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6名挂科大学生进行半开放式访谈,运用三大归因理论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挂科大学生归因方式的偏差与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大多数挂科大学生认为挂科原因主要是学习不努力等不稳定性的内部因素,其归因方式总体上表现得较为积极,自我效能感较高;也有部分挂科大学生归因于学校课程与考试设置不合理等稳定性的外部因素,其学业自我效能感较低,其中部分人会产生习得性无助行为,丧失学习的动力。大多数挂科大学生表示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来改善挂科情况。
关键词:挂科大学生;归因理论;归因方式;对策
课题级别:北京市;课题种类: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课题名称:以香港协青社为借鉴调查分析北京城市边缘青少年的救助问题;项目编号:BJ1140.
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多数大学生有较为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的学习态度,能够努力学习,并完善自我。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困惑、迷茫、彷徨,他们学习不努力,论文抄袭,考试作弊,厌学、斥学,考试不及格[7]。挂科已经成为影响大学形象和教学质量提高的严重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
百度百科中这样介绍“挂科”:“现代大学新生词汇。挂科,就是不通过或不及格的代名词。具体地说,就是指某人的某一科目因各种原因考试不及格而未能通过,需要重修或重考的意思。“挂科”衍生自“挂了”一词,如果某一科目不及格,大学生常说某某科目“挂了”,渐渐便产生出了“挂科”这个说法,并在大学中届届相传而成词。挂课几种人群主要是集中在那些上课不去,去了不听课,听了不做练习者。”也有相关研究认为,“挂科”一词主要出现于大学校园、网络论坛和教育类报刊。使用的群体以大学生为主,其次是教师和关心教育问题的记者、专家等。“挂科”的构成是通过“概念整合”(intergration)来实现的,包含两个概念——“挂了红灯”和“科目”。“挂科”的文化心理因素主要包括青少年亚文化的折射、博取认同的心理和求新的心理。[3]
归因是个体对自己工作或学业成败原因的推断过程,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学校教育中[2]。最常用的归因理论主要有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归因理论和习得性无助归因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认为主要有四个因素影响个人成败: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能力属于内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努力属于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任务难度属于外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运气属于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如果个体将成功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他的能力很强,他自然会期望自己在以后类似情境中继续成功。如果成功被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如运气不错,那么个体就会降低对下次成功的期望。自我效能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有关活动中积极性高,付出更多的努力并采取策略来解决问题和困难。当问题得到解决时,其效能感就得到了证实,从而维持了动机,使个体偶尔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时,他的信心也有助于克服消极面,诱发动机行为[5]。习得性无助感是个体觉得自身对失败或消极事件无能为力。而习得性无助的归因理论认为要对个体进行归因训练,改变其悲观的归因方式,帮助其学会积极乐观的归因方式。
通过对挂科大学生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此前的研究存在以下特点:一,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挂科大学生的行为表现、挂科原因及应对措施三个方面,没有对其归因方式进行深入地探讨;二,研究方法主要为理论研究和描述性研究,很少有实证研究,通过具体与挂科大学生进行访谈交流进行研究的方式十分少见。而本研究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挂科大学生进行半开放式访谈的方式,对大学生挂科的原因、归因方式及对策进行进一步地研究。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挂科后不能正確归因,从而导致学习不良,甚至产生恐惧、痛苦、自暴自弃等不良情绪。因而帮助挂科大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归因方式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运用三大归因理论对挂科大学生的挂科归因方式进行分析,考察挂科大学生的归因现状,并探究相应的对策。
正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以北京理工大学的6名挂科大学生为访谈对象,其基本情况如下表:
1.2 方法
