嘈杂生活中的人性悲鸣

来源 :当代小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qayxgfl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常岁序皆盛筵
  张 敏 张丽军
  爱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但在当下我们绝少去歌颂爱的动人,作家的笔触开掘着爱的另一副模样:在生活中爱被物化、被不断衡量,亲人、爱人之间日日讨价还价,遮蔽了亲情、爱情的本来面目。在《湖畔》(王天丽《滇池》,2016年第7期)中,主人公苏安因为“拖到这个年纪,还没有一个正式的男友”而被母亲安排着去相亲。母亲与“没出息”的画家父亲离异后与一个退休的部队首长结婚,期间对我不闻不问。突如其来的相亲让苏安有些尴尬与陌生。作家细致地刻画着这位母亲的种种行为细节:六年没有见到苏安的母亲,不是以一个母亲想念久别重逢的女儿的姿态早起去车站迎接女儿,而是打发司机去接苏安。等到苏安第一次到了母亲家,母亲却是刚刚起床的样子。而母亲见到苏安,打量着她“急切地像一个贪婪的商人要确认到手的一件珠宝,她在估算苏安的价值”。在母女久别重逢的场面中,这些细节默默昭示着“爱”的虚无,隐隐指向着一个晦暗的收尾。在母亲与部队首长的争执中作家赤裸地呈现着这次相亲的目的,在张叔说出“和一个瘸子相亲你也想得出”,质疑母亲“你是为女儿着想吗,你这是给自己找饭票”的时候,母亲“你想过没有,有一天你死了,我去喝西北风吗?”的哀泣让苏安觉得母亲可怜,如坐针毡。当苏安顺从地换上丝质的衣服,像一个待价而沽的商品一样被母亲介绍给一个“体形有些扭曲的中年男人”,苏安看到那个男人“伸出肥厚的手整理着脖子上系得太紧的领带,手上闪动着硕大的珠宝”时,头也不回地逃向了那个昨天在湖畔遇到的、可能像自己父亲一样一事无成的画家的工作室中。
  亲情和爱情的冲突并不鲜见,《雾霭弥漫的河流》(杨猎《南方文学》,2016年第7期)中以更惨烈的方式呈现着这种矛盾,伊珊和志文自由恋爱在一起,但伊珊的父母觉得志文是农村人,女儿嫁给他会很丢人,于是千方百计地阻挠。伊珊的父母和喜欢伊珊的张坤一起设下圈套,让伊珊碰巧发现了志文在发廊嫖妓,最终伊珊与志文分手。志文百口莫辩,老实人被窘境逼得无路可逃,只得去央求张坤帮自己向伊珊解释,在张坤的戏谑和轻蔑中愤怒绝望的志文选择了和张坤同归于尽。当爱情黯然失色,金钱和地位成为衡量婚姻价值的惟一标准,悲剧就有了用武之地。《相煎并蒂莲》(甜莲子《上海文学》,2016年第7期)是一篇极具上海味的短篇小说。小说生动地再现了老上海弄堂里斯文精致的生活以及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然而掩于作家笔下旧日子中的却是一对姐妹的悲剧。美丽的烟纸店二小姐王文娟与“我”隔房的叔叔阿荣是一对看起来极其登对的夫妇。王文娟的神秘以及她“讲究”的生活方式令我倾心不已,“我”甚至还见证了王文娟与阿荣恩爱的生活。随着“我”学业加重慢慢地不再去王文娟家,也不再打听她的事情。几年以后王文娟却上吊自杀了,阿荣看着王文娟留下的遗书脸色凝重地收了起来。一个礼拜后我在阿荣家竟然看到了一个与王文娟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女人,我惊慌地以为是王文娟活转回来了,没想到却是王文娟的三妹王丽娟顶替了姐姐的位置。甜莲子在故事中为这样的结尾早就铺下了种种蛛丝马迹,全文无一字提及王文娟在丈夫爱上自己亲妹妹后的焦灼愤怒抑或悲痛,王文娟日常生活的精致中的落寞隐现着这段婚姻的不幸。作家也只是在王文娟充满爱慕地望向阿荣时借阿荣的口说了一句:“这世界上的事情要是都像你想的那么简单就好了”,展现这种诡谲的亲情与爱情带给人的伤害。
  我们可以看到众多作家以不同的轨迹来交织着这样的困惑与无奈,《龙凤镯》(月亮《南方文学》,2016年第7期)以“我”寻找凤镯的主人的历程揭开祖辈人的爱恨情仇,我亲祖母的隐忍与善意的谎言使她在对亲情与爱情的盼望与不可及中孤独终老。《尖叫》(付秀莹《广西文学》,2016年第7期)则为我们呈现女主人公一点点发现自己的丈夫对同事的爱慕与仰望时的悲哀。《在大街上寻找什么人》(宋离人《长江文艺》,2016年第15期)跟随主人公杜桑意识的流动书写着在无爱的婚姻中像抓住救命稻草般渴望杜莲子的心理历程,呈现出当代人婚姻的畸态。《暗里不开花》(张丽萍《安徽文学》,2016年第7期)则讲述了房小艳自以为和顶头上司洪景明擦出了“爱”的火花,在与洪景明开房的过程中却发现洪景明是有多个约会对象的“渣男”,最终房小艳愤怒地离开了酒店。
