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 与教于趣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景不仅能使学生触景生情,而且还有利于他们在创设的情境产生思考、引起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一、巧设表演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小品表演是一种家喻户晓的表演形式,具有直观形象性,小学生不仅喜欢,而且特别爱看。根据这一特点,依据教材特点,把教材内容用小品表演,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以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其入境生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教《小外伤的处理与急救》一课时,先让学生表演了这样一个场景:小强正在学校打扫环境卫生,不小心手指被刺伤了,小强到卫生室请校医帮助处理,老师给小强涂了碘酒,并说“你的伤口较轻,不用包扎了。”伤口处理完以后,小强正往外走,又碰上了边走边喊痛的小刚,小刚嘴里不停的喊着“唉呦”“唉呦”“痛死我了”“老师你快帮我看看吧!”老师又看了看小刚的伤口,问“你是怎样伤的?伤口怎么这么脏?”小刚说:“是踢球时摔伤的。”老师又帮小刚清洗了伤口,消了毒,并包扎好。小强感激地说:“谢谢老师”。这样的情境设计,同学是自己身边熟悉的,演的小品内容是学生平日发生的,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和直观、形象、生动的效果,在观看和表演中就学会了小外伤的处理方法。
  把讲授内容化作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品表演,教师教的有乐趣,学生学的有乐趣,从而改变那种“教师教条条干巴巴,学生考条条顶呱呱”的课堂教学。创设表演教学情境,不仅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加以理解、掌握,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二、巧设儿歌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儿歌是小学生喜爱的文学形式,它既通俗易懂、有顺口易记,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由目的的运用儿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讲究个人卫生》一课时,先朗诵自编儿歌:早晚刷牙别忘记,饭前便后把手洗。常洗脸,勤洗澡,剪指甲,常换衣。洗洗头,理理发,睡前洗脚好习惯。小朋友,要牢记,身体健康数第一。同时把课本上的几幅图制成课件,放给学生看。在结合课件,引导学生理解、读诵,把动听的儿歌和鲜艳的画面互相配合,有声有色的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帮助学生明白怎样才是一个爱清洁的、讲卫生的好孩子。
  这样创设情境,不仅巧妙的把学生引进教材要求的情景去,自然的产生强烈的情绪效应,而且激发了学生爱清洁、讲卫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审美情绪,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三、利用现代多媒体创设情境,加强教学效果
  
  现代多媒体的使用,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它可以增强学生感知的形象性、直观性,充分的发挥其声像之长,再现学生生活中的某些情境,引发学生对情境的思考,促进学生知、行统一。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以动画片的形式,创作一些幻灯片、录音、录像等创设情境,加强教学效果,如教《讲究卫生公德》一课时,先让学生想象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想想一下你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然后出示一个干净的优美的生活画面,让学生知道生活环境优美,可以使身体健康、心情舒畅的这个道理后,我们把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乱倒垃圾污物、随地大小便等不讲究社会公德的情景制成课件,在屏幕上演示,在配上吐痰、泼水、小便等声音,让学生边看边听、边进行讨论,说一说如果自己见到这样的情景该怎么办?树立学生以讲卫生为光荣、以不讲卫生为耻辱的社会风尚,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公德。
  用现代多媒体教育辅助教学,极大改进了教学方法,利用音画交融、声情并茂、以知激学、以情激学、寓教于趣、强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引起主体间的联系,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
  也就是说,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在教学中根据内容,巧妙提问,帮助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入境动情,思其事,懂其理,在情境中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如教《人体需要的营养素》一课时,通过观察植物,设计如下问题:(1)、植物为何长得如此茂盛?(2)、植物所需的养料从何而来?(3)、人体生长发育需要什么?(4)、食物中有哪些营养素?(5)、人为什么挑食、偏食不好?(6)、我们一日三餐应怎样搭配食谱?让学生在认识植物—食物—人的联系过程中,明白了它们三者的关系,知道人的生长发育得营养全面,不能偏食,挑食这个道理。