运用自编的挂科大学生访谈大纲对挂科大学生进行半开放式访谈。访谈大纲主要包括挂科原因、态度和对策等几个方面。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访谈结束后对录音进行整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研究结果分析
2.1挂科大学生认为自身挂科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挂科大学生对自己挂科的归因主要是平时表现太差、考试不复习甚至裸考、没有学习目标或未来规划及对本专业不感兴趣等内部原因,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挂科大学生认为自己挂科的原因在于学校课程与考试设置不合理、周围同学学习氛围差、老师有偏袒行为或不认真判卷等外部因素。下面引用具体资料进行说明:
A:我觉得肯定有的人不去考试,然后就是,平时表现太差,可能是不交作业啊,翘课啊,等等。再一个,就是不认真复习啊。大多数都是他自身的原因吧。还有一个,我玩网游,这是一个相当厉害的原因。
A认为挂科的原因主要是平时表现太差、不认真复习、玩游戏等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属于积极的归因方式。
B:首先肯定是兴趣和学习方式,课程设置,主要是这样设置导致我越学越不想学,算是个间接原因。我不是环境工程么,然后都觉得可能是学环境治理之类的,这种我还是有些兴趣的,然后一上来学的就还是数理化那些高中的东西, 一直到大二还是这样,所以后来觉得其实这么学和高中差别不大,和想的差了太远,然后就完全没兴趣了。
B觉得主要是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自己对专业的兴趣减少,从而挂科,她强调学校课程设置的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属于消极的归因方式。
C:因为实在是太讨厌原来的专业了,可能有一点课程设置的原因吧……?但最主要还是我讨厌这个专业。
C挂科的主要原因是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吸引力的外部的、稳定、不可控的因素,属于消极的归因方式。 D:我觉得不需要有目标,我觉得。额。。没有什么动力吧,没有动力,就,没有目标,就没有什么想要去努力学习的这种想法。。。。。。其实就是对整个机制一个不了解,或者说也是对自己的一个不太负责任?或者说不太适应大学的这种方式?。。。。。。还有考马哲挂了,倒数第二道题是这样的,在我们这个课结课前三周的一次课上,老师组织放了一个视频,请你把那次视频的内容说出来,呵呵。我觉得考试都不一定能反映课本上的知识,考试只是一种制度嘛。还有,马哲考试的时候可以拿手机上网,当时我的手机还不能上网。。。。。。还有一科专业课,我打小抄,打小抄是很费时间的。因为我要盯着老师,还要自己去誊写东西。然后有两道大题,好像大概是三十分,我就没怎么写。。。。。。然后还有一个就是上个学期挂的,上个学期一个是因为我要考研,还有一个是因为我和我女朋友分手了。分手了,就什么都没往心里去,然后考试也是,就是裸考。裸考是不背书,但绝对不是不准备抄。然后我就抄了一些,然后也当然就是没抄过。。。。。。关于挂科,其实我觉得每个人心里,都了解一些潜规则。比如说,我觉得大四最后一科肯定不会挂科,或者说,我觉得要考研的人老师不会让你挂。但是这次,第四次挂科就给了我,打破了我关于这些的幻想,就是我要考研,而且我是最后一门考,大四最后一门考试,老师还给我挂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其实我心里对于这个,就是我所接受的本科教育,其实还是有一点失望的。如果是在这么一个你觉得不看好的教育制度下的话,你尽量不要去学你感兴趣的学科。反倒是把它作为一个兴趣的话,你可能会收获的更多。
D简单介绍了自己挂科的经历,可以看出他挂科的原因主要有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失恋、裸考、抱有侥幸心理等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这些属于积极的归因方式;同时他认为自己挂科的原因还有考试内容设置不合理(马哲考试写视频内容)、教育制度缺陷、手机不能上网、打小抄浪费时间等稳定、不可控的因素,又属于消极的归因方式。所以两种归因方式在D身上都存在。
E:挂科那个学期是大一上学期,因为刚进入大学,以为大学就可以好好玩儿了,所以没有任何学习目标、计划,混一天是一天,挤时间玩儿。上课睡觉、旷课,睡、旷一两节课就跟不走了;抄作业,作业全是自己做的话,绝不会挂科。到考试的前几天都还不着急,照玩儿不误。还有一个,考试之后不给老师发邮件。
E只挂了一门课,他认为自己挂科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不认真听课、抄作业、不认真复习和不给老师发邮件等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属于积极的归因方式。
F:以前的问题就是我不去上课,作业全抄,考前就想,哎呀,不想复习就没复习了。很明显的,就是首先我去上课的话,点名这个问题,我肯定就到了。。。。。。大多数人挂科最主要的就是复习的时候不认真。期末突击的那几天,有的人,他就是突击能力特别强,能集中精力,考前复习那么三天,就能把这科考得挺好的。然后我就是因为集中不了精力,集中复习不太那个。。。。。。我其实,主要是因为我当时第一专业报的不是计算机。我是调过来的,。一上课发现我不太喜欢这个专业,然后我就渐渐地失去了兴趣了。。。。。。我一开始那个宿舍,挺不好玩的。都是一帮比较老实的,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后来我自己私自调了一下宿舍,然后调到那个宿舍,大家都喜欢睡觉啊,人然后又玩得到一起去,就渐渐地。。。早上一看,哦,他没起,他也没起,那我也不起了。然后整个寝室就直接睡到十一点。周围,周围是很影响。。。。。。反正有时候会有老师出这种问题,当时听说过什么,两个人卷子一模一样,就是A同学跟B同学嘛, A同学抄的B同学的,然后A同学过了,B同学没过,可能,谁知道,可能老师看着卷子顺眼,或者他运气好,就把他提上去了,不一定。。。。。。像就听我同学说,她们作为女生嘛,女生可能给老师打电话,然后哭一下,老师心软,然后就过了。有这种事情的,像我当时,他们跟我说,你找老师说一下嘛。我就不,我干嘛找老师说,我挂就挂呗,就放不下面子。
