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叙事研究 讲好教育故事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其实质即“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变教师自己的教学生活”,让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研究,记录成叙事研究报告。本文详细介绍了笔者开展叙事教育研究的心路历程和所取得的成绩。
  关键词:叙事研究;教师;教育故事
  如果说“传道,授业,解惑”是一个教师的日常生活写实,那么,教育科研则是一个教师的自我超越,是早春三月绽放在枝头的那一抹最绚丽的鹅黄嫩绿,生机无限。
  我也有过闻科研而色变的时光,总感觉一线教师教好书就行了,科研这些高大上的东西交给专家去做就好了。直到很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才感觉一扇大门在自己面前豁然打开。
  所谓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其实质即“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变教师自己的教学生活”,让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研究、记录成叙事研究报告。
  教师的生活,是由一个个教育事件构成的。如果我们不去记录,这些事件就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倏忽而过,不留一点痕迹,而当我们拿起笔来时,就会发现许多东西隐藏在我们视而不见的琐碎细节中。一开始我做教育叙事研究还带着一些不确定的成分,但随着教育叙事手记做得越来越多,教育叙事研究这种科研方式逐渐成为我生活的一种必须,让我深深沉迷。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教育叙事研究就很得“一日三省吾身”的真味。在做教育叙事研究时,我很推崇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所说的“叙事不妨细致,但结论却要看远而不看近”。无数个夜晚,我就是这样一个人静静坐在书桌前,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地记录下发生在身边的教学事件,然后百般思量着一个个看似平常的教育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规律。
  大部分时候,这并不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因为一旦开始记录,开始思考,那就意味着必须得以自己的经历为背景去反观自己和观察世界,并力图给自己的言行一个合理的解释。这就需要一遍遍去倾听、拷问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不停地反思和挖掘自我,最终激发出一些不一样的想法。有时候,这种反思会是一种很残酷的自我否定,会给自己带来的很多的焦灼和困惑,但是那种醍醐灌顶的喜悦足以抵消这些不快乐的体验。
  2006年,我曾经去听过一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公开课《乌鸦喝水》。老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其中一个学生的回答令我印象深刻,他说:“老师,我觉得这是一只健康的乌鸦,因为只有健康的乌鸦才能飞那么远、那么久去找水喝,而且还能叼来小石子。”显然,这是一个意料之外的答案,但是这个答案却是如此生动,充满想象力。这个学生给我们所有的人都上了很生动的一课。回来之后,我在教育叙事手记中详细记述了这只“健康的乌鸦”,并以此为切入点写了一篇关于如何尊重学生想象力的教育研究文章。
  当然,在教育叙事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的迷茫和困惑,正如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所说“在任何一个正常的教育生活中,叙事者所遭遇到的绝不会只有幸福和欢乐,大量来自于不同方面的恶,大量的教育失败,有可能在某时某处汹涌而来。对这些,好的教育叙事不会视而不见,不会用鲜花和掌声去覆盖他们,不会用伪装的成长幸福去冲淡他们,相反,它会揭开华丽的面纱,直面教育现实”。
  2014年2月18日,备受关注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个事件,带给了我很大的震动,我曾经搜集了林森浩的各种报道,包括央视《面对面》栏目对林森浩的采访。对于林森浩我交织着各种复杂的情绪,从马加爵到药家鑫再到林森浩,我深深感觉到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而作为一个最底层的教师,我们能做的又太少,以至于好几个夜晚我被这种无力感所困扰,苦坐在书桌前,写不下任何一个文字。
  古人说“位卑未敢忘忧国”,我决定要做些什么,于是便有了我发表在《黄河口社会科学》杂志上的一篇德育科研文章《由复旦大学投毒案反思当今中小学之德育教育》。在这篇文章里,我以林森浩事件为切入点,结合当前中小学德育教育现状,从德育教育目标定位、德育教育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剖析了林森浩悲剧造成的原因。在文章的最后,我是这样写的:既然我们的教育一直在标榜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是时候重新审视一下我们德育教育的现状,认真强化下我们的底线教育,告诉我们的学生什么能做,什么绝对不能做,在培养学生成材之前,先把他们教育成堂堂正正的人。
  或许我的奋笔疾呼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于我而言,这是一个教师的良心,是一个教师做科研的基本追求,哪怕只能改变这个社会的一点点,或者只是改变一个人,已经足矣。一位我很尊敬的前辈曾经跟我说过,做教师是一件既辛苦又幸福的事情,那种“忧郁的陶醉”非局内人不能体会。于我而言,做叙事教育研究,也是一种忧郁的陶醉,在我以后的教育生活中,我会继续且记述且思考,讲好教育故事!
