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以财付通作为腾讯进军金融业的起点,如今,腾讯金融业务已走到了第十个年头。相比蚂蚁金服大金融平台的战略布局、京东金融全面开花的激进扩张,尽管腾讯金融的江湖地位无法被忽视,但是其产品创新和业务布局的速度明显弱一些。
与具备电商基因的阿里和京东不同,基于社交起家的腾讯在开展金融业务时,几乎唯一的优势就是入口。庞大的QQ用户和微信用户成为构筑腾讯金融版图的基石,腾讯金融业务也一直围绕着如何满足这些既有客户的金融需求服务,看上去野心不大。
但这不妨碍许多传统金融机构试图抢占腾讯的入口资源,也无法隐藏腾讯接入各类应用场景和生态体系背后的金融布局规划。包括支付、借贷、理财、基金、保险、证券等多个金融领域,腾讯都已有涉猎。
下一个十年,这家社交巨无霸在金融领域还会温吞吞走下去吗?
悲喜交加
在《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看来,今年的腾讯金融,可谓悲喜交加。
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微众银行,见证发放第一笔互联网银行贷款,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骄傲。转而,因为人脸识别技术不被监管层认可,微众银行的账户体系无法建立,唯一信贷产品——微粒贷还是在半年多后,以低调进驻QQ钱包和微信钱包的方式上线。近期,微众银行又遭遇行长曹彤离职风波,发展前景一度遭遇质疑。
8月份,市场就传闻腾讯要调整公司架构,将成立金融事业群,提升金融板块在集团内部地位。最终,腾讯以发送内部邮件的方式低调公布了《关于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组织架构调整的通知》,宣布撤销此前以财付通为主体构建的金融业务架构,全部划入到新的“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下。这不仅与传闻中的金融事业群差着一个等级,还因为微信支付在此业务条线的无端消失而引发各类解读。
10月份,曾经比肩支付宝的理财通,终于在沉寂许久之后进行了一次全新品牌标识、广告、新产品的改版,将其定位微信理财的品牌主张更加清晰化。
悲喜交加背后体现出腾讯在进军金融业务上存在的一些短板。
首先,腾讯金融发展初始缺乏战略布局。阿里向来注重战略导向,而腾讯则注重产品导向。正是这个原因,在微信支付的带动下,才使财付通摆脱了尽管是业界老二却远远跑输支付宝的窘境。也正是微信支付成就了腾讯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包括理财通的推出、微粒贷的上线。如果没有微信这一个强大社交软件的带动,腾讯金融的十年成就是不是要严重缩水?
其次,正是因为产品导向的企业文化,导致了一定的资源浪费,或者说重复建设。腾讯大多数业务都由两个超级渠道支撑,一个是手机QQ,一个是微信。其实从产品属性和功能定位来看,二者的差异性越来越弱。尤其是在微信钱包发展得如火如荼之际,手机QQ上线了QQ钱包,附加的金融功能和场景应用几乎与微信钱包如出一辙。如果说每个人的社交工具可以有多个,但是相同金融服务功能的应用每人只会选择一个,那么两者之间势必存在竞争关系。
再次,基于社交形成的信息数据如何应用于金融风控,尤其是信贷投放,这中间的转换环节可能并不如想象中顺畅。相比离钱最近的消费数据,腾讯的社交数据含金量要低。毕竟,社交数据离钱比较远。
可以预见的未来
腾讯做金融的短板,或许马化腾早已清楚。因此,腾讯高管团队在任何一个场合都强调“连接”的概念。
按照马化腾的说法,腾讯不适合做太复杂、太深入的东西,希望投资、支持外面的一些团队去做,而不是全部在自己体系内做。“我们的架构可能更适合做一些基础性的、平台性的、普适性的连接器”。
腾讯总裁刘炽平也一再强调,腾讯不会做大而全的金融业务,而是有选择地做符合腾讯自身定位和核心能力的服务。
归纳来看,腾讯强调的连接无外乎要连接以下人事物:连接投资者与理财、连接理财平台与金融机构、连接借贷者与资金、连接交易双方、连接线上线下,等等。基于这些连接的动力,腾讯金融可能在以下方面会加大推进力度。
首先,开拓更多的应用场景和生态系统。这样做,一来是服务现有客户人群,提供用户粘性;二来是增加交易数据,为进一步的信贷产品和征信建模提供更多的数据基础。但是,对于这块领域的争夺战早已打响,尽管腾讯率先抢占了滴滴打车这一颇具优势的应用场景,也接入了京东商城这样的生态系统,但是后续如何在O2O的战争中获得优势,腾讯需要眼界更需要魄力。
其次,将现有客户划分人群,实现产品的针对性推送。其实,这是腾讯理财通未来要做的重点业务。按照他们的设想,会将理财通上的投资者按照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习惯进行归类划分,为不同的群体提供不同的投资理财服务。这是客户价值进一步挖掘的必经过程,也是客户服务能力提升的关键。
最后,内部资源整合加速,战略层面还缺乏核心领跑者。手Q钱包和微信钱包势必会保持同时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内部产品雷同的情况或许会改观。毕竟QQ和微信所定义的社交群体虽有重叠,却另有各自特点。针对各自特点而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或许能服务更大群体的客户。当然,这种基于整体情况考虑的布局安排,可能更需要依赖一位有全局眼光的领跑者去思考。经历了微众银行和财付通的部分高管流失,腾讯的金融人才战略计划或许已经提上日程。
与具备电商基因的阿里和京东不同,基于社交起家的腾讯在开展金融业务时,几乎唯一的优势就是入口。庞大的QQ用户和微信用户成为构筑腾讯金融版图的基石,腾讯金融业务也一直围绕着如何满足这些既有客户的金融需求服务,看上去野心不大。
但这不妨碍许多传统金融机构试图抢占腾讯的入口资源,也无法隐藏腾讯接入各类应用场景和生态体系背后的金融布局规划。包括支付、借贷、理财、基金、保险、证券等多个金融领域,腾讯都已有涉猎。
下一个十年,这家社交巨无霸在金融领域还会温吞吞走下去吗?
