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访是中小学教师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家访的成功与否、效果好坏,取决于家访者的思想水平和方式方法以及人格修养。好的家访效果,能通过教师的家访,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和谐,增进家长对学校、教师及自己孩子的了解,增强学生本人对教师的感情,取得家长、学生对学校和教师工作的支持。差的家访效果不仅达不到上述的目的,甚至还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和后果,并因此导致家访失败、教育失败。
[关键词]家访 倾听 人文关怀 不良态度
笔者是一名小学班主任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家访。通过多年的家访实践与总结反思,笔者认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家访,除了要有端正的思想态度和掌握相应的原则、方式方法、言行技巧外,还须注重一些细节方面的做法。
一、学会倾听
家访工作中,有些教师只是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完了事,而没有耐心地倾听家长和学生的想法与心声。倾听,既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又是对学生和家长表示尊重的基本体现。学会倾听,就是要放下架子,耐下心来,听被访者诉说。
首先,要学会倾听家长的诉说。每个家长都有各自的想法和意见、建议,他们或许对学校、对教师、对自己的孩子、甚至包括对自己乃至对家庭都有许多话要说。因此,教师在家访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地多听他们的倾诉,让他们表达思想和意愿。对于那些有苦衷、有难言之隐或有戒意以及不善言表的家长,教师也要诚恳地征求他们的意见,启发他们说出自己的困难、要求和希望。对于家长的诉说,即使他们的意见很尖锐、要求很苛刻、态度很生硬、语言很粗鲁,教师也必须“洗耳恭听”,表示欢迎和接受,这样才能让家长把话说透,才能打开家长的心结。
其次,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诉说。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想法和意愿。在学校,他们或许由于环境的原因,不能或者没有机会把要说的话说出来,家访时教师一定要给他们说话的机会,要有意地引导他们说话,让他们尽可能地说出自己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事情,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说出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看法,说出自己对学校、班级、教师和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那些平时在学校和老师眼里的所谓的“差生”,教师更要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不能对他们有任何的轻视和忽略表现;对于那些性格抑郁或对教师来访有反感的学生,教师要在消除他们思想负担的基础上启发他们表达所思所想,倾诉自己内心的愿望。
二、渗透人文关怀
教师家访不是一个公事公办的履行义务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爱心、充满期望、积极主动的教育过程。家访过程中,要始终渗透人文关怀。所谓的人文关怀,即是指教师要从关爱学生出发,以友善、友爱的态度,热情地对学生及其家长和家庭给予真诚的关心、爱护和帮助。
教师要善于从细节处体察情况,并用充满温馨的语言对学生和家长表达自己的情感。当教师走进一个学生家庭时,若学生和家长不是处于相对紧张繁忙的状态,嘘寒问暖、话话家常是必要的;当发现学生、家长及家庭具有某些优点、长处时,则可由衷地给予肯定、赞美和感叹;当面对那些发生过家庭不幸、遭受过生活挫折或有家庭困难的学生和家长时,则要真诚地表示理解、同情、怜悯或帮助。特别对于那些“学困生”和“问题生”以及对学校和教师存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更要从关心他们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生活娱乐、饮食起居等细节方面给予关注,决不能在他们及其家长面前板着脸孔,表现出一副冷漠的态度。
第二,家访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表达出自己对学生、家长及其家庭的关心与关爱,还要表达出学校、社会以及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因为,教师家访不是单纯地代表个人,而是代表着学校,代表着党和政府,代表着社会。这就要求家访教师能用最恰当的方式、最贴切的语言,向学生和家长转达学校、社会以及政府对他们的关怀与关爱,让他们能从最高层次和最广泛的层面体会到温暖和温情。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家访效果。
三、理性对待家长的不良态度
在教师家访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还会遇到一些很特别的家长,他们对家访教师的到来表现出不欢迎、不恭敬、不友好、不合作态度,比如:冷漠、不满、反感、怀疑、抱怨、嘲讽等。有的是把因家庭成员之间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不愉快情绪,转移到了来访教师的身上;有的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在校或者在家表现不好,成绩不佳,家长跟孩子赌气,索性把气撒在了来访教师的身上;有的是因为对学校的某些工作不理解、有误解或者对某些教师有成见、有不良看法,就以偏概全,借机对来访的教师冷面以待,冷眼相看,冷言相讥,甚至大放厥词、出语不逊。上述种种,都会在教师心理上产生负担甚至伤害。因此,遇到以上情况,教师需要冷静和忍耐,并以理性对待和处理。决不能“以暴制暴”,与家长产生对峙情绪,或者中断家访,一走了之。
首先,要做到不愠不怒,不急不火,以恭敬的态度倾听家长的诉说,平静而细心地倾听他们发牢骚、发怨言,不回避、不掩饰,表现出一名教师应有的儒雅、大度与人格修养。
其次,要对家长的冷漠、反感、怀疑、抱怨、嘲讽等情绪做出理性的分析,正确地判断此种情绪来自何处。如果是来自其家庭内部,则可在了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以“和事佬”的身份,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略加劝说,使对方消气,然后再进行沟通。如果是来自对学校或者教师的成见、误解,那就需要在不伤害家长感情的情况下,从维护学校大局利益和教师整体形象出发,实事求是地做出正面解释,尽量消除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成见和误解。如果是来自家长跟自己的孩子赌气,则此时教师应尽快地消除家长的火气,及时客观地评价他的孩子,并着重指出和称赞孩子的优点、长处,然后再委婉地指出孩子存在的不足、缺点和问题,引导家长该怎么做。
