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习作能力提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但是,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不尽人意。一是课堂教学目标偏离教材编排意图,把习作教学当成作品创作的过程,强迫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出成品。二是指导方法缺失,对题目空洞解说多,学生借助范文无目标仿写多,习作能力技法训练少。三是评价主体定位不准,教师善于用成人的水平审视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被教师抢占。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出小学生习作能力提升1234方案,与大家交流。
“1”是指习作教学理念。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开始,用“习作”替代“作文”,尽管一字之差,教学理念差别很大。“作文”是让学生写文章,出作品;“习作”是练习写作,练习中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小学阶段,习作教学内容是以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训练点为专题,螺旋式安排。低年级是说话、写话训练;三年级是段的训练,把意思说清楚,写明白;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安排布局谋篇、写具体生动、表达真情实感等训练项目。教师要研读课程标准各学段的要求,精准把握习作教学的目标,扎实训练表达能力的技法,摒弃向学生要成品的陋习。
“2”是指习作教学要重点训练学生两方面的能力。首先是“言之有物”的能力,“巧妇难为无米的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素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如何让学生言之有物?途径一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交给学生观察方法,并养成观察的习惯,让自然之景,社会之事潜移默化地留存在脑中;途径二是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积淀素材,在阅读学表达方法。
其次是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達和书面表达。学生有口说不出,急得满脸通红,学生作品语无伦次、表意不清等现象都是表达能力不足的表现。学生从三年级开始上习作课,到大学还不会写文章,追根原因是习作教学无序、无章,随意性大。习作教学要紧紧围绕两种能力的训练,统筹安排训练内容、细化能力训练目标、精准实施指导方法、整体推进能力提升,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分专题进行训练,达到能力提升效果。
“3”是指学生习作能力训练素材选择的三个方面。按时段分类,写作素材有过去时、现在时和未来时。选用那一时段的素材训练效果好,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确定。三、四年级的学生写“难忘的一件事"、“印象最深的时刻”等过去时段的内容,写作时有困难。过去的事情在脑中模糊了,学生无话可说,会畏难而退,习作的兴趣也逐步消失。让他们写未来时段的内容,都乐此不疲,因为他们对未来的世界充满好奇,善于结合现实的生活场景去勾画未来的美好生活。
现在时段的素材是学生习作教学的最好内容。学生一边活动一边写作,在活动中观察、思考、总结,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把活动过程写具体。活动的场景,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都能描写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习作教学会带来许多惊喜。
“4"是指小学生习作能力技法训练的四个策略。
策略一:还原生活,演一演。学生描写过去时段的内容,一定组织学生还原生活。首先,编写剧本,创设情境;其次,分好角色,课堂展演;最后才进行表达。演一演,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演一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写作素材变得更加清晰条理。演一演,让学生入境入情,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深化对生活的体验,写出来的文章具有真情实感。
策略二:分段描写,引一引。即使写现在时段的内容,学生也不能记忆事情的全过程,后面的活动结束了,前面的事情忘掉了,表达时也有困难。所以,分段描写,边做边写,是很好的训练方法。根据事情发展的过程,把活动分为几个阶段,一个阶段结束,学生马上进行描写。表达的内容清楚了,学生还渴望得到发展的结果,又想把文章写好,习作教学过程充满生命活力。
万事开头难,学生写作也是如此。我们经常看到学生们拿着笔冥思苦想,抓耳挠腮,很长时间不知从何写起。这是因为学生表达的闸门还没有打开,虽然有了表达的欲望,但是,表达的切入点还没有找到。这时,教师要引一引,教师口述开头,学生动笔表达,顺着口述的思路写下去,一段完整的描写很快就能完成。
策略三:自主修改,读一读。从语文学科特点思考,语文能力习得是语言文字运用实践的结果,所以,习作修改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要让学生养成自主修改习惯。最好的修改方法是“读”。倡导学生用多种形式的读,默写,品味句子用词达意的准确性,思考布局谋篇的合理性;轻声读,朗朗上口,文章的语言就通顺了,拗口的地方,绝对是语句不通,需要动笔修改;还要让学生放声朗读,甚至是诵读,文中的情感能在诵读中流露,自然就是好作品。这样的修改环节,不仅提升习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自我鉴定和赏析能力。
