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无奈状告“啃老”占房的儿子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wei3136240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住广州市增槎路松北牌坊的梁伯和妻子司徒婆婆,虚岁都已达80岁高龄,但是两位老人马上要面临一个尴尬的景况:现在借住的房子不久之后会被出售,而属于他们的房子却被49岁的大儿子一直占住着。
  老人房子被占17年
  根据两位老人的描述,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两老几乎没住过属于自己的房子。80年代初,两老开始租住华侨屋;接着到90年代初,梁伯向单位要求解决住房,但得到的只是在棠下以交租的方式居住的宅基地房;最后在福利分房的政策下,司徒婆婆于1993年分到了芳村一间实用面积仅40平方米的房子,结果,在两老住了一年后,就被结婚的大儿子要过去了。
  梁伯十分生气地说:“别人都说养儿防老,可我这两个儿子从小到大就没让我少操心过,特别是大儿子,没一点上进心,占住我们的房子这么多年!房子又不是他的,如果他这次不搬走,我就要告他!”
  梁伯说,他们现在居住的房子是从侨居外国的外甥借的,而且一借就是13年,但是外甥表示,近日该房将出售。
  俩儿子不孝顺让两老伤心
  司徒婆婆说,大儿子在她的安排下,进入了一家香港公司注资的印刷公司,待遇比较好;上世纪80年代,有专门考大学进修的机会,可大儿子就是不用功,结果以失败告终。前两年,大儿子由于胃溃疡做了个大手术,之后就一直在家,直到现在都没有工作,现在靠领失业救济金生活。
  不仅是大儿子不上进,两老谈起二儿子也是叹气连连。两老在搬去芳村居住时,二儿子仍住在棠下租住的宅基地房,直到梁伯2008年向单位退回棠下的房子前,还一直是两老帮缴的租金。后来二儿子结婚时还特意向老人要了2万元,去装修媳妇在广州嘉和的一栋新村屋。后来这对新人名义上请两老去住,其实是要达到所谓“新房要有老人住过才算吉屋”的目的。两老知道事情真相后十分无奈,东西都没有收拾就离开了。
  三代人处于两难的局面
  据二老的大儿子讲,他的情况十分困难,占住至今是迫不得已。
  大儿子说,他这个年纪已经不好再找工作了;妻子的文化程度不高,在海珠区某医院工作,干一些杂活;女儿今年也要忙着考高中。他们一家住在芳村的话,对于妻子上班、女儿上学还是比较方便的;特别是女儿考高中阶段,由于补课直到晚上才放学,他现在负责接女儿放学。芳村的房子虽说是一厅两房,但只有40平方米,如果和父母一起住,5个人住在这么小的空间会非常拥挤,在夏天会非常闷热。现在夫妻两人的工资收入和一家三口的开支基本平衡,但如果再找地方租房的话就肯定会超支,如果两老执意收回这间房子的话,自己也没办法了。
  大儿子说:“其实老人家也是想有人照顾他们,我上个月才陪着他们住了一个月。”他希望老人能理解儿子的难处,同时会做好自己妻子的工作,也让她能理解老人的难处。如果最后真沒有办法,就只能一起住了。
  不过,梁伯对房子的问题十分坚持。他说:“我现在的住处交通十分不便,看病的定点医院离自己很远,出去一趟来回差不多一天;而且这里治安越来越不安全,上个月我家的铁门就被小偷用钳子夹了,所幸没有得逞。我们两个80岁的老人的生活方便重要,还是大儿子他们家生活方便重要?难道让我们两个老人到死那天也住不上自己的房子吗?房子是我们的,房产证在我们手上,他们是不走也得走!”
