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滨州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70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 ,C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自问世以来,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的众多领域,尤其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Rognoni等[1]研究发现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通过与血小板表面Ⅱ b/Ⅲ a受体中的R/KGD(Ary‐Lys‐Gly‐Asp)片段结合,可以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结合及血小板之间的聚集,从而达到抗血小板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减少致死性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血小板GPⅡ b/Ⅲa受体拮抗剂主要有阿西单抗(abciximab )、依替巴肽(eptifibati‐de)、替罗非班(tirofiban )3种。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对下肢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下肢软组织缺损修复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法,对照组采用
多发性骨髓瘤(MM)骨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不明且较复杂.在MM早期阶段,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增强,骨髓瘤细胞可能依赖骨细胞而生长和存活,随着肿瘤负荷的加重,成骨细胞引起的骨形成受抑制持续存在.骨髓形态及M蛋白仍是MM诊断的基础,鉴别克隆性浆细胞流式细胞术有优势.如果患者治疗缓解后又出现明显M蛋白复发,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专家的共识认为需要重新开始治疗,即使新的终末器官损害证据或症状尚未出现.美法仑
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第二位常见恶性肿瘤.2014年欧洲血液学会年会围绕多发性骨髓瘤的最新诊断标准、疗效检测、老年人及复发难治骨髓瘤的治疗策略以及维持治疗的价值等多个内容均有精彩呈现。
随着新的靶向骨髓瘤药物的应用,初诊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从30个月延长至60个月,但具有一些高危预后因素的老年患者临床结果仍欠佳.文章结合第19届欧洲血液学会年会相关报道,从标准治疗方案、治疗方式、预后因素三个方面对初诊老年MM患者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目的 探讨肾脏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肾脏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
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TP)诱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 K562/G01细胞凋亡的线粒体可能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TP作用于K562/G01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各实验组的细胞毒性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实验组细胞的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及Caspase-9活性,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Caspase-9及细胞色素C的mRNA水平,用Western blot检
目的 探讨活化性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家族成员KIR2DS1在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健康人群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NK细胞分选试剂盒富集NK细胞,将分选的NK细胞进行体外扩增培养,以作为效应细胞.取初治确诊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新鲜骨髓液,分离后的白血病细胞作为靶细胞.采用CCK8比色法检测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顺序特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B(CTS-B)、组织蛋白酶-L(CTS-L)及尿激酶类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表达,分析三者间及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未经化疗或放疗的NHL患者39例,以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5例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淋巴结肿瘤组织CTS-B、CTS-L及uPA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三者的表达变化及与临床
目的 分析与成年人急性白血病治疗相关的骨坏死的病因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2010年9月至2013年2月发生骨坏死的成年人急性白血病1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结果 10例患者中,4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均行含大剂量激素的化疗,其中2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1例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并行激素治疗;6例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所行化疗方案
目的 探讨减低强度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老年人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减低强度预处理的allo-HSCT治疗北京军区总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例老年人复发难治性AML,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61~68岁,平均年龄64.6岁,供者接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均采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降低预处理强度的氟达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