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重症的早期识别方法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50例,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护理,并进行消毒隔离,早期识别病重征象,为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护理措施,为实验组患儿应用舒适护理干预,比较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认为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早识别采取小儿手足口病并给予干预措施,做好护理和监测,可缩短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提高临床满意度。
【关键词】 小儿手足口病重症早期识别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60(2014)02-0101-01 手足口病患儿多为突然发病,人与人接触是手足口病传播的主要方式,托幼机构和家庭是手足口病社会传播的主要机制,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可控制疾病发展[1]。本文为25例手足口病患儿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获得了满意的效果,详情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收集2011年6月~2013年1月入住我院的手足口病患儿50例,入选病例手、足、口腔部位存在不同程度的斑丘疹和疱疹,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男女比例11:14,年龄1~4岁不等,平均(2.2±0.7)岁;对照组:男女比例10:15,年龄1~4岁不等,平均(2.3±0.8)岁。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情,未见明显差异,认为存在可比性(P>0.05)。
1.2一般方法
两组患儿隔离、消毒,给予营养支持、抗病毒、抗感染治疗,叮嘱患儿适当休息,为患儿应用地塞米松0.2~0.5mg/(kg?d)、氢化可的松3~5 mg/(kg?d)、甲基泼尼松龙1~2 mg/(kg?d)、丙种球蛋白1.0 g/(kg?d)(连续2d应用)治疗,病情稳定后,停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儿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保证静脉通道通畅,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当患儿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时,给予机械通气,当患儿出现循环系统受累时,应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米力农、多巴胺等,并根据患儿病情给予降温、止惊、镇静治疗。
1.2.2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本组患儿舒适护理,充分与患儿家属沟通,告知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为患儿提高舒适的住院环境,定时开窗通风,控制部分内湿度、温度适宜,每日用紫外线进行消毒,用含氯消毒剂擦洗台面、地面、门把手等,为促进体温下降,鼓励发热患儿多饮水,必要时可用温水擦浴的形式进行物理降温,高温者可酌情应用布洛芬混悬液;出汗后及时为患儿擦干,并更换衣物,静脉穿刺时力求一针见血,表扬并奖励护理配合度良好的患儿;为防止抓挠皮疹引发感染,指导家长剪断患儿指甲;口腔溃疡进食时疼痛感明显,家长应具有易消化、清淡、烂、软饮食,并经常更换食物品种。
1.3疗效评定
统计两组手足口病症状消退时间,调查两组满意度。
1.4数据处理
应用SPSS11.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t检验,以( )表示;计数数据,χ2检验,以[n(%)]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足口病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实验组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水疱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手足口病症状消退时间比较(,d)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满意度统计
实验组满意度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8.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χ2=5.214)。
3讨论
手足口病为急性传染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丘疹,斑丘疹,手足口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3岁以下小儿发病率最高[2][3]。
舒适护理模式重视患儿的主观感受,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舒适护理的服务质量更高,收到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更好,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4],提示为患儿应用恰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手足口病为儿科常见病,护理人员应从七个方面进行小儿手足口病的重症识别工作,具体如下[5]:①病情观察:手足口病进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手足口出疹阶段、神经系统受累阶段、心肺功能衰竭阶段以及生命体征稳定阶段,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进展情况,详细记录患儿生命指标,如有创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脉搏、体温等,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②呼吸系统: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减慢、增快或节律不整等症状,每小时检测R、HR及SpO2;③神经系统:观察患儿是否存在异常安静、烦躁、睡眠不安稳、头痛、颈部僵硬、坐立不稳、无力、肢体抖动、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警惕患儿是否并发脑膜炎或脑炎;④消化系统:观察患儿呕吐方式及呕吐物;⑤循环系统:安静状态下是否指指甲发钳、面色苍白、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心率加快;⑥泌尿系统:观察排尿是否通畅,尿液性状是否正常;⑦生化指标:2h监测1次血糖,若有异常通知医师对症处理。
综上所述,早识别采取小儿手足口病并给予护理、监测,可缩短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郭忠英. 192例手足口病重症危象的早期识别[J]. 临床急诊杂志,2012,03(06):436-437.
[2]高红霞. 小儿手足口病重症的早期识别及护理措施[J]. 中国实用医药,2013,12(29):207-208.
[3]邢彩英,徐兵,蔡娟,等. 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的早期识别及护理[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06(07):735-736.
[4]付光梅. 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的早期识别及护理探索[J]. 中外妇儿健康,2011,06(05):299-299.
