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投摩根基金经理涉嫌“老鼠仓”事件,让一度因业绩优异而光环闪耀的基金业,蒙上了一层阴影。一时间,对于基金经理、基金公司,乃至整个基金业的指责、抨击、甚至是谩骂之声不绝于耳。
当愤怒之情逐渐归于平静后,如何化弊为利,如何在反思中探寻基金业的健康发展之路才是这次“老鼠仓”事件的真正意义所在。对于年纪尚轻,存在着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基金业来说,只有在经历挫折、勇于面对、重新审视并加以克服的往复循环中才能不断前行,迎来更为美好的明天。
“老鼠仓”事件挫伤基民
上投摩根基金“老鼠仓”事件近日出现新的进展,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宣布唐建被开除,并发布公告证实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的正式通知,对公司员工唐建个人涉嫌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违规投资活动进行立案调查。“老鼠仓”事件就此告一段落,但是,此次的“老鼠仓”事件却给基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新基民开户数大幅回落,老基民也十分愤概和无奈。我们查阅了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自4月18日事发至今的新增基金开户数,希望能从此窥见一斑。
4月16日《证券时报》率先以《监管层重拳出击整肃基金业》为题,暗示某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一名基金经理涉嫌“老鼠仓”近日被举报,中国证监会已介入调查。4月17日《第一财经日报》跟进,点名指出该基金公司是上投摩根,基金经理是唐建。
受到此消息影响,新增基金开户数由4月19日的349535户突然降至20日的57369户,显然基民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入市步伐减慢。此后的5个交易日,即4月23-4月27,新增基金开户数均维持在5万以下,在4月27日达到最低的33232,此后随着证监会查处的力度加大,基民信心有所恢复,开户数逐渐回升,至5月11日已经达到362940户。
但随着事件相关信息的不断披露,开户数再次出现跳水,5月14日,5月15日的开户数分别只有108179和47037户,5月16日上投摩根基金宣布唐建被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开除,并发布公告证实收到证监会的正式通知,对公司员工唐建个人涉嫌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违规投资活动进行立案调查。新增基金开户数也达到4月27日以来的新低,当天只有42328户。
从新增基金开户数的波动中我们可以看到,此事件对基民信心的冲击是巨大的,事件的后续负面影响不可估量。
“老鼠仓”事件引发道德风险
基金业再现诚信危机
和讯基金首席分析师文国庆在自己博客上谈到对证券市场风险性质的判定时表示,证券市场的风险有两类:第一类风险叫做估计值风险,即股票估值水平太高,存在下跌的风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泡沫;第二类风险叫做道德风险,即博弈一方采用欺诈甚至犯罪的手段蒙骗对手,从而攫取财富。
价值风险是证券市场的天然产物,是难以规避的;道德风险则是人为产物,其一旦大规模存在,将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打击。
本来,基民是基于信任,把资金交给基金经理来操作,而基金经理本着勤勉尽责的原则替基民管理资产,这是一种良性的信托责任的关系。如果基金经理无视这种信托责任,利用内幕信息以及自己运作资金的便利,炒作与此相关的股票,这不仅有违基金经理的信托责任,而且还涉及到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本质上与贪污、盗窃没有区别。
“老鼠仓”体现了基金业内信托责任理念的缺失。因为基金经理们并不理解,他操作的平台是中小基民给予的,他操作好是应该的,有了百万以上的年薪,还觉得自己拿得少,实在不该。
同时,“老鼠仓”还反映了监管的薄弱,操作的规定不明确。在美国等国外基金行业中,为解决基金经理的利益问题,规定基金经理可以买卖股票,但是不仅要将交易信息定期对雇主报告,而且要遵循一种“交易优先次序”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基金经理要将客户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在为自身利益采取行动之前,必须让客户首先采取行动。一旦违反这些行为,将受到吊销执业资格的处罚。
事实上, 对后市的预期越是乐观, 业内对基金经理道德风险的担忧也越大, 中国基金业短短的8年时间里,并不缺乏诚信危机带来的教训。早期的基金黑幕几乎使刚刚起步的基金业夭折。好容易基金市场重新树立了信心,局面来之不易,但愿基金经理们能珍视起自己的信托责任,不要再次毁掉基金业的诚信。
诚信缺失损毁牛市
在牛市财富效应不断放大、各路资金蜂拥入市、牛市繁荣掩盖一切矛盾和问题时,如果有人坚持认为基金经理“老鼠仓”,会如“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一样,毁坏了牛市,很多投资者一定会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危言耸听。那么,基金经理“老鼠仓”到底会不会对牛市产生影响?