F认为自己挂科的原因主要有不去上课、抄作业、复习突击能力不强、运气不好、对本专业不感兴趣、自己好面子不给老师求情等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还有周围环境(宿舍同学)的影响、老师有偏袒行为或不认真判卷等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积极和消极的归因方式在F身上都存在。
2.2挂科大学生针对其挂科提出的主要对策
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到,挂科大学生针对自身挂科提出的主要对策有平时好好上课、考前认真复习、确立学习目标、多与同学交流考试经验和转专业等内部对策,也有周围同学和朋友加强监督、学校和老师适当督促及宿舍内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外部对策。总体上,挂科大学生认为改善挂科的对策主要应该从自身入手。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A:就是。。好好去上课,平时成绩真的很重要。然后,就是要好好復习,不要再临时抱佛脚。老师肯定要把他的。。那个课弄得高兴一点,就是,能开心一点。
A认为改善自己挂科行为的策略有认真上课和复习以及老师课程要更有趣等,这与其积极的归因方式,即认为自己不努力导致挂科,相对应,有利于其改善自身情况。
B: 尤其是学了这边之后(转专业之后)越来越觉得不管专业的就业或者前景什么的,还是自己喜欢最重要。
B通过转专业的方式改善了挂科的情况,是在其积极的归因方式的指导下进行的改变。
D:特别想出去旅游,然后要,就是有奖学金。然后我就想,如果是努努力的话,可能就是可以多拿一千块钱,就可以出去玩,然后就好好学了一个学期吧。。。。。。互相去讨论怎么去不挂科,互相去讨论怎么打小抄,互相去讨论哪个老师容易挂你,然后再互相提醒他要小心一点。
D改善挂科的对策有争取奖学金、和同学交流考试经验,包括如何打小抄、分析老师的特点等。两种归因方式在D身上并存,积极的归因方式会帮助D采取行动改善挂科的行为。
E:学习习惯的改变吧,然后让好朋友监督我,我那个朋友是年级第一,我经常被骂。。。对自己负责,上课听讲、下课适当复习、做好作业、考试周给力,足矣。学校、老师对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为解除其不适应,应适当地督促,而不是完全不管。朋友对于周围堕落的同学,多多提醒,多多拖他去自习。 E的对策是同学、老师、朋友的监督和自己的努力学习,与其积极的归因方式相对应。
F:首先你得有一个压力,或者说有一个动力,让自己先是找了一个短期目标吧,不挂科。当时我确定这个目标,就是因为我即将没有学位证了,当时我已经挂了28分了,再挂一科就没有学位证,然后当时为了这个在努力。但是那个学期还是挂了一科,然后后来才开始觉得不行,然后开始努力,相对以前较努力学习。。。。。。学校老师,当时我们的班主任,大一下,为了督促我们学习,知道我们班挂科的人多,每周来开一次班会,然后还找我们单独谈话,但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是大人,就是,你谈话这种东西其实做不了什么实际的作用。你讲的话,我听是能听进去,但是我做不做这是我的事了。自己已经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了,只有自己转变过来,说我不挂科了才行。
F的对策有确立学习目标、自己转变思想不挂科,这些对策同样是在其积极的归因方式指导下的想法。
3、讨论
3.1 挂科大学生对自身挂科的归因现状
调查的挂科大学生中大多数认为挂科的原因在自身不够努力,属于积极的归因方式。大多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要求比较低或者有目标,但是不坚定;自制能力普遍较差。其主要表现有旷课、不交作业、不预习、不复习、沉溺于网络、不在乎是否挂科、兴趣低等。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如没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对考试规则不熟悉、不重视;失恋导致荒废学业;打小抄导致挂科;周围的朋友大多都有挂科经历;教育制度的缺陷、考试设置不合理等。
3.2 运用成败归因理论分析挂科大学生的挂科归因现状
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如果个人对某项任务的失败归因于难以改变的稳定因素,如能力差,那么对类似的任务也不会期望自己能成功;如果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如运气不好或不够努力,则也会继续期望自己在类似的任务中取得成功。
根据成败归因理论,本研究调查的大多数挂科大学生将自身挂科的主要原因归结于自己不够努力这一不稳定的因素,属于积极的归因方式,能够对自己以后不再挂科抱有更好的期望,并采取行动改善挂科。但同时,也有部分被访者认为课程与考试设置不合理、学习氛围差、老师有偏袒或不认真判卷的失职行为等稳定性因素导致了自己挂科,属于消极的归因方式。他们轻视自身努力的作用,不认为挂科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因而学习动力比较低,在之后的学习中也不愿付出努力,从而导致消极的后果。
3.3运用自我效能感归因理论分析挂科大学生的挂科归因现状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行为能力的信心或信念,是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1]。学业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理论在学习方面的具体应用,指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控制学习行为,并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主观判断 [6]。归因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一方面,归因会影响自我效能感。积极归因,如将成功归因于稳定的内部因素,能提高自我效能感,而消极归因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自我效能感又能影响归因,自我效能感强的人一般会进行积极归因,相反,自我效能感差的人一般会消极归因。