[5]廖英萍,韩雪芳,钱月梅,等. 25例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的识别及护理措施[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6(06):439-440.
【关键词】 小儿手足口病重症早期识别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60(2014)02-0101-01 手足口病患儿多为突然发病,人与人接触是手足口病传播的主要方式,托幼机构和家庭是手足口病社会传播的主要机制,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可控制疾病发展[1]。本文为25例手足口病患儿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获得了满意的效果,详情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收集2011年6月~2013年1月入住我院的手足口病患儿50例,入选病例手、足、口腔部位存在不同程度的斑丘疹和疱疹,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实验组:男女比例11:14,年龄1~4岁不等,平均(2.2±0.7)岁;对照组:男女比例10:15,年龄1~4岁不等,平均(2.3±0.8)岁。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情,未见明显差异,认为存在可比性(P>0.05)。
1.2一般方法
两组患儿隔离、消毒,给予营养支持、抗病毒、抗感染治疗,叮嘱患儿适当休息,为患儿应用地塞米松0.2~0.5mg/(kg?d)、氢化可的松3~5 mg/(kg?d)、甲基泼尼松龙1~2 mg/(kg?d)、丙种球蛋白1.0 g/(kg?d)(连续2d应用)治疗,病情稳定后,停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儿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保证静脉通道通畅,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当患儿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时,给予机械通气,当患儿出现循环系统受累时,应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米力农、多巴胺等,并根据患儿病情给予降温、止惊、镇静治疗。
1.2.2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本组患儿舒适护理,充分与患儿家属沟通,告知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为患儿提高舒适的住院环境,定时开窗通风,控制部分内湿度、温度适宜,每日用紫外线进行消毒,用含氯消毒剂擦洗台面、地面、门把手等,为促进体温下降,鼓励发热患儿多饮水,必要时可用温水擦浴的形式进行物理降温,高温者可酌情应用布洛芬混悬液;出汗后及时为患儿擦干,并更换衣物,静脉穿刺时力求一针见血,表扬并奖励护理配合度良好的患儿;为防止抓挠皮疹引发感染,指导家长剪断患儿指甲;口腔溃疡进食时疼痛感明显,家长应具有易消化、清淡、烂、软饮食,并经常更换食物品种。
1.3疗效评定
统计两组手足口病症状消退时间,调查两组满意度。
1.4数据处理
应用SPSS11.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t检验,以( )表示;计数数据,χ2检验,以[n(%)]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足口病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实验组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水疱结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手足口病症状消退时间比较(,d)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满意度统计
实验组满意度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8.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χ2=5.214)。
3讨论
手足口病为急性传染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丘疹,斑丘疹,手足口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3岁以下小儿发病率最高[2][3]。
舒适护理模式重视患儿的主观感受,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舒适护理的服务质量更高,收到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更好,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4],提示为患儿应用恰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手足口病为儿科常见病,护理人员应从七个方面进行小儿手足口病的重症识别工作,具体如下[5]:①病情观察:手足口病进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手足口出疹阶段、神经系统受累阶段、心肺功能衰竭阶段以及生命体征稳定阶段,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进展情况,详细记录患儿生命指标,如有创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脉搏、体温等,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②呼吸系统: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减慢、增快或节律不整等症状,每小时检测R、HR及SpO2;③神经系统:观察患儿是否存在异常安静、烦躁、睡眠不安稳、头痛、颈部僵硬、坐立不稳、无力、肢体抖动、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警惕患儿是否并发脑膜炎或脑炎;④消化系统:观察患儿呕吐方式及呕吐物;⑤循环系统:安静状态下是否指指甲发钳、面色苍白、出冷汗、皮肤花纹、四肢发凉、血压升高、心率加快;⑥泌尿系统:观察排尿是否通畅,尿液性状是否正常;⑦生化指标:2h监测1次血糖,若有异常通知医师对症处理。
综上所述,早识别采取小儿手足口病并给予护理、监测,可缩短患儿症状消失时间,提高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郭忠英. 192例手足口病重症危象的早期识别[J]. 临床急诊杂志,2012,03(06):436-437.
[2]高红霞. 小儿手足口病重症的早期识别及护理措施[J]. 中国实用医药,2013,12(29):207-208.
[3]邢彩英,徐兵,蔡娟,等. 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的早期识别及护理[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06(07):735-736.
[4]付光梅. 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的早期识别及护理探索[J]. 中外妇儿健康,2011,06(05):299-299.
[5]廖英萍,韩雪芳,钱月梅,等. 25例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的识别及护理措施[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6(06):439-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