先不说基金经理携带“老鼠仓”是违法的,因为《证券法》明令禁止包括基金公司在内的证券从业人员买卖股票;也不说大多数基金公司规定,基金经理在取得任职资格时,须填写直系亲属、直系亲属子女的身份证号和股东代码,且不允许买卖股票,而这些规定根本难不倒基金经理。基金经理“老鼠仓”愈演愈烈,已成基金业公开的秘密,其对基金投资者信心、对基金业和牛市的伤害,值得高度警惕。
支撑当前牛市的除了来路不明的各路游资外,就是规模庞大、对市场影响举足轻重的公募基金。公募基金规模的迅速膨胀,得益于牛市财富效应下大众储蓄盲目而疯狂的“搬家”。一只新基金,一日募集几百亿资金已成常态,基金业正在这种乐观得令人晕眩的规模膨胀速度中,开始了内部监管松弛、滞后和疏漏的危险之旅。
基金业本质上是个靠天吃饭的行业。谁都明白这样一根链条对基金业自身发展、对此轮牛市未来的意义:牛市财富效应下的基金丰厚回报——大众储蓄搬家、购买基金——基金规模膨胀——基金资金入市——牛市继续走牛——基金继续回报丰厚。显然,基金回报率,是维系这根链条的关键。回报率高,储蓄流入基金的热情就高、速度就快,这根链条就牢固,牛市的游戏就能继续玩下去;反之,链条随时会断裂,牛市也随时会出现转折。
那么,基金经理“老鼠仓”会不会引起这根链条断裂呢?
这不仅取决于基金经理“老鼠仓”在基金业的泛滥程度和“老鼠仓”的规模,更要看基金投资者对“老鼠仓”的容忍程度,以及“老鼠仓”现象对大众信心的伤害程度。目前看,“老鼠仓”在基金业不是个案,“老鼠仓”的规模也非小数;几十万资金的“老鼠仓”获取上千万暴利,已经让大众投资者感到不公和愤怒;投资者对基金的态度也正在由从前的盲目申购转向警惕。尽管目前依然走牛的股市,还会让基金继续编织高回报神话,只要基金回报丰厚,基金经理的“老鼠仓”也很容易被“笨钱”忽视或无视。但潮起潮落,牛市不可能永远高歌猛进,基金也不可能年年给投资者高回报。一旦牛市退潮、基金亏损,则繁荣时期被暂时掩盖的问题就会集中爆发,基金投资者将会因为投资亏损而迁怒基金经理“老鼠仓”,最终在对基金公司甚至整个基金业的不信任中,引发赎回狂潮。赎回狂潮,摧毁的当然不仅是基金业,还有大众心之所系的本轮牛市。
按理,收入相对较高的基金经理,没有必要在“老鼠仓”上冒险。不过,这仅是常人的思维和逻辑。试想,中国目前尚未建立严格的金融实名制,一个基金经理又掌管着数额巨大的资金,操作“老鼠仓”相当方便,谁会不做?2007年初,证监会基金部曾发文加强对基金经理“老鼠仓”的监管,但谁都知道这样的监管很难做到,谁会害怕?基金公司内部对操作“老鼠仓”者,无非批评批评而已,这样的内部监管谁不心领神会?更何况,此轮牛市行情如此诱人,一次“老鼠仓”就可以让一位基金经理坐拥千万财富,安享未来人生,即便因为“老鼠仓”而丢弃所谓“收入相对较高”的基金经理职位,谁又会在乎?制度、监管,加上冒险后的高回报与被发现后处罚的低成本,都“鼓励”、驱使和助长着基金经理“老鼠仓”的大行其道。
毫无疑问,基金经理“老鼠仓”正如“蚁穴”般损毁着A股牛市的“千里之堤”。虽然人们对这样的损毁目前不屑一顾、也感觉不到,也因此,牛市依然会大步前行,缺乏警惕的大众,也依然会奋不顾身地将储蓄搬进基金。但终有一天,“牛市之堤”会突然溃决,投资者乃至中国股市也终究会为放纵基金经理“老鼠仓”的行为而付出代价。
当愤怒之情逐渐归于平静后,如何化弊为利,如何在反思中探寻基金业的健康发展之路才是这次“老鼠仓”事件的真正意义所在。对于年纪尚轻,存在着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基金业来说,只有在经历挫折、勇于面对、重新审视并加以克服的往复循环中才能不断前行,迎来更为美好的明天。
“老鼠仓”事件挫伤基民
上投摩根基金“老鼠仓”事件近日出现新的进展,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宣布唐建被开除,并发布公告证实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的正式通知,对公司员工唐建个人涉嫌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违规投资活动进行立案调查。“老鼠仓”事件就此告一段落,但是,此次的“老鼠仓”事件却给基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新基民开户数大幅回落,老基民也十分愤概和无奈。我们查阅了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自4月18日事发至今的新增基金开户数,希望能从此窥见一斑。
