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对学生的入门写作会有很大的影响,作文指导的方法如何,对学生由怕作文到爱作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课堂教学的引导,读写结合的渗透,观察生活的方法,是引导学生作文入门的主流。
【关键词】兴趣 激励评语 习惯 生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小学入门作文教学更是重中之重。作文是语文学习效果的综合体现;它是学生知情意行的集中表现,也是语文学习最终目标的展示。新课标强调:“写作要关注生活,抒真情实感,力求自由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我在十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大量地探索,现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1 激发兴趣,乐于表达
古有孔夫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古训,今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之说,由此可见兴趣在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中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之初就应该想方设法地去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1 巧解疑团,激趣课堂。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学生来说,他们脑海中对作文充满了想象,产生了无数的问号:作文究竟是怎么回事?是难是易?我能写好吗?有啥诀窍吗?等一系列的问题存在他们的思维空间时,我及时抓住这一难得的教学契机,化难为易,生动有趣地巧妙举例,达到巧解疑团,激趣课堂的目的。例如:上第一节课时,我没按步就班空洞抽象地讲何为作文,怎么按要求写作文等,而我却紧抓学生的心理,巧妙设置问题,巧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理解作文的含义。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你们想认识作文这位“小朋友”吗?他长啥样?想认识的话,我就把这位“好朋友”介绍给大家。其实他和你读过的故事,学过的课文是一样的,没啥特别之处。但大家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完全可以用好词、好句、好段、好形式、好思想等来充实这位朋友,让他更完美。要说写,那就更简单了。比如你们的爸爸妈妈爱你们吗?有多爱?你能给大家说说吗?怎样说才能让大家都感觉到爸爸妈妈很爱你呢?听了这些话后,孩子们纷纷举手,争相诉说,好不热闹。看到这一情景我接着说,你们只要把刚才讲的写出来的话,那就成一篇文章了。学生们听了之后纷纷露出了惊讶的神情——原来写作文就这么简单。接着,我还告诉他们,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只要你觉得有趣的事或者是其他有意义的东西都可以写出来告诉别人,这就是作文。我想,此时作文的概念已经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
1.2 品读文学,激发兴趣。文学美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塑造人的品格,还可以提高人的素养和审美情趣等。学生虽然受接触有限、知识有限等条件的制约,但不代表学生不喜欢读书。学生大都喜欢读和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故事、童话等,引导学生明白这些都属于作文范畴,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1.3 激励评语,激发兴趣。俗话说得好“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句话透彻地揭示出表扬、激励的巨大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吝啬自己对学生的溢美之词。在学生刚开始习作时,或许不能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水平,但有时他们的一些语言并不逊色于成年人,或许充满了更多的童真和乐趣,我们就需要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这些作文,不要放过文中的好词佳句等点滴优点,应用醒目的红笔圈画出来,给学生以鼓舞。在评语中更应放大优点,缩小缺点,以表扬和激励为主。
2 养成习惯,乐于表达(乐于动笔)
第一节作文课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第一个目的。但光有兴趣是不够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兴趣转移很快,因此应在兴趣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这样学生才会持久的、主动的去练。习惯的养成我们可以循序渐进的进行:例如刚开始可以规定每天必须写的内容,字数不限,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再适时的对内容或要求进行增减(例如增加读书与词句的积累等;删减有形要求到无等)。逐渐形成由开始的规定到最后的不规定,最终在无意识中形成自觉习惯。
3 学练结合,学会表达
作文光靠兴趣和习惯是收效甚微的,要想有更大的、质的飞跃,就必须要有方法的指导,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除了教会学生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外,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好句好段形成的方法是什么?并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和创造。最终引导学生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例如,我们在讲到课文中好的比喻句、排比句、反问句、夸张句时,既要讲清他们的作用,更要讲清方法,并让学生仿写和创造。讲到文中优美的句子和段落时就会适当的讲解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试着仿写与创造。在课堂上抓住一切时机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加大课堂小练笔的时间,加大课文阅读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学会欣赏,学会鉴别。在比较、欣赏、鉴别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写作能力。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的循序渐进性和学生学习写作的客观规律性,我们把学生初学作文教学可以分好几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抄写范文,熟悉掌握写作格式(第一次习作);第二阶段:例文仿写,照猫画虎,适量增加自己的思想(第二次习作,初步积累好词好句;第三次习作,仿得少自己的多,积累并学会运用一些词句);第三阶段:续写作文,文思贯通(第四次习作,续写少,灵活运用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并少量有自己的想象和创造;第五次习作续写多,有大量的想象和创造);第四阶段:自由习作,语句通顺连贯,表达清楚,条理清晰(第六次习作,学生自由表达;第七次习作,学生作文中要有少量好词句与段的显现);第五阶段:中心清,主次明,有好词好句好段(第八、九次习作);第六阶段:形式新,选材好,语段美(第十次习作及以后)。
