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简述了农机技术培训的必要性,并针对目前农机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措施。
【关键词】农机 培训 教学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整个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农机技术培训始终贯穿于农机化实施的全过程,农民能否掌握好农机的操作使用和维修保养知识,直接影响农业机械化能否真正实现。然而,目前农机技术培训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必须提高农机技术培训工作水平,充分认识加强农机技术培训的必要性,以期促进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发展。
一、加强农机技术培训的必要性
(一)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拖拉机驾驶证申领与使用规定》《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规定,农机主管部门或农机监理机构不准举办或参与举办农机培训学校或培训班,实行农机培训社会化,拖拉机驾驶人员需提供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培训记录方可参加拖拉机驾驶证考试,因此,加强农机技术培训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充分体现。
(二)保障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通过学习和培训,切实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基本素质,才能提高驾驶操作水平,掌握农机安全生产常识,提高他们的守法意识、安全生产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自觉性得到提高,自愿接受管理,主动办理农机牌证、农业机械的年检和驾驶员年审等业务手续,消除农机事故隐患,保证良好的农机作业秩序和安全作业环境,提高了农机作业水平,保障了农机安全生产,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
(三)促进农机化发展
通过农机技术培训,农机手的作业水平得到了提高,从而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劳动生产率和农机的合理利用率,促进了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激发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农机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基础设施薄弱
讲授农机具的结构、使用、调整、维护和保养以现场教学为好。现场教学直观性好,学员摸得着,看得见,容易理解。然而,由于经费所限,培训教学设备基本不适应教学要求,教学设备老化,有相当部分农机校无教练机具、教学场所、教学模具,更谈不上电化教学,致使培训农机手以课堂教学为主。另外,由于农机学校的投入资金有限,致使学校经费不足,培训教师得不到进修学习的机会,不能及时更新知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业务理论知识,从而影响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培训内容滞后
农机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将农机新技术、新成果通过培训传播给农民,使之转化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生产力,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培训的内容要有新成果,农机的新成果重点是技术和机具两个方面。然而目前农机技术培训教材只注重于现有农业机械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技术、维修保养及过去的法律、法规、安全常识等知识的培训,而对需要推广普及的新机具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引导农民利用科技致富方面的培训内容偏少,从而降低农机技术培训对农民的吸引力,影响了农机推广工作,影响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三)培训方式单一
培训效果的好坏与培训方式和手段相关。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缺少必要的培训设施,目前农机技术培训只依靠书本和课堂说教,模式单一、方法简单生硬、内容枯燥,严重影响了培训质量。有些培训内容只有结合生产实际讲授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各种机具的使用、维护、调整、保养等技能,光凭理论授课是不够的,只有在生产实际中多次反复动手操作才能掌握过硬的操作技能。
三、加强农机技术培训的教学措施
(一)更新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
首先,培训的内容要有新成果,农机的新成果重点是技术和机具两个方面。无论是技术还是机具,应该着力于先进、适用、安全、环保、节能、高效等方面,而技术还应着力于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农机培训内容只有从以上几个方面着力,才能始终保持活力和生命力,才能实现农机培训的科学发展,而对传统的农机培训内容,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促进技术更新,推陈出新。其次,培训的方式必须要有新举措。可以采取定向委托培训、学用研培训、专家指导、农机流通企业、农机校一体化培训等形式,增强培训效果,提升技术水平,实现成果转化,促进整体提高。
