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电教人员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想要创设新型智慧课堂,就要从提升电教队伍入手,想要提升电教人员的整体素质,就要明确他们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素养、如何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
[关 键 词] 电教人员;专业素养;高校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1)28-0198-02
面对信息化的背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更新换代,电化教育也在与时俱进地发生着改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育业开创了更大的空间,也对电教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教人员必须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精通信息技术技能,还要掌握相关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虽然电教人员的职业定位不是教学的从教者,而是秉承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是教学的辅助者。但是在信息化的背景下,电教人员的工作不能仅仅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为教师提供课程辅助,还要顺应时代变化,根据教育的发展模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升专业素养可以全方位促进电教人员的专业发展,所以对信息化背景下电教人员专业素养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一、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电教人员专业素养的内涵
专业素养是指从事某种特定职业所必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个人品质。每个职业有其特殊的性质,可见专业素养并不是一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每个时代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而每个时代背景都对从业人员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本文中的专业素养是指电教人员在信息化背景下具备的系统的专业知识、扎实的理论功底、全面的业务能力。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电教人员专业素养结构构建依据
电教人员属于专业的管理人员,所以其专业素养的建构主要依据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具体为人职匹配原理以及胜任力“冰山模型”。
人职匹配原理顾名思义是要求个体与职业岗位需要达到匹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个体的素质与岗位要求匹配。(2)个体的风格与组织风格的匹配。(3)个体的职业价值观与组织文化的匹配。(4)个体职业成长需求与组织成长空间的匹配。满足了这四个匹配,才能使管理人员更好地适应岗位,实现与岗位的最佳匹配,同时促进其自身发展。
胜任力“冰山模型”是著名的美国学者斯潘塞(Spencer,1993)提出的,该模型将人员素质分为水上部分和冰山以下部分。知识、经验及技能就是冰山上显露的部分,是人们的外在表现,相对而言也比较好发展和改变。“价值观、角色定位、自我认知、特质、动机、内驱力”这些是深藏在“冰山”之下的,人的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但同时也对人的表现起到关键作用。借鉴“冰山模型”关于潜在特质对工作的影响,使我们在构建电教人员专业素养结构时更加显示了电教人员的潜在特质对电教管理工作的影响。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电教人员专业素养构成要素分析
本研究对专业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主要采用自上而下以及自下而上两种方式。首先,基于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提取出相关的构成要素。其次,对专家进行深度访谈,与专家确认高校电教人员专业素养的构成要素,同时大样本选择高校电教人员进行认同度调查,根据多方数据确定构成要素。最后,进行德尔菲法,根据专家提出建议与修改意见,从而确定删除、修改和添加的指标,进而帮助完善专业素养结构。最终,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电教人员专业素养分为知识素质、品德素质、个性特征、能力素质、技能素质5个一级要素,23个二级要素。
(一)知识素质
良好的知识是保障电教人员从事其岗位的基础,主要包括政治理论、信息技术理论、公共管理知识、设备维修知识、教育学相关知识。知识素质的要求体现了电教人员属于复合型人才,需要熟悉本领域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还要对整个社会发展趋势有清晰的了解。
在信息化时代,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电教人员除了需要对政治保持敏感,发扬十九大精神,还要有过硬的信息技术理论支撑。不仅要熟悉多媒体设备,还要了解如何根据不同学科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程序。不仅要掌握设备维修知识,还要及时接收新的技术和思想,以便将多媒体设备更好地运用于学科教学中。这就需要电教人员具备信息技术理论相关知识,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方法、多媒体运用方法、计算机相关应用知识、智慧课堂相关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等。除此之外,电教人员还应该学习并掌握教育学相关知识,了解教育发展的动态,为全面培养学生提供有力保障。
电教人员是电教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所以应熟悉公共管理类的相关知识,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模式与经验,掌握并应用管理学原理在工作岗位中,能熟练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并能够对多媒体器材及信息技术相关信息进行妥善保管。
(二)品德素质
品德素质是指从业人员用品德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是衡量从业人员的政治方向正确与否、道德素质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包括政治品质、服务意识、爱岗敬业及爱护学生。
