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如何落实课改,就生物学科而言,需认识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与本学科相适应的解决办法。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生物 素质教育 教师素质 创新
尽管我国开展素质教育已经多年,但是由于中考和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应试教育仍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素质教育往往流于形式。自2001年以来实行的新课程改革,其核心是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自学能力,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
就生物学科而言,《生物课程标准》要求生物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生物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生命科学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身体心理等素质;使学生了解人、自然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了解生命科学的发展与人类未来的关系,对全球性的人口、粮食、健康、能源、资源和环境等问题有一种正确的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以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具有较高的生命科学素质。新标准突出了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实验内容大大增加,特别是探究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索及思考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内容大大增加,这些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调查、资料搜集、信息获取,提高分析整理能力。但目前中学生物教学与此要求仍有差距,如在生物课堂上,仍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占统治地位:老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老师想的多,学生思考少;老师写的多,学生练的少。师生间缺乏相应的互动,学生间缺乏相应的交流,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被重视,侧重于生物学现象和事实的学习,学生往往孤立地记忆和掌握知识点,忽视了自己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很差。
鉴于这些现状,提出以下浅见:
一、加强师资配备,提高教师素质
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配齐生物教师和实验人员,加强对生物教师的培训,可组织暑期培训,也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远程培训。教师自身也应通过自学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养、教育素养、创新和科研素养以及学术素养等,使自己成为一个具备高尚道德修养、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技能、享有平和心态和自由心灵并拥有完善人格和良好个性的适应职业发展的人。
二、重视生物学实验,并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强化理论认识
生物科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验科学。纵观生物科学的发展历史,它的每项重大实验和发现同其实验技术是分不开的。通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所学知识更牢固,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更大兴趣。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生物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必要的补充,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三、注重教学方法
针对教学内容的差异,要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尝试新的方法和模式,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要重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使知识更加直观和生动。
四、关注创新教育
在中学生物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增加反映现代生物科技新进展的知识,如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等,让学生科学理解生物学科的性质和变化,进而形成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
参考文献
[1]胡明 李少毅 主编《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唐田 刘恩山 对北京初中学生“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知识水平的研究.《生物学通报》,2001(11):25-27。
[3]张迎春 汪忠 主编《生物学教学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生物 素质教育 教师素质 创新
尽管我国开展素质教育已经多年,但是由于中考和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应试教育仍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素质教育往往流于形式。自2001年以来实行的新课程改革,其核心是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自学能力,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
就生物学科而言,《生物课程标准》要求生物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生物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生命科学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身体心理等素质;使学生了解人、自然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了解生命科学的发展与人类未来的关系,对全球性的人口、粮食、健康、能源、资源和环境等问题有一种正确的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以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具有较高的生命科学素质。新标准突出了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实验内容大大增加,特别是探究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索及思考能力;二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内容大大增加,这些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调查、资料搜集、信息获取,提高分析整理能力。但目前中学生物教学与此要求仍有差距,如在生物课堂上,仍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占统治地位:老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老师想的多,学生思考少;老师写的多,学生练的少。师生间缺乏相应的互动,学生间缺乏相应的交流,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被重视,侧重于生物学现象和事实的学习,学生往往孤立地记忆和掌握知识点,忽视了自己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很差。
鉴于这些现状,提出以下浅见:
一、加强师资配备,提高教师素质
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配齐生物教师和实验人员,加强对生物教师的培训,可组织暑期培训,也可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远程培训。教师自身也应通过自学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养、教育素养、创新和科研素养以及学术素养等,使自己成为一个具备高尚道德修养、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技能、享有平和心态和自由心灵并拥有完善人格和良好个性的适应职业发展的人。
二、重视生物学实验,并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强化理论认识
生物科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验科学。纵观生物科学的发展历史,它的每项重大实验和发现同其实验技术是分不开的。通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所学知识更牢固,还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更大兴趣。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生物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必要的补充,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三、注重教学方法
针对教学内容的差异,要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尝试新的方法和模式,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要重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使知识更加直观和生动。
四、关注创新教育
在中学生物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增加反映现代生物科技新进展的知识,如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等,让学生科学理解生物学科的性质和变化,进而形成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
参考文献
[1]胡明 李少毅 主编《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唐田 刘恩山 对北京初中学生“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知识水平的研究.《生物学通报》,2001(11):25-27。
[3]张迎春 汪忠 主编《生物学教学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