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坚守不忘初心的陇原消防硬汉

来源 :消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ni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守初心,牢记职责;扎根红门,无怨无悔。
  玉树地震,他三天三夜没有合眼拖着疲惫的身躯带领搜救小组克服高原反应徒步行进,终在海拔4900米的雪山上救下被困的牧民;火灾现场,他不顾高温炙烤和建筑物随时倒塌的危险冲进火海救出13名被困者,危急时刻还将自己的空气呼吸器面罩让给老奶奶;训练场上,身为“铁教头”的他全然不顾膝关节劳损、双腿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突出的训练老伤,硬是承担了九个项目中五个项目的训练,只为给队员做好表率;《挑战不可能》节目镜头前的他,以高超的技艺,感人的故事,完成了“蒙眼切割铁板下灯泡上粗细不一的钢丝”的极限挑战……
  他就是甘肃消防救援总队战训处处长李海峰,一个原本普通的名字,在20年陇原消防生涯中,用一次次无悔的付出赋予这个名字新的价值,映照着这位红门硬汉的永恒初心。
  坚守初心,牢记职责;扎根红门,无怨无悔。
  玉树地震,他三天三夜没有合眼拖着疲憊的身躯带领搜救小组克服高原反应徒步行进,终在海拔4900米的雪山上救下被困的牧民;火灾现场,他不顾高温炙烤和建筑物随时倒塌的危险冲进火海救出13名被困者,危急时刻还将自己的空气呼吸器面罩让给老奶奶;训练场上,身为“铁教头”的他全然不顾膝关节劳损、双腿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突出的训练老伤,硬是承担了九个项目中五个项目的训练,只为给队员做好表率;《挑战不可能》节目镜头前的他,以高超的技艺,感人的故事,完成了“蒙眼切割铁板下灯泡上粗细不一的钢丝”的极限挑战……
  他就是甘肃消防救援总队战训处长李海峰,一个原本普通的名字,在20年陇原消防生涯中,用一次次无悔的付出赋予这个名字新的价值,映照着这位红门硬汉的永恒初心。
  敢为:抢险救援当先锋  服从命令是天职
  “作为一名消防队员,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危急时刻,应当首当其冲,救援现场就是挑战生命……”李海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李海峰始终奋战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三天三夜没有合眼的李海峰拖着疲惫的身体带领搜救小组,从玉树结古镇继续向西搜救被困牧民,在海拔4500米和4900米的两座雪山上发现了因地震受伤的丹周扎西夫妇和丹周文佳全家。他和战友们轮流背扶着扎西夫妇下山,送到救助站后,一刻也没有停留,又向南山挺进。
  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穿越可可西里陡峭险峻的雪山比蜀道还难。李海峰向组织立下军令状“一定从海拔4900米的南山上救出被困的牧民”,随后带领了一名战士向山顶走去。他们时而走在震落大石的缝隙中,时而走在雪山河旁的薄冰上,到半山腰时,就只能爬行了,稍有不慎就会滑落悬崖,只能每爬两步,就用随身携带的腰斧劈出一个台阶。经过长时间的爬行,他骨折尚未痊愈的右手,出现了明显的肿胀,山上的滚石伴着头晕、恶心、呕吐等高原反应时时向他们袭来,但他们毫不退缩,一步三喘气、五步一休息,艰难地向山顶爬去。经过2个多小时的爬行,在一个山坳里发现了牧民丹周文加全家,只见他家房屋倒塌,七口人蜷缩在空场院痛苦地呻吟。丹周文加见到他们,半坐起身子,激动地握住李海峰的手,泪流满面,说着听不懂的藏语,比划示意着地震给一家人带来的损失和伤情。他把随身携带的大衣披在伤者身上,简单包扎处理伤者,同时将方便面、饼干等食品送到他们手中充饥,背扶他们全家下山治疗。此时,李海峰他们也是又饥又渴,两腿发软,胸闷气短,一路上背背歇歇、走走停停。最终在历时6个多小时的艰难营救中,李海峰一行人充分发挥了甘肃消防“救援先锋队”的突击作用,在南北雪山上成功救出9名被困牧民。