首先,电教人员是我国从业人员,所以要有明确的政治立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国家的政策方针。其次,电教人员的任务是服务于教学,优化教学,是教学的辅助者,因此,要有服务意识,需要从不同角度服务于教学,时刻为授课教师着想,时刻为提升课程质量着想。再次,爱岗敬业是最基本的品德素养,作为从业者应热爱自己的岗位,尊敬自己的职业,并将之作为崇高的追求,时刻准备为自己的岗位作贡献。最后,电教人员工作于高校,也是电教实验室的教师,作为教师,关心和爱护学生是教师的职责,电教人员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热情关怀,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真诚对待每名学生。 (三)个性特征
个性特征是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的结合,个体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具体来说,是指从业人员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包括责任心、亲和力、人格魅力等。
电教管理岗位不同于其他岗位,从业人员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并且工作严谨,还应具备亲和力,使授课教师和学生容易接近,并能建立和睦、融洽的关系。个性特征是“冰山模型”下的部分,属于隐性的特征,但对于电教人员能否胜任岗位有着很大的影响。
(四)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指潜藏在人体中的一种能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能力素质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能力素质是影响从业人员的一种智能要素。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判断力,而特殊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五)技能素质
技能素质是指电教人员在从事电教管理及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技巧和能力,是电教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电教人员需要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操作方法和操作规范,并达到上岗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具体技能素质包括人际沟通能力、信息化管理操作能力、调查研究能力。
对于电教人员来说,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技能就是对电教器材的维护及应用,这需要电教人员具有信息化管理和操作能力,具体包括对电教室多媒体器材基本系统的掌握和操作能力、对多媒体系统的维护、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维护硬件设施、处理故障以及在教学中制作辅助程序及提供信息化资源。
在平时的管理中,电教人员需要人际沟通能力。语言是一门技巧,电教人员要在与授课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中使用表达技巧,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不仅能顺利开展电教人员的工作,更有利于教学秩序的有效运行。
调查研究能力是指电教人员能掌握各种社会学调查方法及分析软件,能够独立设计相关调查问卷进行多方调查,对教师及学生进行定期调查,在保障教学需求的基础上,优化教学,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发展。
四、提升高校电教人员专业素养的对策建议
高校电教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受到电教人员自身、学校和社会等多层面的影响。只有对每个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提出有效策略,笔者在对10名电教人员深度访谈后,分析文本材料,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以下三个层面的对策建议。
(一)个人层面
电教人员应该转变理念上的观念,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教人员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从传统教学中的辅助者已经慢慢转向教学的策划者。电教人员应该增强自我学习能力,注重对教学的思考,掌握信息技术前沿知识,并尝试将前沿融入课堂的设计中,深入课堂,在课堂实践中完成工作目标,改进传统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协助教师创设富有特色的智慧课堂,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角色的转型,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
(二)学校层面
学校能提供最直接的提升专业素养的方式就是培训活动。学校应重视电教人员,为其提供更多接触信息前沿的机会,增强对电教人员的培训,同时建立电教人员及授课教师的共同体,组织电教人员为授课教师进行培训,鼓励电教人员增加自身专业性。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采用表现性评价、过程评价,提升奖惩的公正性,进而促进电教人员工作的创造性以及专业素养的提升。
(三)社会层面
“社會职业有一条铁律,即只有向专业化发展,才能获得社会地位,得到社会的尊重。”专业标准是衡量从业者的一把标尺,也是判断从业者是否胜任岗位的准绳。因此,社会应为高校的电教人员制订符合其专业发展的专业标准,用专业标准促成电教人员的专业发展。
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作为高校的电教工作者应顺应这种技术的革命,接受时代的挑战,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勇敢面对机遇和挑战,成为高素质的电教人才。
参考文献:
[1]潘月秋,戴振宇.谈高校电教人员素质的提高[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5):56-57.
[2]党保生.信息化时代高校电教人员角色定位与专业发展的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3(4):18-19.
[3]赵晋华.智慧课堂对电教人员专业素养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5):33-35.