(二)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在教堂里进行教学。理论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在教室里授课效果比较好,实践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在现场授课效果比较好。现场教学是为学生创设了学习情境,学生身临其境,具有直观性,实物感,有利于学员对意义的建构。例如,讲授国家有关农业机械化的政策在课堂讲授效果比较好,讲授农机具的调试、保养和维护在现场授课效果比较好。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提高农机技术培训质量,首先要强化农机培训教师队伍建设。要选拔有较高学历、较高技术水平,热爱农机教育事业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要组织教师参加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进修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实践能力。要应用人才竞争机制。同时,作为一个农机培训学校的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加强品德修养,决不能满足于现状、止步不前。要随时注意搜集和积累各种有关方面的资料,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利用一定时间制作教具,如绘制挂图,解剖零件,制作示教板、演示台,搜集各种零部件,编印一些农机科普小册子等。经常了解农机培训信息,掌握动态,密切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所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就是教师一边讲授,一边操作。这种教学方式,通常是在实验室或实训室进行。以拖拉机拆装为例,在进行拖拉机拆装时,教师一边讲授拖拉机的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工作过程、工作原理等,一边进行拆卸或组装。同时指导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拆卸或组装,这样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又如联合收割机结构比较复杂,操作比较难。开始学习联合收割机驾驶技术是在教练场进行的。但是,教练场条件与田间作业条件差别很大,因此,在教练场上练习一段时间后,还必须到田间实践。为了在收割时不损失粮食,开始时,可以让老驾驶员一边讲解,一边操作示范,直到学员完全掌握了收割技术时,才能让学员顶岗作业。
(五)采取实践技能与理论考试相结合的考核
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成绩占总成绩的70%以上,实践技能成绩所占比例不足30%,这是不合理的。对农机手的考核以实践技能考核为主,以理论考试为辅。一般情况下,实践技能性比较强的课程,只考核实践技能,不考理论知识。例如,联合收割机操作技能,只考核实际操作技能。对于有些机械的使用需要计算的,需要对相关知识进行考试。考试方式又分为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对于农机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等这类课程采取开卷考试。主要考核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采取闭卷考试。
(六)改善培训基地设施
争取各方资金投入,引进农机培训急需的教学设备,提供农机培训工作的硬件条件。只有具备良好的教学条件,配备齐全的基础设施,才能给学员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才能对学员产生吸引力。
总之,农机技术培训要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趋势,引进和推广先进农机装备和技术,通过培训,使先进农机装备和技术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使农机技术培训成为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农业生产水平的一种形式。
【参考文献】
[1]史晓亮,张立颖. 浅谈如何提高农机教学质量[J]. 农业装备技术,2009(4).
[2]张海玲. 当前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初探[J]. 河北农机,2010(4).
【关键词】农机 培训 教学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整个农机化发展过程中,农机技术培训始终贯穿于农机化实施的全过程,农民能否掌握好农机的操作使用和维修保养知识,直接影响农业机械化能否真正实现。然而,目前农机技术培训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必须提高农机技术培训工作水平,充分认识加强农机技术培训的必要性,以期促进农机技术培训工作的发展。
一、加强农机技术培训的必要性
(一)国家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拖拉机驾驶证申领与使用规定》《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规定,农机主管部门或农机监理机构不准举办或参与举办农机培训学校或培训班,实行农机培训社会化,拖拉机驾驶人员需提供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培训记录方可参加拖拉机驾驶证考试,因此,加强农机技术培训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充分体现。
(二)保障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通过学习和培训,切实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基本素质,才能提高驾驶操作水平,掌握农机安全生产常识,提高他们的守法意识、安全生产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自觉性得到提高,自愿接受管理,主动办理农机牌证、农业机械的年检和驾驶员年审等业务手续,消除农机事故隐患,保证良好的农机作业秩序和安全作业环境,提高了农机作业水平,保障了农机安全生产,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
(三)促进农机化发展
通过农机技术培训,农机手的作业水平得到了提高,从而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劳动生产率和农机的合理利用率,促进了劳动力转移,促进了农民增收,激发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农机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基础设施薄弱
讲授农机具的结构、使用、调整、维护和保养以现场教学为好。现场教学直观性好,学员摸得着,看得见,容易理解。然而,由于经费所限,培训教学设备基本不适应教学要求,教学设备老化,有相当部分农机校无教练机具、教学场所、教学模具,更谈不上电化教学,致使培训农机手以课堂教学为主。另外,由于农机学校的投入资金有限,致使学校经费不足,培训教师得不到进修学习的机会,不能及时更新知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业务理论知识,从而影响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培训内容滞后
