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能力提升1234方案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习作能力提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但是,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不尽人意。一是课堂教学目标偏离教材编排意图,把习作教学当成作品创作的过程,强迫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出成品。二是指导方法缺失,对题目空洞解说多,学生借助范文无目标仿写多,习作能力技法训练少。三是评价主体定位不准,教师善于用成人的水平审视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被教师抢占。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出小学生习作能力提升1234方案,与大家交流。
  “1”是指习作教学理念。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开始,用“习作”替代“作文”,尽管一字之差,教学理念差别很大。“作文”是让学生写文章,出作品;“习作”是练习写作,练习中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小学阶段,习作教学内容是以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训练点为专题,螺旋式安排。低年级是说话、写话训练;三年级是段的训练,把意思说清楚,写明白;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安排布局谋篇、写具体生动、表达真情实感等训练项目。教师要研读课程标准各学段的要求,精准把握习作教学的目标,扎实训练表达能力的技法,摒弃向学生要成品的陋习。
  “2”是指习作教学要重点训练学生两方面的能力。首先是“言之有物”的能力,“巧妇难为无米的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素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如何让学生言之有物?途径一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交给学生观察方法,并养成观察的习惯,让自然之景,社会之事潜移默化地留存在脑中;途径二是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积淀素材,在阅读学表达方法。
  其次是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達和书面表达。学生有口说不出,急得满脸通红,学生作品语无伦次、表意不清等现象都是表达能力不足的表现。学生从三年级开始上习作课,到大学还不会写文章,追根原因是习作教学无序、无章,随意性大。习作教学要紧紧围绕两种能力的训练,统筹安排训练内容、细化能力训练目标、精准实施指导方法、整体推进能力提升,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分专题进行训练,达到能力提升效果。
  “3”是指学生习作能力训练素材选择的三个方面。按时段分类,写作素材有过去时、现在时和未来时。选用那一时段的素材训练效果好,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确定。三、四年级的学生写“难忘的一件事"、“印象最深的时刻”等过去时段的内容,写作时有困难。过去的事情在脑中模糊了,学生无话可说,会畏难而退,习作的兴趣也逐步消失。让他们写未来时段的内容,都乐此不疲,因为他们对未来的世界充满好奇,善于结合现实的生活场景去勾画未来的美好生活。
  现在时段的素材是学生习作教学的最好内容。学生一边活动一边写作,在活动中观察、思考、总结,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把活动过程写具体。活动的场景,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都能描写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习作教学会带来许多惊喜。
  “4"是指小学生习作能力技法训练的四个策略。
  策略一:还原生活,演一演。学生描写过去时段的内容,一定组织学生还原生活。首先,编写剧本,创设情境;其次,分好角色,课堂展演;最后才进行表达。演一演,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演一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写作素材变得更加清晰条理。演一演,让学生入境入情,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深化对生活的体验,写出来的文章具有真情实感。
  策略二:分段描写,引一引。即使写现在时段的内容,学生也不能记忆事情的全过程,后面的活动结束了,前面的事情忘掉了,表达时也有困难。所以,分段描写,边做边写,是很好的训练方法。根据事情发展的过程,把活动分为几个阶段,一个阶段结束,学生马上进行描写。表达的内容清楚了,学生还渴望得到发展的结果,又想把文章写好,习作教学过程充满生命活力。
  万事开头难,学生写作也是如此。我们经常看到学生们拿着笔冥思苦想,抓耳挠腮,很长时间不知从何写起。这是因为学生表达的闸门还没有打开,虽然有了表达的欲望,但是,表达的切入点还没有找到。这时,教师要引一引,教师口述开头,学生动笔表达,顺着口述的思路写下去,一段完整的描写很快就能完成。
  策略三:自主修改,读一读。从语文学科特点思考,语文能力习得是语言文字运用实践的结果,所以,习作修改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要让学生养成自主修改习惯。最好的修改方法是“读”。倡导学生用多种形式的读,默写,品味句子用词达意的准确性,思考布局谋篇的合理性;轻声读,朗朗上口,文章的语言就通顺了,拗口的地方,绝对是语句不通,需要动笔修改;还要让学生放声朗读,甚至是诵读,文中的情感能在诵读中流露,自然就是好作品。这样的修改环节,不仅提升习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自我鉴定和赏析能力。
  策略四:精准点评,改一改。学生习作后,教师结合训练要求进行习作点评,学生根据评价进行修改,也叫二次习作。传统习作教学模式是:教师破题——学生写作——抽时批阅——隔时点评。从“学生写作”到“习作点评”之间相隔一周的时间,老师费时多,学生参与兴趣低,教学效率不高。高效教学模式中,把“精准点评,改一改”纳入教学环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提高了。在此,分享习作六步教学模式:目标呈现——内容展示——学生表达——自主修改——精准点评——二次习作。
其他文献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班主任是班级秩序的维护者,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品德发展的引导者,是一名优秀的沟通者。班主任是否能够较好地管理班级担关乎到班级学生的发展以及学习状况,有效的管理方法可以推动学生的进步,相反,如果班主任的管理不得当,可能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班级学生的团结,对班级的发展也没有益处。  一、班主任应该树立全新管理理念  班主任唯有从观念上发生了根本