  曾有人问:“你都当干部了,还冲在火场中那么拼命?”李海峰回答道:“干部更要当先锋。”2013年9月7日20时,白银支队119指挥调度中心接到报警,白银区永丰街一居民楼发生火灾,火势猛烈,急需救援。李海峰接到命令后火速赶赴现场,此时火势已处于猛烈燃烧阶段,浓烟通过建筑物窗户不断向外涌,明火已经烧化了窗户玻璃不断向外翻滚。有知情人报告多名人员被困,情况万分紧急。李海峰立即带领三名战士,全然不顾高温炙烤和建筑物随时倒塌的危险冲进火海。此时,浓烟弥漫着整个楼层,到处是黑漆漆一片,强光手电的光线显得是那么微弱,看不到他就用手摸,摔倒了,他再爬起来。搜寻到四层阁楼上,突然下面的火将整个楼板烧塌,稍有不慎就会葬身火海,他们只能踩在钢筋边框上,利用水枪边冷却边向前纵深推进,不慎脚下一滑,他整个人掉了下来,幸好有安全绳保护,被挂在半空中,然而这些吓不倒他,他说“与火斗我不怕”,再次抱起了水枪向前冲去。他搜救到被困的老奶奶时,发现她已经昏迷,于是将自己的空气呼吸器面罩让给了老奶奶。就这样之后他带领战士,顶着烈焰,一次又一次地在水枪的水流中穿梭着,在着火居民楼上又搜寻到13名被困者,并将他们成功救出。救援任务完成后他笑着说:“只要被困者安全了,我再累也是值得的。”
  躬行:率先垂范练精兵  群雁高飞头雁领
  群雁高飞头雁领。一向不甘示弱的李海峰常常告诫自己:作为一名消防战训业务干部,敢于叫响“跟我学、跟我做、跟我上”。2010、2011年连续两年被支队、总队抽调为大比武集训队教练员,为了给战士作表率,他自己又担任起了比武队员。他总是说:“训练不光是练战士,干部更要练练自己。”但作为年龄最大的队员,训练强度大、负荷重,往往让他吃不消,累得浑身酸疼,顾不上休息,身为“铁教头”的他全然不顾膝关节劳损、双腿静脉曲张、腰椎间盘突出的训练老伤,硬是承担了九个项目中的五个项目。
  在一次消防救助技术综合操训练中,李海峰不慎从独木桥上掉下,腿上被撕下来一块肉,血流不止,为了不影响其他项目的训练,他只进行了简单的包扎后就又投入到训练中,原本两周可以愈合的伤口由于汗水的浸泡一直没有愈合,直到参加比武大赛时仍用纱布紧紧裹住伤口。2014年李海峰带领总队56名入警大学生前往重庆参加全国实战化训练培训,在渝期间,他以抓住有特色的一流的甘肃集训队为训练目标,强化实战化练兵效果。为了带好队伍他要求学员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在每天40多度的高温下第一个组织训练,最后一个离开训练场,训练间隙和晚上还加操,对学员进行业务理论学习辅导,形成不间断训练、学习氛围,为此次培训打了下良好的基础。在学员多、器材少、驾驶员缺的情况下,他主动承担起维护保养训练器材的任务,同时还扮演着驾驶员的角色进行辅助训练。   在爱人临盆时,他依然将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培训当中,放弃了家庭,总是和爱人说着 “对不起”,决心用成绩回报总队,回报家人。在他的带领下甘肃总队学员三级岗位资格考试首次全员通过,实战化考核中理论、体能、业务考核成绩位于全国成绩榜首,受到了公安部消防局领导的一致好评,都称“甘肃集训队是管理最严,作风最好,成绩最突出的队伍”。2015年8月组织调李海峰到总队培训基地工作,他提出“服务基层、紧贴实战、善教育人、力求打赢”的培训理念,以培养消防合格人才为准绳,精心对全省各支队各岗位官兵进行基地化集中培训。他放弃了所有节假日休息,主动带好战士考军校、攻坚组、干部培训、新兵集训等34个培训班,培训人员累计达到4000余人,为全省培养优秀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官兵们个个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佩服地说道:“这就是我们部队的拼命三郎,心中的榜样!”2018年参加全国冬训、夏训考核取得全国第十名的好成绩,为甘肃总队增添了荣誉。
  博弈:比赛场上竞风流  分秒必争显英豪
  由于多年高强度的训练,李海峰先后6次骨折,双腿也出现了在他这个年龄很少发生的静脈曲张,腰痛更是时时伴随着他!但面对伤病,这个消防警营中的铁血男儿并没有退缩,硬是凭着一股敢打大仗、敢打硬仗的韧劲,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各种消防业务大赛中频频获奖。