大多数挂科大学生的归因方式是积极的,因而其自我效能感也是较高的。而那些有着消极归因方式的挂科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普遍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付出很多努力或采取策略來改善自己挂科的情况。面对挂科,其对自己取得成功的信心不足,反而会出现羞愧、焦虑、烦躁、抑郁、失望等负面的情绪。
3.4 运用习得无助归因理论分析挂科大学生的挂科归因现状
如果个体将消极事件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那么习得无助现象就会出现,自我评价就会降低,动机也会减弱[8]。
访谈过程中发现,部分消极归因的挂科大学生反映挂过一科后,再挂第二科时“罪恶感”就没那么强了,后来第三科、第四科……渐渐就“麻木”了,无所谓了。长此以往,挂科大学生就会感到无助、无能为力或丧失动机、信心,从而放弃努力学习,听任失败,产生这种“习得性无助”现象。
3.5 挂科大学生针对自身挂科提出的主要对策分析
大多挂科大学生认为改善自己挂科情况的对策主要应该加强自身的努力,这与其对自身挂科原因的分析相对应,也表明了大多数挂科大学生的归因方式是积极的。同时,也有一些挂科大学生希望学校、老师及周围的同学能增加对自己的监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能帮助自己更好地改善挂科的行为。
4、对策
根据三大归因理论的分析,结合挂科大学生自己提出的一些对策,有以下几点建议:
4.1应针对不同的归因倾向采取不同的策略。
不同的挂科大学生有不同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等,因而他们对挂科的归因方式也不尽相同。教师、家长应多和挂科大学生进行交流,采用不同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特点、归因方式,并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相信努力可以带来成功,从而更好地改善挂科情况。
4.2 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并监督和鼓励挂科大学生。
很多挂科大学生反映自己周围的同学不努力学习,自己看到他们的状态,也不自觉地跟从,产生了倦怠情绪,从而导致了挂科的结果。因而,教师可以从挂科大学生周围的同学入手,让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积极性高的同学帮助和监督挂科大学生,努力在班级、宿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对挂科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带动挂科大学生努力学习。
4.3 教师应丰富课堂内容,改善授课方式。
很多挂科大学生反映上课内容枯燥乏味,老师的授课方式十分无趣,自己的学习兴趣不高。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努力丰富课堂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兴趣,结合其兴趣及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更灵活地授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挂科行为。
4.4学校采取更灵活多样的激励手段。
一些挂科大学生认为学校的一些激励手段,如进步奖学金等,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改善他们的挂科行为。学校可以在此基础上,采用更灵活多样的激励手段,如对改善挂科的学生进行物质奖励或精神表扬等。
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改善挂科大学生的挂科行为,但最关键的对策还是要使挂科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从自身努力,努力学习,并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不挂科。
5、小结
积极的归因方式对于挂科大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表明大多数挂科大学生认为挂科的原因属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并且改善挂科行为的对策也是要加强自身的努力。挂科大学生对挂科的归因总体上呈现积极趋势,但也有部分挂科大学生将挂科归因于学校、老师、同学,或强调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学校、老师、家长应努力了解挂科大学生的归因倾向,帮助挂科大学生正确归因,并让其相信自身的努力可以改善挂科的行为。■
参考文献
[1]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60-564.
[2]李明霞,范秀珍,李文杰.护生学业成败的归因现状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6.11:58-59.
[3]姚小鹏.校园流行语“挂科”及其文化心理探析[J].焦作大学学报,2010.04:78-79.
[4]胡昆,赵春妮.韦纳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及其教育蕴涵[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9:118.
[5]史卫燕.归因理论流派及相关研究综述[J].消费导刊,2009.20:159.
[6]John P,Galassi,Caroline J.Hunt,et al.The prevalence of anxious in high school student [J].Adolescence,1999,25(100):905-913.