4月16日《证券时报》率先以《监管层重拳出击整肃基金业》为题,暗示某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一名基金经理涉嫌“老鼠仓”近日被举报,中国证监会已介入调查。4月17日《第一财经日报》跟进,点名指出该基金公司是上投摩根,基金经理是唐建。
受到此消息影响,新增基金开户数由4月19日的349535户突然降至20日的57369户,显然基民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入市步伐减慢。此后的5个交易日,即4月23-4月27,新增基金开户数均维持在5万以下,在4月27日达到最低的33232,此后随着证监会查处的力度加大,基民信心有所恢复,开户数逐渐回升,至5月11日已经达到362940户。
但随着事件相关信息的不断披露,开户数再次出现跳水,5月14日,5月15日的开户数分别只有108179和47037户,5月16日上投摩根基金宣布唐建被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开除,并发布公告证实收到证监会的正式通知,对公司员工唐建个人涉嫌利用内幕信息从事违规投资活动进行立案调查。新增基金开户数也达到4月27日以来的新低,当天只有42328户。
从新增基金开户数的波动中我们可以看到,此事件对基民信心的冲击是巨大的,事件的后续负面影响不可估量。
“老鼠仓”事件引发道德风险
基金业再现诚信危机
和讯基金首席分析师文国庆在自己博客上谈到对证券市场风险性质的判定时表示,证券市场的风险有两类:第一类风险叫做估计值风险,即股票估值水平太高,存在下跌的风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泡沫;第二类风险叫做道德风险,即博弈一方采用欺诈甚至犯罪的手段蒙骗对手,从而攫取财富。
价值风险是证券市场的天然产物,是难以规避的;道德风险则是人为产物,其一旦大规模存在,将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打击。
本来,基民是基于信任,把资金交给基金经理来操作,而基金经理本着勤勉尽责的原则替基民管理资产,这是一种良性的信托责任的关系。如果基金经理无视这种信托责任,利用内幕信息以及自己运作资金的便利,炒作与此相关的股票,这不仅有违基金经理的信托责任,而且还涉及到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本质上与贪污、盗窃没有区别。
“老鼠仓”体现了基金业内信托责任理念的缺失。因为基金经理们并不理解,他操作的平台是中小基民给予的,他操作好是应该的,有了百万以上的年薪,还觉得自己拿得少,实在不该。
同时,“老鼠仓”还反映了监管的薄弱,操作的规定不明确。在美国等国外基金行业中,为解决基金经理的利益问题,规定基金经理可以买卖股票,但是不仅要将交易信息定期对雇主报告,而且要遵循一种“交易优先次序”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基金经理要将客户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在为自身利益采取行动之前,必须让客户首先采取行动。一旦违反这些行为,将受到吊销执业资格的处罚。
事实上, 对后市的预期越是乐观, 业内对基金经理道德风险的担忧也越大, 中国基金业短短的8年时间里,并不缺乏诚信危机带来的教训。早期的基金黑幕几乎使刚刚起步的基金业夭折。好容易基金市场重新树立了信心,局面来之不易,但愿基金经理们能珍视起自己的信托责任,不要再次毁掉基金业的诚信。
诚信缺失损毁牛市
在牛市财富效应不断放大、各路资金蜂拥入市、牛市繁荣掩盖一切矛盾和问题时,如果有人坚持认为基金经理“老鼠仓”,会如“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一样,毁坏了牛市,很多投资者一定会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危言耸听。那么,基金经理“老鼠仓”到底会不会对牛市产生影响?