  道德感的缺失,责任意识的沦丧以及对物质的贪婪让我们看起来是如此不幸福。人际关系中的道德束缚已无力捆绑欲望,当“爱”的正义成为枷锁,拿什么来归正人与人之间错位了的情感?所有带着希望的文本中都有着对本心的坚守,如《龙凤镯》中的奶奶见喜,又或者像《湖畔》中的苏安和《暗里不开花》中的房小艳,努力挣脱金钱的拉扯和错误的情欲。我们终究是活在自己为自己设定的底线中,而幸福就是恒常地坚守它。
  《伞铺》(薛钟《清明》,2016年第4期)中大琴子和蒋二青梅竹马,但情窦初开的大琴子却被船上会拉手风琴会吟诗作对的袁一文迷住了,二人很快成家。失落的蒋二伤心之余开始专注于做伞挣钱,蒋二的伞做得精巧细腻,很快靠此发家。这时候袁一文却锒铛入狱,大琴子便回到老家给蒋二打下手做伞。袁一文刑满出狱撺掇大琴子偷师学艺自立门户,大琴子动过心,但蒋二不肯教,她无处可偷。袁一文便设计使得蒋二酒后强奸了大琴子,偷偷拍下照片要挟蒋二传艺。蒋二不得已传艺给大琴子,没想到大琴子夫妇拿蒋二的手艺注册专利奔向小康。而蒋二强奸大琴子后染上了嫖的毛病,最终穷困潦倒不复往昔。薛钟在小说中似乎为了保全那一点“善”在蒋二在月夜强奸大琴子时遮掩道:“只不过,疯的时候大琴子什么也不知道”,“大琴子知道后就更不肯理他了”,与前文大琴子酒后反复问蒋二“我为什么不是你家里人”比照,偷到蒋二的看家本领后的大琴子可谓判若两人。
  仿佛为了更深的雕刻出不合理欲望下人性恶的形态,《虚若山》(傅友福《南方文学》,2016年第7期)中便上演了一场母子之间的惨剧。刘小兰在被恋人抛弃后发现自己怀孕,她生下儿子江涛后便把他送给了照顾自己生产的淑媛,只身前往省城寻找男友。若干年后得知自己身世的江涛进城寻找母亲,却发现母亲刘小兰这时候已经是市长夫人了。二人之间没有母子久别重逢后的温情和难过,江涛看到了自己生母的“价值”:“我有了市长妈妈,还愁找不到好工作?”而刘小兰则是惊惶江涛的突然出现会被丈夫知道。江涛向刘小兰索要大笔钱财来创业,而此时刘小兰的丈夫正受到审查,两个儿子也需要用钱,拿不出这笔巨款。面对对金钱近乎疯癫的江涛,刘小兰为了保全自身、保全家庭,只得把江涛推入江中。   在窘境中膨胀的恶,以及这些恶带来他人的不幸在这一季的南方杂志中屡见不鲜,《千村月》(关仁山《天涯》,2016年第4期)中孙子狗蛋想要早点去城里,千方百计地要卖掉老河的鹿群。狗蛋的好朋友暖玉也是一样,想要早点带着奶奶去城里。二老二小的矛盾就此开始,然而让人震惊的是两个孩子最后竟然想要烧死暖玉奶奶这个“累赘”来摆脱乡村奔向城市。《四十八岁告老还乡》(姚鄂梅《江南》,2016年第4期)中周全退休后回到家乡办起了阅读班,吸引了一个爱好读书的男孩像依恋母亲一样依恋她。但当周全在莲花乡盖的房子成了“钉子户”后,拆迁的人竟然拿周全与男孩的关系做文章,试图污蔑周全猥亵小男孩。《陆小鱼的河塘》(张殿权《安徽文学》,2016年第8期)中丁明河因为父亲是盗窃惯犯且父母离异而被其他孩子排挤,在误解和重压下:“他不能飞翔,备感束缚,可是在水里,他是可以暂时忘掉烦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最终淹死在河塘中。作家们把人性的阴暗与龌龊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展示了这个世界生存的狂乱与病态欲望。
  在对人性的阴暗进行探讨的同时,也有作家在这些窘境中努力刻画着人类的诗与善。正如周作人所说:兽性与神性,合起来便是人性。即使是在现实的残酷挤压之下也有人抱持着朴素的善意,温暖这个世界。《锅巴》(刘玉栋《天涯》,2016年第4期)中大春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协助村干部建立公共食堂,在抄检与他有嫌隙的九三家时努力表现,连壶里锅巴都搜检出来上交。大春的妻子小白在公共食堂帮工,但随着粮食日益减少,怀孕七个月的小白忍不住偷吃了公家的粮食却被捉住了,在内疚中小白精神错乱并早产,在一场高烧后小白没有了奶水,眼看孩子活不成,九三婶子不计前嫌,拿出没有被抄检走的一点锅巴救了大春儿子的命。大春“想起去年秋天那疯狂的情景,羞愧地低下头去。”《情怀》(余一鸣《江南》,2016年第4期)中史竹英老师在殷市长“倒台”以后,没有见风使舵地看不起他的孩子,而是努力地为失去出国机会的殷切补习功课参加高考,悉心地疏导殷切的心理。《归去来兮》(夏群《安徽文学》,2016年7期)沙伊在被“我”从大凉山的贫穷中带到了城市中,但在毕业时优秀聪慧的沙伊不顾艰难毅然回到深山处执教用爱播洒知识。这些文本从另一个角度丰富了文学对人性的刻画。如果说对人性中恶的呈现让我们去反思在不合理欲望中挣扎的人类究竟该走向何处,那么对人性中的“神性”的呈现无疑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当“神性”在“兽性”横行的时刻坚守住自己的底线与原则,那么“恶”的一面是否会不再膨胀?是否会像《锅巴》中的大春一般“羞愧地低下头去”呢?
