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应对措施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政教育的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其中影响思政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90后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本文将介绍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内涵,分析90后大学生对思政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促进大学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及其应对措施
  引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1]。90后大学生出生及成长的时期正是经济发展迅速、意识形态与文化多元的社会转型期,特有的成长环境造就了90后大学生与众不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模式,拥有强烈的自主意识与逆反心理几乎成了这一代人的标志,致使他们一部分人在进入大学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仍脱离不了逆反心理的影响。本文阐述了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90后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并对应对与消除这些逆反心理的措施做出了一系列的思考与探索,以期待更加高效地推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1 90后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1.1逆反心理的内涵以及特点
  逆反心理从心理学上讲又称“逆向心理”,是人们在受过去某种事物的刺激所积累起来的经验的影响下,对某种事物产生的一种否定性的心理趋势和行为倾向。心理学意义上的逆反心理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意义。教育心理学家把逆反心理描述为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势与特定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矛盾,而产生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2]。逆反心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则表现为:受教育者的固定思维模式与教育中传递的认知信息发生冲突,进而产生对立情绪。某些学生对教师的引导及纠正行为会表现出抵触、厌烦的情绪,这种心理是消极意义上的逆反心理。具体特征有情绪化、盲目性、自我性、反向化、片面性、批判性、偏激性等
  1.2 90后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目前一部分高校大学生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持有怀疑与否定等逆反心理,影响了高校思想教育的顺利进行与和谐校园的建设,也影响了社会主义事业优秀接班人的培养,具体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第一: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轻视与反感。很多大学生缺少这些方面的历史知识与基础教育,因此他们缺乏对此类理论的支持基础。比如某些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不喜欢上党课,有的借故逃课,有的上课悄悄玩手机。第二:对国家某些政策的不理解与反感。有些学生过分关注社会的负面事件,以偏概全地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形成某些消极的人生态度,比如某些大学生加入非法传销行列,加入法 轮 功等非法组织。第三:不关心时事政治,这在广大90后女大学生中早就成了比较普遍的风尚,在她们心里,化妆、美食、旅游比时事政治重要得多。无可否认,90后大学生中政治文盲越来越多。第四:对社会的阴暗面关注过多,对正面的、美好的人与事物表现淡漠甚至怀疑与反感。第五:抵触学校的管理制度,我行我素。比如学校禁止外宿,他偏要在校外租房,学校不许奇装异服,他偏要穿奇装异服等。第六,不尊重权威人物,否定榜样的作用,比如某些学生故意与老师作对甚至动手打教授,还有对学习积极分子的冷嘲热讽与攻击等。第七:肯定与推崇某些观念错误的文章、思想或行为。比如有的学生故意在班级群里发送黄色图片或者其他不良信息。第八:拒绝团体活动,对学校、党总支、团总支、班级组织的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一律拒绝参加,有的学生甚至连学校规定必须参加的考试都不参加。90后大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多种多样,以上只是常见的一些现象,各种现象的表现程度也各不相同。鉴于大学生的心理具有一定可塑性的特点,客观全面地分析以上各种现象的成因,一定能找到一些应对与消除大学生逆反心理的措施和办法。
  2 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
  2.1 个体主观因素:大学生自身因素
  “90后”大学生成长的社会、家庭和教育环境,决定了其个性特征与 “70后”、“80后”大学生存在着差异,主要表现为:思维早熟,具有批判精神;个性张扬,抗挫能力不足;自我意识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时代感强,功利心明显;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内心空虚、孤独寂寞[3]。
  2.1.1思维早熟,富于批判
  在网络的广泛应用和教育民主化程度大幅提高的今天,学生们的学习方式相对上个世纪而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90后”大学生接受的大量知识文化信息,使他们在思想上更为早熟,对事物有自己的主见,不轻易对某种观念盲目认同。信息的极大丰富和创造力的提高,使他们希望能同教师进行平等的交流,他们喜欢表达自我的想法,乐于通过争论去摸索新的思路和方法,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模式遭到了他们的挑战,他们更不喜欢教条式的灌输和死板的教学模式。追求自我,不迷信权威,倾向于用批判的态度来对待一切事物,富有怀疑精神成为了“90后”大学生的主要特色。相对于这一个性特点而言,如果在没有得到学生认同或理解的前提条件下让他们无条件接受某个观点或执行某种行为势必会引起逆反心理。
  2.1.2个性张扬,抗挫能力不强
  “90后”个性张扬,喜欢标新立异、追求时尚,喜欢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去获得社会的关注来展示自我。他们极力想摆脱外界的束缚,不喜欢别人过多的干涉。他们有着期待被了解和认同的内在需要,但是同时尚不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他们的成长道路几乎非常顺利,大部分是在父母的过度呵护下和赞扬声中成长起来的,充满着无限的优越感,这种成长经历使得他们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一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失败和挫折的时候,就会出现强烈的消极情绪,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会做出自我伤害和伤害他人的不理智行为。某些大学生为了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做出一些离经叛道的事情来就不足为奇了。这也是逆反心理的另一个成因。   2.1.3自我意识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90后”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自小就是家庭生活的中心,承载了整个家庭的希望,而家长也逐渐以相对民主的方式对待他们。因此,他们有着较好的自我认识,有主见,惯于坚持己见,不听从他人意见。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兄弟姐妹与之一同成长,所以对父母有很强的情感依赖,而与他人的分享能力相对较差。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受自我意识的控制较为严重,有的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较难融入集体,在具体的交往活动中表现出团结协作能力较差,缺乏对团队的忠诚感。