  双方洽谈是最佳解决办法
  广东省老龄办有关人士认为,“啃老”的背后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这当中包含更多的是道德层面的规范和约束;通过法律手段解决家庭伦理矛盾是解决方案的最后一招,一旦诉诸法律,矛盾很有可能在表面上得到解决,但亲人之间的亲情纽带也就此断裂了。
  另外,如果让“啃老”的一方突然自立,或许他们会因为不堪重负而出现更严重的问题,这也不是被“啃”的老人们愿意看到的情况。或许双方都作出适度的让步,这才是解决“啃老”问题的最佳方法。
其他文献
他曾是一名石工,一次意外事故让他失去右腿。此后,他每天拖着假肢爬行5公里山路去为孩子上课,哪怕磨破皮、流血……  老人叫黄大仲,58岁,是田树村幼儿园的老师。起初,他每学期的报酬只有50余元,现在也不足1500元,但他坚持了20年。他说,当初给孩子们上课是为了解闷,现在坚持这样做是为了孩子们成才。    惊讶    做游戏的老师有条假腿  节县石岗乡田树村8组一个地坝上,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正在做丢
期刊
他是一位退休多年的老师傅,却用自己的技术和智慧,制造了一辆又一辆不同寻常的车。这些车辆里,溶入了他的聪明才智和一颗善良的心。  在北京街头,偶尔能看到“老年情侣自行车”,还有“带脚踏车的轮椅”,这两种车只要在大街小巷一露面,就会引来行人的注目,他们围着议论纷纷,赞不绝口。而这与众不同的车,就是78岁的退休老师傅张永清发明的。  浪漫、方便的情侣车  张永清原来是北京市水泵厂的机械技师,20多岁的时
期刊
置身古演爹爹的家中,当即感觉处于一个小型机械工厂中。一间房里,右边是床,左边整整一面墙上,悬挂着近千种大大小小的机械工具。只有一条腿的古爹爹扶着拐杖笑着说:“干了一辈子机械活,这些就是成就我‘发明梦’的敲门砖。”    生活能人    1951年8月,古演毕业于广东工学院。建国初期,百废俱兴,大专毕业生奇缺,他被分配到鞍钢基建技术监督处高炉工地,配合钳工师傅检查高炉设备的安装质量。  1953年6
期刊
“男同学、讲精干、留长发、不好看”,“女同学、求端庄、不烫发、勿化妆”,“坏绰号、不能起、有纠纷、严责己”,为了帮助学生记忆,然后在日常行为中养成习惯,阎良77岁退休教师吕碧雁花了20多年时间,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改编成2000多字的《行为规范三字经》(下称《三字经》)。  1989年开始编写  今年77岁的吕碧雁,是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六三O中学的退休教师,她说她原来教初中语文,临退休时改教政
期刊
元代畫家一直备受收藏界关注,继“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举行后,元代王蒙的《稚川移居图》上周再次拍出4亿多元的价格,这进一步引发了市场对于元代画家作品价值的关注。虽然从有关网站上可以了解拍卖价格,但仅仅以此就来确定它们的市场价格,则有可能被极大误导。    价格或是“浮云”    如今在有关网站上,只要输入画家的名字,就可以立即查到有关他们作品的价格,在提供给投
期刊
独辟蹊径收藏书法    如今,投身于收藏行列中的人越来越多,收藏热潮已蔚然可观,这个庞大的队伍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收藏故事。书法收藏家李巨炎的收藏可谓独树一帜,他自辟蹊径,倾注了大量心血,大规模地收藏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书法以及少数民族书法家书写的汉文字书法作品。到目前为止,李巨炎收藏的书法作品共有2000余幅。  在李巨炎收藏的中国古今31种少数民族文字的书法作品中,包括女真文、西夏文、契丹文、
期刊
一电脑培训班内,58岁的张女士在一堆十几岁的孩子中有点“另类”,她敲着键盘、盯着屏幕,略微有些吃力。张女士说,自己学五笔,就是为了以后好带孙子。  高中文化的张女士从棉纺厂退休后,生活中除了买菜、做饭外没有什么事做。今年儿子结婚了,张女士就盼着能赶快抱上孙子,充实一下自己的生活。自从听说自己曾经的老姐妹因为文化不高,儿媳拒绝让她看孩子,而是请了专业的保姆,张女士开始紧张起来。  “现在这些高科技的
期刊
茅臺瓶、郎酒瓶、神酒瓶、鬼酒瓶……壶形、鼎形、罗汉形、战车形、葫芦形……应有尽有。麻城市61岁的毛铭海历经36年跑遍全国各地,收藏酒瓶3800只。    花一个月工资,买来一瓶酒    毛铭海一生除爱喝酒和看书写作外,没有其他爱好。老伴早年离开人世,他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现在儿女们都在深圳工作,只留下他一人与酒瓶朝夕相处。  “酒瓶中有一种关于酒的文化,能让人心旷神怡。”毛铭海说,1975年3月,
期刊
拉好小提琴不容易,一动不动长时间漂浮在水面更不容易。但西安一位70岁老人创造性地将二者合二为一,发明了边在水面漂浮边拉小提琴的独门绝技。    漂在水面写字拉琴  70岁的王老先生在西安北郊一游泳馆内展示了自己的功夫。换好泳衣后,他先游了几个来回热身,然后将两手平摊在水面,全身放松,两三秒后,整个身体就漂浮在水面上,一动不动。  漂了几分钟后,他接过了游泳馆工作人员递上的纸笔。“我先表演个简单的,
期刊
为了丰富退休后的生活,2010年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到老年大学模特班报名学习。说起忐忑不安,是因为我在这方面不但一点基础没有,而且我从小到大就没涉足过什么唱歌、跳舞等方面的活动。今天我能走进老年大学模特班学习,可见我的“胆量”!  进入班级学习,有的学员有基础,看人家走我很羡慕,但是我个子高,走起来摇晃。几堂课下来我觉得我这哪里是在走“猫步”?我看就是一个原生态的“扭腰晃胯不会走路”,回家后我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