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教材同以往教材相比,在教材的功能、内容和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发生根本变化,它已不是学生的“支配者”“说教者”,而是学生的“对话者”“商谈者”。教材特别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思考和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广阔平台。据此,教师只有树立新观念,創造新教法,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才能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经过实践、思考和交流,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树立以下新观念才有利于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增强。
1.树立互动双赢观念
树立互动双赢观念,需要把握两方面问题。其一,师生互动不仅是师问生答,不能将其片面地理解为知识上的交流,还应包括思维的互动、情感的互动和心灵的互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而且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心灵,袒露自己的精神面貌,以影响学生;同时还要善于从学生中汲取营养,以通过互动达到师生双方相互激发、相互发现、相互创造、共同成长的目的。其二,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课堂教学不难发现,一节课或一单元课涉及的知识是由教材、教参提供的知识,教师知识(教师活化教材和依据学情补充扩展的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知识),以及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三方面构成的。上述知识构成,既要求教师勤奋学习,不断吸纳新信息、掌握新技能,又要求教师大幅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一旦发现师生互动产生的“亮点”,就要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予以认定、扩展。那种“课前设计好僵死的教案,课上让学生就范”的状况一定要避免。
2.基于教学情境进行生活化教学
课程活动是开展思想品德课的载体,是帮助学生完成价值构建和态度形成的关键。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极力摒弃空洞的说教形式,重视道德实践教学,将新课改的核心价值体现出来。教师开展教学时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境,精心设计课程活动内容。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出,一堂高质量的政治课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一同谈论,相互帮助中完成的,而在教师讲解时,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教师解答。当学生进行重复操作时,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由教师解答学生疑问,使得课堂学习在相互交流与合作中开展。该教学方式可以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在实施政治教学时,教师要摆正教学位置,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3.课堂提问要紧扣学生实际
针对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设问。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越贴近,越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学生的兴趣就越浓厚,注意力就越集中,更容易领会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应广泛收集一些既与当前学习任务有关,又能唤起学生关注、感兴趣的生活环境材料作为问题情境的载体,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课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课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中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如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关爱集体,关爱社会,保护环境等内容,教师都可以就地取材,来个现身说法,对学生中存在的不努力学习、不关心集体、不爱护环境的问题进行直击,在事实面前,他们会有强烈的震撼,在以后的行为中也就会自律许多。
4.引导学生分析本学科特点,抓住学科特点去学
思想品德课有其自身特点,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找出规律,有针对性地学习。
4.1思想品德课教材,遵循由形象到抽象,由材料事例到事理的一般认知规律。先以新颖的事例材料,图文并茂地吸引我们,然后辅以“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相关链接”等栏目引导我们分析事例,提出和启发解决问题。最后课本正文部分总结出上述事例所说明的道理,进行阐释,往往每一段正文的首句、末句或中间一两句揭示要点道理。把握好课本的这一特点有助于搞好自学。
4.2思想品德课主要解决三类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无论自学哪一课,都可以有意识地从上述三个角度尝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4.3对课堂教学中讲明的重点问题和理解的要点,要求学生及时标注到课本上。如把问题记到答案的旁边;划出段落中的关键词、句,标上序号①②③等。课堂上的笔记要简练,自己能看明白就行,不必面面俱到,完全可以通过课后复习时再加以完善。
5.注重自学,突出学生自主探究
新教材是与学生对话的文本,是陪伴学生成长的朋友。它新颖活泼,适合青少年阅读,语言朴实、准确、流畅,便于学生接受。新教材内容的表达或基于问题,或基于案例,或基于活动,呈现开放性、诱导性、引领性,有许多留白,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新教材的这些优势,在上课前以单元或课为单位组织学生自学。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己锻炼,给他们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自学,许多学校、许多老师可能认为这是一句口号,觉得不可思议。但新课程、新教材要求我们将它变为现实。教师要给足学生自学时空,为课堂双边互动做好积极准备,否则“欲速则不达”。回忆自己教新教材近几年来上得不很成功的课,最大的教训就是学生思维的速度、表达的能力不能适应要求。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如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这种现状一定能得到改善。
当然,学生自学的形式应不拘一格。有的可以单元为单位,有的可以课为单位,有的也可以框为单位;有的可以放在课堂上“现场办公”,有的也可以放在课外;有的可以学生完全独立完成,有的可以学生互助合作,有的进行必要指导。但自学务求实效,要强调学生“心静气顺地读,放飞思维地想,大胆创造地去写、去演”。学生良好自学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6.创新思品课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只有将思品课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思品课成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精神品质、遵纪守法的习惯,树立崇高的理想,塑造完美的人格的主阵地、主渠道,成为日常生活实践的指南。