悲喜交加
在《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看来,今年的腾讯金融,可谓悲喜交加。
年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微众银行,见证发放第一笔互联网银行贷款,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骄傲。转而,因为人脸识别技术不被监管层认可,微众银行的账户体系无法建立,唯一信贷产品——微粒贷还是在半年多后,以低调进驻QQ钱包和微信钱包的方式上线。近期,微众银行又遭遇行长曹彤离职风波,发展前景一度遭遇质疑。
8月份,市场就传闻腾讯要调整公司架构,将成立金融事业群,提升金融板块在集团内部地位。最终,腾讯以发送内部邮件的方式低调公布了《关于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组织架构调整的通知》,宣布撤销此前以财付通为主体构建的金融业务架构,全部划入到新的“支付基础平台与金融应用”线下。这不仅与传闻中的金融事业群差着一个等级,还因为微信支付在此业务条线的无端消失而引发各类解读。
10月份,曾经比肩支付宝的理财通,终于在沉寂许久之后进行了一次全新品牌标识、广告、新产品的改版,将其定位微信理财的品牌主张更加清晰化。
悲喜交加背后体现出腾讯在进军金融业务上存在的一些短板。
首先,腾讯金融发展初始缺乏战略布局。阿里向来注重战略导向,而腾讯则注重产品导向。正是这个原因,在微信支付的带动下,才使财付通摆脱了尽管是业界老二却远远跑输支付宝的窘境。也正是微信支付成就了腾讯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包括理财通的推出、微粒贷的上线。如果没有微信这一个强大社交软件的带动,腾讯金融的十年成就是不是要严重缩水?
其次,正是因为产品导向的企业文化,导致了一定的资源浪费,或者说重复建设。腾讯大多数业务都由两个超级渠道支撑,一个是手机QQ,一个是微信。其实从产品属性和功能定位来看,二者的差异性越来越弱。尤其是在微信钱包发展得如火如荼之际,手机QQ上线了QQ钱包,附加的金融功能和场景应用几乎与微信钱包如出一辙。如果说每个人的社交工具可以有多个,但是相同金融服务功能的应用每人只会选择一个,那么两者之间势必存在竞争关系。
再次,基于社交形成的信息数据如何应用于金融风控,尤其是信贷投放,这中间的转换环节可能并不如想象中顺畅。相比离钱最近的消费数据,腾讯的社交数据含金量要低。毕竟,社交数据离钱比较远。
可以预见的未来
腾讯做金融的短板,或许马化腾早已清楚。因此,腾讯高管团队在任何一个场合都强调“连接”的概念。
按照马化腾的说法,腾讯不适合做太复杂、太深入的东西,希望投资、支持外面的一些团队去做,而不是全部在自己体系内做。“我们的架构可能更适合做一些基础性的、平台性的、普适性的连接器”。
腾讯总裁刘炽平也一再强调,腾讯不会做大而全的金融业务,而是有选择地做符合腾讯自身定位和核心能力的服务。
归纳来看,腾讯强调的连接无外乎要连接以下人事物:连接投资者与理财、连接理财平台与金融机构、连接借贷者与资金、连接交易双方、连接线上线下,等等。基于这些连接的动力,腾讯金融可能在以下方面会加大推进力度。
首先,开拓更多的应用场景和生态系统。这样做,一来是服务现有客户人群,提供用户粘性;二来是增加交易数据,为进一步的信贷产品和征信建模提供更多的数据基础。但是,对于这块领域的争夺战早已打响,尽管腾讯率先抢占了滴滴打车这一颇具优势的应用场景,也接入了京东商城这样的生态系统,但是后续如何在O2O的战争中获得优势,腾讯需要眼界更需要魄力。
其次,将现有客户划分人群,实现产品的针对性推送。其实,这是腾讯理财通未来要做的重点业务。按照他们的设想,会将理财通上的投资者按照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习惯进行归类划分,为不同的群体提供不同的投资理财服务。这是客户价值进一步挖掘的必经过程,也是客户服务能力提升的关键。
最后,内部资源整合加速,战略层面还缺乏核心领跑者。手Q钱包和微信钱包势必会保持同时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内部产品雷同的情况或许会改观。毕竟QQ和微信所定义的社交群体虽有重叠,却另有各自特点。针对各自特点而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或许能服务更大群体的客户。当然,这种基于整体情况考虑的布局安排,可能更需要依赖一位有全局眼光的领跑者去思考。经历了微众银行和财付通的部分高管流失,腾讯的金融人才战略计划或许已经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