总之,不管是哪种情况,教师都不可与家长争辩,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家长们的好感和信任,使他们说出心里话;才不会因双方关系紧张而引起不良反应和后果,导致家访失败。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县隆昌镇得胜小学)
[关键词]家访 倾听 人文关怀 不良态度
笔者是一名小学班主任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家访。通过多年的家访实践与总结反思,笔者认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家访,除了要有端正的思想态度和掌握相应的原则、方式方法、言行技巧外,还须注重一些细节方面的做法。
一、学会倾听
家访工作中,有些教师只是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完了事,而没有耐心地倾听家长和学生的想法与心声。倾听,既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又是对学生和家长表示尊重的基本体现。学会倾听,就是要放下架子,耐下心来,听被访者诉说。
首先,要学会倾听家长的诉说。每个家长都有各自的想法和意见、建议,他们或许对学校、对教师、对自己的孩子、甚至包括对自己乃至对家庭都有许多话要说。因此,教师在家访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地多听他们的倾诉,让他们表达思想和意愿。对于那些有苦衷、有难言之隐或有戒意以及不善言表的家长,教师也要诚恳地征求他们的意见,启发他们说出自己的困难、要求和希望。对于家长的诉说,即使他们的意见很尖锐、要求很苛刻、态度很生硬、语言很粗鲁,教师也必须“洗耳恭听”,表示欢迎和接受,这样才能让家长把话说透,才能打开家长的心结。
其次,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诉说。我们都知道: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想法和意愿。在学校,他们或许由于环境的原因,不能或者没有机会把要说的话说出来,家访时教师一定要给他们说话的机会,要有意地引导他们说话,让他们尽可能地说出自己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事情,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说出自己对一些事物的看法,说出自己对学校、班级、教师和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那些平时在学校和老师眼里的所谓的“差生”,教师更要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不能对他们有任何的轻视和忽略表现;对于那些性格抑郁或对教师来访有反感的学生,教师要在消除他们思想负担的基础上启发他们表达所思所想,倾诉自己内心的愿望。
二、渗透人文关怀
教师家访不是一个公事公办的履行义务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爱心、充满期望、积极主动的教育过程。家访过程中,要始终渗透人文关怀。所谓的人文关怀,即是指教师要从关爱学生出发,以友善、友爱的态度,热情地对学生及其家长和家庭给予真诚的关心、爱护和帮助。
教师要善于从细节处体察情况,并用充满温馨的语言对学生和家长表达自己的情感。当教师走进一个学生家庭时,若学生和家长不是处于相对紧张繁忙的状态,嘘寒问暖、话话家常是必要的;当发现学生、家长及家庭具有某些优点、长处时,则可由衷地给予肯定、赞美和感叹;当面对那些发生过家庭不幸、遭受过生活挫折或有家庭困难的学生和家长时,则要真诚地表示理解、同情、怜悯或帮助。特别对于那些“学困生”和“问题生”以及对学校和教师存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更要从关心他们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生活娱乐、饮食起居等细节方面给予关注,决不能在他们及其家长面前板着脸孔,表现出一副冷漠的态度。
第二,家访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表达出自己对学生、家长及其家庭的关心与关爱,还要表达出学校、社会以及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因为,教师家访不是单纯地代表个人,而是代表着学校,代表着党和政府,代表着社会。这就要求家访教师能用最恰当的方式、最贴切的语言,向学生和家长转达学校、社会以及政府对他们的关怀与关爱,让他们能从最高层次和最广泛的层面体会到温暖和温情。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家访效果。
三、理性对待家长的不良态度
在教师家访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还会遇到一些很特别的家长,他们对家访教师的到来表现出不欢迎、不恭敬、不友好、不合作态度,比如:冷漠、不满、反感、怀疑、抱怨、嘲讽等。有的是把因家庭成员之间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不愉快情绪,转移到了来访教师的身上;有的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在校或者在家表现不好,成绩不佳,家长跟孩子赌气,索性把气撒在了来访教师的身上;有的是因为对学校的某些工作不理解、有误解或者对某些教师有成见、有不良看法,就以偏概全,借机对来访的教师冷面以待,冷眼相看,冷言相讥,甚至大放厥词、出语不逊。上述种种,都会在教师心理上产生负担甚至伤害。因此,遇到以上情况,教师需要冷静和忍耐,并以理性对待和处理。决不能“以暴制暴”,与家长产生对峙情绪,或者中断家访,一走了之。
首先,要做到不愠不怒,不急不火,以恭敬的态度倾听家长的诉说,平静而细心地倾听他们发牢骚、发怨言,不回避、不掩饰,表现出一名教师应有的儒雅、大度与人格修养。
其次,要对家长的冷漠、反感、怀疑、抱怨、嘲讽等情绪做出理性的分析,正确地判断此种情绪来自何处。如果是来自其家庭内部,则可在了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以“和事佬”的身份,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略加劝说,使对方消气,然后再进行沟通。如果是来自对学校或者教师的成见、误解,那就需要在不伤害家长感情的情况下,从维护学校大局利益和教师整体形象出发,实事求是地做出正面解释,尽量消除家长对学校及教师的成见和误解。如果是来自家长跟自己的孩子赌气,则此时教师应尽快地消除家长的火气,及时客观地评价他的孩子,并着重指出和称赞孩子的优点、长处,然后再委婉地指出孩子存在的不足、缺点和问题,引导家长该怎么做。
总之,不管是哪种情况,教师都不可与家长争辩,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家长们的好感和信任,使他们说出心里话;才不会因双方关系紧张而引起不良反应和后果,导致家访失败。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县隆昌镇得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