◎编辑 鲁翠红
[关 键 词] 电教人员;专业素养;高校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1)28-0198-02
面对信息化的背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更新换代,电化教育也在与时俱进地发生着改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教育业开创了更大的空间,也对电教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教人员必须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精通信息技术技能,还要掌握相关学科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虽然电教人员的职业定位不是教学的从教者,而是秉承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是教学的辅助者。但是在信息化的背景下,电教人员的工作不能仅仅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为教师提供课程辅助,还要顺应时代变化,根据教育的发展模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提升专业素养可以全方位促进电教人员的专业发展,所以对信息化背景下电教人员专业素养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一、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电教人员专业素养的内涵
专业素养是指从事某种特定职业所必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个人品质。每个职业有其特殊的性质,可见专业素养并不是一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每个时代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而每个时代背景都对从业人员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本文中的专业素养是指电教人员在信息化背景下具备的系统的专业知识、扎实的理论功底、全面的业务能力。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电教人员专业素养结构构建依据
电教人员属于专业的管理人员,所以其专业素养的建构主要依据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具体为人职匹配原理以及胜任力“冰山模型”。
人职匹配原理顾名思义是要求个体与职业岗位需要达到匹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个体的素质与岗位要求匹配。(2)个体的风格与组织风格的匹配。(3)个体的职业价值观与组织文化的匹配。(4)个体职业成长需求与组织成长空间的匹配。满足了这四个匹配,才能使管理人员更好地适应岗位,实现与岗位的最佳匹配,同时促进其自身发展。
胜任力“冰山模型”是著名的美国学者斯潘塞(Spencer,1993)提出的,该模型将人员素质分为水上部分和冰山以下部分。知识、经验及技能就是冰山上显露的部分,是人们的外在表现,相对而言也比较好发展和改变。“价值观、角色定位、自我认知、特质、动机、内驱力”这些是深藏在“冰山”之下的,人的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但同时也对人的表现起到关键作用。借鉴“冰山模型”关于潜在特质对工作的影响,使我们在构建电教人员专业素养结构时更加显示了电教人员的潜在特质对电教管理工作的影响。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电教人员专业素养构成要素分析
本研究对专业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主要采用自上而下以及自下而上两种方式。首先,基于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提取出相关的构成要素。其次,对专家进行深度访谈,与专家确认高校电教人员专业素养的构成要素,同时大样本选择高校电教人员进行认同度调查,根据多方数据确定构成要素。最后,进行德尔菲法,根据专家提出建议与修改意见,从而确定删除、修改和添加的指标,进而帮助完善专业素养结构。最终,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电教人员专业素养分为知识素质、品德素质、个性特征、能力素质、技能素质5个一级要素,23个二级要素。
(一)知识素质
良好的知识是保障电教人员从事其岗位的基础,主要包括政治理论、信息技术理论、公共管理知识、设备维修知识、教育学相关知识。知识素质的要求体现了电教人员属于复合型人才,需要熟悉本领域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还要对整个社会发展趋势有清晰的了解。
在信息化时代,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电教人员除了需要对政治保持敏感,发扬十九大精神,还要有过硬的信息技术理论支撑。不仅要熟悉多媒体设备,还要了解如何根据不同学科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程序。不仅要掌握设备维修知识,还要及时接收新的技术和思想,以便将多媒体设备更好地运用于学科教学中。这就需要电教人员具备信息技术理论相关知识,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研究方法、多媒体运用方法、计算机相关应用知识、智慧课堂相关知识、网络技术知识等。除此之外,电教人员还应该学习并掌握教育学相关知识,了解教育发展的动态,为全面培养学生提供有力保障。
电教人员是电教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所以应熟悉公共管理类的相关知识,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模式与经验,掌握并应用管理学原理在工作岗位中,能熟练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并能够对多媒体器材及信息技术相关信息进行妥善保管。
(二)品德素质
品德素质是指从业人员用品德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是衡量从业人员的政治方向正确与否、道德素质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包括政治品质、服务意识、爱岗敬业及爱护学生。
