弄懂了一些知识,同时也还有一些理解的不是很透的知识,这时学生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会通过继续学习的方式直到把问题搞清楚为止。这就会达到对自学能力的锻炼的目的,也促使其往更深层次去思考问题,从而使其潜力得到较好的锻炼。
  5 预习有利于节省学习时间,扭转学习被动的局面
  上文已经叙述过,学生的学习存在困难,主要是基础不牢,已学的知识没理解。因此,听课中碰到的“拦路虎”比较多,难以跟上老师的思路,课后用于复习、做作业的时间也相应增加,而且不可能彻底掌握,以致愈学愈困难,造成“恶性循环”。为了扭转这种学习被动的局面,可以通过预习对旧知识进一步的学习,了解新课的重难点,从而能够提高上课的听讲效率。也就是说,一方面,由于复习了新课需要掌握的旧知识,扫除了听课中的一些障碍,课堂上可以听懂了,或基本上能全部理解了,这就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因为上课听懂了,课后用于复习的时间相应减少,做作业的速度相应加快。预习虽然用掉了一些时间,但从听课、复习和作业的效率上得到了补偿。时间一长,就能赢得一定的时间,用在回头系统地复习过去学习这门学科时没有弄懂的地方,或遗忘了的地方,从而使学习逐步转为主动,学习成绩也相应会上升。从而变被动为主动,使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使自己的学习步入正规。
  数学活动就是要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数学化过程的活动,它要求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经过一定的数学思考,得出有关数学的结论。在具体的预习过程中,教师应淡化学生的最终学习结果,而是要重点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预习予以具体的指导,使学生能在预习前首先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详细的预习计划。预习过程中应该突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把课本知识当工具去启迪学生的心智和“发现”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数学学习的宗旨: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使自己的创造潜能得到逐渐的挖掘和发挥。
  参考文献
  1 中学教育学
  2 顾明远.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可见没有较高的阅读水平,就不可能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因此,加强阅读教学,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1 积极鼓励,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的确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但只重形式,不重效果的教研,其结果只能是活动搞的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取得的效果却微乎其微。笔者现结合实际了解到的情况和自身教育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教研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教研形式单一。教研形式的单一枯燥让教师们有苦难言,频繁的听课讲课几乎冲淡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这样的教研活动无法开展下去。教研活动难以保证质量。仅仅是做出
期刊
【摘 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对学生的入门写作会有很大的影响,作文指导的方法如何,对学生由怕作文到爱作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课堂教学的引导,读写结合的渗透,观察生活的方法,是引导学生作文入门的主流。  【关键词】兴趣 激励评语 习惯 生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小学入门作文教学更是重中之重。作文是语文学习效果的综合体现;它是学生知情意行的集中表现,也是语文学习最终目标的展示。新课标强调:
期刊
课堂组织是课堂上师生之间通过互动得以体现的形式。能否构建和谐的课堂秩序,会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唯我独尊,任性自私。在学校,不服从老师的管理和教育特。别是在课堂上,他们会时不时的制造出这样或那样的状况。学生年龄小,随意性较大。如不按照儿童的的特点教学,一节课下来教师会精疲力竭,学生茫然无知,一无所获。可是课堂千变万化,一旦放开,学生的兴趣是有了,可是把课堂的有限时间占用了,后面的
期刊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在其带来生动优质的课堂教学及便捷丰富的课外教学时,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不忘考虑其负面影响,提请注意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时要注意学生的生理特点,照顾学生的思维进程,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掌握好“度”的问题。  1 注重儿童年龄特征,注意学生生理特点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
期刊
英国教育心理学家戴维·刘易斯认为:“孩子如同一粒种子,一粒具有茁壮成长所需一切条件的种子,只要有一块沃土和一个适宜的环境就可以开花结果。”中低段的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正处于起步的关键一步,就如同这样一颗等待发芽的种子。而教师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营造合适的环境提供宜于学生成长的沃土就显得尤为关键。  1 明了的语言——导向目的明确  评价语言要尽量用清楚,简练的语言表述出来。教师才能有效组织教学或
期刊
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仅仅是单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不同的生命个体进行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经验重组、释放活力;展示成长过程的空间。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场”;张扬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灵动的生命。  1 创设开放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  语文课本是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所以在阅读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唤起学生学习的情感,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数学知识的价值观越来越凸现,小学教学不能只滞于传授基本知识,而重在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环保意识、创新意识。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更要适应时代潮流,转变教学观念,大胆地尝试创新教学,只有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践联系起来,才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自从99年中师毕业后,我就成为了一线教师,也当了十几年的数学教师,别人
期刊
课堂提问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积极思维,启动创造性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根据课堂提问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优化课堂提问的基本策略。  1 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  1.1 在内容的关键处提问。所谓关键处,是指对全篇课文的理解有重要作用的地方或学生不易理解的词、句、段,抓住这些地方提问,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理解课文,体会感情有重要作
期刊
学生的创新能力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方式,非常规的想象力,以及在学习中创新性地运用知识去解决疑难问题和搞小发明、小创造等。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创新技能的训练,促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的形成。  1 激发创新动机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创新动机是直接激励和推动学生去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创新动机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