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在境内设立的国家级特殊经济区域,应由国家立法予以保障,但基于国家立法需要实践前提等因素,国务院要求“上海市要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与试点要求相适应的试验区管理制度”,为此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都高度重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的制定工作,并将其列为今年上海法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使命明确,为自贸试验区建设和发展构建制度框架
自贸试验区建设是一项国家战略,作为我国大陆地区设立的第一个真正与国际接轨的自由贸易园区,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不仅承担着中国主动适应和对接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及变化的重要举措,更重要的是肩负着我国在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可见上海承担这项立法工作使命光荣,责任巨大。为此,自贸试验区立法着力达到两大目的:一是根据自贸试验区的定位和特点,建立一个涵盖管理体制、投资贸易、金融税收、综合监管等方面总体的制度,可以说是自贸试验区的“基本法”;二是按照国家要求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通过立法进一步凝炼固化下来。
需求导向,明确自贸试验区建设对地方法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
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发展和制度创新需要法制保障。为保障改革试点的顺利推进,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已分别发布决定,在自贸试验区内暂时调整实施3部法律、15部行政法规、3部国务院文件的相关规定。在上海市层面,市人大常委会去年发布了《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实施本市相关地方性法规规定的决定》,市政府也出台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但半年多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无论是调整对象范围还是法律效力位阶,现行规范已不能满足自贸试验区的发展需要。为此,从自贸试验区的特殊性和试验性出发,以需求为导向,本次立法主要对接自贸试验区建设面临的三大目标任务:一是自贸试验区自身建设的立法需求,如通过法规授权建立区域统筹的高效管理体制,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和行政处罚权;二是投资贸易领域及相关领域制度创新的需求,如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探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三是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衔接的立法需求,如规定了公平竞争、行政透明度、投资者权益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等国际投资贸易规则中的核心内容。
问题导向,努力破解自贸试验区立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国务院虽然通过总体方案授权上海进行地方立法,但由于自贸试验区条例是一个综合性的多任务立法,涉及面广、量大,而且缺乏国内外成熟模式的直接借鉴,因此法规起草的难度相当大。例如,国家事权的地方立法如何表达。海关、金融、外贸、税收等事项都属于中央专属立法权限,而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开放,无论是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还是金融创新等恰恰又都是国家要求的自贸试验区改革的重点内容,如何把握两者关系是一大问题。又如,中央各部委为支持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出台了许多政策,这是自贸试验区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开放的重要依据,一些重要政策是国家赋予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独有政策,可以说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但政策由于其内容可改变、可调整因素大,不具有稳定性,且政策语言与法言法语体系不统一,如何取舍调整又是立法面临的一大问题。为此,法规以有利于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出发点,起草过程中针对问题,反复征求各方意见和不断统一思想,最终求得共识,在地方立法的条款中既突出“按照国家规定”,又强调“上海负责实施”的内容表述。
积极作为,举全市之力营造自贸试验区良好的法治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年初全国人代会上海团审议时对自贸试验区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新形势下改革开放必须在制度创新方面建设高地,正所谓居高声自远”,制定有关地方性法规,对自贸区建设可谓具有意义重大。为此,市政府专门组建了法规起草小组,艾宝俊副市长直接领导,全市政府委办局、中央在沪单位等46家单位共同参与。尽管法规草案制定过程非常短,历时仅3个月,但在全市各方面全力配合、通力协作下,整个起草过程开展得十分高效有序,既广泛听取了企业、协会、研究院所、专家学者等各方面意见,又经过多轮专题会议的讨论,数十易其稿,最终形成《条例(草案)》提交常委会审议。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为了确保这项重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市人大财经委、常委会法工委等部门提前介入,全程参与法规的起草工作。在立法调研中,人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立法的主导作用,与政府部门同步开展各有侧重的调研。如,通过形式多样的实地调研,与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立法联动,赴深圳、珠海、天津等开发区的考察学习等,将汇总收集来的各方面意见及时反馈起草部门。又如,发挥代表优势,将人代会代表所提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议案和书面意见与起草部门进行充分研究和沟通,帮助共同提高立法质量。