  在这一季的南方杂志中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出现了一定数量的“职场文学”,这部分作品囊括了诸如公务员、教师这样特定群体,用真实的笔触书写着这个群体的困顿、无奈与荒唐。这个端着“铁饭碗”的群体看起来光鲜无比,实则体制内的生存法则时刻压抑着限制着圈内的人,在种种窘境中《学历》(晓风《江南》,2016年第4期)为我们讲述了在高校任职多年学术造诣颇深的老先生许志坚读博的故事。因为自己是博士生导师,却不是博士“倒不至于要你下岗,但遴选学科带头人、申报“长江学者”和“国家百千万人才”等名利双收的好事就会与你擦肩而过了。”学历给他带来的困扰和尴尬很多,加之许多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也读了博。许志坚决定南下至震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对许志坚决定读博的过程中,作家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出了没有博士学位的博士生导师的尴尬。
  而《任雷诺外传》(张运涛《广西文学》,2016年第7期)则反其道而行之,张运涛打破规则和种种限制塑造了任雷诺这样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官员形象。任雷诺的“发达”完全是源自于自身的技术过硬:会修车、能画画。加之生性善良帮扶贫困大学生被报纸报道。没有上级提携的他机缘巧合被任命,但是他的兢兢业业和认真却让这个群体内的很多人感到了“不舒服”。单是考勤这一项任雷诺就雷厉风行、铁面无私地把很多领导“通报批评”了。在明明有很好的关系可以依靠,并以此谋求晋升的时候任雷诺不屑于送礼巴结讨好上司。“就算是小衙役,他也不愿做对上级谄媚对老百姓瞪眼的小衙役”是他的信条。他不断地检举着体制内的不良现象,有效地遏制了贪污腐化。甚至有他在,政协主席的位置没人敢坐。
  类似题材的小说从不同角度呈现着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榻榻米下的秘密》(光盘《广州文艺》,2016年第7期)蔡晓东从周延华副市长手中购得了一处房产,装修时却发现房间内的榻榻米里藏有二十万现金。是房地产商向周副市长行贿?试图把这笔巨款还给周副市长的蔡晓东多次还钱失败后将钱捐给了希望小学却惹来一身麻烦。《醒来是黄昏》(秦超《安徽文学》,2016年第8期)讲述了退休干部任上收受贿赂,任下退贿,最终获得心灵解放的文字。《更正》(陈邦和《安徽文学》,2016年第7期)写了被恶意黑掉的补偿款退还于民、《轻生》(陈纸《广州文艺》,2016年第7期)写出了职场底层人的卑躬屈膝与战战兢兢。这些小说从多个维度展现了当代职场、官场的种种“怪现象”。文学是时代的反映,当这种类型的文学继乡土题材之后逐步受到关注,对这个群体的窘厄与挣扎的呈现打破了以往我们对端着“铁饭碗”的人的幸福生活的遐想。当越来越多的问题出现在这个群体,这个群体是否会成为市场经济发展历程中下一个不幸的对象?我们的文学对此给予着深刻的关注。
  漂浮于虚无之海的孤岛
  丁美华 张丽军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经济腾飞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人的灵性或消磨于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都市幻象之中,或瓦解在生活的不尽如人意与坎坷艰难当中。本期的文学期刊在讲述置身于虚无的人们如何追寻生命的意义、如何拯救自我的同时,隐含着作家们对现代社会中精神荒芜现象的担忧,以及对生命状态的深度思考。
  林培源的《阴翳年纪事》(《青年文学》,2016年第8期)讲述了两个妄图逃离自己不堪命运的底层人物,在城市欲望与金钱的浊流中相互安慰,相互依靠,最终却又不得不回归既定命运轨道的悲哀故事。主人公阿喜是名义上的父亲“借他人的种”强行拽到这个世上来的,他是由屈辱的胚胎孕育的孩子。父亲雇人强奸母亲的事实让阿喜极度厌恶娘娘腔的父亲,更厌恶这个不属于他也不接纳他的村庄。多年来,阿喜“像只遗弃在暗巷里的幼鼠”一般卑微地活着,他明白,他活着的最终目的只是为了履行父亲强加在他身上的养老送终的义务。不堪命运摆弄的他决定逃离,他孤身一人来到城市打拼,遇见了同病相怜的秋蓝。秋蓝十七岁时从家乡来到城市谋职,却被骗去当小姐,从此深陷物质与肉欲的泥潭中无法自拔。她给有家室的老板当情妇,为他们堕胎,用他们的钱在城市中谋取一份虚无的安全感。可惜的是无论她再怎么全力以赴、小心翼翼也难逃被抛弃的命运,阿喜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缺。“他和秋蓝,他们互为猎物,也互为捕手”,二人的惺惺相惜不是因为爱情的吸引,而是由于对方是自己在一片虚空中惟一能抓得到的东西。但平静的生活被一场有预谋的绑架打破了。阿喜被绑匪砸碎了手指,秋蓝为了不让他卷入即将来临的灾难而与他分手。秋蓝和阿喜其实都是现代社会中漂浮于虚无之海的孤岛,他们从来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意义是什么,只愿意活在当下的快乐之中。   东君的《徒然先生穿过北冰洋》(《作家》,2016年7月版)伴着咿咿呀呀的胡琴声,向我们诉说了一个苍凉的故事。