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yu0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使学生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一、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刚接触化学,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例如趣味性实验。如:“魔棒点灯”、自制“矿泉水”、“牛奶”、“巧点蜡烛”等实验使学生觉得新奇,随后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日常生活实例的设问,使学生觉得现有的知识不够,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化学的决心。
  
  二、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在化学实验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必须认真地、细致地观察,要提醒学生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
  在实验前,要求学生观察药品状态、仪器形状、连接方法。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反应中产生的多种现象,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要作全面观察,及时纠正学生的片面性。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学生往往只注意火星四射而忽视瓶底产生的黑色固体(Fe3O4)。指导学生捕捉瞬间突变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敏锐性。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看”,还要让学生“摸”(如反应中的放热、吸热现象)、“闻”(气体的气味、如氨气、二氧化硫),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教师要设计一系列问题,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教学中循循善诱、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例如:做电解水的实验,先介绍装置的结构、实验仪器等,在演示此实验时提出下列问题:(1)从物理科可知水的导电性如何?什么溶液是导体?如何增强水的导电性?(2)实验开始后,两极有何现象?(3)实验一会儿后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多少?(4)两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如何检验?老师及时点拨:大家现在最熟悉的气体是什么?这两种气体中是否有一种是氧气?如何检验?老师通过实验证明这两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
  
  四、实验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例如:学生做“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1)老师提出问题:①点燃前的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态、硬度和密度等)。②点燃蜡烛的探究(火焰哪层温度最高?蜡烛燃烧后生成什么物质?)。③刚熄灭蜡烛后可巧点蜡烛吗?④检验生成物时可用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先把烧杯口罩着外焰,然后把烧杯慢慢向下移,观察火焰在哪个位置烧杯内壁出现明显的现象?⑤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可多做几次,探究出点燃哪个位置的白烟蜡烛最容易重燃?(2)让学生猜想和假设上述的问题②④⑤,这时动脑的过程,猜想必须符合逻辑。(3)通过实验检验:在实验时,多鼓励学生敢想,敢做。
  以上情况充分说明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实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发现的乐趣是任何外来的奖励都无法比拟的。
其他文献
听短文、对话和问题,选择正确答案,是听力测试中的一个常见题型,此题不仅考查学生对所听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还在很大程度上考查学生短期的记忆能力。为使学生做好此类题,在听力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解答此类听力题时,学生一定要在放录音之前,快速浏览各题的选项,根据选项尽量猜测出所要问的问题,尽可能带着问题去听。  2、在听的过程中,注意听关键词语,注意听细节,尽力抓住文章的主旨和大意,尽
期刊
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在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
期刊
双基因理论也称激励——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  50年代末期,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企业调查中发现,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大多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有关。这些因素的改善可以预防或消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起到直接激励的作用,故称为保健因素。与此相反,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与工作内容或工作成果有关,这些因素的改善可以使职工获得满足
期刊
当今时代,外语已成为人们面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一把金钥匙。它对我国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外语教学随之提出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的改革已成为教学的核心。这种教改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同社会的需要紧密相关。  21世纪,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英语方面更要求学生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和高效率用英语进行交际。不同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完全不同的英语思维发展水
期刊
经常听到有老师反映: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这个实验很难做,实验步骤复杂,效果不明显,经常做不出来。本人收集了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这个实验的几种方法,每种方法都尝试了多次,简单地从实验材料、实验所需要的试剂、试验的步骤、试验所需要的时间,得出的DNA的量和实验效果等方面比较了这四种方法。怎样才能做到快、省时间、效果好呢?以下是本人得出的一些结论。    一、从实验材料比较    第一种方法就是课本上所
期刊
一、“已知”与“未知”的关系    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由“未知”到“知”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将“已知”转化为“他知”的过程。可以说,教师的“已知”和学生的“未知”的矛盾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教师的“已知”。所谓教师的“已知”,就是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钻研教材成了解决教师本身的“知”与“未知”的矛盾的过程。解决这个矛盾的主要方法就是熟读教
期刊
“物理难学”是很多同学在中学学习过程中发出的感叹。下面提出的四个建议,或许对同学们学好物理有所帮助。    一、勤于分析,注意观察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科学。它包括力现象、热现象、声现象、光现象、电和磁现象等。学习物理的目的,就是要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其中的规律,以便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注意观察周围的各种物理现象并积极思考,如课本中提出的问题、给出的图片、实
期刊
2007年高中将全面展开新一轮课改,课改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教育。无论从课程结构还是教学理念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化学作为科学领域的一个分支,更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实验内容、实验数量、实验呈现方式都令人耳目一新。对化学教师来说,如何实施新理念下的实验教学更是一个新的课题。在这里谈一下本人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化学实验观    新课标中化
期刊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如何针对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感到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
期刊
限流电路与分压电路是电学实验中控制电路的重要内容。为让学生真正理解限流电路与分压电路,笔者对学生进行如下引导:      一、限流电路和压电路    图a和图b分别是限流电路和压电路连接示意图。无论是限流还分压,都是对用电器(图中Rx)说的。即让滑动变阻器限制电源供给Rx的电流,让滑动变阻器分担电源加给Rx的电压。    二、确定限流电路和分压电路的一般原则    1、当Rx上的电流、电压不需要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