策略四:精准点评,改一改。学生习作后,教师结合训练要求进行习作点评,学生根据评价进行修改,也叫二次习作。传统习作教学模式是:教师破题——学生写作——抽时批阅——隔时点评。从“学生写作”到“习作点评”之间相隔一周的时间,老师费时多,学生参与兴趣低,教学效率不高。高效教学模式中,把“精准点评,改一改”纳入教学环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提高了。在此,分享习作六步教学模式:目标呈现——内容展示——学生表达——自主修改——精准点评——二次习作。
“1”是指习作教学理念。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开始,用“习作”替代“作文”,尽管一字之差,教学理念差别很大。“作文”是让学生写文章,出作品;“习作”是练习写作,练习中提升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小学阶段,习作教学内容是以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训练点为专题,螺旋式安排。低年级是说话、写话训练;三年级是段的训练,把意思说清楚,写明白;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安排布局谋篇、写具体生动、表达真情实感等训练项目。教师要研读课程标准各学段的要求,精准把握习作教学的目标,扎实训练表达能力的技法,摒弃向学生要成品的陋习。
“2”是指习作教学要重点训练学生两方面的能力。首先是“言之有物”的能力,“巧妇难为无米的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素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如何让学生言之有物?途径一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交给学生观察方法,并养成观察的习惯,让自然之景,社会之事潜移默化地留存在脑中;途径二是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积淀素材,在阅读学表达方法。
其次是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達和书面表达。学生有口说不出,急得满脸通红,学生作品语无伦次、表意不清等现象都是表达能力不足的表现。学生从三年级开始上习作课,到大学还不会写文章,追根原因是习作教学无序、无章,随意性大。习作教学要紧紧围绕两种能力的训练,统筹安排训练内容、细化能力训练目标、精准实施指导方法、整体推进能力提升,做到有计划、有目标、分专题进行训练,达到能力提升效果。
“3”是指学生习作能力训练素材选择的三个方面。按时段分类,写作素材有过去时、现在时和未来时。选用那一时段的素材训练效果好,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确定。三、四年级的学生写“难忘的一件事"、“印象最深的时刻”等过去时段的内容,写作时有困难。过去的事情在脑中模糊了,学生无话可说,会畏难而退,习作的兴趣也逐步消失。让他们写未来时段的内容,都乐此不疲,因为他们对未来的世界充满好奇,善于结合现实的生活场景去勾画未来的美好生活。
现在时段的素材是学生习作教学的最好内容。学生一边活动一边写作,在活动中观察、思考、总结,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把活动过程写具体。活动的场景,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都能描写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习作教学会带来许多惊喜。
“4"是指小学生习作能力技法训练的四个策略。
策略一:还原生活,演一演。学生描写过去时段的内容,一定组织学生还原生活。首先,编写剧本,创设情境;其次,分好角色,课堂展演;最后才进行表达。演一演,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演一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写作素材变得更加清晰条理。演一演,让学生入境入情,勾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深化对生活的体验,写出来的文章具有真情实感。
策略二:分段描写,引一引。即使写现在时段的内容,学生也不能记忆事情的全过程,后面的活动结束了,前面的事情忘掉了,表达时也有困难。所以,分段描写,边做边写,是很好的训练方法。根据事情发展的过程,把活动分为几个阶段,一个阶段结束,学生马上进行描写。表达的内容清楚了,学生还渴望得到发展的结果,又想把文章写好,习作教学过程充满生命活力。
万事开头难,学生写作也是如此。我们经常看到学生们拿着笔冥思苦想,抓耳挠腮,很长时间不知从何写起。这是因为学生表达的闸门还没有打开,虽然有了表达的欲望,但是,表达的切入点还没有找到。这时,教师要引一引,教师口述开头,学生动笔表达,顺着口述的思路写下去,一段完整的描写很快就能完成。
策略三:自主修改,读一读。从语文学科特点思考,语文能力习得是语言文字运用实践的结果,所以,习作修改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要让学生养成自主修改习惯。最好的修改方法是“读”。倡导学生用多种形式的读,默写,品味句子用词达意的准确性,思考布局谋篇的合理性;轻声读,朗朗上口,文章的语言就通顺了,拗口的地方,绝对是语句不通,需要动笔修改;还要让学生放声朗读,甚至是诵读,文中的情感能在诵读中流露,自然就是好作品。这样的修改环节,不仅提升习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自我鉴定和赏析能力。
策略四:精准点评,改一改。学生习作后,教师结合训练要求进行习作点评,学生根据评价进行修改,也叫二次习作。传统习作教学模式是:教师破题——学生写作——抽时批阅——隔时点评。从“学生写作”到“习作点评”之间相隔一周的时间,老师费时多,学生参与兴趣低,教学效率不高。高效教学模式中,把“精准点评,改一改”纳入教学环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提高了。在此,分享习作六步教学模式:目标呈现——内容展示——学生表达——自主修改——精准点评——二次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