经过实践、思考和交流,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树立以下新观念才有利于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增强。
1.树立互动双赢观念
树立互动双赢观念,需要把握两方面问题。其一,师生互动不仅是师问生答,不能将其片面地理解为知识上的交流,还应包括思维的互动、情感的互动和心灵的互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而且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心灵,袒露自己的精神面貌,以影响学生;同时还要善于从学生中汲取营养,以通过互动达到师生双方相互激发、相互发现、相互创造、共同成长的目的。其二,用新的教育理念审视课堂教学不难发现,一节课或一单元课涉及的知识是由教材、教参提供的知识,教师知识(教师活化教材和依据学情补充扩展的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知识),以及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三方面构成的。上述知识构成,既要求教师勤奋学习,不断吸纳新信息、掌握新技能,又要求教师大幅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一旦发现师生互动产生的“亮点”,就要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予以认定、扩展。那种“课前设计好僵死的教案,课上让学生就范”的状况一定要避免。
2.基于教学情境进行生活化教学
课程活动是开展思想品德课的载体,是帮助学生完成价值构建和态度形成的关键。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极力摒弃空洞的说教形式,重视道德实践教学,将新课改的核心价值体现出来。教师开展教学时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境,精心设计课程活动内容。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出,一堂高质量的政治课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一同谈论,相互帮助中完成的,而在教师讲解时,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教师解答。当学生进行重复操作时,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由教师解答学生疑问,使得课堂学习在相互交流与合作中开展。该教学方式可以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在实施政治教学时,教师要摆正教学位置,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3.课堂提问要紧扣学生实际
针对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设问。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越贴近,越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学生的兴趣就越浓厚,注意力就越集中,更容易领会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应广泛收集一些既与当前学习任务有关,又能唤起学生关注、感兴趣的生活环境材料作为问题情境的载体,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课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课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中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如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关爱集体,关爱社会,保护环境等内容,教师都可以就地取材,来个现身说法,对学生中存在的不努力学习、不关心集体、不爱护环境的问题进行直击,在事实面前,他们会有强烈的震撼,在以后的行为中也就会自律许多。
4.引导学生分析本学科特点,抓住学科特点去学
思想品德课有其自身特点,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找出规律,有针对性地学习。
4.1思想品德课教材,遵循由形象到抽象,由材料事例到事理的一般认知规律。先以新颖的事例材料,图文并茂地吸引我们,然后辅以“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相关链接”等栏目引导我们分析事例,提出和启发解决问题。最后课本正文部分总结出上述事例所说明的道理,进行阐释,往往每一段正文的首句、末句或中间一两句揭示要点道理。把握好课本的这一特点有助于搞好自学。
4.2思想品德课主要解决三类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无论自学哪一课,都可以有意识地从上述三个角度尝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4.3对课堂教学中讲明的重点问题和理解的要点,要求学生及时标注到课本上。如把问题记到答案的旁边;划出段落中的关键词、句,标上序号①②③等。课堂上的笔记要简练,自己能看明白就行,不必面面俱到,完全可以通过课后复习时再加以完善。
5.注重自学,突出学生自主探究
新教材是与学生对话的文本,是陪伴学生成长的朋友。它新颖活泼,适合青少年阅读,语言朴实、准确、流畅,便于学生接受。新教材内容的表达或基于问题,或基于案例,或基于活动,呈现开放性、诱导性、引领性,有许多留白,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新教材的这些优势,在上课前以单元或课为单位组织学生自学。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己锻炼,给他们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自学,许多学校、许多老师可能认为这是一句口号,觉得不可思议。但新课程、新教材要求我们将它变为现实。教师要给足学生自学时空,为课堂双边互动做好积极准备,否则“欲速则不达”。回忆自己教新教材近几年来上得不很成功的课,最大的教训就是学生思维的速度、表达的能力不能适应要求。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如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这种现状一定能得到改善。
当然,学生自学的形式应不拘一格。有的可以单元为单位,有的可以课为单位,有的也可以框为单位;有的可以放在课堂上“现场办公”,有的也可以放在课外;有的可以学生完全独立完成,有的可以学生互助合作,有的进行必要指导。但自学务求实效,要强调学生“心静气顺地读,放飞思维地想,大胆创造地去写、去演”。学生良好自学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6.创新思品课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说:“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只有将思品课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思品课成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精神品质、遵纪守法的习惯,树立崇高的理想,塑造完美的人格的主阵地、主渠道,成为日常生活实践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