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汇总药品不良反应,探寻其发生的规律、特点及引发的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随着药品种类和药物剂型不断增加,药源性疾病和药品不良反应的类型、数量也随机增加,同时得到广泛的认识和高度重视。为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药源性疾病和药品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现对我院2011年—2012年度42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2011年—2012年度我院上报的42例药品不良反应
1.2方法:根据《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1-2),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规范和完善,涉及药物均以通用名进行统计;并根据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分别对化学药物进行名称规范和药物分类,将每例报告中的患者的年龄、性别、使用药品、给药途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报告类型、及转归情况进行频数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龄与性别分析:42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患者年龄小于14岁15例占35%,患者年龄大于60岁占28%;女性25例,男性17例;
2.2 给药途径:口服1例,静滴41例;
2.3 药品种类:所有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9种药品,其中一种为中药注射剂,其他为西药,其中抗菌药物10种,占比例最大为52%,其中使用头孢菌素类的抗菌药物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17例,使用大环内酯类的抗菌药物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5例,使用林可酰胺类的抗菌药物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2例 ,使用喹诺酮类的抗菌药物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3例,使用硝基咪唑类的抗菌药物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2例,使用青霉素类的抗菌药物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1例。心脑血管用药6种,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9例,其他药物3种;
2.4 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表现在皮肤上红斑、皮疹等有26例,表现在消化系统腹胀、腹泻有4例,表现在中枢及外周系统头痛、头胀等4例,表现在静脉炎及关节反应注射部位头痛等2例,表现在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等4例,
2.5 药品不良反应的类型及转归:所有药品不良反应新的一般的有7例,一般的35例,治愈的有25例,好转有17例
3 讨论
3.1 个体因素与药品不良反应的关系:根据我院数据,从年龄看老人、儿童宜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女性较男性宜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这提示在临床用药中对老人、儿童必须谨慎,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达到合适量,密切注意患者的反应;
3.2 药物因素与药品不良反应的关系: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无论是品种还是例数抗菌药物均排在首位,以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居多,临床表现为红斑、药疹、胃肠道反应,头孢菌素因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毒性低等用量比较大,因此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最多,大环内酯类、喹诺酮因其无需做试敏、价格低廉等因素,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紧随其上,因此在应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应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史,根据适应症、患者情况选择药物,尤其是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避免无指征用药;
3.3 药品不良反应表现及处理: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和胃肠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居多。本院对药品不良反应处理方法最多是停药,一般的药品不良反应在停药一段时间后,症状自行消失。
综上所诉,药品不良反应引发的因素及临床变现是多样的,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治可防的,应正确对待、及时报告、及时处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是所有医务人员应尽的义务,高度重视上报工作,所以我们应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工作的认识,加大监测力度,加强信息交流及反馈,加强对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的监测,从而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1.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S).北京:
[3]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7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合理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随着药品种类和药物剂型不断增加,药源性疾病和药品不良反应的类型、数量也随机增加,同时得到广泛的认识和高度重视。为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药源性疾病和药品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现对我院2011年—2012年度42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2011年—2012年度我院上报的42例药品不良反应
1.2方法:根据《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1-2),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规范和完善,涉及药物均以通用名进行统计;并根据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分别对化学药物进行名称规范和药物分类,将每例报告中的患者的年龄、性别、使用药品、给药途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报告类型、及转归情况进行频数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年龄与性别分析:42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患者年龄小于14岁15例占35%,患者年龄大于60岁占28%;女性25例,男性17例;
2.2 给药途径:口服1例,静滴41例;
2.3 药品种类:所有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9种药品,其中一种为中药注射剂,其他为西药,其中抗菌药物10种,占比例最大为52%,其中使用头孢菌素类的抗菌药物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17例,使用大环内酯类的抗菌药物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5例,使用林可酰胺类的抗菌药物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2例 ,使用喹诺酮类的抗菌药物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3例,使用硝基咪唑类的抗菌药物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2例,使用青霉素类的抗菌药物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1例。心脑血管用药6种,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9例,其他药物3种;
2.4 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表现在皮肤上红斑、皮疹等有26例,表现在消化系统腹胀、腹泻有4例,表现在中枢及外周系统头痛、头胀等4例,表现在静脉炎及关节反应注射部位头痛等2例,表现在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等4例,
2.5 药品不良反应的类型及转归:所有药品不良反应新的一般的有7例,一般的35例,治愈的有25例,好转有17例
3 讨论
3.1 个体因素与药品不良反应的关系:根据我院数据,从年龄看老人、儿童宜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女性较男性宜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这提示在临床用药中对老人、儿童必须谨慎,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达到合适量,密切注意患者的反应;
3.2 药物因素与药品不良反应的关系: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无论是品种还是例数抗菌药物均排在首位,以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居多,临床表现为红斑、药疹、胃肠道反应,头孢菌素因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毒性低等用量比较大,因此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最多,大环内酯类、喹诺酮因其无需做试敏、价格低廉等因素,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紧随其上,因此在应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应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史,根据适应症、患者情况选择药物,尤其是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避免无指征用药;
3.3 药品不良反应表现及处理: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和胃肠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居多。本院对药品不良反应处理方法最多是停药,一般的药品不良反应在停药一段时间后,症状自行消失。
综上所诉,药品不良反应引发的因素及临床变现是多样的,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治可防的,应正确对待、及时报告、及时处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是所有医务人员应尽的义务,高度重视上报工作,所以我们应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工作的认识,加大监测力度,加强信息交流及反馈,加强对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的监测,从而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1.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S).北京:
[3]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