农机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将农机新技术、新成果通过培训传播给农民,使之转化为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生产力,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培训的内容要有新成果,农机的新成果重点是技术和机具两个方面。然而目前农机技术培训教材只注重于现有农业机械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技术、维修保养及过去的法律、法规、安全常识等知识的培训,而对需要推广普及的新机具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知识以及引导农民利用科技致富方面的培训内容偏少,从而降低农机技术培训对农民的吸引力,影响了农机推广工作,影响农机化的快速发展。
(三)培训方式单一
培训效果的好坏与培训方式和手段相关。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缺少必要的培训设施,目前农机技术培训只依靠书本和课堂说教,模式单一、方法简单生硬、内容枯燥,严重影响了培训质量。有些培训内容只有结合生产实际讲授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各种机具的使用、维护、调整、保养等技能,光凭理论授课是不够的,只有在生产实际中多次反复动手操作才能掌握过硬的操作技能。
三、加强农机技术培训的教学措施
(一)更新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
首先,培训的内容要有新成果,农机的新成果重点是技术和机具两个方面。无论是技术还是机具,应该着力于先进、适用、安全、环保、节能、高效等方面,而技术还应着力于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农机培训内容只有从以上几个方面着力,才能始终保持活力和生命力,才能实现农机培训的科学发展,而对传统的农机培训内容,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促进技术更新,推陈出新。其次,培训的方式必须要有新举措。可以采取定向委托培训、学用研培训、专家指导、农机流通企业、农机校一体化培训等形式,增强培训效果,提升技术水平,实现成果转化,促进整体提高。
(二)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在教堂里进行教学。理论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在教室里授课效果比较好,实践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在现场授课效果比较好。现场教学是为学生创设了学习情境,学生身临其境,具有直观性,实物感,有利于学员对意义的建构。例如,讲授国家有关农业机械化的政策在课堂讲授效果比较好,讲授农机具的调试、保养和维护在现场授课效果比较好。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提高农机技术培训质量,首先要强化农机培训教师队伍建设。要选拔有较高学历、较高技术水平,热爱农机教育事业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要组织教师参加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进修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增强实践能力。要应用人才竞争机制。同时,作为一个农机培训学校的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加强品德修养,决不能满足于现状、止步不前。要随时注意搜集和积累各种有关方面的资料,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利用一定时间制作教具,如绘制挂图,解剖零件,制作示教板、演示台,搜集各种零部件,编印一些农机科普小册子等。经常了解农机培训信息,掌握动态,密切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所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就是教师一边讲授,一边操作。这种教学方式,通常是在实验室或实训室进行。以拖拉机拆装为例,在进行拖拉机拆装时,教师一边讲授拖拉机的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工作过程、工作原理等,一边进行拆卸或组装。同时指导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拆卸或组装,这样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又如联合收割机结构比较复杂,操作比较难。开始学习联合收割机驾驶技术是在教练场进行的。但是,教练场条件与田间作业条件差别很大,因此,在教练场上练习一段时间后,还必须到田间实践。为了在收割时不损失粮食,开始时,可以让老驾驶员一边讲解,一边操作示范,直到学员完全掌握了收割技术时,才能让学员顶岗作业。
(五)采取实践技能与理论考试相结合的考核
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成绩占总成绩的70%以上,实践技能成绩所占比例不足30%,这是不合理的。对农机手的考核以实践技能考核为主,以理论考试为辅。一般情况下,实践技能性比较强的课程,只考核实践技能,不考理论知识。例如,联合收割机操作技能,只考核实际操作技能。对于有些机械的使用需要计算的,需要对相关知识进行考试。考试方式又分为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对于农机安全管理、法律法规等这类课程采取开卷考试。主要考核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采取闭卷考试。
(六)改善培训基地设施
争取各方资金投入,引进农机培训急需的教学设备,提供农机培训工作的硬件条件。只有具备良好的教学条件,配备齐全的基础设施,才能给学员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才能对学员产生吸引力。
总之,农机技术培训要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趋势,引进和推广先进农机装备和技术,通过培训,使先进农机装备和技术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使农机技术培训成为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农业生产水平的一种形式。
【参考文献】
[1]史晓亮,张立颖. 浅谈如何提高农机教学质量[J]. 农业装备技术,2009(4).
[2]张海玲. 当前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初探[J]. 河北农机,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