4月22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十二次会议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相信进一步充实完善的条例必将为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和法制保障。
使命明确,为自贸试验区建设和发展构建制度框架
自贸试验区建设是一项国家战略,作为我国大陆地区设立的第一个真正与国际接轨的自由贸易园区,自贸试验区的建设不仅承担着中国主动适应和对接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及变化的重要举措,更重要的是肩负着我国在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可见上海承担这项立法工作使命光荣,责任巨大。为此,自贸试验区立法着力达到两大目的:一是根据自贸试验区的定位和特点,建立一个涵盖管理体制、投资贸易、金融税收、综合监管等方面总体的制度,可以说是自贸试验区的“基本法”;二是按照国家要求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制度,通过立法进一步凝炼固化下来。
需求导向,明确自贸试验区建设对地方法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
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发展和制度创新需要法制保障。为保障改革试点的顺利推进,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已分别发布决定,在自贸试验区内暂时调整实施3部法律、15部行政法规、3部国务院文件的相关规定。在上海市层面,市人大常委会去年发布了《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实施本市相关地方性法规规定的决定》,市政府也出台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办法》。但半年多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无论是调整对象范围还是法律效力位阶,现行规范已不能满足自贸试验区的发展需要。为此,从自贸试验区的特殊性和试验性出发,以需求为导向,本次立法主要对接自贸试验区建设面临的三大目标任务:一是自贸试验区自身建设的立法需求,如通过法规授权建立区域统筹的高效管理体制,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和行政处罚权;二是投资贸易领域及相关领域制度创新的需求,如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探索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管理;三是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衔接的立法需求,如规定了公平竞争、行政透明度、投资者权益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等国际投资贸易规则中的核心内容。
问题导向,努力破解自贸试验区立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国务院虽然通过总体方案授权上海进行地方立法,但由于自贸试验区条例是一个综合性的多任务立法,涉及面广、量大,而且缺乏国内外成熟模式的直接借鉴,因此法规起草的难度相当大。例如,国家事权的地方立法如何表达。海关、金融、外贸、税收等事项都属于中央专属立法权限,而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开放,无论是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还是金融创新等恰恰又都是国家要求的自贸试验区改革的重点内容,如何把握两者关系是一大问题。又如,中央各部委为支持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出台了许多政策,这是自贸试验区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开放的重要依据,一些重要政策是国家赋予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独有政策,可以说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但政策由于其内容可改变、可调整因素大,不具有稳定性,且政策语言与法言法语体系不统一,如何取舍调整又是立法面临的一大问题。为此,法规以有利于自贸试验区建设为出发点,起草过程中针对问题,反复征求各方意见和不断统一思想,最终求得共识,在地方立法的条款中既突出“按照国家规定”,又强调“上海负责实施”的内容表述。
积极作为,举全市之力营造自贸试验区良好的法治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年初全国人代会上海团审议时对自贸试验区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新形势下改革开放必须在制度创新方面建设高地,正所谓居高声自远”,制定有关地方性法规,对自贸区建设可谓具有意义重大。为此,市政府专门组建了法规起草小组,艾宝俊副市长直接领导,全市政府委办局、中央在沪单位等46家单位共同参与。尽管法规草案制定过程非常短,历时仅3个月,但在全市各方面全力配合、通力协作下,整个起草过程开展得十分高效有序,既广泛听取了企业、协会、研究院所、专家学者等各方面意见,又经过多轮专题会议的讨论,数十易其稿,最终形成《条例(草案)》提交常委会审议。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为了确保这项重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市人大财经委、常委会法工委等部门提前介入,全程参与法规的起草工作。在立法调研中,人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立法的主导作用,与政府部门同步开展各有侧重的调研。如,通过形式多样的实地调研,与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立法联动,赴深圳、珠海、天津等开发区的考察学习等,将汇总收集来的各方面意见及时反馈起草部门。又如,发挥代表优势,将人代会代表所提关于自贸试验区建设的议案和书面意见与起草部门进行充分研究和沟通,帮助共同提高立法质量。
4月22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十二次会议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相信进一步充实完善的条例必将为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和法制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