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从课程理念看优良教学状态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促使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具体的教学行为,对课堂教学状态的评估也应如此。《语文课程标准》在以下方面对教师提出了要求。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学生略读和浏览,具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努力吸收人类进步文化的营养。能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能自主写作、自由写作、有创意的表达。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2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也是语言的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4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密切语文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语文教学的生活意义和生活的教育意义。
由上可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理念相比于传统观念已有了巨大的改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对课堂教学状态的评价也应注重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并取得相应的教学实效。
二、影响优良教学状态创设的因素
现实中,影响优良教学状态创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里就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方面作一简单分析。
1教师方面
时代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转变角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在现实中,教师放不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教学理念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学行为又迟缓于理念的更新。再加上教师与学生在年龄、知识结构、兴趣、阅读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些都影响着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也使教师难以转变角色和介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此外,教师还受到分数与教材的制约,难以放开手脚进行教学,进而影响课堂教学良好状态的创设。
2学生方面
学生间个体的差异是巨大的,这种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如性格、品质、知识素养、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学习能力与基础、思维习惯、意志毅力、处世态度、生活环境等,所有这一切都影响着学生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影响着班集体的建设,同时也影响到课堂教学气氛。另外,课业的负担、升学的压力使学生举步维艰,学习观念的错误使学生缺乏动力,品格的缺失使学生缺乏紧迫感、责任感,师生关系的生硬使师生间缺乏信任,所有这一切,都影响着教学的顺畅进行。
3教学环境方面
人文环境的缺失、教学手段的落后及其形式化、简单机械化、教学内容的枯燥、教学实践活动的缺少、教学活动范围的狭窄等均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也影响着教学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三、优良教学状态创设的途径
教学状态一般特指课堂里的教学状态,它对教师教学观念及其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较高。但在时代的推动下,教师一定能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转变角色;随着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教师也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教师临场处理问题的能力也能不断的提高。因此,要创设优良的教学状态,在教师方面可以不必多加干涉,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必定能够通过教师的自身努力去解决。而学生方面的问题也不必过多担心,可以通过教师、学校的努力来解决。所以,要创设优良的教学状态,必须在教学环境方面多下苦工。
就语文这一学科而言,课堂教学优良状态的创设决不能仅仅寄希望于课堂教学,而应把相当的精力花在课堂教学之外,花在努力挖掘教学资源上,花在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策略研究上。具体来说,在优良教学状态的创设上还可做如下尝试。
1创设优良班集体和校园文化环境
学生广博的见闻和丰厚的阅读积累,能增加课堂的厚度,拓展课堂的学习空间,丰富课堂内容,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审美情趣。而浓郁的读书氛围就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动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应努力建设一个以“读书为荣,不读书为耻”为核心观念的班集体和校园氛围,以集体的舆论来调控每一位学生,让集体成为人的精神、人的个性的一汪活水。每个人想在集体眼里成为好人的愿望越强烈,他对集体的教育敏感性就越大。对此,教师应该投注精力,尽可能地努力培养每一位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再以此促进更广泛的阅读。但教师应该注意,不能忽视任何一位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因为只有健康的生机勃勃的小溪、泉水和水滴才能汇集成大海,如果这些小溪污染了,大河就会成为一潭臭水。
2优化师生关系,善用教师期待
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师生感情,增进相互了解,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样的,良好的同学关系也能增进同学情谊,更好的进行合作学习,减轻学生间因为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在建立这种和谐关系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博览群书的教师形象刺激学生阅读欲望,以教师、优秀学生的阅读行为改造周围阅读环境,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增强阅读的动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契机,设法使学生的阅读与课堂学习衔接起来,增强学生阅读的热情。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当教师对学生所要达到的心理、智力、知识、能力、行为状态或变化有着某种预先的设定时,教师的这种内在主观倾向往往反映在某种外在行为上,从而给学生造成某种特定的心理环境,影响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学业成绩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在阅读内容、范围、作文风格等方面的强烈期待,这将有利于调节学生的阅读结构,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作文风格,从而培养出一个个具有鲜活个性风格的人。
3发展思维,使课堂成为思想王国