  2005年全省特勤业务大比武中夺得全省第一名;2010年9月,甘肃省“打造消防铁军”比武中,李海峰带领白银支队参赛队勇夺5个项目的4个单项第一、1个单项第二,夺得团体第一名;2011年8月23日“全国首届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比武中, 他与全国31个总队的775名消防健儿进行了激烈角逐,最终“百米梯次进攻操”夺得全国第十名,为甘肃消防争得了可贵的荣誉。2011年 12月8日,李海峰在上海音乐大厅用精湛的绝技再次证明了自己业务实力,成为中国达人秀比赛栏目中的第一个“消防达人”。2012年在全省基层指挥员业务比武中,有一次训练闯关答疑操快速翻越障碍板时,不慎从障碍板上摔下,左脚第五跖骨骨折,腿上再次打上了厚厚的石膏,不能继续训练,可他说“我虽然脚骨折了但可以用手做示范”。在以后的训练日子里,操场上总能看到拄着拐杖、哑着嗓子的李海峰。40天不到他去掉了石膏,一瘸一拐的投入到训练中。32岁的他再次加入了全省大比武的队伍,最终以坚强的毅力、过人的技能,夺得了两个项目第一。2019年,他再一次全身心投入总队“四会”教员培训工作中。赛场上他英姿飒爽,凭借着坚韧的毅力,他不但赢得了荣誉,更为打造全省消防尖兵树立了标杆,成为大家心目中的“铁教头”。
  亲民:情洒驻地树形象  人民子弟为人民
  “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近年来,李海峰带领的指战员与路街道办、特殊教育(聋哑)学校等十多家单位建立了双拥共建关系。他经常说:“什么时候通过我的努力能造福百姓,那就是我的梦想。”
  碾沟村位于甘肃白银市靖远县双龙乡政府北面约20公里的大山深处,全村81户480人,该村由于地处黄土高坡干旱少雨,旱地全部置荒,水浇地仅靠村边的一眼山泉水灌溉。每逢高温干旱天气时,大量枣树、梨树便因缺水而受旱,最干旱的时候百姓喝不上一口水。而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3月由于灌溉需求量减少,近3万立方米的山泉水白白流失,“建蓄水池是他们全村多年的梦想”。 2013年4月11日,李海峰带着碾沟村480名父老乡亲的梦想,参加了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大型公益节目。李海峰通过多年灭火救援练成了一项消防绝技,现场表演了“蒙眼利用无齿锯切割灯泡上零距离的铁丝”,震撼了300名梦想观察团,真实讲述了碾沟村村民用水难的现状,感动了现场观众和梦想大使,以288高票得到了网易和梦之蓝公司捐赠的25.9万元助梦基金,成功圆梦。2013年12月,李海峰为碾沟村修建了30000立方米的蓄水池,解决了当地百姓因干旱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问题,村民们个个都夸他是“人民的好儿子”。
  在白银支队任职期间,他带领指战员向社会开放消防站达105次,深入学校开展消防演练156次,带领指战员为驻地群众义务取钥匙189次,清运垃圾4000余吨,为贫困山区和失学儿童赠书捐物累计金额达30000余元,义务送水30000余吨,以实际行动塑造了亲民爱民的消防卫士的良好形象。
  非凡:挑战极限无止境  豪情壮志显声威
  “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李海峰同志始终把刚入伍的第一句话牢记在心,做在日常。多年的训练、救援经历让他练就了全国独一的救援破拆技术利用无齿局盲切,并通过这一技术运用到训练、救援一线,有效地挽救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1)大型励志节目《挑战不可能》栏目组2017年发邀请函邀请李海峰,寻找身怀绝技挑战者,希望能通过李海峰参加节目来展现当代消防人的风采,讲述人类挑战极限,超越自己、挑战自我的故事,传播正能量。
  在《挑战不可能》前期录制期间,他坚持训练每天20公里长跑,俯卧撑、立卧撑、仰卧起坐、深蹲起,坚持做4个200,通过训练强化自己的体能、技能、心理。没有训练场地,就在道具加工厂自己训练切割技术,器材坏了自己做,装备坏了自己修,和道具厂工人一起吃大锅饭、睡大通铺,感冒、中暑了自己抗,克服了各种困难。在节目正式录制过程中,李海峰以精湛的技艺最终挑战成功,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高度赞扬。节目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各大媒体对李海峰的挑战成功进行特别专题报道,李海峰也成为了“消防网红”。 11月中央电视台再次发来了邀请函,邀请李海峰参加年度总决赛,终极挑战难度更高,“蒙眼切割铁板下灯泡上粗细不一的钢丝”,对于李海峰来说挑战的就是极限,更是一次全新的面对,技术要求空前。11月11日总决赛开始,最终李海峰顶住了压力,挑战了这一绝对的不可能,创造了奇迹,再次挑战成功,现场评委观众为他欢呼,评委王力宏特地为李海峰颁发了荣誉勋章,并挺进了年度国际十强,进入了终极荣誉殿堂,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了当代消防人的本色,为全国消防队伍赢得了荣誉,在红门树立起了新的丰碑。