妻子出轨,工作失业,又没有朋友,“我”像一个孤魂一样,每天在冷清的单元房内独自游荡,伴着楼下凄凉的胡琴声,搅动着一屋子的寂寞。“我”的隔壁住着一对白领夫妻,机械般的工作让他们连做爱都要在特定的时间进行。透过中间那一堵墙,“我”见证了隔壁夫妻从每天做爱到妻子偷情再到争吵不休,他们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昔日的“我”和妻子。“我”通过微信认识了邻居先生,得知他所谓的儿子不是他的亲生儿子,他在一番争吵之后和妻子重归于好,仍旧按部就班地生活,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过。邻居先生给儿子穿戴上和自己一模一样的衣帽,问拉胡琴的瞎子他们父子像不像,他以这种自欺欺人的方式来让自己接受已经破碎的生活。
  八月天的《何时梦醒来》(《山东文学》,2016年第7期)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了现代人内心的虚无状态。平子凡工作之余迷恋电脑游戏和手机,对妻子柳如絮不闻不问,柳如絮只能在睡梦中勾勒自己想要的生活,满足自己虚无的幻想。在梦中,柳如絮认识了温文尔雅的孟中生,他细腻的关怀更加反衬出丈夫对她的冷淡,柳如絮决定离婚和孟中生在一起。而此时,平子凡闯入她的梦境,让她明白眼前美好的一切不过是幻象,即使这样,柳如絮也不愿和平子凡回到现实生活,她宁愿永远留在梦里。文章最后,平子凡因玩了七天七夜游戏而死亡,柳如絮一直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梦里不愿醒来。孟中生,梦中生,相较于现实社会,平子凡和柳如絮都更喜欢待在虚拟的世界里,在那里,他们不必为生活的琐碎而劳心伤神,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让自己卑微的欲望得到短暂的满足。
  李月峰的《在别处》(《鸭绿江》,2016年第8期)中,晓文因失去了半只胳膊,在爱情的路上历经坎坷。他心爱的姑娘得知他是残疾人时,脸上流露出了恶心的表情,这深深刺痛了晓文。他不敢再去奢望爱情,接受了以结婚为目的的相亲,与自己不爱的丁丹结了婚。婚后,晓文每天都以做爱的方式来证明他的存在感和这场婚姻的存在性,在没有任何交流的二人之间,似乎只有做爱才能维系他们虚无缥缈的婚姻关系。但没有爱情的做爱只能在一刹那间填补两人之间的沟壑,随之而来的是永无止境的虚无感和寂寞。在得知妻子丁丹出轨之后,晓文也没有太多的愤怒和伤心,他只是遗憾虚假的和谐关系被打破,而他已经没有力气和心思再去重塑这种关系了。同样,胡杨树的《九号台风》(《短篇小说》,2016年第8期)和赵志明的《莉莉周和我》(《鸭绿江》,2016年第8期)也表现了物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薄如蝉翼的关系,以及虚无的生存状态。《九号台风》中的男人和女人通过视频聊天而走到了一起,可同居生活中的种种莫名隔膜让他们渐渐丧失了往日的激情。在《莉莉周和我》中,“我”旁观着莉莉周混乱的感情生活,看着她向不同的男人乞求庇护,“我”虽然为她做了很多,但对她而言,“我”只是人生旅途中一个免费的休息场所,一个无偿付出不求回报的人罢了。
  赵雨的《穿过浦下路的黄昏黎明》(《当代小说》,2016年第8期)以荒诞的笔法表现了一个游离于理性世界之外的非理性的故事,与加缪的《局外人》有异曲同工之妙。主人公刘幸因工作环境的冷清和人际关系的淡漠选择离职,他更喜欢待在家中,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向往激情活力的女朋友小付,受不了他这种“像老年人一样”没有青春的生活,不容分说地与他分手。回到老家的刘幸,为了避免听到母亲对分手之事的再三唠叨,独自一人在阴暗的街道上漫无目的地闲逛。一道停在路边的卡车的灯光刺激了他的眼睛,这道强烈的灯光破坏夜间的和谐,刘幸爬上卡车想把灯光关掉,惊醒了睡在车上的司机,司机惊愕的脸孔在他眼中如魔鬼一般恐怖,愤怒的他挥起榔头打死了眼前的魔鬼,直到被警察抓住他才意识到自己当时杀了人。小说中,审讯者和嫌疑人刘幸的对话以及刘幸的自白都充满了荒诞色彩,审讯者无法理解一个人竟会因为“被灯光刺了眼睛”这样的理由杀人,而刘幸的自白仿佛在讲述着一个轻松愉悦的故事,全然没有作为杀人犯的反思与懊悔。在刘幸眼中,这个世界是荒谬且不可理喻的,而在世界看来,刘幸和默尔索一样,都是游离于社会准则的局外人,是一个冷漠的理性而又非理性的存在。
  鬼鱼的《壶口》(《山东文学》,2016年第7期)讲述了一个人在虚无中堕落、挣扎,最终获得救赎的故事。谷瓷两岁时父亲出车祸而死,母亲改嫁他乡,身为累赘的她只好跟着养鸡的祖母,在没有爱和关心的环境中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因在网上向网友请教月经初潮的问题,谷瓷认识了一位居住在壶口的陌生男子。他像一位兄长,更像一位父亲耐心地解答她的各种疑问,如一束日光穿透了她生命中密布的乌云。陌生男子的出现让谷瓷第一次对自己的价值产生了困惑,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迫切希望改变眼前虚无的状态。她选择投奔母亲,母亲一家竟出乎意料地接纳了她,并安排她在最好的高中就读,请专业画家辅导她画画。在如此优越的环境中,谷瓷如愿考上了大学。一切看起来都那么顺利,可幸福终归要付出代价。在全家旅行的途中,谷瓷被继父猥亵,并意外得知当年父亲的死是母亲和继父的一场阴谋。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对世界厌恶到了极点,她离开了母亲,蜕变为一具为了活着而活着的行尸走肉,用自己的堕落来报复世界给她的恶意伤害。“为了保证自己生存下去,我用身体和不同的男人的钱包斡旋”,直到有一天,她接到了壶口男子失恋的电话,打开了尘封已久的稍显温暖的记忆,她决定去找他。在1096号火车上,谷瓷被一名自称是研究诗学的老师纠缠,他给她写情书,向她求爱,甚至强迫她与他发生关系,都被她一脸的淡漠挡了回去。他默默地跟着谷瓷到了壶口,陪她寻找那个素未谋面的男人。