[7]罗晨晖.对大学生挂科现象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09:37.
[8]郭振芳.归因理论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07:215.
关键词:挂科大学生;归因理论;归因方式;对策
课题级别:北京市;课题种类:北京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课题名称:以香港协青社为借鉴调查分析北京城市边缘青少年的救助问题;项目编号:BJ1140.
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多数大学生有较为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的学习态度,能够努力学习,并完善自我。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困惑、迷茫、彷徨,他们学习不努力,论文抄袭,考试作弊,厌学、斥学,考试不及格[7]。挂科已经成为影响大学形象和教学质量提高的严重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
百度百科中这样介绍“挂科”:“现代大学新生词汇。挂科,就是不通过或不及格的代名词。具体地说,就是指某人的某一科目因各种原因考试不及格而未能通过,需要重修或重考的意思。“挂科”衍生自“挂了”一词,如果某一科目不及格,大学生常说某某科目“挂了”,渐渐便产生出了“挂科”这个说法,并在大学中届届相传而成词。挂课几种人群主要是集中在那些上课不去,去了不听课,听了不做练习者。”也有相关研究认为,“挂科”一词主要出现于大学校园、网络论坛和教育类报刊。使用的群体以大学生为主,其次是教师和关心教育问题的记者、专家等。“挂科”的构成是通过“概念整合”(intergration)来实现的,包含两个概念——“挂了红灯”和“科目”。“挂科”的文化心理因素主要包括青少年亚文化的折射、博取认同的心理和求新的心理。[3]
归因是个体对自己工作或学业成败原因的推断过程,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学校教育中[2]。最常用的归因理论主要有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归因理论和习得性无助归因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认为主要有四个因素影响个人成败: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能力属于内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努力属于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任务难度属于外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运气属于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如果个体将成功归因于稳定的原因,如他的能力很强,他自然会期望自己在以后类似情境中继续成功。如果成功被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如运气不错,那么个体就会降低对下次成功的期望。自我效能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有关活动中积极性高,付出更多的努力并采取策略来解决问题和困难。当问题得到解决时,其效能感就得到了证实,从而维持了动机,使个体偶尔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时,他的信心也有助于克服消极面,诱发动机行为[5]。习得性无助感是个体觉得自身对失败或消极事件无能为力。而习得性无助的归因理论认为要对个体进行归因训练,改变其悲观的归因方式,帮助其学会积极乐观的归因方式。
通过对挂科大学生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此前的研究存在以下特点:一,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挂科大学生的行为表现、挂科原因及应对措施三个方面,没有对其归因方式进行深入地探讨;二,研究方法主要为理论研究和描述性研究,很少有实证研究,通过具体与挂科大学生进行访谈交流进行研究的方式十分少见。而本研究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挂科大学生进行半开放式访谈的方式,对大学生挂科的原因、归因方式及对策进行进一步地研究。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挂科后不能正確归因,从而导致学习不良,甚至产生恐惧、痛苦、自暴自弃等不良情绪。因而帮助挂科大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归因方式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运用三大归因理论对挂科大学生的挂科归因方式进行分析,考察挂科大学生的归因现状,并探究相应的对策。
正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以北京理工大学的6名挂科大学生为访谈对象,其基本情况如下表:
1.2 方法
运用自编的挂科大学生访谈大纲对挂科大学生进行半开放式访谈。访谈大纲主要包括挂科原因、态度和对策等几个方面。对访谈过程进行录音,访谈结束后对录音进行整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研究结果分析
2.1挂科大学生认为自身挂科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挂科大学生对自己挂科的归因主要是平时表现太差、考试不复习甚至裸考、没有学习目标或未来规划及对本专业不感兴趣等内部原因,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挂科大学生认为自己挂科的原因在于学校课程与考试设置不合理、周围同学学习氛围差、老师有偏袒行为或不认真判卷等外部因素。下面引用具体资料进行说明:
A:我觉得肯定有的人不去考试,然后就是,平时表现太差,可能是不交作业啊,翘课啊,等等。再一个,就是不认真复习啊。大多数都是他自身的原因吧。还有一个,我玩网游,这是一个相当厉害的原因。
A认为挂科的原因主要是平时表现太差、不认真复习、玩游戏等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属于积极的归因方式。
B:首先肯定是兴趣和学习方式,课程设置,主要是这样设置导致我越学越不想学,算是个间接原因。我不是环境工程么,然后都觉得可能是学环境治理之类的,这种我还是有些兴趣的,然后一上来学的就还是数理化那些高中的东西, 一直到大二还是这样,所以后来觉得其实这么学和高中差别不大,和想的差了太远,然后就完全没兴趣了。
B觉得主要是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自己对专业的兴趣减少,从而挂科,她强调学校课程设置的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属于消极的归因方式。
C:因为实在是太讨厌原来的专业了,可能有一点课程设置的原因吧……?但最主要还是我讨厌这个专业。
C挂科的主要原因是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吸引力的外部的、稳定、不可控的因素,属于消极的归因方式。 D:我觉得不需要有目标,我觉得。额。。没有什么动力吧,没有动力,就,没有目标,就没有什么想要去努力学习的这种想法。。。。。。其实就是对整个机制一个不了解,或者说也是对自己的一个不太负责任?或者说不太适应大学的这种方式?。。。。。。还有考马哲挂了,倒数第二道题是这样的,在我们这个课结课前三周的一次课上,老师组织放了一个视频,请你把那次视频的内容说出来,呵呵。我觉得考试都不一定能反映课本上的知识,考试只是一种制度嘛。还有,马哲考试的时候可以拿手机上网,当时我的手机还不能上网。。。。。。还有一科专业课,我打小抄,打小抄是很费时间的。因为我要盯着老师,还要自己去誊写东西。然后有两道大题,好像大概是三十分,我就没怎么写。。。。。。然后还有一个就是上个学期挂的,上个学期一个是因为我要考研,还有一个是因为我和我女朋友分手了。分手了,就什么都没往心里去,然后考试也是,就是裸考。裸考是不背书,但绝对不是不准备抄。然后我就抄了一些,然后也当然就是没抄过。。。。。。关于挂科,其实我觉得每个人心里,都了解一些潜规则。比如说,我觉得大四最后一科肯定不会挂科,或者说,我觉得要考研的人老师不会让你挂。但是这次,第四次挂科就给了我,打破了我关于这些的幻想,就是我要考研,而且我是最后一门考,大四最后一门考试,老师还给我挂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其实我心里对于这个,就是我所接受的本科教育,其实还是有一点失望的。如果是在这么一个你觉得不看好的教育制度下的话,你尽量不要去学你感兴趣的学科。反倒是把它作为一个兴趣的话,你可能会收获的更多。
D简单介绍了自己挂科的经历,可以看出他挂科的原因主要有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失恋、裸考、抱有侥幸心理等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这些属于积极的归因方式;同时他认为自己挂科的原因还有考试内容设置不合理(马哲考试写视频内容)、教育制度缺陷、手机不能上网、打小抄浪费时间等稳定、不可控的因素,又属于消极的归因方式。所以两种归因方式在D身上都存在。
E:挂科那个学期是大一上学期,因为刚进入大学,以为大学就可以好好玩儿了,所以没有任何学习目标、计划,混一天是一天,挤时间玩儿。上课睡觉、旷课,睡、旷一两节课就跟不走了;抄作业,作业全是自己做的话,绝不会挂科。到考试的前几天都还不着急,照玩儿不误。还有一个,考试之后不给老师发邮件。
E只挂了一门课,他认为自己挂科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学习目标和动力、不认真听课、抄作业、不认真复习和不给老师发邮件等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属于积极的归因方式。
F:以前的问题就是我不去上课,作业全抄,考前就想,哎呀,不想复习就没复习了。很明显的,就是首先我去上课的话,点名这个问题,我肯定就到了。。。。。。大多数人挂科最主要的就是复习的时候不认真。期末突击的那几天,有的人,他就是突击能力特别强,能集中精力,考前复习那么三天,就能把这科考得挺好的。然后我就是因为集中不了精力,集中复习不太那个。。。。。。我其实,主要是因为我当时第一专业报的不是计算机。我是调过来的,。一上课发现我不太喜欢这个专业,然后我就渐渐地失去了兴趣了。。。。。。我一开始那个宿舍,挺不好玩的。都是一帮比较老实的,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后来我自己私自调了一下宿舍,然后调到那个宿舍,大家都喜欢睡觉啊,人然后又玩得到一起去,就渐渐地。。。早上一看,哦,他没起,他也没起,那我也不起了。然后整个寝室就直接睡到十一点。周围,周围是很影响。。。。。。反正有时候会有老师出这种问题,当时听说过什么,两个人卷子一模一样,就是A同学跟B同学嘛, A同学抄的B同学的,然后A同学过了,B同学没过,可能,谁知道,可能老师看着卷子顺眼,或者他运气好,就把他提上去了,不一定。。。。。。像就听我同学说,她们作为女生嘛,女生可能给老师打电话,然后哭一下,老师心软,然后就过了。有这种事情的,像我当时,他们跟我说,你找老师说一下嘛。我就不,我干嘛找老师说,我挂就挂呗,就放不下面子。
F认为自己挂科的原因主要有不去上课、抄作业、复习突击能力不强、运气不好、对本专业不感兴趣、自己好面子不给老师求情等内部、不稳定、可控的因素,还有周围环境(宿舍同学)的影响、老师有偏袒行为或不认真判卷等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积极和消极的归因方式在F身上都存在。
2.2挂科大学生针对其挂科提出的主要对策