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的闪烁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闪现学生求知、求新等思维品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教学才能活起来。而这一切,都有赖于学生的思想、精神这块土壤。思想苍白、精神贫乏的人,永远不可能有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有一个‘思想的王国’的时候,学校才能成其为学校。而如果在学校里充斥着一种思想贫乏、死扣书本的气氛,如果知识像浪潮般接连涌来……那么,这种知识很少进入个人和集体的精神生活,于是就很难谈得上什么和谐的教育了。”因此,教师应该努力使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碰撞的阵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教学目标。
4挖掘教育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是开放的教学。新《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内容、范围提出了更改的要求。所以,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语文教学资源,如自然山水、人文景观、广播电视等等,以此开阔学生视野。对此,教师可以开设第二课堂,或者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完善语文知识结构,丰富语文积累。总之,有了广阔社会这一“源头活水”,也一定会有“清澈”的语文课堂教学。
5建立竞争机制,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的态度、习惯、动机等都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影响着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源于个体的内在需要、内部唤醒状态。需要的形成和转化是有效培养个体内在需要的主要途径。每个学生都有融入集体、获得尊重、体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努力使这种愿望成为前进的动力,进而变成具体的行动,这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建立学习小组间互相竞争的机制,建立小组内部“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同伴关系,这能有力地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合作,共同探讨,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培养协作精神。
6完善评价机制,发挥其调控能力
良好的评价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应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调控能力。有心理学家指出:考核的动机力量,更多的在于失败的威胁,而不在于成功的希望。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失败的威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过,在应用中应把握好分寸,不应让学生一直遭受失败,使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
优良的教学状态是广大教师孜孜以求的教学境界。达到这一教学境界的途径还有很多,如采取改进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等途径,均有利于创设优良的教学境界。不过,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途径,都应遵循一个原则,即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此外,若只在课堂内部动脑筋,路可能越走越远,越走越窄,难以进一步唤起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可以带动课外的自觉学习,同样,丰富的课外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勤奋刻苦的意志毅力等素养,也能大大地促进优良教学状态的形成。因此,应努力拓宽通向课堂、通向学生的途径,把建设优良教学状态的路走得更宽更扎实。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促使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具体的教学行为,对课堂教学状态的评估也应如此。《语文课程标准》在以下方面对教师提出了要求。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学生略读和浏览,具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引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努力吸收人类进步文化的营养。能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能自主写作、自由写作、有创意的表达。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2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语文教学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也是语言的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4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密切语文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语文教学的生活意义和生活的教育意义。
由上可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理念相比于传统观念已有了巨大的改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对课堂教学状态的评价也应注重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并取得相应的教学实效。
二、影响优良教学状态创设的因素
现实中,影响优良教学状态创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里就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方面作一简单分析。
1教师方面
时代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转变角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在现实中,教师放不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教学理念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教学行为又迟缓于理念的更新。再加上教师与学生在年龄、知识结构、兴趣、阅读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些都影响着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也使教师难以转变角色和介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此外,教师还受到分数与教材的制约,难以放开手脚进行教学,进而影响课堂教学良好状态的创设。
2学生方面
学生间个体的差异是巨大的,这种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如性格、品质、知识素养、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学习能力与基础、思维习惯、意志毅力、处世态度、生活环境等,所有这一切都影响着学生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影响着班集体的建设,同时也影响到课堂教学气氛。另外,课业的负担、升学的压力使学生举步维艰,学习观念的错误使学生缺乏动力,品格的缺失使学生缺乏紧迫感、责任感,师生关系的生硬使师生间缺乏信任,所有这一切,都影响着教学的顺畅进行。
3教学环境方面
人文环境的缺失、教学手段的落后及其形式化、简单机械化、教学内容的枯燥、教学实践活动的缺少、教学活动范围的狭窄等均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也影响着教学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三、优良教学状态创设的途径