  李子胜的《傻鸟》(《芒种》,2016年第8期)同样讲述了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青年时期的画家与女模特相恋相知,但这场没有经济基础的爱情终究敌不过金钱的诱惑,女模特跟有钱的年轻人走了,也带走了画家生命中的太阳和绘画的灵感,自此,他的心就像“渔港的破船”一样,散发出垂死的味道。一次偶然,他在集市上遇见的两只活蹦乱跳的幼鸟点燃了他对生活的希望,他把它们带回家,看着它们彼此恩爱,相互依靠,他的心里也生出了一片片的温暖。然而在他外出谈生意期间,无人照顾的两只小鸟为了生存下去,“不顾往日的情谊,把彼此当成了救命的食物”。画家的心渐渐蒙上一层阴影,死去的那只鸟让他联想到了当初被抛弃的自己,他愤怒地将活着的鸟扔出窗外,在它急切地飞过来撞击玻璃,似乎是祈求他打开窗户时,他无动于衷,任它死在了窗前。两只小鸟的死去让画家的心再次落入低谷,也消磨了他对生活最后的热情和信心,他开始用怨毒的目光去审视世界,将所有事情都往坏的方面去联想,以此加深他对世界的仇恨。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自以为是上帝的弃儿,上帝却从未抛弃过他。在他穷困潦倒、极度绝望之时,他得知自己的画作由地产商全权代理,他也拥有了一笔可观的收入。直到这时他才发现,对生活怀着敌意的自己是那么冷酷而陌生。为了纪念死去的小鸟,他画了一幅名为《傻鸟》的画,在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里,在小鸟的墓冢旁将这幅画点燃了。   于春哲的《筒子楼》(《西部》,2016年第8期)讲述了为了给儿子赚学费而只身一人来到城市打拼的淑芹,放弃尊严进舞厅打工,任由男人侮辱,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一份给老人当保姆的工作,却被老人的儿媳责骂为“三陪”。“活到这份儿上,不如死了好”,在灯红酒绿的都市中,像淑芹这样的小人物是没有尊严可言的。即使在城市中蒙受了百般屈辱,淑芹却始终坚持要给儿子赚干净的学费。王刊的《回家》(《西部》,2016年第8期)表现了被金钱污染后的丑陋亲情。向以鲜的两个儿子以各种理由推辞回家的请求,孤独的父亲只能与邻居张寡妇为伴,二人相互扶持,相互照顾,但向以鲜因顾及儿子的脸面始终未答应与她结婚。为了房子的拆迁款,两个儿子赶回家中,无意中得知父亲与张寡妇的关系,因怕张寡妇侵吞财产而对她大打出手,甚至指责父亲“不要脸”。愤怒的向以鲜将拆迁款全部剪成了碎片,在漫天飞舞的残币中苦笑着看两个儿子拼命地拾捡。冯俊科的《大马士革来信》(《莽原》,双月刊,2016年第4期)则诉说了一个看似阴谋实则苦涩的故事。麦花去省城寻夫,意外受到了艾董事的热情招待,艾董事让她住进了豪华公寓,给她安排轻松的工作,像兄长一样对她嘘寒问暖。然而一天晚上,喝醉酒的艾董事侵犯了她。麦花只认为艾董事对她的好都是早有预谋,就像蜘蛛布好了网,只等猎物的到来。回乡后的麦花怀了孕,此时销声匿迹许久的丈夫发短信说要去硝烟四起的大马士革工作,当警察找到麦花时,她才知道,丈夫两年前就因公去世了,艾董事为了赶工期对外隐瞒了丈夫的死亡,他一直用丈夫的手机和她保持联系,默默地为自己赎罪。与之类似的还有冯积岐的《匕首》(《作家》,2016年第8期),陈斌先的《北岗就在江淮之间》(《飞天》,2016年第8期)等,描绘了底层人物形形色色的生活,透过文字,我们仿佛能依稀听见,他们在生活的重压下发出的沉重喘息。
  嘈杂生活中的人性悲鸣
  王大鹏 张丽军
  情与爱是生活中永恒的话题,也是文学表现生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爱是甜蜜的,爱是纯真的,爱就像污浊社会中的一泓清泉,荡涤着人们的心灵。人们为了爱可以忍受痛苦,为了爱可以跨越生死。但是爱又是疯狂的,过度的爱、自私的爱会让人丧失理智。华伟章在《绮丽之碎》(《雨花》,2016年第8期)中描写了一个为了摆脱无爱的婚姻,追求真爱而铤而走险的年轻女人。二十八岁的公司文秘叶欣妤嫁给了三十五岁的公司老总李之海,开始了无爱的婚姻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叶欣妤遇到了前男友张志铭,而且她得知张志铭现在依然单身。为了摆脱无爱的婚姻,为了与心爱的人结合,叶欣妤铤而走险,伪造了一场入室盗窃凶杀案,杀死了李之海。这个过程被一直偷窥她的马宁涛看到了。在叶欣妤出院之后,马宁涛一直要挟叶欣妤,于是叶欣妤再次铤而走险,将马宁涛引到紫云峰,趁马宁涛不备,将其推落悬崖。警察石啸带领队员破获此案,在叶欣妤和张志铭的婚礼上带走了叶欣妤。叶欣妤最后恳求警察让她完成自己的婚礼,她执着于真爱,最后她也终于感受了一番真爱。她是一个为了爱犯下重罪的女人,但同时她也是一个敢于追求自己、敢于追求真爱的女人。在《马不停蹄的哀伤》(《花城》,2016年第4期)这篇小说中,谢松良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为爱牺牲、甘于奉献的姑娘——宋东娥。“我”的初恋女友朱琴在真爱的感觉和物质的享受之间,选择了后者。失恋的我近乎崩溃,放浪形骸。好朋友宋东娥一直在“我”身边不离不弃,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宋东娥一直爱着“我”,一直希望“我”能够走出阴影。而当“我”开始醒悟的时候,得到的却是宋东娥得重病去世的消息。最后知道真相的“我”后悔莫及,珍惜眼前人远比活在回忆里要重要的多。