  20年坚守,李海峰一路拼搏奋进,无不证明着对卓越梦想的追求,他说作为一名消防人,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应当立足本职干出成绩,精通业务技能献身职责使命,要勇于接受挑战,不断提升挑战,“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时刻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挥自身对队伍、对社会的最大价值。
  入伍20年,李海峰始终不忘初心,牢记职责,扎根基层,无怨无悔,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奉献的昂扬斗志投身于部队建设之中,无悔付出,诠释了一名一线共产党员的风采,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李海峰同志先后荣立二等功5次,三等功5次,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被中共中央政法委评为“全国优秀党员干警”,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消防局评为“全国训练标兵”,被甘肃省评为“我最喜爱的十大优秀人民警察”,并授予五四青年奖章,是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唯一的党代表。
  “千琢璞为玉,百炼铁成钢”,李海峰以铁心向党的信念、铁血为民的赤诚,把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投身于工作一线,以铁骨铸剑的行动、铁胆攻坚的技能,不忘初心,把青春献身于伟大的消防事业,用肩负的使命、坚定的信念维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将人生挑战的誓言镶嵌在革命前行的道路上,用生命谱写着“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新篇章。
  (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宣教中心 刘瑞瑞)
其他文献
栏目主持:许传升。本文为“让消防员安全回家”公益计划成果,文章翻译自多明戈斯·泽维尔·维加斯主编的《近年来欧洲森林火灾有关事故》。  前言  克罗地亚属于森林火灾风险较高的欧洲国家,其有组织地进行灭火的历史已有144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直到2007年为止,都没有出现过大量伤亡的消防事故记录。2007年8月30日发生的科纳提事故是克罗地亚有史以来最大的消防事故。共12名职业或志愿消防员在此次事
期刊
“加油,加油……”一场别开生面的消防技能大比武近日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商圈的花市消防中队院内举行,东花市街道辖区内16个微型消防站派出代表队参加了本次技能竞赛。  据介绍,本次消防技能竞赛活动是由北京东花市街道办、东城区应急管理局和东城区消防救援支队联合主办,组织本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北京市“防风险 保平安 迎大庆”消防安全执法检查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议精神,为新中国成立
期刊
栏目主持:许传升。本文为“让消防员安全回家”公益计划成果,文章翻译自多明戈斯·泽维尔·维加斯主编的《近年来欧洲森林火灾有关事故》。  2000年9月17日凌晨6:57,大约在日出前10分钟,在科西嘉岛北部一个相对较小的切口山谷的底部附近发生了火灾。该山谷从一条沿海公路旁开始,朝东北方向上升近200米,在距离约700米处形成一个山脊,将它与另一个在东北方向急剧下降的山谷分隔开来。山谷照片如图1所示,
