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对信息素质的认识入手,提出了加强军队院校教员队伍信息素质培养是适应部队人才成长发展的需要的观点。本文试从信息素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出发,对军校教员如何提升信息素养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军队院校 信息素质 教育
一、引言
在信息科学为核心的军事革命中,军队建设不可逆转地步入信息化建设的轨道。作为培养人才中坚力量的军队院校,教员的信息素培的提升直接关系着适应未来战争和部队建设需要的未来人才的培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教员队伍信息素质的内涵及构成
信息素养是这一概念首先是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解释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
在推进军校信息化进程中,教员队伍的信息素质逐步成为实现军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因素。教员信息素养实质上主要包括信息意识素质、信息知识素质、信息能力素质和信息道德素质等方面。
1.信息意识素质
信息意识素质既是信息主体对有关信息主动的认识过程,也是其对外界信息环境变化的能动反映。因此,信息意识对信息主体的信息行为必然起着导引、控制和促进作用。教员信息意识是指教员对信息的敏锐度,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要求教员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有一定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对信息,特别是对教育教学信息有一定的敏感度。
2.信息知识素质
教员信息知识是指教员关于信息的本质、特性、信息运动的规律、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其原则、信息技术和信息方法等方面的知識,是指教员对信息学理论的理解以及信息源和信息工具的知识的掌握。对军校教员来说,当前特别应强调的是掌握丰富的社会人文和军事理论知识,跟踪新的军事变革,精通军事教育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了解现代科技,即使准确把握军校教育的现状与动态即“活信息”。
3.信息能力素质
教员信息能力是指教员对信息的判断、收集、批判、处理、生成及传输等方面的能力,它是信息素质的核心。需要指出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便利和拓展了信息交流的时间、空间和方式,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和效果。军校教育信息化条件下,评价教员的信息素质,很重要的是考察其信息交流能力。
4.信息道德素质
教员信息道德是指教员在获取、传播和利用信息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具体是指教员在获取、使用、生成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伦理道德规范,遵循信息法律法规,按照一定的信息规律办事。
三、提高教员队伍信息素质采取的措施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强化信息素养重要性观念
目前军校对教员信息素养的提升,比较注重信息技术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而对信息观念、意识层面较为忽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教员自觉地投身到信息化教学之中。因此,必须尽快提高教员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
2.储备信息知识、提高信息能力是提升信息素养的基础
信息化条件下,作为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者的军校教员,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质。他们本身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要有合理的智能结构。军校教员应努力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信息素质,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这就要求军校教员应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并能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熟练使用各种应用软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应用计算机对教学系统运作过程进程监控、研究和评价;制作多媒体课件、参与校园网资源建设等等。
3.加快军校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建设
虽然当前各院校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建设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组建了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等,但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状况和地方院校改革、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为此,院校教育行政部门要从长远发展考虑,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建设放在院校基本建设的优先地位,努力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切实保证现代信息技术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所需经费。
4.加大教员信息技术培训和激励力度
军校教员的在职培养主要包括短期培训、校本培训和自发研修。其中校本培训主要包括学校组织空暇时间的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观摩等,它是最具活力和效力的师资培训活动。对有毅力的教员而言,自发研修称的上提升信息素养的最佳途径。
鼓励教员在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求得“做中学”的双重收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教学中,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取得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同时,教员置身于这种有效整合的过程,一边分享良好教学效果的喜悦,一边体验自身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形成互动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邢国庆,李艳红.对飞行学院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12(2): 297~298.
[2]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2~76.
[3]周剑光.军校教育信息化与教员队伍信息素质培养研究[J]中国电子教育.2010, 33~36.
(作者单位:空军航空大学)
[关键词]军队院校 信息素质 教育
一、引言
在信息科学为核心的军事革命中,军队建设不可逆转地步入信息化建设的轨道。作为培养人才中坚力量的军队院校,教员的信息素培的提升直接关系着适应未来战争和部队建设需要的未来人才的培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教员队伍信息素质的内涵及构成
信息素养是这一概念首先是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解释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
在推进军校信息化进程中,教员队伍的信息素质逐步成为实现军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因素。教员信息素养实质上主要包括信息意识素质、信息知识素质、信息能力素质和信息道德素质等方面。
1.信息意识素质
信息意识素质既是信息主体对有关信息主动的认识过程,也是其对外界信息环境变化的能动反映。因此,信息意识对信息主体的信息行为必然起着导引、控制和促进作用。教员信息意识是指教员对信息的敏锐度,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要求教员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对信息有积极的内在需求,有一定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对信息,特别是对教育教学信息有一定的敏感度。
2.信息知识素质
教员信息知识是指教员关于信息的本质、特性、信息运动的规律、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其原则、信息技术和信息方法等方面的知識,是指教员对信息学理论的理解以及信息源和信息工具的知识的掌握。对军校教员来说,当前特别应强调的是掌握丰富的社会人文和军事理论知识,跟踪新的军事变革,精通军事教育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了解现代科技,即使准确把握军校教育的现状与动态即“活信息”。
3.信息能力素质
教员信息能力是指教员对信息的判断、收集、批判、处理、生成及传输等方面的能力,它是信息素质的核心。需要指出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便利和拓展了信息交流的时间、空间和方式,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和效果。军校教育信息化条件下,评价教员的信息素质,很重要的是考察其信息交流能力。
4.信息道德素质
教员信息道德是指教员在获取、传播和利用信息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具体是指教员在获取、使用、生成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伦理道德规范,遵循信息法律法规,按照一定的信息规律办事。
三、提高教员队伍信息素质采取的措施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强化信息素养重要性观念
目前军校对教员信息素养的提升,比较注重信息技术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而对信息观念、意识层面较为忽视,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教员自觉地投身到信息化教学之中。因此,必须尽快提高教员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
2.储备信息知识、提高信息能力是提升信息素养的基础
信息化条件下,作为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者的军校教员,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质。他们本身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要有合理的智能结构。军校教员应努力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信息素质,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这就要求军校教员应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并能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熟练使用各种应用软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应用计算机对教学系统运作过程进程监控、研究和评价;制作多媒体课件、参与校园网资源建设等等。
3.加快军校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建设
虽然当前各院校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建设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组建了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等,但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状况和地方院校改革、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为此,院校教育行政部门要从长远发展考虑,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建设放在院校基本建设的优先地位,努力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切实保证现代信息技术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所需经费。
4.加大教员信息技术培训和激励力度
军校教员的在职培养主要包括短期培训、校本培训和自发研修。其中校本培训主要包括学校组织空暇时间的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观摩等,它是最具活力和效力的师资培训活动。对有毅力的教员而言,自发研修称的上提升信息素养的最佳途径。
鼓励教员在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求得“做中学”的双重收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教学中,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取得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同时,教员置身于这种有效整合的过程,一边分享良好教学效果的喜悦,一边体验自身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形成互动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邢国庆,李艳红.对飞行学院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12(2): 297~298.
[2]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2~76.
[3]周剑光.军校教育信息化与教员队伍信息素质培养研究[J]中国电子教育.2010, 33~36.
(作者单位:空军航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