  婚姻是爱情的最终归宿,是爱情的结果,但同时也被人说成是爱情的坟墓。从前的“琴棋书画诗酒茶”归于平淡,化作“柴米油盐酱醋茶”融进日常点滴。夫妻之间会出现矛盾,尤其是在不对等的婚姻关系中两人又难以将就,于是难于自律的人就会出轨。彭瑞高在《子非鱼》(《收获》,2016年第4期)中讲述了一个凤凰男的婚姻。鱼心乐是一个在上海的“外地人”,是机关里的正科级干部,但是始终受到上海媳妇乔丽君的不满。鱼心乐丢了机关的秘密文件,又恰逢副处提拔,关键时候一直提心吊胆,回家还要受媳妇的气。于是他就借口开会不回家,找自己以前的相好莫可可。最终被妻子发现婚外情,鱼心乐丢文件的事儿也被告发。情人莫可可与妻子乔丽君摊牌,最后怀孕的莫可可离开了。鱼心乐既对不起妻子,也对不起怀孕离开的莫可可,读着莫可可的信他流下了悔恨的泪水。但就像妻子的哥哥老乔说的“不行了,这世界不行了,你看那边,已经烂出洞来了,连肚肠也露出来了”。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了,再想找回就难了。相裕亭的《红腰带》(《雨花》,2016年第8期)中有妇之夫夏川因为一条红腰带认识了有夫之妇春玲,并且互生情愫。夏川约春玲到自己家来,想要过二人世界。春玲却带着自己的孩子来了,这让夏川很失望,但是在安顿好孩子后,他俩走进了卧室,春玲从下体抽出一条薄薄的纸垫,说自己来例假了,自己是个干净的人,而夏川却联想到了春玲之前是一个遭到强暴的女人。春玲察觉到了夏川的情绪变化,失望透顶离开了。“那一刻,夏川意识到,这个女人再也不会与他来往了。”戴希的《生日玫瑰》(《雨花》,2016年第8期)用新颖的小说叙述结构,采用具有多种可能性的开放式结局,对丈夫出轨后几种结果进行探索性叙述。《不折不扣之阿瓦山歌·野青》(《山花》,2016年第8期)、《游园》(《花城》,2016年第4期)、《走进新时代》(《中国作家》,2016年第8期)等小说也从不同的角度去阐释了爱情的真谛,探索了夫妻关系的维系与“保鲜”问题。
  在工作中,不管是在公司,还是在官场,处理好上司与下属之间的关系,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雷传桃的《祸起双眸》(《雨花》,2016年第8期)“我”在公司餐厅吃鱼时被鱼刺卡住,找顶头上司章一鸣请假去医院,却看到了章一鸣给了罗青一张银行卡。因为看到了不该看的,“我”以为自己发现了章一鸣对下属的潜规则。这种巨大的压力让“我”在工作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令人惊讶的是我的视力时好时坏,甚至近乎失明。这和契科夫的小说《小公务员之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邴继福的《朋友啊,朋友!》(《雨花》,2016年第8期)里“我”被下派到工商局任局长,朋友林华介绍做买卖的王亮,希望以后能够照顾。后来王亮果然犯罪,送物、送钱,想尽一切方法希望“我”能够帮他一把。我坚守原则,一分没收,被树立为反腐倡廉的典型。殊不知,这一切都是好朋友林华在背后的操作。指导王亮送钱是他,向纪委推荐也是他,后知后觉的“我”想起也是一阵后怕。张树国的小说《闯席》(《中国作家》,2016年第8期)则是讲述了退居二线的老镇长由一开始难以适应不做领导的生活,经常闯席,到最后终于明白一身轻松的故事。《退休之前》(《雨花》,2016年第8期)中陈民生塑造了一位劳动局退休的杨所长,他打电话希望宋厂长能够参加他的欢送会。这招致了厂长秘书小刘的不满,因为按照惯例又要送红包。但是杨所长最后给了宋厂长一个日记本和大号信封,里边记载着每年收到的红包明细,一共630000元,分毫不差,以此证明了她的清白。在勾心斗角的职场,在步步为营的官场,想要投机倒把、浑水摸鱼是不能够长久的。纸永远包不住火,也没有不透风的墙,只有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才能够屹立不倒,发展长存。不然则会像刘志学的小说《拔萝卜》(《雨花》,2016年第8期)一样,由一个敬老院院长就能牵扯出省里领导的一系列贪污犯罪的案件。   作为父母,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此不惜花费巨大的财力、物力、精力。父母的期望和努力如果与孩子的内心相互结合,那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果父母的期望变成了孩子的压力,那将会适得其反。父母投入越多,结果反而是事倍功半。旧海棠的《橙银白》(《收获》,2016年第4期)中三叔和三婶的女儿回回起初出奇的懂事儿,但是后来,回回竟然出手打了三婶。回回觉得上学没有用,不好好学习。