期刊
“百善孝为先”,孝德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突破口。为更好地传承中华孝德传统文化,教育和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孝德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小学教育阶段要把“孝德文化”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孝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向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并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多措并举,努力构建文明校园。  一、提高教师的孝德素养
期刊
安全在于防范,有备而无患!我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约有40多人因溺水、交通事故等死亡;这些事故中,溺水死亡位居第一!因此,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刻不容缓!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是全社会的任务,更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学生溺水死亡的意外事故教训非常深刻。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及时消除溺水安全隐患,为学生成长创造安全环境迫在眉睫。  一、溺水的案例  2020年7月12日,
期刊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开发利用海洋化学资源的核心任务是实现物质转化,因此,以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背景设计微项目,促使学生基于元素周期律(表)对物质的性质、应用、转化的再认识。设计海带提碘的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单质碘的提取过程中,一定会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在设计提取过程的物质转化路径时会面临氧化剂或还原剂的选择问题,这就需要从“强弱比较”的视角认识物质性质。二是氯、溴、碘是同主族元素,但获得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学习的难度众所周知,一些学困生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无法学好数学,数学成绩较差,没有学习兴趣。对这些学困生,我们首先应增强他们的自信,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鼓励他们多参与学习,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辅导,采取科学的策略对他们进行培养,以此来促進他们的转化。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较强的学科,在学生基础教育阶段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学生日后的发展也具有不可替代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一课时(84—85页)认识整时。  教学目标:①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的时间。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合作意识。③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从小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会认整时。  教学难点: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学准备:钟面模型、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学科,本身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生活体验性等特点,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能体现人文性和生活体验性的教学。新课程实施中强化作文教学,一是需要有教学的系统理论为指导,从作文教学的长期性和长效性思考教学设计;二是要立足于作文教学的分层、分类和分步三个子系统而落实到教学的具体过程中;三是教师要教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作文写作的能力水平。  作文训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像英语一样
期刊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下面本人就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 根据教材的特点注
期刊
智能素养与人文素养既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又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无可替代的“营养品”。不仅如此,这两者之间有着一种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合则共荣、分则互损。小学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无论在知识与技能教学方面还是在人文精神培养方面,都是“教書育人”的原始启蒙阶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积极开展并有效加强人文素养
期刊
我校始建于2003年,位于城乡结合部,绝大部分学生来源于农村,多为留守儿童,监护人多为家中老人,家庭教育相当欠缺,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没有良好的习惯养成,学习非常被动。基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浅层次的表面学习走向深入学习,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思考。几年来,我校全体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立足学生实际,总结提炼出“小组合作、 四步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即预习—展示—探究—达标。经过几年的实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