首先,电教人员是我国从业人员,所以要有明确的政治立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国家的政策方针。其次,电教人员的任务是服务于教学,优化教学,是教学的辅助者,因此,要有服务意识,需要从不同角度服务于教学,时刻为授课教师着想,时刻为提升课程质量着想。再次,爱岗敬业是最基本的品德素养,作为从业者应热爱自己的岗位,尊敬自己的职业,并将之作为崇高的追求,时刻准备为自己的岗位作贡献。最后,电教人员工作于高校,也是电教实验室的教师,作为教师,关心和爱护学生是教师的职责,电教人员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热情关怀,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真诚对待每名学生。 (三)个性特征
个性特征是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的结合,个体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具体来说,是指从业人员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包括责任心、亲和力、人格魅力等。
电教管理岗位不同于其他岗位,从业人员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并且工作严谨,还应具备亲和力,使授课教师和学生容易接近,并能建立和睦、融洽的关系。个性特征是“冰山模型”下的部分,属于隐性的特征,但对于电教人员能否胜任岗位有着很大的影响。
(四)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是指潜藏在人体中的一种能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能力素质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能力素质是影响从业人员的一种智能要素。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判断力,而特殊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五)技能素质
技能素质是指电教人员在从事电教管理及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技巧和能力,是电教人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电教人员需要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操作方法和操作规范,并达到上岗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具体技能素质包括人际沟通能力、信息化管理操作能力、调查研究能力。
对于电教人员来说,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技能就是对电教器材的维护及应用,这需要电教人员具有信息化管理和操作能力,具体包括对电教室多媒体器材基本系统的掌握和操作能力、对多媒体系统的维护、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维护硬件设施、处理故障以及在教学中制作辅助程序及提供信息化资源。
在平时的管理中,电教人员需要人际沟通能力。语言是一门技巧,电教人员要在与授课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中使用表达技巧,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不仅能顺利开展电教人员的工作,更有利于教学秩序的有效运行。
调查研究能力是指电教人员能掌握各种社会学调查方法及分析软件,能够独立设计相关调查问卷进行多方调查,对教师及学生进行定期调查,在保障教学需求的基础上,优化教学,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发展。
四、提升高校电教人员专业素养的对策建议
高校电教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受到电教人员自身、学校和社会等多层面的影响。只有对每个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提出有效策略,笔者在对10名电教人员深度访谈后,分析文本材料,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以下三个层面的对策建议。
(一)个人层面
电教人员应该转变理念上的观念,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电教人员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从传统教学中的辅助者已经慢慢转向教学的策划者。电教人员应该增强自我学习能力,注重对教学的思考,掌握信息技术前沿知识,并尝试将前沿融入课堂的设计中,深入课堂,在课堂实践中完成工作目标,改进传统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协助教师创设富有特色的智慧课堂,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角色的转型,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
(二)学校层面
学校能提供最直接的提升专业素养的方式就是培训活动。学校应重视电教人员,为其提供更多接触信息前沿的机会,增强对电教人员的培训,同时建立电教人员及授课教师的共同体,组织电教人员为授课教师进行培训,鼓励电教人员增加自身专业性。同时,学校还应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采用表现性评价、过程评价,提升奖惩的公正性,进而促进电教人员工作的创造性以及专业素养的提升。
(三)社会层面
“社會职业有一条铁律,即只有向专业化发展,才能获得社会地位,得到社会的尊重。”专业标准是衡量从业者的一把标尺,也是判断从业者是否胜任岗位的准绳。因此,社会应为高校的电教人员制订符合其专业发展的专业标准,用专业标准促成电教人员的专业发展。
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作为高校的电教工作者应顺应这种技术的革命,接受时代的挑战,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勇敢面对机遇和挑战,成为高素质的电教人才。
参考文献:
[1]潘月秋,戴振宇.谈高校电教人员素质的提高[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5):56-57.
[2]党保生.信息化时代高校电教人员角色定位与专业发展的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3(4):18-19.
[3]赵晋华.智慧课堂对电教人员专业素养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5):33-35.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