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语言符号在《鬼谷子》说服艺术中的应用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e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鬼谷子作为纵横家的开创者,其说服艺术中无处不体现语言符号的重要作用。但对语言符号起辅助作用的非语言符号,也是鬼谷子说服艺术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研究非语言符号在《鬼谷子》说服艺术中的应用,对如今的说服活动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因此,本文旨在根据非语言符号在《鬼谷子》中的使用情况,分析《鬼谷子》中非语言符号使用的特点,并试图进一步揭示非语言符号在《鬼谷子》说服艺术中的功能。
  关键词:《鬼谷子》;非语言符号;说服
  作者简介:李阳(1992.4-),女,汉族,内蒙古人,辽宁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01
  学界一直都很重视语言符号的研究,而对非语言符号研究的关注则不够。但在人际传播中,若想获得对方传达的信息,只关注语言符号是不够的。鬼谷子在《反应》篇中曰:“因其言,听其辞”,即与人对话时,要根据对方说的话,听出对方言辞中透露的真实想法。语言作为判断对方意图的根据,是说服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因素。然而,如果对方心口不一呢?因此,在《揣篇》中,鬼谷子曰:“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即当人的情感发生变化时,一定会见于外表的。可见非语言符号也是鬼谷子探测对方信息时必须关注的。因此,正确的认识《鬼谷子》中非语言符号地应用,对我们了解《鬼谷子》中体现的说服艺术至关重要。
  1、《鬼谷子》中非语言符号应用之体现
  本文采取《传播学教程》中非语言符号的分类,即语言符号的伴声符、体态符号和物化、活动化、程式化、仪式化的符号这三类。按照此分类对《鬼谷子》的内容进行梳理,共找到11处涉及应用非语言符号的内容。涵盖了以上三种分类。可见《鬼谷子》中对非语言符号地应用是丰富而全面的。
  1.1伴声符的使用
  伴声符主要指声音语言或文字的伴声符。而《鬼谷子》中的说服,主要是人际传播,所以文字的伴声符没有涉及。全文涉及的伴声符,均为声音语言的伴声符。同样内容的话语,想要达到不一样的说服效果,可以在伴声符上下功夫。
  1.2体态语言的使用
  体态语言主要是指动作、手势、表情等。《鬼谷子》主要集中在己方和他方的面部表情运用上。例如“戚言者,权而干信。”在告知游说者运用忧戚的面部表情取得对方信任。其次就是观察对方的体态。涉及到动作方面的非语言符号,如“见形为容,象体为貌者,谓爻为之生也。可以影响形容象貌而得之也”,即通过观察对方的体态推测对方的心意。
  1.3物化、活动化、程式化、仪式化的符号的使用
  《鬼谷子》中涉及到此类的非语言符号主要是在说服活动之前的准备活动中。通过观察国家的国情,来判断说服的时机是否成熟。如“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權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岨险之难易,人民财货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中提到的理形势、疆域、人口等都是物化了的非语言符号,通过前期观察判断,再决定是否采取说服活动或采取怎样的说服策略达到己方的目的。
  2、《鬼谷子》中非语言符号应用之特点
  2.1重视传播环境
  《内揵》篇中鬼谷子曰:“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即圣人能够成就事业,是在知悉客观情况的基础上,预先知道可否,所以才能驾驭万物。也就是说,游说之前,必须先衡量天下形势,衡量说服对象的国势强弱和在诸侯国间地位的轻重,来决定怎样进行游说,这是游说之前的准备阶段,也是游说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的环节。
  2.2关注受众心理
  揣术、摩术的目的都是为了把握说服对象的心理而采取的说服策略。但说服时难免会遇到说服对象心口不一的情况。此时想获取真实信息还需另辟蹊径。因此,鬼谷子曰:“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者而知其隐者,此所以谓测深揣情”,即人的情感在内心发生变化的,在外表就一定会表现出来。所以常常可以通过外在的表现来推测人的内心。掌握了说服对象的真实心理想法,才可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策略。
  3、《鬼谷子》中非语言符号应用之作用
  3.1营造特定的传播意境
  非语言符号在特定的传播情境中可以营造出特定的传播意境。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行为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很大程度上,是由非语言符号传播所产生的。《鬼谷子》中,“其不言无比,乃为之变”、“欲闻其声反默”,这两种沉默不语,都营造出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3.2弥补语言符号的不足
  声调、面部表情、手势等非语言符号,都可以用来填补、充实语言符号在传播信息时的某些不足、损失或缺欠。《鬼谷子》中的非语言符号运用,或是强化了己方的表达,或是弥补了其在语言符号中无法获知的对方的信息,有利于达到良好的说服效果。
  3.3替代语言符号
  当某件事不便用言语表述或特定环境阻碍了言语交流,这时就用到了非语言符号的替代作用。如“戚言者,权而干信”,即根据形势装出忧戚的样子,说出悲伤的话,从而赢得对方的信任。这样的意图不便于使用语言说出来,所以只能用表情这种非语言符号替代,效果比语言符号更好。
  4、结语
  综上,非语言符号在《鬼谷子》的说服艺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说服活动中借助非语言符号的力量,如何有效地运用非语言符号,是说服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现如今,人们热衷从《鬼谷子》中学习说服中的语言艺术时,不免也应该关注《鬼谷子》非语言符号的应用,更有助于我们达到好的说服效果,体现说服的艺术。
  参考文献:
  [1]彭敏 .大众传播中非语言符号的特点与运用[J].理论探索.2011.11.
  [2]王跃平.试论非语言符号的特性与表达功能[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7.
  [3]鬼谷子.鬼谷子[M].中华书局,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红楼梦》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部旷世奇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者曹雪芹跨越时代的思想意识,其中就包括曹雪芹独特的女性观,在作品中他同情女性、理解女性、赞扬女性,深刻颠覆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同时反映了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红楼梦》;女性观;颠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01  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
摘 要:范雎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虽非个人传记,但就其人物复杂程度和后世褒贬不一的情况来看,其人物本身有着很大的研究价值和探索空间。本文以《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为主要依托,透过范雎在人生中的重大事件进行范雎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史记;范雎;秦王  作者简介:韩依霖(1992.12-),女,汉族,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15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儒家思想在中国绵延数千年经久不衰,对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莫大的影响,同时在男性为主导的古代社会也塑造了一系列特殊的古代女性形象,探讨儒家思想在文学形象塑造中对女性人物塑造的影响。  关键词:儒家思想;女性;形象塑造;男权社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0-01  传统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于
摘 要: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相互影响,民间文学作品为作家文学作品提供了故事雏形和人物典型。作家文学作品超越了民间文学作品传播和流传的时空限制,民间文学作品通过编剧改编进入荧屏,而影视作品进一步拓宽了民间文学作品传播范围和受众范围,使得民间文学作品更具合理性和感染力,但有时也是扭曲民间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本来面目。  关键词:故事雏形;人物典型;时空限制;合理性;感染力;扭曲  [中图分类号]:I20
摘 要:《长恨歌》研究者众多,褒贬不一。而我却执着于帝妃爱情理想的审美建构,从审美的角度入手,寻求新的探索途径,一种难能可贵的真情“求而不得”,文本透析着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惺惺相惜,白居易对这段刻骨的爱情给予高度评价甚至同情,读者潸然,泪眼婆娑,感人肺腑。所以本文从审美意味入手,探究作者创作的审美状态和文本的叙事审美意味。  关键词:《长恨歌》;审美理想;叙事意味  作者简介:王佳(1987-),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