对于考大学,回回说“我就是不想考了,还要给你旅游给你养老,你想得美,做你的大头梦去吧!”三婶以死相逼,回回终于去考了大学,也考上了。但是毕业后的回回却和家里断了联系,最终进了监狱。作为留守子女,回回在人生的重要转折点缺少了父母正确的引导,最终酿成了恶果。《命》(《人民文学》,2016年第8期)则是讲述了单亲妈妈与女儿的纠葛,“她”生女儿的时候,选择了剖腹产,因此落下了许多病。在之后的生活里,她一直埋怨丈夫,一直埋怨女儿。丈夫受不了,最终和她离婚。一个人带着女儿的她,更加的对自己的女儿不满。逼着她学钢琴、学舞蹈……而“女儿不敢违抗母亲,生怕违抗,母亲就会病情突发”,“女儿吓得几晚睡不着觉”。她对女儿说的最多的是“早知道不生你”,“命都冷了”。她什么都依着母亲,最终在母亲跳江之后,她也随母亲一块儿去了,或许这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她命一冷,就跳了下去”。父母的过多干预往往会扼杀孩子纯真的天分,当压抑变多,最终释放那将会是一种极端的宣泄。普玄的《日落庄园》(《中国作家》,2016年第8期)中,张南瓜因为受不了母亲胡叉叉的软禁,跳楼自杀。一种好的家庭氛围的营造,一种和谐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处关系,甚至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命运。这也是作家们在创作这些小说时发出的叩问与思考。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存在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军队。军营往往是给人一种庄严神圣、纪律严明的印象,军人往往是一种信仰坚定、目标单纯的存在,不像物质化社会一样污浊横流。然而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军队也经受着人情、物质等重重的考验。王棵的《山顶》(《人民文学》,2016年第8期)中邢南方来到三队做副队长,但是由于思想单纯、思考问题不全面,与连长许小珉多有意见不合。连长许小珉一直看不起邢南方,希望组织上调走他,而来连队视察工作的王干事却非常的肯定邢南方。邢南方最终在抓捕孙家沟的敌对势力时,为了保护战友壮烈牺牲,这也让许小珉重新认识了邢南方。就像是小说最后说的“他看到了邢南方照片后所暗藏的一个深阔的世界,那是一个由想象构织的世界,但在许小珉的感觉里,它比现实更真实”。王凯的《白糖》(《人民文学》,2016年第8期)同样描写的是军营生活。参加演练的官兵醉酒闹事,羞辱驻防司令员。刘参谋负责处理这件事儿,耿直的士兵赵喜全,如实向刘参谋举报了那些官兵们偷偷溜出去的地方。后来被其他士兵暴揍,但是他没有还手。赵喜全希望在军队里做出一番成就,所以到了复员的时间,他想请刘参谋帮帮忙。他带着刘参谋的儿子玩,给他吃自己最珍贵的白糖。但是刘参谋却误以为赵喜全要对自己的儿子不利。然而赵喜全只是坚持自己的理想,从未有过非分之想。赵喜全是一个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的人。刘参谋又迎来了新的官兵,可哪里还有像赵喜全一样的人。军人受到生存环境、部队文化的考验,需要军人高尚的操守和责任的担当。《一个人的岛》(《清明》,2016年第8期),这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基层民兵孤独的守卫历程。在孤岛之中,与世隔绝,他凭借着的是对未来的渴望与现实的坚韧。作者从卑微的视角出发,在军队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追寻人的存在价值。
  何晓的《东坛井的陈皮匠》(《雨花》,2016年第8期)中的陈皮匠一直悠闲地守着陈家大院,守着自己的皮匠摊,而且遵循着过午不干的工作习惯。上午做生意,下午就用做生意的钱买书。直到有一天,女儿带着自己的导师——著名的历史学家来到陈皮匠这里找资料,写出了震惊历史学界的《南宋三陈故里之重考》。陈皮匠把自己的藏书都寄给了牟汉达教授,他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陈皮匠身份卑微,但是他通过牟汉达教授,实现了自己的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何百源的《我再没什么可怕的了》(《雨花》,2016年第8期)则通过一对父子的对比,表现与人为善。东升镇的陈伍因为偶然与老虎对峙,死里逃生而成为“武松再世”,并成为了治安联防队的队长。从此开始横行乡里,“陈伍猛于虎”。而他的儿子陈传则是与虎父相反,勤勉做事,童叟无欺,也曾劝过父亲。陈伍却不听儿子的劝告,之后在与山那边的寡妇相会的路上被老虎吃掉。通过父亲与儿子的对比,来表现内心恶念形成的“虎”远比现实的“虎”要邪恶得多,所以为人要心怀善念,对人要坦荡真诚。午云的《孤独的牧羊人》(《花城》,2016年第4期)则是描写了一个教师李东光退休回到天水坞村,孤独终老的故事。但就像他的学生说的,无妻无子的他桃李满天下,像圣经中的牧羊人,“他手里的鞭子从不抽打任何一只羊,只是让它们抬起头,看见前面有水草的地方和家的方向”。他弥留之际依旧坚持认为夕阳后面的世界肯定更美,太阳并没有消失,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灿烂着,是我们的眼睛局限了我们的视野。对于美好,我们需要去发现;对于善念,我们要去坚守。
