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肛管内超声在肛门直肠畸形(ARM)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8例肛门成形术后需进一步治疗的患儿,应用肛管内超声观察肛门括约肌形态及行肛门括约肌评分,并评价括约肌评分和肛门功能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肛管内超声评价显示,18例患儿中,肛门括约肌轻度受损9例(50.0%),中度受损2例(11.1%),重度受损7例(38.9%)。本组中有13例患儿为ARM肛门成形术后排粪失禁,术后失禁组与未失禁组括约肌受损评分分别为8.44 ± 1.94和2.00 ± 0.76(t = 9.195,P = 0.000)。剔除1例术后因切口感染行肠造瘘者,其余17例患儿括约肌受损评分与肛门功能评分呈正相关(r = 0.893,P = 0.000)。
结论肛管内超声可对肛门括约肌的形态和完整性进行评价,对进一步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