教学状态一般特指课堂里的教学状态,它对教师教学观念及其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较高。但在时代的推动下,教师一定能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转变角色;随着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教师也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教师临场处理问题的能力也能不断的提高。因此,要创设优良的教学状态,在教师方面可以不必多加干涉,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必定能够通过教师的自身努力去解决。而学生方面的问题也不必过多担心,可以通过教师、学校的努力来解决。所以,要创设优良的教学状态,必须在教学环境方面多下苦工。
就语文这一学科而言,课堂教学优良状态的创设决不能仅仅寄希望于课堂教学,而应把相当的精力花在课堂教学之外,花在努力挖掘教学资源上,花在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的策略研究上。具体来说,在优良教学状态的创设上还可做如下尝试。
1创设优良班集体和校园文化环境
学生广博的见闻和丰厚的阅读积累,能增加课堂的厚度,拓展课堂的学习空间,丰富课堂内容,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审美情趣。而浓郁的读书氛围就能激发学生的读书动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应努力建设一个以“读书为荣,不读书为耻”为核心观念的班集体和校园氛围,以集体的舆论来调控每一位学生,让集体成为人的精神、人的个性的一汪活水。每个人想在集体眼里成为好人的愿望越强烈,他对集体的教育敏感性就越大。对此,教师应该投注精力,尽可能地努力培养每一位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再以此促进更广泛的阅读。但教师应该注意,不能忽视任何一位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因为只有健康的生机勃勃的小溪、泉水和水滴才能汇集成大海,如果这些小溪污染了,大河就会成为一潭臭水。
2优化师生关系,善用教师期待
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师生感情,增进相互了解,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样的,良好的同学关系也能增进同学情谊,更好的进行合作学习,减轻学生间因为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在建立这种和谐关系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博览群书的教师形象刺激学生阅读欲望,以教师、优秀学生的阅读行为改造周围阅读环境,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增强阅读的动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契机,设法使学生的阅读与课堂学习衔接起来,增强学生阅读的热情。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当教师对学生所要达到的心理、智力、知识、能力、行为状态或变化有着某种预先的设定时,教师的这种内在主观倾向往往反映在某种外在行为上,从而给学生造成某种特定的心理环境,影响学生的心理成长和学业成绩的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在阅读内容、范围、作文风格等方面的强烈期待,这将有利于调节学生的阅读结构,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作文风格,从而培养出一个个具有鲜活个性风格的人。
3发展思维,使课堂成为思想王国
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的闪烁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闪现学生求知、求新等思维品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教学才能活起来。而这一切,都有赖于学生的思想、精神这块土壤。思想苍白、精神贫乏的人,永远不可能有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有一个‘思想的王国’的时候,学校才能成其为学校。而如果在学校里充斥着一种思想贫乏、死扣书本的气氛,如果知识像浪潮般接连涌来……那么,这种知识很少进入个人和集体的精神生活,于是就很难谈得上什么和谐的教育了。”因此,教师应该努力使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碰撞的阵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教学目标。
4挖掘教育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是开放的教学。新《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内容、范围提出了更改的要求。所以,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语文教学资源,如自然山水、人文景观、广播电视等等,以此开阔学生视野。对此,教师可以开设第二课堂,或者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完善语文知识结构,丰富语文积累。总之,有了广阔社会这一“源头活水”,也一定会有“清澈”的语文课堂教学。
5建立竞争机制,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的态度、习惯、动机等都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影响着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源于个体的内在需要、内部唤醒状态。需要的形成和转化是有效培养个体内在需要的主要途径。每个学生都有融入集体、获得尊重、体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努力使这种愿望成为前进的动力,进而变成具体的行动,这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建立学习小组间互相竞争的机制,建立小组内部“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同伴关系,这能有力地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合作,共同探讨,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培养协作精神。
6完善评价机制,发挥其调控能力
良好的评价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应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调控能力。有心理学家指出:考核的动机力量,更多的在于失败的威胁,而不在于成功的希望。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失败的威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过,在应用中应把握好分寸,不应让学生一直遭受失败,使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
优良的教学状态是广大教师孜孜以求的教学境界。达到这一教学境界的途径还有很多,如采取改进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等途径,均有利于创设优良的教学境界。不过,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途径,都应遵循一个原则,即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此外,若只在课堂内部动脑筋,路可能越走越远,越走越窄,难以进一步唤起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可以带动课外的自觉学习,同样,丰富的课外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勤奋刻苦的意志毅力等素养,也能大大地促进优良教学状态的形成。因此,应努力拓宽通向课堂、通向学生的途径,把建设优良教学状态的路走得更宽更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