  2.1.4时代感强,功利心明显
  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大潮中,社会急剧变化,市场激烈竞争,国家经济形式呈现多样化。在这种经济社会背景中成长的大学生,充分感受到了物质利益对人们生活的重大影响。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利益关系的复杂多变,增强了“90后”大学生的竞争意识,让他们的目标定位更加务实,价值取向有明显的功利性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一旦他们的价值观偏离了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马列主义价值观,就容易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2.1.5思维活跃,视野开阔
  90后大学生成长的丰富历程与多元环境使他们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接触到的新鲜事物众多,接受速度很快,思维更加活跃,想法也十分新颖。90后在思考问题时不再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而是呈现出多向化的态势,他们不愿盲从于权威,因而当教师向他们灌输思想政治知识时,学生们往往会从其他角度进行思考,认为教师传授的知识并不全面、准确,进而对教师的讲授理论进行驳斥。这也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2.1.6内心空虚、孤独寂寞
  90后大学生出生并成长于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受社会风气的影响,他们在接受优质知识文化和高尚品德教育方面的主动性相对较差,加上家庭经济情况普遍较好,他们当中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吃过苦,因此大部分90后大学生都是安于现状,没有很高远的志向与追求,所以精神世界不够充实、丰满,常常表现出空虚孤寂的精神状态。这样的意识形态使得他们难以用正确的态度来接受思想道德教育,认为任何知识都难以填补其内心的空虚,感觉教师传授的知识根本无法排遣他们的寂寞情绪,对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抱持抵触情绪,诱发逆反心理。
  2.2 外部客观因素
  2.2.1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影响。现代社会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大部分孩子都是6+1(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孩子)的教育生长环境,父母及长辈会格外宠爱孩子,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百依百顺,即便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也最终会服从孩子的意志。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滋生骄纵情绪,形成唯我独尊的思想,不能接受任何逆其意的言行。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就会遭到激烈的心理抵抗,有的甚至还会与父母发生言语冲突,长期以来的溺爱造成的恶劣影响就会显现出来。孩子在成长中几乎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与父母家人的教诲始终呈敌对状态。还有的父母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孩子从小就苛刻要求,连最起码的温情和关爱都没有,导致他们的孩子形成人格障碍,一辈子都与社会格格不入;有的家长不懂教育方法,随心情的好坏来教育孩子,心情好时即使是对孩子的错误睁也只眼闭只眼,心情不好时,对孩子非打即骂,导致孩子养成见风使舵、表里不一等性格特征……不正确的教养方式与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不可避免地成为孩子逆反心理滋生的土壤。
  2.2.2思政教育内容、形式滞后
  大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与思政教育存在的弊病不无关系。部分高校设置的课程内容脱离实际,与社会发展状况不符,或是仅停留在理论层次,不贴合实际,学生自然会产生抵触情绪。思政教育没有真正走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不能帮助大学生解决困扰他们的实际问题,如人际关系、前途规划、恋爱心理等等,对大学生的差异性欠缺深入分析,学生很难对这种教育方式产生好感,逆反心理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大学生具有求新求异的心理,但思政教育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难以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课堂参与度不高,学生从思政课堂上获取不了有用的知识,对思政教育更加抵触,产生逆反情绪。
  2.2.3教育者素质不高
  大学思政教育的综合性较高,涉及的学科众多,对思政教师的知识功底要求很高。另外,鉴于思政教育的特殊性,同时具备教学能力与高尚品格的教育者才能胜任思政教师一职。但部分教师的知识水平并未达到要求,授课时表达能力差,照本宣科,使课堂丧失吸引力。有的教师则言行不一,品德缺失,难以用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久而久之,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就会失去信心,不再认同教师传授的知识,不仅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逆反心理也会愈加强烈。
  2.2.4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环境复杂,意识多元,某些不良思想或不正之风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不利影响。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网络传播、社会传播、人际交流都成为获得信息的手段,大学生在进行信息选择时通常以自我意识为标准,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不科学的观念或是不良行为习惯出现。对于部分短期内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如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等,大学生会以激烈的态度进行批判,如果教师引导不及时,就会给大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更大空间。
  3 应对90后大学生思政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措施
  3.1加强90后大学生情感引导与心理疏导
  要应对90后大学生的逆反心理,首先要对大学生给予充分的情感关注,掌握大学生心理变化的特点,对症下药。首先,要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高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例如,当代社会拜金主义大行其道,要让学生看清其错误本质,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奋斗来获取财富,实现人生价值。当大学生对某些事件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时,教师要把握好时机,进行积极的引导[4]。例如,随着举报形式的日趋多元,很多贪官浮出水面,大学生可能对贪腐现象表现出强烈的仇视,需要教师适时介入,引导大学生客观看待此类社会问题,将逆反情绪转化为努力学习及建设社会主义的动力。   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制度以及大学生危机心理干预机制,做好普遍排查与摸底工作,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建立好学生会心理部门的管理制度,建设一支得力的关注心理健康的学生干部队伍,及时发现问题。心理辅导老师尤其要针对90后大学生虚荣心过强、面子意识太浓、自我意识太强、名利思想过盛做好心理疏导教育与咨询工作。引导他们往谦虚、务实、自省、内敛、利他的思维模式上走。