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到,挂科大学生针对自身挂科提出的主要对策有平时好好上课、考前认真复习、确立学习目标、多与同学交流考试经验和转专业等内部对策,也有周围同学和朋友加强监督、学校和老师适当督促及宿舍内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外部对策。总体上,挂科大学生认为改善挂科的对策主要应该从自身入手。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A:就是。。好好去上课,平时成绩真的很重要。然后,就是要好好復习,不要再临时抱佛脚。老师肯定要把他的。。那个课弄得高兴一点,就是,能开心一点。
A认为改善自己挂科行为的策略有认真上课和复习以及老师课程要更有趣等,这与其积极的归因方式,即认为自己不努力导致挂科,相对应,有利于其改善自身情况。
B: 尤其是学了这边之后(转专业之后)越来越觉得不管专业的就业或者前景什么的,还是自己喜欢最重要。
B通过转专业的方式改善了挂科的情况,是在其积极的归因方式的指导下进行的改变。
D:特别想出去旅游,然后要,就是有奖学金。然后我就想,如果是努努力的话,可能就是可以多拿一千块钱,就可以出去玩,然后就好好学了一个学期吧。。。。。。互相去讨论怎么去不挂科,互相去讨论怎么打小抄,互相去讨论哪个老师容易挂你,然后再互相提醒他要小心一点。
D改善挂科的对策有争取奖学金、和同学交流考试经验,包括如何打小抄、分析老师的特点等。两种归因方式在D身上并存,积极的归因方式会帮助D采取行动改善挂科的行为。
E:学习习惯的改变吧,然后让好朋友监督我,我那个朋友是年级第一,我经常被骂。。。对自己负责,上课听讲、下课适当复习、做好作业、考试周给力,足矣。学校、老师对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为解除其不适应,应适当地督促,而不是完全不管。朋友对于周围堕落的同学,多多提醒,多多拖他去自习。 E的对策是同学、老师、朋友的监督和自己的努力学习,与其积极的归因方式相对应。
F:首先你得有一个压力,或者说有一个动力,让自己先是找了一个短期目标吧,不挂科。当时我确定这个目标,就是因为我即将没有学位证了,当时我已经挂了28分了,再挂一科就没有学位证,然后当时为了这个在努力。但是那个学期还是挂了一科,然后后来才开始觉得不行,然后开始努力,相对以前较努力学习。。。。。。学校老师,当时我们的班主任,大一下,为了督促我们学习,知道我们班挂科的人多,每周来开一次班会,然后还找我们单独谈话,但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是大人,就是,你谈话这种东西其实做不了什么实际的作用。你讲的话,我听是能听进去,但是我做不做这是我的事了。自己已经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了,只有自己转变过来,说我不挂科了才行。
F的对策有确立学习目标、自己转变思想不挂科,这些对策同样是在其积极的归因方式指导下的想法。
3、讨论
3.1 挂科大学生对自身挂科的归因现状
调查的挂科大学生中大多数认为挂科的原因在自身不够努力,属于积极的归因方式。大多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的要求比较低或者有目标,但是不坚定;自制能力普遍较差。其主要表现有旷课、不交作业、不预习、不复习、沉溺于网络、不在乎是否挂科、兴趣低等。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如没处理好与老师的关系;对考试规则不熟悉、不重视;失恋导致荒废学业;打小抄导致挂科;周围的朋友大多都有挂科经历;教育制度的缺陷、考试设置不合理等。
3.2 运用成败归因理论分析挂科大学生的挂科归因现状
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如果个人对某项任务的失败归因于难以改变的稳定因素,如能力差,那么对类似的任务也不会期望自己能成功;如果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如运气不好或不够努力,则也会继续期望自己在类似的任务中取得成功。
根据成败归因理论,本研究调查的大多数挂科大学生将自身挂科的主要原因归结于自己不够努力这一不稳定的因素,属于积极的归因方式,能够对自己以后不再挂科抱有更好的期望,并采取行动改善挂科。但同时,也有部分被访者认为课程与考试设置不合理、学习氛围差、老师有偏袒或不认真判卷的失职行为等稳定性因素导致了自己挂科,属于消极的归因方式。他们轻视自身努力的作用,不认为挂科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因而学习动力比较低,在之后的学习中也不愿付出努力,从而导致消极的后果。
3.3运用自我效能感归因理论分析挂科大学生的挂科归因现状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行为能力的信心或信念,是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1]。学业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理论在学习方面的具体应用,指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控制学习行为,并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主观判断 [6]。归因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一方面,归因会影响自我效能感。积极归因,如将成功归因于稳定的内部因素,能提高自我效能感,而消极归因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自我效能感又能影响归因,自我效能感强的人一般会进行积极归因,相反,自我效能感差的人一般会消极归因。
大多数挂科大学生的归因方式是积极的,因而其自我效能感也是较高的。而那些有着消极归因方式的挂科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普遍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付出很多努力或采取策略來改善自己挂科的情况。面对挂科,其对自己取得成功的信心不足,反而会出现羞愧、焦虑、烦躁、抑郁、失望等负面的情绪。