4 生活为基,自由表达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由此可见生活是一切作文的根源,作文离不开生活。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我们生活在农村,到处都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我们为何不发挥、利用好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作文育人这一目的呢?因此,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感受到作文来源于生活,切身体会到作文就在我们身边。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将学生的作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比如,在教“写事”《我学会了缝纽扣》的作文时,我让学生事先准备好的针、线、布、纽扣,上课伊始,我在讲清了缝制方法后,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参与并体验缝纽扣的经过,缝完之后由学生评出优秀作品,接着指名几个学生把缝的经过和感受进行口述,再让学生自由评论,教师加以指导。这样通过劳动不仅使学生感到作文有话可写,还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乐意自由表达。再例如,我在教“写人”(《我的同桌》)的作文时,先让学生互相仔细观察自己同桌的外貌特征,然后由几名学生向同学们口头介绍自己的同桌,后由学生自由评论,说得好的在哪?不足又在哪?并给予补述。这样既可以创设说话情境,又为作文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可以自由表达。
多次的学习和练习,让学生真真正正感受到作文确实来源于我们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作文就在我们生活当中,就在我们身边。生活就像一出戏,喜、笑、怒、悲;酸、甜、苦、辣,色彩斑斓、厚重无比,它教会我们一切——让我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作文,乐于表达!
入门作文教学虽然难教但并非无方法可循。我在实践中感悟到:只有做教学与生活的有心人,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实践,我们就会拨云见日,收到作文教学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正实现让我们的学生在欢乐中写作文,在写快乐作文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杨树芳.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语文出版社出版
2 秦训刚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兴趣 激励评语 习惯 生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小学入门作文教学更是重中之重。作文是语文学习效果的综合体现;它是学生知情意行的集中表现,也是语文学习最终目标的展示。新课标强调:“写作要关注生活,抒真情实感,力求自由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我在十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大量地探索,现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1 激发兴趣,乐于表达
古有孔夫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古训,今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之说,由此可见兴趣在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中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之初就应该想方设法地去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1 巧解疑团,激趣课堂。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学生来说,他们脑海中对作文充满了想象,产生了无数的问号:作文究竟是怎么回事?是难是易?我能写好吗?有啥诀窍吗?等一系列的问题存在他们的思维空间时,我及时抓住这一难得的教学契机,化难为易,生动有趣地巧妙举例,达到巧解疑团,激趣课堂的目的。例如:上第一节课时,我没按步就班空洞抽象地讲何为作文,怎么按要求写作文等,而我却紧抓学生的心理,巧妙设置问题,巧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理解作文的含义。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你们想认识作文这位“小朋友”吗?他长啥样?想认识的话,我就把这位“好朋友”介绍给大家。其实他和你读过的故事,学过的课文是一样的,没啥特别之处。但大家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完全可以用好词、好句、好段、好形式、好思想等来充实这位朋友,让他更完美。要说写,那就更简单了。比如你们的爸爸妈妈爱你们吗?有多爱?你能给大家说说吗?怎样说才能让大家都感觉到爸爸妈妈很爱你呢?听了这些话后,孩子们纷纷举手,争相诉说,好不热闹。看到这一情景我接着说,你们只要把刚才讲的写出来的话,那就成一篇文章了。学生们听了之后纷纷露出了惊讶的神情——原来写作文就这么简单。接着,我还告诉他们,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只要你觉得有趣的事或者是其他有意义的东西都可以写出来告诉别人,这就是作文。我想,此时作文的概念已经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