这样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实现原有的认知对新知识的强化,使认知得到补充和完善,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构建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习材料的意义被充分的揭示出来,使学生易于理解,也就是使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明朗化,更重要的事,它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有机联系的心向。从而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最终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每堂课宝贵而有限的时间,精心构建问题情境,使其蕴含丰富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帮助学生形成问题图式。构建的问题情境一旦具有延伸性和方向性,就可以扩大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空间,充分激活原有知识,并使新旧知识发生有机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之亲”,在健康教育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促发学生想象,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情境教学的方法很多,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学生人情入境,由动情到晓理,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目的。
其他文献
我家里有一位凶巴巴的女士,她就是我的妈妈。  早上,妈妈会把我从被窝里叫醒。她凶巴巴地在我耳边唠叨,真烦人!我只好张开眼睛,老老实实穿好衣服,去洗脸、刷牙。  中午,我好想不吃饭就睡午觉。这时,妈妈用严肃的眼神盯着我,我只好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心里想着赶紧吃完就能睡午觉了。后来我还梦见了凶巴巴的妈妈,她一会儿做这,一会儿做那。  午睡过后,我看到妈妈正忙着为晚饭做准备。看着妈妈的背影,我心里酸酸的,
【加点料】  @马丁·Success:什么是工匠精神?就是把一件无门槛的事,做出核心竞争力来。  @黑猫墨墨:工匠精神是一种复古的情怀。  @蒋少华:我们并不缺少工匠,缺少的是对工匠的尊重。  @李宗盛: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也绝对是安静、安定的。  @李光斗:工匠的核心不是去“制造”什么,而是一种追求卓越的“心态”。从60%到90%的成果已然优秀,但是从99%到99.99%的态度才是真正的工匠精
西瓜地里的西瓜们都挺着圆圆的大肚子。  西瓜呀西瓜,你们是不是喝了很多很多的啤(pí)酒呀!  因为,我爷爷就有个大肚子,他说那叫“啤酒肚”!  可是,你们西瓜是喝哪里产的、什么牌子的啤酒呢?  哈哈,一定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啤酒,牌子一定是“天水牌”!
我的妈妈个子小小的,我喜欢叫她“小妈妈”;我的爸爸高高壮壮的,我喜欢喊他“大爸爸”。  小妈妈个子小,但是脾(pí)气很大;大爸爸个子大,但是没什么脾气,很温柔。  当我不爱吃饭时,小妈妈会火冒三丈:“你这也不吃,那也不吃,你说你要吃什么?”而大爸爸总是和颜悦色:“宝宝,你得多吃菜,多吃饭,这样才能长得高、长得快。”  当我学习不用心时,小妈妈会揪(jiū)着我的耳朵大声喊:“和你说过多少次了,这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双手一直牵着我前行,这就是奶奶的手。  奶奶的手是温暖的。有一次,我浑身冷得发抖,奶奶一摸我的头,说:“哎呀,你发烧了,赶紧去医院吧。”說完,奶奶立即叫上爸爸一起带我去医院。医生说我得了肺炎(fèi yán),需要住院治疗。可是医院没有床位,我们就在走廊(láng)里等。奶奶不停地用热毛巾给我擦身子,看着我难受的样子,她急得嗓(sǎng)子都哑(yǎ)了。她三番(fān)五次央求
《教育像什么?》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孙孔懿定价:28.00元  一部形象化的教育学。教育名著中包含着大量关于人、儿童、教育、教学、教师等的绝妙比喻,本书加以搜集分类,最终编撰成一部“形象化的教育学”。它与当下常见的教育学教科书迥异其趣:它不是以严密的逻辑论证见长,而是以生动奇特的形象取胜,比之抽象说理更能使人心悦诚服。读者开卷展读,聆听大师取譬引喻妙语如珠,将会获得愉快的精神享受,获得
语文课上,老师把上次测验的试卷发给了每一位同学,晶晶看着自己的试卷,心里美滋滋的,因为这次她考了100分。她心想:回家一定要马上告诉妈妈这个好消息。  可是,过了没多久,晶晶发现自己考卷上明显答错了一道题,但是,老师并没有扣分。  下课后,晶晶叫住了老师:“老师,这次测验,我有一个地方写错了,您没有扣我的分,您看!”  老师接过试卷,认真地看了看,说道:“是呀,这道题是写错了,我改卷时没有发现,那
1.小羊不小心被瘸(qué)腿狐貍抓住了。
当萝拉、查理和盖斯在家附近的公园玩时,他们发现公园里有很多谜题。很多孩子都在帮助他们解题,你也一起来帮帮他们吧!  心不在焉(yān)的画家  这个画家有些心不在焉的,他想画一幅雕像的写生画,可是他犯了5个错误,你能找到这些错误吗?  丢失的瓷砖  在不旋转瓷砖图案的情况下,选择3块瓷砖分别填到对应的图中,你会怎么选呢?  算術大树  有人告诉我,树上藏着算术等式,可是我不太会算术,你能帮帮我吗?
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离不开积累,而积累离不开背诵。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对增长学生语文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和语文能力起着良好作用。但在背诵的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让他们掌握一定的背诵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特别重视背诵并加强”背功”的培养训练,对学生导之以法,助之以力,鞭之以策。在教学过程中,我对背诵方法进行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