  参考文献:
  [1]张希希.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J].教育研究,2006(2).
  [2]马丁.当代叙事学[M].伍小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入手,选取江苏省研究型高校2009年—2011年共4276名学生评教系统样本,构建教师的社会性别与学生课堂评教效果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而考量教师社会性别对高校课堂教学满意度的影响方向和影响深度。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社会性别与学生课堂教学满意度评价呈显著相关关系,进一步优化高校教师的社会性别比例配置,有助于改善高校课堂教学满意度。  关键词:社会性别;教学满意度;交互作
期刊
摘 要:全民普法和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敬畏法律、学法守法,是其人生开端的一门必修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是政治教师必须深度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法治教育;法律意识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的今天,加强学生的法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本人认为,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应从以下几方
期刊
摘 要:建设“美丽山东”,必须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生态建设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培育公民的生态意识。大学生群体因其特殊性,在公民的生态意识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立足于“美丽山东”的背景,结合大学生特点,从价值目标、价值标准、价值取向三方面对大学生生态意识的价值向度进行阐释。  关键词:美丽山东;大学生生态意识;价值向度  一、“美丽山东”概述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
期刊
摘 要:如何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作为帮助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机构,目前已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但在运行模式、功能定位、培养项目等方面尚需探究。本文通过将我国高校与美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发展现状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完善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性对策。   关键词:教师发展中心;现状;项目设计   一、国内外教师发展中心发展现状   1
期刊
摘 要:学生的世界是最纯洁天真的,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为学生创建一个最适合他们学习的舒适环境,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积极自主地学习,这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还能够缓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提高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改变他们认知的单一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内心愉悦的同时达到教学目标要
期刊
摘 要:自高校扩招起来,应届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导致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不断出现。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制约应届大学生就业率提升的因素,并从大学生自身和高校的角度提出了提升应届大学生就业率的对策。  关键词:应届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  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是关系着国家和地方发展的大事,一直备受关注。我国高校自1999年扩招以来,产生了大量的大学毕业生,从1999年的90万到2015年的749万,年平均增长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了精品课程的建设条件,包括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和校本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所具有的特性,包括动态性和开放性以及精品课程的作用即有助于实现建构主义教学观这三大方面。笔者对目前的精品课程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条件;特性作用  目前,全国许多学校都在进行精品课程项目的建设。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
期刊
摘 要:大学物理实验是学习大学物理的关键环节,也是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独立的实验基础课。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应用与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大学物理实验的热情,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就成为教师应重视的问题。笔者就自己在实验教学中的经历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物理实验;知识储备;教学方法;应用与创新能力;知识更新  大学物理实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一门独立的基础课。它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受系统的实验方法和
期刊
摘 要:“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说要教学生“会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学生通过借助导学案,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达到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目的。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主要从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课前自学、课堂上的讨论学习、课后反思总结三大环节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模式;
期刊
新媒介是新的科学技术体系支撑下出现的新的媒体形态,它是相对于四大传统媒介而言的新的信息传播的方式和媒介,如数字电视、网络等,被称为“第五媒体”。而新媒介环境就是相对于传统的媒介而形成的新的大众传播的环境。新媒介的横空出世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越来越多的人深刻领会到了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讯息”的观点,人们开始重视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力量对生活、工作、学习所带来的改变。而这种改变也深深地影响着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