1.2 品读文学,激发兴趣。文学美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塑造人的品格,还可以提高人的素养和审美情趣等。学生虽然受接触有限、知识有限等条件的制约,但不代表学生不喜欢读书。学生大都喜欢读和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故事、童话等,引导学生明白这些都属于作文范畴,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1.3 激励评语,激发兴趣。俗话说得好“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句话透彻地揭示出表扬、激励的巨大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吝啬自己对学生的溢美之词。在学生刚开始习作时,或许不能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水平,但有时他们的一些语言并不逊色于成年人,或许充满了更多的童真和乐趣,我们就需要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这些作文,不要放过文中的好词佳句等点滴优点,应用醒目的红笔圈画出来,给学生以鼓舞。在评语中更应放大优点,缩小缺点,以表扬和激励为主。
2 养成习惯,乐于表达(乐于动笔)
第一节作文课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第一个目的。但光有兴趣是不够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兴趣转移很快,因此应在兴趣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这样学生才会持久的、主动的去练。习惯的养成我们可以循序渐进的进行:例如刚开始可以规定每天必须写的内容,字数不限,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再适时的对内容或要求进行增减(例如增加读书与词句的积累等;删减有形要求到无等)。逐渐形成由开始的规定到最后的不规定,最终在无意识中形成自觉习惯。
3 学练结合,学会表达
作文光靠兴趣和习惯是收效甚微的,要想有更大的、质的飞跃,就必须要有方法的指导,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除了教会学生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外,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好句好段形成的方法是什么?并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和创造。最终引导学生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例如,我们在讲到课文中好的比喻句、排比句、反问句、夸张句时,既要讲清他们的作用,更要讲清方法,并让学生仿写和创造。讲到文中优美的句子和段落时就会适当的讲解写作方法,然后让学生试着仿写与创造。在课堂上抓住一切时机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加大课堂小练笔的时间,加大课文阅读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学会欣赏,学会鉴别。在比较、欣赏、鉴别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写作能力。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的循序渐进性和学生学习写作的客观规律性,我们把学生初学作文教学可以分好几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抄写范文,熟悉掌握写作格式(第一次习作);第二阶段:例文仿写,照猫画虎,适量增加自己的思想(第二次习作,初步积累好词好句;第三次习作,仿得少自己的多,积累并学会运用一些词句);第三阶段:续写作文,文思贯通(第四次习作,续写少,灵活运用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并少量有自己的想象和创造;第五次习作续写多,有大量的想象和创造);第四阶段:自由习作,语句通顺连贯,表达清楚,条理清晰(第六次习作,学生自由表达;第七次习作,学生作文中要有少量好词句与段的显现);第五阶段:中心清,主次明,有好词好句好段(第八、九次习作);第六阶段:形式新,选材好,语段美(第十次习作及以后)。
4 生活为基,自由表达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由此可见生活是一切作文的根源,作文离不开生活。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我们生活在农村,到处都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我们为何不发挥、利用好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作文育人这一目的呢?因此,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感受到作文来源于生活,切身体会到作文就在我们身边。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将学生的作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比如,在教“写事”《我学会了缝纽扣》的作文时,我让学生事先准备好的针、线、布、纽扣,上课伊始,我在讲清了缝制方法后,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参与并体验缝纽扣的经过,缝完之后由学生评出优秀作品,接着指名几个学生把缝的经过和感受进行口述,再让学生自由评论,教师加以指导。这样通过劳动不仅使学生感到作文有话可写,还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乐意自由表达。再例如,我在教“写人”(《我的同桌》)的作文时,先让学生互相仔细观察自己同桌的外貌特征,然后由几名学生向同学们口头介绍自己的同桌,后由学生自由评论,说得好的在哪?不足又在哪?并给予补述。这样既可以创设说话情境,又为作文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可以自由表达。
多次的学习和练习,让学生真真正正感受到作文确实来源于我们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作文就在我们生活当中,就在我们身边。生活就像一出戏,喜、笑、怒、悲;酸、甜、苦、辣,色彩斑斓、厚重无比,它教会我们一切——让我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作文,乐于表达!
入门作文教学虽然难教但并非无方法可循。我在实践中感悟到:只有做教学与生活的有心人,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实践,我们就会拨云见日,收到作文教学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正实现让我们的学生在欢乐中写作文,在写快乐作文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杨树芳.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语文出版社出版
2 秦训刚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