3.4 运用习得无助归因理论分析挂科大学生的挂科归因现状
如果个体将消极事件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那么习得无助现象就会出现,自我评价就会降低,动机也会减弱[8]。
访谈过程中发现,部分消极归因的挂科大学生反映挂过一科后,再挂第二科时“罪恶感”就没那么强了,后来第三科、第四科……渐渐就“麻木”了,无所谓了。长此以往,挂科大学生就会感到无助、无能为力或丧失动机、信心,从而放弃努力学习,听任失败,产生这种“习得性无助”现象。
3.5 挂科大学生针对自身挂科提出的主要对策分析
大多挂科大学生认为改善自己挂科情况的对策主要应该加强自身的努力,这与其对自身挂科原因的分析相对应,也表明了大多数挂科大学生的归因方式是积极的。同时,也有一些挂科大学生希望学校、老师及周围的同学能增加对自己的监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能帮助自己更好地改善挂科的行为。
4、对策
根据三大归因理论的分析,结合挂科大学生自己提出的一些对策,有以下几点建议:
4.1应针对不同的归因倾向采取不同的策略。
不同的挂科大学生有不同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等,因而他们对挂科的归因方式也不尽相同。教师、家长应多和挂科大学生进行交流,采用不同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特点、归因方式,并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相信努力可以带来成功,从而更好地改善挂科情况。
4.2 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并监督和鼓励挂科大学生。
很多挂科大学生反映自己周围的同学不努力学习,自己看到他们的状态,也不自觉地跟从,产生了倦怠情绪,从而导致了挂科的结果。因而,教师可以从挂科大学生周围的同学入手,让自我效能感和学习积极性高的同学帮助和监督挂科大学生,努力在班级、宿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对挂科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带动挂科大学生努力学习。
4.3 教师应丰富课堂内容,改善授课方式。
很多挂科大学生反映上课内容枯燥乏味,老师的授课方式十分无趣,自己的学习兴趣不高。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努力丰富课堂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兴趣,结合其兴趣及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更灵活地授课,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挂科行为。
4.4学校采取更灵活多样的激励手段。
一些挂科大学生认为学校的一些激励手段,如进步奖学金等,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改善他们的挂科行为。学校可以在此基础上,采用更灵活多样的激励手段,如对改善挂科的学生进行物质奖励或精神表扬等。
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改善挂科大学生的挂科行为,但最关键的对策还是要使挂科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从自身努力,努力学习,并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不挂科。
5、小结
积极的归因方式对于挂科大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表明大多数挂科大学生认为挂科的原因属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并且改善挂科行为的对策也是要加强自身的努力。挂科大学生对挂科的归因总体上呈现积极趋势,但也有部分挂科大学生将挂科归因于学校、老师、同学,或强调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学校、老师、家长应努力了解挂科大学生的归因倾向,帮助挂科大学生正确归因,并让其相信自身的努力可以改善挂科的行为。■
参考文献
[1]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60-564.
[2]李明霞,范秀珍,李文杰.护生学业成败的归因现状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6.11:58-59.
[3]姚小鹏.校园流行语“挂科”及其文化心理探析[J].焦作大学学报,2010.04:78-79.
[4]胡昆,赵春妮.韦纳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及其教育蕴涵[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9:118.
[5]史卫燕.归因理论流派及相关研究综述[J].消费导刊,2009.20:159.
[6]John P,Galassi,Caroline J.Hunt,et al.The prevalence of anxious in high school student [J].Adolescence,1999,25(100):905-913.
[7]罗晨晖.对大学生挂科现象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09:37.
[8]郭振芳.归因理论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07: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