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广东省从优化规划布局与层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专业课程建设、改革招生考试制度等方面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加快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统筹推进,形成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布局层 一是主动适应产业分布,调整职业教育发展重点。将产业聚集地珠三角建成全省职业教育的核心地带和重要基地,辐射粤东西北地区,形成职业教育区域联动机制。全省中职学校由2006年的803所集约调整为703所,在校生规模从119万人增加至238萬人。目前珠三角地区中职学校数和学生数超过全省一半,加上东西北市城区中职学校,占到近八成。二是主动适应人才配置升级,提升职业教育发展层次和水平。“十一五”期间投入550亿元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创强”工程,并以珠三角为重点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以重点学校和国家示范校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批品牌学校。至2012年年底,共有11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63所中职学校成为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学校,省重以上中职学校(不含技工)204所,占全省总量的40%,优质学位超过60%。三是主动适应“双转移”战略实施,促进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积极组织优质中等职业学校跨区域结对帮扶、联合办学、共同发展,并主动面向粤东西北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大力实施转移招生,“十一五”以来转移招生超过80万人,80%以上在珠三角就业。
对接产业,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是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形成校企一体培养人才的格局。2012年年底职业教育集团已达32家,成员包括330多所职业院校和1700多家行业、企业单位。校企通过资源共享,以订单培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开发课程教学标准等形式构筑了对接产业链的技能人才培养链。二是探索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培养实用人才。职业院校通过顶岗实习、校办企业、承包企业生产线和企业校区、企业办校等深度合作方式探索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实现校企无缝对接、招生即招工,学生毕业即可上岗。三是以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为重点,促进高端技能人才培养一体化。2009年起,高职院校面向中职毕业生单独招生、单独编班教学,开展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试点。至2012年,共有32所高职和149所中职的8万名学生参与试点。
夯实基础,专业课程及评价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着力研制中高职衔接专业和课程标准。依托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开发了4个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标准和16个中高职衔接高职人才培养方案、46个中职段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并应用于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之中。二是着力改革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方法。学习借鉴英国“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德国“双元制”和新加坡“教学工厂”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通过集中培训、送教上门等方式,培训教师近1500人次。三是着力建立中高职一体化质量评价制度。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基于岗位能力的职业教育等级标准,建立中高职一体化的质量评价制度,目前数控技术、汽车维修技术等专业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把握重点,建立开放多元的招生考试制度 一是坚持放权对口自主招生,调动中高职院校积极性。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考试制度,扩大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试点规模,积极探索应用本科面向中、高职自主招生制度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元分类选拔机制,初步形成了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试点、五年一贯制、3+证书等多种招生模式并行的格局。二是创新“知识+技能”考核选拔方式,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择优录取。针对不同类别学生采取不同的对口自主招生考试形式,较好地满足了高职生源选拔的需求。2012年广东中职毕业生继续升学比例达到10%。
统筹推进,形成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布局层 一是主动适应产业分布,调整职业教育发展重点。将产业聚集地珠三角建成全省职业教育的核心地带和重要基地,辐射粤东西北地区,形成职业教育区域联动机制。全省中职学校由2006年的803所集约调整为703所,在校生规模从119万人增加至238萬人。目前珠三角地区中职学校数和学生数超过全省一半,加上东西北市城区中职学校,占到近八成。二是主动适应人才配置升级,提升职业教育发展层次和水平。“十一五”期间投入550亿元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创强”工程,并以珠三角为重点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以重点学校和国家示范校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批品牌学校。至2012年年底,共有11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63所中职学校成为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学校,省重以上中职学校(不含技工)204所,占全省总量的40%,优质学位超过60%。三是主动适应“双转移”战略实施,促进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积极组织优质中等职业学校跨区域结对帮扶、联合办学、共同发展,并主动面向粤东西北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大力实施转移招生,“十一五”以来转移招生超过80万人,80%以上在珠三角就业。
对接产业,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是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形成校企一体培养人才的格局。2012年年底职业教育集团已达32家,成员包括330多所职业院校和1700多家行业、企业单位。校企通过资源共享,以订单培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开发课程教学标准等形式构筑了对接产业链的技能人才培养链。二是探索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培养实用人才。职业院校通过顶岗实习、校办企业、承包企业生产线和企业校区、企业办校等深度合作方式探索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实现校企无缝对接、招生即招工,学生毕业即可上岗。三是以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为重点,促进高端技能人才培养一体化。2009年起,高职院校面向中职毕业生单独招生、单独编班教学,开展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试点。至2012年,共有32所高职和149所中职的8万名学生参与试点。
夯实基础,专业课程及评价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着力研制中高职衔接专业和课程标准。依托中英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开发了4个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标准和16个中高职衔接高职人才培养方案、46个中职段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并应用于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之中。二是着力改革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方法。学习借鉴英国“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德国“双元制”和新加坡“教学工厂”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通过集中培训、送教上门等方式,培训教师近1500人次。三是着力建立中高职一体化质量评价制度。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基于岗位能力的职业教育等级标准,建立中高职一体化的质量评价制度,目前数控技术、汽车维修技术等专业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把握重点,建立开放多元的招生考试制度 一是坚持放权对口自主招生,调动中高职院校积极性。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考试制度,扩大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试点规模,积极探索应用本科面向中、高职自主招生制度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元分类选拔机制,初步形成了自主招生、三二分段试点、五年一贯制、3+证书等多种招生模式并行的格局。二是创新“知识+技能”考核选拔方式,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择优录取。针对不同类别学生采取不同的对口自主招生考试形式,较好地满足了高职生源选拔的需求。2012年广东中职毕业生继续升学比例达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