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wen_cli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具有人文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握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陈建先老师在《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位》中说道:“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便是语言。这正体现了语言的性质。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想、语言和精神是统一的。具体到语文教学中,就要使语文教学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统一起来。所以,语言是工具的,也是人文的,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的这一性质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既然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于语言,语言便是语文的本位,便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材的文本语言便是一个抓手,抓住它就抓住了“工具性”和“人文性”。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灵活、有效的语言实践呢?
  一、兼顾语言内容和语言表达形式
  于漪老师指出:“语文课要落实在对语言文字的体会上。”人文性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不是一种外加出来的教学环节,一个外在的教学手段。因此,在具体的文本情况下,让学生直接与文本语言亲密接触,在接触中领悟文本语言的美,领悟到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
  低年级的学生在写话训练时,常常会这样写道:“我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因为我很晚才回家,所以妈妈批评了我,我气冲冲地走进房间关上了房门。”老师为了鼓励学生,评价时打了“√”。这样语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就没有兼顾到,长期如此评价,语言的人文性就会丢失。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时,不能单纯地就语言学语言,进行单纯的语言技巧的演练,而是要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理解内容,领悟情感,使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兼顾,内化与外化兼收,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得。
  二、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
  1.抓教材中课文语言的“风采”
  课堂上,老师要引领学生抓住文本语言的风采(即抓住每篇课文的精彩部分),通过反复吟诵,与文本的作者产生心灵的碰撞,进行真正的对话。这样就能感受到语言世界的奥秘,倾听到伟大心灵的搏动。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黄果树瀑布》第三自然这样描写瀑布:“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 ‘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作者用清晰的笔法形象具体地勾勒出瀑布的形状,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的本质。这些优美的语言是文中的精品,是作者思想细腻的表达。真正的人文内涵是植根于人的精神力量之中,是以人的生命为根基,以文本语言为承载的。教学中,当发现学生赞美瀑布壮丽的语言单调时,我会让学生读读找找文中是用哪些字词、语段来描写瀑布的,让学生重新回到文本语言中,细细品味。给他们简单的平面“搬动”和“组合”文中的语言的时间和机会,感悟文中的精彩语言,然后再让他们来赞美瀑布的美丽。
  2.抓教材中课文语言的 “共鸣点”
  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性的重要载体,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悟、欣赏人性美,提升人文内涵。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天鹅的故事》第三自然段,“老天鹅腾空而起。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冰面。接着,又是第二次,第三次……”时,我鼓励学生说“谁愿意来把描写老天鹅破冰的段落再读一次?” “谁愿意做一次课文中的老天鹅再来破一次冰?”借助文本语言描绘的情境,我带领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让学生脑海里呈现出课文描写的画面,从而产生自主的情感体验,在情感融入中感受语言的真谛,领悟语言规律,加深对文本的感悟。我还结合课文插图问: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只天鹅,在亲眼目睹了老天鹅的壮举后,你会怎么想,又会说些什么呢?会怎么做?引导学生与文本发生共鸣,这种共鸣能拨动学生的情感,同时也加强了他们的语言训练,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这共鸣声中得到了提升。
  3.抓教材中课文语言的“拓展点”
  我们使用的语文教科书本身容量很大,又讲究文质兼美,其语言表现的形式多样,人文内容极其丰富;行文的安排,是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独运,值得教师们研究探讨。《天鹅的故事》第四自然段这样写道:“……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湖面上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这个自然段包含了許多虽“不一样却是一个道理”的场景再现在学生的脑海里。学到这里,学生不仅能列举出这样的劳动场面,而且还能说出描写这种劳动场面的词语。老师引领学生遵其路,让学生徜徉其中,品得个中妙谛,能让师生感受生命,倾吐性情,有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收获。
  三、把握语言的实践层次
  1.模仿运用文本语言
  课文中优美规范的语言是语言中的精品,是课文中精彩的地方,它们往往也是文中情理意趣之所在。抓住这些语言中的精品反复诵读乃至背诵。不但能快速领悟文本的人文内涵,陶冶学生的思想素养和审美情趣,而且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开辟了一条捷径。同时,还能突出重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创建高效课堂。所以把要学习的对象“模式化”是学习语文入门的捷径。
  2.灵活运用文本语言
  学生的语言“习得”是在通过大量的尝试练习后“熟能生巧”,要达到灵活运用文本语言,内化是关键。怎样做才能内化文本语言呢?我们要抓住文本语言、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品味、领悟,来理解文本的主旨、接近作者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课堂教学才能春色满园,万紫千红,才能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的语感”这个要求。学生只有在“机械”地熟练运用文本语言的基础上,才会上升到灵活运用文本语言的层次。所谓的“仿中有创”就是学生通过“尝试—调整—再尝试—再调整……”的方法来学习语言,并且学生是利用边使用边明理的途径来习得语言的表达方式。
  3.自由生发个性化语言
  自由生发个性化语言是学生在感悟文本语言时进入“文我合一”的境界。是语感表达形式的最高表现,是学生的超常创造。苏教版四年级《云雀的心愿》一课的课后作业是“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先有条理的说说,再写下来。”我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有关植树造林的课文,他们根据对文本语言的领悟,不到三分钟,就概括出了很多森林对人类的重要作用:森林可以保护土壤,还可以蓄水;森林可以让我们冬暖夏凉;森林可以治愈风沙;森林可以让山洪不再泛滥伤人;森林能改善我们恶劣的自然环境。学生徜徉在文本语言的情景之中,情感得到了升华。认识到保护环境除了不能乱砍乱伐,还要积极倡导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保护环境,迫在眉睫。学生自我得到释放和突破,升华了人文。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我们要是凭借教材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抓住文本语言的感悟、积累和应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升华他们的人文内涵。要围绕语文的特点展开语言学习,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感悟语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陈建先:《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位》
  [2]戴网生、戴正兴:《课改催生“话题“,”话题“推进课改》,《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1年总第377期1.