  本栏责任编辑:王方晨
其他文献
永丰镇的居民晚上老是感觉头顶屋瓦响动,有见多识广的老人破解道,此乃飞檐走壁的江湖好汉夜行路过,只要你别惊惹他们,两下自然相安无事。那晚肉联厂屠宰车间的唐一刀正口沫横飞地跟新婚的妻子说评书,刚讲到锦毛鼠白玉堂夜探冲霄楼误陷铜网阵,无意中一偏头,却见明瓦那块隐约可见一个压扁的硕大鼻头……  镇上派出所警力不足,弄了四五个联防队员,每人发一把四节头长手电,在漆黑的夜里到处乱晃,没查到啥管用线索,反而唬得
期刊
是王松打来的电话,我们已有差不多十年没见面了,他还是那口东北口音,虽然他在科尔沁草原只生活了六七年,可他的东北口音一直没有改变。上次见面我们是在一个地摊喝的扎啤,一直喝到那个卖烧烤的老板打烊才散场。当时还有一个朋友,是一个写小说的作家。在这个小城,他是惟一一个写小说的作家。王松喝多了,从口袋里掏出一串钥匙,说朋友家的房子闲着,他去那里住一宿。十年前,王松的两个腮帮子胖鼓鼓的,他是一个只要吃两天大鱼
期刊
像一只中弹的麻雀,郑家老爷子从屋顶一头栽下来笔直地戳在地上,又像一注牛粪软软地瘫下来,死了。多数人猜想老爷子是天快亮还在梦游,在梦里上房子登高望远找他的儿子。  可是一直到午后只有两个闺女守在跟前“咿咿呀呀”哭,那单调的女声告诉乡邻,郑家的独种儿子永远不回来了,那孩子像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十几岁就一个斤头翻到云里,二十来年连个口信都没捎过。  二日的傍午,一辆银灰小车蛇样悄然游进村口,有村民仔细端详
期刊
1  回到家,小涓已做好晚饭。饭摆上桌子,吕涛却没有胃口。他说在外面吃过了,上床,酒嗝打得又响又长。儿子没有回来,小涓说儿子晚上有彩排。儿子拉小提琴,用时十年将刺耳的锯木声变得婉转清越。不过吕涛只听儿子拉过两年——第一年和最后一年。中间的八年,他在监狱里度过。  二十七岁那年春天,吕涛和大器在饭馆里喝酒。大器喝高了,去邻桌挑衅。他问那个正拆着螃蟹的光头男人,看什么看?光头男人說,对不起大哥。就走了
期刊
恐惧与希望  马 兵  翻看2016年深秋季的文学刊物,发现想从众多的作品中提炼出共同性的话题近乎徒劳,如果有的话,那么它们也并未提供堪称新质的东西。这或许是文学的常态,加缪说福克纳的伟大在于,他提供给世界一个古老但永远不能被写尽的主题:盲人在他的命运与他的责任之间跌跌撞撞地朝前走。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隐喻化的盲者,带着恐惧與希望跌跌撞撞地上路。  陈鹏《夜奔》,《青年文学》2016年第11期  
期刊
若不是辛老师的电话正好在这个时候打进来,庞丽差一点儿就把另一个号码拨出去了。辛老师说,夏思颖今天没到校,家长知道吗?庞丽的心就沉了一下,立刻想到了夏涛。后来,庞丽在去汽修厂的公交上,有点生自己的气,她居然跟辛老师撒了谎,说女儿原本是委托她向辛老师请假的,但她一忙起来,就把这事给忘了。尽管她赔了很多“不好意思”,可丝毫都没让辛老师挂电话的声音轻上一点。  庞丽一时也搞不明白为什么跟辛老师撒谎,想掩盖
期刊
村长苏不寻有个口头语,每临黄昏,便着起长袍,擎起酒杯,对着天空一抹又一抹的散云念念有词,仿佛与异界某个神灵在隔空对话。这些散云正由白变粉变红,他脸上便映出似返老还童一样的灵光。若逢有人路过,他便甩着酒杯赶紧凑上去,摇头叹气曰:嗨,我就不信了,多少年了,咱老苏家就出不了个苏轼一样的人物吗?嗨……  知晓他脾气秉性的,不愿招惹他,说怎么没有?谁不知道你才高八斗著述丰厚,这十里八乡可是和苏轼齐名的人啊!
期刊
只要沈芸在场,我要么低头,要么走开;我不想再和她有任何瓜葛,我们早就完了。  钢厂狼多肉少,像我这种来自农村的穷书生狼,在钢厂连块癞蛤蟆肉都无福享受;进厂三年,饥饿难耐,八小时外苦苦寻觅于钢厂附近的村庄。同事沈大婶——如今她退休已有十二三年了——好心把同村的姑娘沈芸介绍给我。沈芸年方二十有四,青春逼人;而我饥不择食,饿狼扑羊,旋即与她订婚。这年年底,钢厂招聘土地征用工,沈芸名列其中;但厂里有规定,
期刊
我对我妻子说我爱你的时候,我的目光正穿过妻子的身体,看向她后面的那个穿着红色上衣的女孩。我知道她叫沈丹红,今年二十五岁。她是我心目中接近女神级别的人物。我对妻子说我爱你,似乎仿佛是对沈丹红说的。我说我爱你。我妻子感动得热泪都流出来了。她呜咽着,泪水糊住了眼睛。她没有看出我目光的焦点没在她这里。她以为我正深情地凝视着她呢!这可能是三点成一线的效果,属于物理现象吧。  而实际上这真的可以当做我对沈丹红
期刊
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中写道: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时与现在非常相像,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我们生活在一个最现代而又最蛮荒的世界。人生就像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这个时代充满了疼痛,而文学的存在就是为了揭穿这种伤痛,引起疗救的注意。那些关于时代的、人性的、宿命的东西总能触动心中最柔软的那根弦,且让我们到文学里窥探浮世人生。  曹军庆的《煤球往事》收录于《滇池》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