先不说基金经理携带“老鼠仓”是违法的,因为《证券法》明令禁止包括基金公司在内的证券从业人员买卖股票;也不说大多数基金公司规定,基金经理在取得任职资格时,须填写直系亲属、直系亲属子女的身份证号和股东代码,且不允许买卖股票,而这些规定根本难不倒基金经理。基金经理“老鼠仓”愈演愈烈,已成基金业公开的秘密,其对基金投资者信心、对基金业和牛市的伤害,值得高度警惕。
支撑当前牛市的除了来路不明的各路游资外,就是规模庞大、对市场影响举足轻重的公募基金。公募基金规模的迅速膨胀,得益于牛市财富效应下大众储蓄盲目而疯狂的“搬家”。一只新基金,一日募集几百亿资金已成常态,基金业正在这种乐观得令人晕眩的规模膨胀速度中,开始了内部监管松弛、滞后和疏漏的危险之旅。
基金业本质上是个靠天吃饭的行业。谁都明白这样一根链条对基金业自身发展、对此轮牛市未来的意义:牛市财富效应下的基金丰厚回报——大众储蓄搬家、购买基金——基金规模膨胀——基金资金入市——牛市继续走牛——基金继续回报丰厚。显然,基金回报率,是维系这根链条的关键。回报率高,储蓄流入基金的热情就高、速度就快,这根链条就牢固,牛市的游戏就能继续玩下去;反之,链条随时会断裂,牛市也随时会出现转折。
那么,基金经理“老鼠仓”会不会引起这根链条断裂呢?
这不仅取决于基金经理“老鼠仓”在基金业的泛滥程度和“老鼠仓”的规模,更要看基金投资者对“老鼠仓”的容忍程度,以及“老鼠仓”现象对大众信心的伤害程度。目前看,“老鼠仓”在基金业不是个案,“老鼠仓”的规模也非小数;几十万资金的“老鼠仓”获取上千万暴利,已经让大众投资者感到不公和愤怒;投资者对基金的态度也正在由从前的盲目申购转向警惕。尽管目前依然走牛的股市,还会让基金继续编织高回报神话,只要基金回报丰厚,基金经理的“老鼠仓”也很容易被“笨钱”忽视或无视。但潮起潮落,牛市不可能永远高歌猛进,基金也不可能年年给投资者高回报。一旦牛市退潮、基金亏损,则繁荣时期被暂时掩盖的问题就会集中爆发,基金投资者将会因为投资亏损而迁怒基金经理“老鼠仓”,最终在对基金公司甚至整个基金业的不信任中,引发赎回狂潮。赎回狂潮,摧毁的当然不仅是基金业,还有大众心之所系的本轮牛市。
按理,收入相对较高的基金经理,没有必要在“老鼠仓”上冒险。不过,这仅是常人的思维和逻辑。试想,中国目前尚未建立严格的金融实名制,一个基金经理又掌管着数额巨大的资金,操作“老鼠仓”相当方便,谁会不做?2007年初,证监会基金部曾发文加强对基金经理“老鼠仓”的监管,但谁都知道这样的监管很难做到,谁会害怕?基金公司内部对操作“老鼠仓”者,无非批评批评而已,这样的内部监管谁不心领神会?更何况,此轮牛市行情如此诱人,一次“老鼠仓”就可以让一位基金经理坐拥千万财富,安享未来人生,即便因为“老鼠仓”而丢弃所谓“收入相对较高”的基金经理职位,谁又会在乎?制度、监管,加上冒险后的高回报与被发现后处罚的低成本,都“鼓励”、驱使和助长着基金经理“老鼠仓”的大行其道。
毫无疑问,基金经理“老鼠仓”正如“蚁穴”般损毁着A股牛市的“千里之堤”。虽然人们对这样的损毁目前不屑一顾、也感觉不到,也因此,牛市依然会大步前行,缺乏警惕的大众,也依然会奋不顾身地将储蓄搬进基金。但终有一天,“牛市之堤”会突然溃决,投资者乃至中国股市也终究会为放纵基金经理“老鼠仓”的行为而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