  另外教育工作者既要帮助解决90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又要关注并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们不是只流于形式、空喊口号,而是切实地关心他们。
  3.2改进思政教育内容与方法
  要求取得思政教育的良好效果,消除大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厌烦情绪,就要着重改进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方法。首先在内容设置上要努力贴近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克服思政教育一直以来“假大空”的弊病,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思想问题。例如,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前途规划问题,思政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然后将抽象的理想划分成切实可行的小步骤,鼓励学生从现在做起,一步一步向着人生目标进发。学生会逐渐克服逆反情绪,更加务实,思政教育的目标也得以实现。其次,在教育方法的选择上要力求多元,使教育形式更加丰富,促使学生对思政课产生兴趣,逆反心理自然会消除。“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创造的着眼点就是在观念层面上引导中国实现传统道德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为其与世界现代道德文明相融合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者鼓励人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锻炼中,运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去分析社会问题及自身面临的实际问题,从而自觉把正确的个体意识外化为良好的个人道德行为,从而形成稳定的道德行为习惯。”[5]可见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思政教育焕发出勃勃生机!例如,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重走长征路”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高校内的校报、电台进行思政宣传,或是举办思政演讲、组织辩论等,逐渐改变学生思想,消解他们对思政教育的逆反心理。
  3.3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会影响到思政教育效果,对学生逆反心理的消长同样具有较大影响。思政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面要广阔,处理思政问题的能力要强,这是对思政教育者的基本要求。其次,教师还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用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处事公平公正,光明磊落,表里如一,这样的行事作风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使学生自觉抵制不良作风。例如,部分学生为了获得较高的考试分数,私下给教师送钱送礼,面对这种情况,思政教师首先要予以拒绝,然后对学生开展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这种行为的错误,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来争取优异成绩。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后,会对教师更加信服,逆反心理也会在教师的感化下逐渐消除。教育管理者和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过:“请你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痛苦的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
  3.4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开展,不能单纯倚赖学校教育,社会也应该承担起教育培养的责任。首先要努力净化社会空气,营造开展思政教育的良好氛围。例如,通过立法对贪污腐败进行严格制裁,对制假售假及时取缔,对先进人物进行大力宣传等。使浩然正气得以彰显,大学生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之下,身心健康得到保障,逆反心理中的消极因素也被抑制。同时,家长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平等、和睦的家庭环境,不给孩子施加太大压力,给孩子更多自由空间,防止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发挥出家庭的教育功能。
  3.5优化校园环境
  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学校,因而对校园环境进行优化是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首先学校应该为思政教育的开展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投入资金进行教学设备的更新,为必要的思政教育实践提供资金支持,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思想进步的重视与关怀,自觉消除抵触情绪,投入到学习当中。其次,要为思政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例如用校报、电台进行宣传,在宣传栏内张贴海报,或者举办一些思政辩论活动,使教育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让学生更易融入到思政教育当中。第三,学校要努力创造出良好的人际环境,消除师生间的隔阂,使学生更愿意主动与思政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找到他们逆反心理产生的症结,对症下药,通过交流将学生引领到正确的思想道路上来,降低思政教育的难度,彻底消除学生的逆反情绪。
  3.6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教育功效
  辅导员是联系学生与学校管理部门以及教学部门的纽带和桥梁,充分发挥辅导员工作的良好功效是防防止与消除大学生逆反心理的一条重要途径。辅导员与学生年龄相近,更易进行深层沟通,更加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从而及时地进行心理疏导,避免逆反情绪的堆积。辅导员承担着上传下达的任务,应该将这一工作的优势发挥出来,将学校的政策以学生可以认同的形式传达给学生,防止学生因对学校政策的片面理解而产生逆反情绪。同时也要将学生的建议传递给学校管理部门,让上层领导听到学生的真实声音,进行必要的政策调整,学生会感到自己受到尊重,获得较大的满足感,逆反心理也会随之消除。辅导员要时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为学校思政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3.7抓好学生社团建设,培养团队精神
  一方面,要健全学生社团的管理机制,引导社团自主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学生社团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每一个社团或者团队都必须配备辅导教师,由于年轻人缺乏社会阅历与工作经验,很多时候都需要有经验的长者对他们的行为做出判断和引导,以避免某些事情处理方式的不当以及整个团队工作与发展方面的偏差,并保证社团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社团的健康成长,确保社团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与团队精神,为以后的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4 结束语:
  90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受大学生逆反心理的影响,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也大大影响了整个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整体效果,教育者需要科学分析逆反心理的成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预防和消除,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创造科学有效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A],2004(10).
  [2] 朱宝荣.现代心理学方法论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范起东.“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研究.2011年09月: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1(09).
  [4] 谢爱武.综合自信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03).
  [5] [德]莱布尼茨:人类理智新论,陈修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变迁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它的变迁动力来源于不同的方面,比如:根本动力、基础动力、直接动力三个方面等方面的合力。其中社会环境属于根本动力,政府作为基础动力,它的直接动力主要针对大学生。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的动力机制,在最大程度上揭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动变规律,提高人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变迁的动力机制的认识与重视程度。  【关键词】新中国;高
期刊
【摘要】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多模态话语交际提供了新的环境,创造了新的条件,也为多模态交际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首先对多媒体与多模态两个概念进行区分;然后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着眼,在多媒体技术条件下,探析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多模态符号及其关系;最后推导出模态选择遵循的原则,以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关键词】多模态;多媒体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科技的日新月异
期刊
【摘要】近年来披露的大学校园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热烈讨论的同时,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也成为社会广泛关注。。针对此问题,本研究小组通过对恩施及周边五所高校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影响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大学生沟通障碍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障碍  1.前言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提出解决大学生人际沟通障碍的办法
期刊
【摘要】针对传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机制的变化着手,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创新  微生物学是涉及生命科学、食品科学、医学、环境科学等众多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同其它生物学科一样,微生物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技术
期刊
【摘要】成人教育是实现我国终身学习型社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质量是其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构建合理完善的成人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是保障成人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本文分析了我国成人教育当前存在基本问题和我国成人教育质量监控的现状,认识到了构建成人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必要性。  【关键词】成人教育;质量监控;必要性  一、当前我国成人教育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传人教育在质量保障方面尚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归
期刊
【摘要】在中职院校,由于受“偏专业,轻文化”思想的影响,使中职院校中的大多数学生都对语文这一门学科不感兴趣。中职语文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促进人格完善,树立正确人生观的重要途径,应做到接纳学生、学会分享、交流心声。  【关键词】中职院校;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指出:“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要求人们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应该是青年大学生必备的人格素质,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涵义出发,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状与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  引 言  当代大学生除了要承担普通社会成员对社会应尽的
期刊
当代高职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也是我们所熟知的一个社会现象。当代高职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就业观念,实现更好的就业,找到他们自己满意的工作,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之中脱颖而出呢?在我看来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树立正确有效的就业观:  第一,摆正心态,正视基层就业岗位。不要让所谓的身份和面子影响了大学生的择业取向。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普遍存在“志大才疏,眼高手低,高不成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我国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对于技工院校,既要求学生懂得理论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力量,更好更快地培养出“一体化”教师。笔者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对“一体化”教师的培养途径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途径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我国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发
期刊
【摘要】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客家方言作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有自己独特的发音规律。来自客家方言区的学生学习英语语音时会碰到因母语干扰而产生的特殊发音问题。要解决这些英语发音问题,需分析问题的成因,了解客家话以及英语发音的特点,并对两者进行比较,合理利用母语发音的正迁移,及早预防和减少负迁移,以此来提高语音学习效果。  【关键词】英语语音;客家方言;迁移;应对策略  1.引言  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