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艺术特征;创造性;表演性;审美性;技巧性;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6—0072—0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严密、方法得当、有章可循;其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它必须具有创造性、表演性、审美性和技巧性等四个显著特征。追求教学艺术,旨在优化课堂教学,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
1.创造性。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条件、教学内容随着社会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方法,应用新的教学手段,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小学语文教学。
2.表演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使得其具有极强的表演性,教师要以其丰富的、恰如其分的语言、神情、姿态等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审美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充满着美,教师和学生既是美的感受者、欣赏者,又是美的创造者。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美、结构美、形式美,同时又要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从而和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4.技巧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技巧性就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促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主要有语言艺术技巧、神情暗示技巧、启发技巧、批评技巧和训练技巧等,这些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掌握的。
二、运用以上基本特征进行教学
1.创造性的运用。小学语文教材的主体是一篇篇范文,根据每篇范文的类型、内容、文体的不同,一般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文学作品中的精品,在教学中应侧重于欣赏;其他作品有的则应侧重于知识的传授或基本技能的训练,有的应侧重于思想的开启,有的应引导学生寻根究底,有的以讲为主,有的以练为中心,有的以导读为主。总之,要从实际出发,善于变通。
2.表演性的运用。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生动形象地讲述,对课文声情并茂地朗诵,对课文中人物的神态惟妙惟肖地模仿,对课文展示的典型环境栩栩如生地描述,对课文的立意深入浅出、丝丝入扣地剖析,会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政治家的素养,科学家的头脑,哲学家的严谨,演说家的口才,歌唱家的嗓音,诗人般的激情,童话大师的幻想,相声演员的幽默,舞蹈演员的身姿……
3.审美性的运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朗读、讲述、图片展示等教学手段,强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情节、语言等产生的艺术冲击力和感染力,从而使学生感同身受,身临其境,学生的鉴赏力和语言修养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
4.技巧性的运用。(1)内容运用的技巧性。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相一致,教师要善于站在儿童的角度去讲授教学内容。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纪念》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纪念才是最好的纪念,我让学生们进行角色体验,最后用一段话总结自己的体验感受,得出最佳答案,做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和谐统一。(2)教师语言艺术的技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把各种“巧语”(如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的谚语、耳熟能详的诗词等)巧妙地运用在教学当中。(3)启发的技巧。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用儿童喜爱的形式指导他们学习,使他们不仅跟随教师思路走,而且还能借助教师的思路自己摸索着前进。例如,在学习《家乡的桥》一课时,为了让这些北方的学生体会水乡的突出特点——水多,我让学生们每人画一幅水乡图,有意思的是大多数的学生把房子画在山上,让房子远离水。为了纠正学生们的错误,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让他们知道水乡人的家有许多是直接建在水中的,这与我们北方有很大的不同。(4)评价技巧的运用。首先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会保持持久的热情,因此,教师应尽量采用激励性的评价,以调动起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教师要采取动态评价,切忌运用传统教育的那种以学生一时一事的表现,轻率地断定学生终身发展的评价方式。
. 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6—0072—0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严密、方法得当、有章可循;其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它必须具有创造性、表演性、审美性和技巧性等四个显著特征。追求教学艺术,旨在优化课堂教学,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
1.创造性。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条件、教学内容随着社会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更新方法,应用新的教学手段,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小学语文教学。
2.表演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使得其具有极强的表演性,教师要以其丰富的、恰如其分的语言、神情、姿态等手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审美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充满着美,教师和学生既是美的感受者、欣赏者,又是美的创造者。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美、结构美、形式美,同时又要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从而和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4.技巧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技巧性就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促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主要有语言艺术技巧、神情暗示技巧、启发技巧、批评技巧和训练技巧等,这些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掌握的。
二、运用以上基本特征进行教学
1.创造性的运用。小学语文教材的主体是一篇篇范文,根据每篇范文的类型、内容、文体的不同,一般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文学作品中的精品,在教学中应侧重于欣赏;其他作品有的则应侧重于知识的传授或基本技能的训练,有的应侧重于思想的开启,有的应引导学生寻根究底,有的以讲为主,有的以练为中心,有的以导读为主。总之,要从实际出发,善于变通。
2.表演性的运用。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生动形象地讲述,对课文声情并茂地朗诵,对课文中人物的神态惟妙惟肖地模仿,对课文展示的典型环境栩栩如生地描述,对课文的立意深入浅出、丝丝入扣地剖析,会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政治家的素养,科学家的头脑,哲学家的严谨,演说家的口才,歌唱家的嗓音,诗人般的激情,童话大师的幻想,相声演员的幽默,舞蹈演员的身姿……
3.审美性的运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朗读、讲述、图片展示等教学手段,强化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情节、语言等产生的艺术冲击力和感染力,从而使学生感同身受,身临其境,学生的鉴赏力和语言修养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
4.技巧性的运用。(1)内容运用的技巧性。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相一致,教师要善于站在儿童的角度去讲授教学内容。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纪念》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纪念才是最好的纪念,我让学生们进行角色体验,最后用一段话总结自己的体验感受,得出最佳答案,做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和谐统一。(2)教师语言艺术的技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把各种“巧语”(如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的谚语、耳熟能详的诗词等)巧妙地运用在教学当中。(3)启发的技巧。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用儿童喜爱的形式指导他们学习,使他们不仅跟随教师思路走,而且还能借助教师的思路自己摸索着前进。例如,在学习《家乡的桥》一课时,为了让这些北方的学生体会水乡的突出特点——水多,我让学生们每人画一幅水乡图,有意思的是大多数的学生把房子画在山上,让房子远离水。为了纠正学生们的错误,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让他们知道水乡人的家有许多是直接建在水中的,这与我们北方有很大的不同。(4)评价技巧的运用。首先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会保持持久的热情,因此,教师应尽量采用激励性的评价,以调动起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教师要采取动态评价,切忌运用传统教育的那种以学生一时一事的表现,轻率地断定学生终身发展的评价方式。
.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