其他文献
摘要:幼兒时期是个体思想启蒙重要时期,幼儿时期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个体成长,以及身心素质建设。但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发展,导致幼儿在幼儿园学习期间,所面临的压力较大,这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因此,笔者主要围绕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以及有效的解决措施,展开分析,从而保证幼儿教育环境更加和谐、健康。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弊端;措施  前言:  幼儿因为思维、能力比较有
期刊
当21世纪的大门为人类敞开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带给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日益深远。信息技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作为一名中学生,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为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养成积极参与有益信息创作和知识创新的意识,是新课程理念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笔者认为,构建生活化的信息技术课堂,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元素引入课堂,将生活资源转化为课堂资源,激活课堂的内质和外延,有助于提高学生
期刊
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思想品行和学习成绩都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大致可分为品德纪律后进生、学习后进生、学习和品德双后进生,往往以双后进生为多。后进生一般都有他们的明显缺点,这往往是使他们落后的重要根源。做后进生的思想转变工作,就要针对他们的缺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只有经过深入细致的艰苦的工作,才能获得成功。做好后进生的个别教育工作和转化工作,对后进生自身的成长,对班集体的成长和发展,对后进生的家庭都
期刊
摘要: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现已经在我国七年级使用,系统性与时序性是历史学科最为基本的特征,历史教学不只需要和历史上的名人有同理心,还需要和历史上的一般老百姓有同理心。通过和历史人物形成同理心,从而健全学生人格,促使学生在学得历史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二科学的历史意识,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需要将教育的终极目标——立德树人落实到实处,竭力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
期刊
摘要:幼儿绘画活动是一种需要幼儿手、眼、脑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想象,再通过绘画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它对幼儿来讲是一种游戏、娱乐,也是表达自己思想情绪的一种方式。本文就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自然资源的种类、功能和实践等谈谈肤浅的理解。  关键词:自然资源;幼儿;美术教育  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习的,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对于幼儿来说,美
期刊
摘要:英语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小学阶段是一个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它将决定人的终身发展的基础。如何使小学英语教学从枯燥的语言知识的讲解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只有营造出民主的教学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环境,开放的活动空间和创新的激情,才能使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气氛中学习英语。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备课,要有统揽全局,驾驭教材的能力,进而努力营造富有乐趣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
期刊
摘要:传承民族艺术文化,是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民族文化艺术元素怎样运用于教学中,特别是面对众多、纷繁的文化艺术怎样取舍、选材?笔者认为:要选取健康,积极向上,反映正面生活的内容。选择具有多样性、代表性和独特性的元素,要考虑思想性和艺术性,尊重原民族的文化。根据幼儿的经验、能力、年龄、兴趣,认知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采用改编、替代等方法进行取舍。  关键词:民族元素;运用;幼儿园教学;选
期刊
摘要:体育教学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小学体育又是整个体育教学阶段中的初始阶段。本文就对小学体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学习兴趣  学生初次接触体育课程时是从小学开始的,为了能使孩子既得到体育锻炼又能学习文化知识,就要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将兴趣培养作为教学重点,不再仅仅以为了学生考试达标而作为体育教学的参考
期刊
摘要: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最早的构成是运用于智障及自闭症儿童的,蒙氏教学法对世界的幼儿教育、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最为广泛使用的幼儿教育方法之一,在我国也是推广迅速的幼儿教学方式之一。但是在具体实施蒙氏教学中,往往达不到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以至于蒙氏教学走上了“歪路”。  关键词:以儿童为中心;蒙氏规则;蒙氏教
期刊
摘要:每一个迈入教师行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愿望,那就是被学生所喜爱。就“喜爱”二字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要让学生喜爱你,就必须让学生对老师本身有好感,还对你上的课感兴趣,所以说做一个学生喜爱的老师很不容易。首先必须自身文化修养好,有良好师德并且业务能力强,能引领学生自主有兴趣地学习。要成为这样的老师,有一定难度。纵观周围一些美术教师,学习他们的长处,也总结这几年来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