期刊
近日,由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组织的“媒体记者消防行”宣传活动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圆满落下帷幕。十天来,来自《消防界》杂志、央视网、中新社、甘肃电视台、甘肃新闻综合广播、今日头条、中国甘肃网等主流媒体记者组成的“媒体记者消防行”新闻采访团深入红门,走进酒泉、张掖、金昌、平凉、临夏州的消防救援支队,围绕岗位练兵、“蓝盾”消防安全行动和政治教育、后勤保障等队伍发展建设等内容,与消防指战员们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亲
期刊
中等身材、相貌平平,乍一看,这个老班长和普通人没啥两样,然而他的工作成绩却分外亮眼。2018年,以34岁“高龄”带领所在班参加总队建制班比武一举夺魁;身为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第一批消防队员,参与扑救大大小小30余次森林火灾,执行抢险救援任务十余次;作为支队消防龄最长的老班长,他带出了一批又一批消防“尖兵”和王牌驾驶员……  近日,正值森林消防队伍2019年度开训之际,南平市森林消防支队南平大队班长郑
期刊
我们常常听到“旅游达人、管理达人、数字达人、英语达人、健身达人”......而我们管这篇文章的主人公马克祥叫“献血达人”,小编听到这个故事也是不由的一个大拇指给他点赞!  1988年3月,马克祥出生于黑龙江省嫩江县一个叫英山村的偏远村庄,高中以前的他就蜗居在那里。村子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却有着一份独特的静谧和安详,他说上大学以前根本没去过大城市,这里就是他的全部。  2007年对他来说是个转折点
期刊
朱哲春,女,汉族,1982年1月25日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2005年8月进入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消防大队工作至今,一直担任大队内勤。如今一晃十四载,曾经在防城消防大队任职的部分领导干部已经转业,消防战士换了一批又一批,大队的文职雇员从一人发展到现在的十人,期间走了无数,只有她真正留下了。虽然她从未出过警,上过火场,握过水枪,没有获得过丰功伟绩,但她有着良好的敬业观,更有着强烈的事业责任心和过硬
期刊
受得了高温火场,禁得住60斤的装备,拿得动冒火的煤气罐……他们就是消防员。日前,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消防员招录结束,不少人向往“救人水火”的职业。那么,在柳州当消防员是怎样的体验?  报喜不报忧:受伤三月未告诉家人  差不多2斤重的消防头盔,约8斤重的灭火战斗服,约20斤重的空气呼吸器……再加上消防手套、呼救器、腰斧、救生绳、消防胶靴等,要进入火场首先就得穿上约60斤的装备,一手提一盘16斤消防
期刊
廖嘉斌,男,汉族,1994年11月出生,福建三明人,中共党员,2012年12月加入消防队伍,现任漳州平和消防大队小溪中队一班班长兼执勤车驾驶员。加入消防队伍以来,被评为“优秀士兵”2次、记嘉奖2次,2018年被评为漳州支队攻坚组复训队“优秀学员”。2019年2月,廖嘉斌因在各项工作中表现突出,荣获个人三等功。  “不在该吃苦的年龄选择安逸”是廖嘉斌的座右铭。从消防兵到现在的三级消防士,消防已经在廖
期刊
从求学之路到参军之旅,从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到甘肃舟曲泥石流抗洪抢险再到潍坊寿光抗洪救灾,从地方青年到消防滅火救援的战斗一线再到现在的119生命线上的平安守护者。我,一路走来,初心未改。  我出生在沂蒙革命老区的一个农村,家境贫寒,可以说是吃百家饭长大的,靠亲朋好友的帮助,顺利的读完了小学、初中和高中。2006年9月,我很荣幸,在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下和大学老师的帮助下,我能够继续读大学。  读大学期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