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中国诗词大会》,身为点评嘉宾的蒙曼又火了一把。她第一次出名是2007年在央视《百家讲坛》上主讲《武则天》。蒙曼讲的武则天和一般人对武则天的看法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因此遭到了质疑,但也收获了众多拥趸。此后,她5次登上《百家讲坛》,并在这两年成为“成语大会”“诗词大会”“谜语大会”的点评嘉宾。对于“诗词大会”的火爆,蒙曼认为,中国人一直诗心未泯、诗性未死,只是被生活隐藏了起来,“诗词大会”只是重燃了人们的诗心。而伴随着重新燃起的诗心,10年间,蒙曼也完成了从一名大学老师到著名文化学者的优雅转身。
“中国文化是一桶牛奶,将它打成酥油,最上面的部分就是诗”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孩子们没有那么多游戏和游乐场,对蒙曼来说,唯一的乐趣就是读书。在她六七岁的时候,读到了地质出版社的一套《唐诗故事》,一共4册,作者王曙是个地质工程师。翻开灰绿和黄色的封面,里面的故事一下子把蒙曼吸引住了。
由于父母都是老师,工作都比较忙,蒙曼5岁就被送去读小学一年级。那时她年龄太小,父亲常常要在教室门口观察监督,但只要父亲一离开,她就闹着要回家。从小学到中学,蒙曼始终没断了逃课的念头,也跟她如今的学生一样讨厌考试,想方设法装病逃避。初一时,学校有一段时间搞基建,每天下午放假半天,等学校基建结束了,她仍然不去上课,这样居然蒙混过关了好久,父母竟也没有觉察。每天,他们和蒙曼一起从家里出发,走一段路,然后在一个岔路口分开,这时蒙曼再趁机偷偷折回家里。逃课自然是不可取的,但蒙曼也不是出去玩,而是回到家里看书。家里有一个装着很多书的大箱子,父母为了防范大她4岁的哥哥偷看课外书,把箱子上了锁,还在上面压了好多东西。瘦瘦小小的蒙曼找来锤子,硬是把书箱的锁砸开了。
后来,学历史、教唐史,蒙曼沿着父辈的足迹踏上了三尺讲台。所谓“诗必盛唐”,研究诗歌既是工作也是兴趣,她乐在其中。“诗是中国语言和情感的提纯。”蒙曼打了个比方,“中国文化是一桶牛奶,将它打成酥油,最上面的部分就是诗。”“诗是炼出来的,语言是,境界是,情感还是。”
“诗词能让你的眼睛耳朵都更善于发现美的存在”
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今年的“诗词大会”决赛上,涌现出了众多“才女”,台下的点评嘉宾是三男一女,而台上的选手则是“万红丛中一点绿”。蒙曼说:“其实年轻女孩子的心灵跟诗的气质是高度吻合的。诗本来就是该讲情怀的,抒情诗是诗中主流,而少女的心是最敏感的,对善和美的渴望也是最强烈的。”蒙曼很高兴看到台上跟台下相反的性别比例:“这说明女学提升了,也证明了诗这种形式跟年轻女性天真纯洁心灵的天然吻合。”
蒙曼并不是第一次坐上传统文化节目的点评席,除了两季《中国诗词大会》外,她还是《中国成语大会》和《中国谜语大会》的点评嘉宾。从201 6年开始,《见字如面》节目热度的攀升,便给综艺节目注入了一股清流,也让观众看到了有别于娱乐节目的文化之美。《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迅速火热,在蒙曼看来是情理之中的:“人不仅仅是追求耳目的享受,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是有精神追求的。诗词能给人提供的正是这种心灵的滋养。”
对此,蒙曼的解读是:“缺什么补什么。”比如现在出门就是雾霾,人们就开始羡慕古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日子。“现在一看,‘上青天’了吗?没有,上‘灰’天了。”蒙曼笑道。所以面对诗的时候,人们如同洗了眼,脑补的其实是已经看不到的画面。再比如,大家会觉得跟人打交道很累,所谓“城里套路深,我要回农村”,人们渴望的是诗中真诚的友情——“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在物质生活过于丰富的今天,娱乐节目仅能满足感官刺激,却无法填充精神生活。“这些诗词就是把我们缺失的东西补进来,让你的心灵更丰盈,让你的情感更升华,甚至能让你的眼睛和耳朵都更善于发现美的存在。詩给人提供的就是现代社会中很难得的一种精神上的美感,所以,今年诗词就借着《中国诗词大会》这样一个恰当的形式点亮了。”
“对春花秋月的感情区别于电冰箱就是诗意”
好诗之人往往有一颗赤子之心,在蒙曼看来,所谓诗意,就是能感受到美。许多人说,在家里泡个茶、养个花就是诗意。蒙曼认为,诗意不止于此:于自己而言,对春花秋月的感情区别于电冰箱就是诗意,看见新一批的孩子入学,觉得无论如何也要好好教这些年轻人也是诗意,因为我们的未来掌握在他们手里。她说:“在本季《中国诗词大会》中,最有诗意的是修车师傅王海军,当这位65岁的老人吟出‘云游青山看夕阳,斜阳田间酿麦香。翠柳莺飞山鸡唱,烫壶老酒醉他乡’时,谁能想象这首诗的作者就是面前只有小学文化的白发翁呢?3年写了1 OOO多首诗,每天写在小黑板上两首,挂在自行车摊的旁边,只要有人帮他改一个字,他就给人买一瓶啤酒。这比‘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更有诗意,因为他是真诚的、不含任何功利色彩的热爱,这就是最贴合诗的赤子之心。”
“有些东西形式主义到了矫情的程度,那不是诗意。”蒙曼经常听人讲“茶要这样喝,那样喝”,她嗤之以鼻:“茶道是日本人仪式主义的东西。中国的茶道重精神而轻形式,真正喝茶的时候没那么复杂,是很放松的状态。“人能放松下来才是诗意。”蒙曼觉得,如果因为仪式感特别强而使自己每天都处于紧绷的状态,反倒没有诗意了。
不知蒙曼的父母在给她取名字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女儿日后会崇尚自由的慢生活。闲暇的时光,蒙曼最爱的就是躺着看闲书,开卷有益,无所不读。阳台上的跑步机是前房主留下的,她从来没用过。她不喜欢跑步,也不擅长任何技能型运动。记得小学的时候,体育老师用了整整一堂课也没教会她跳绳,后来老师自己放弃了——至今她仍未学会如何让跳绳准确地落在脚下的同时自己能双脚越过,更惊诧于人们能将此动作连贯重复上百次。大学的军训,耳尖的蒙曼听到班主任问教官:“要不要把她拉出来单训?”她至今仍感激教官体谅女孩子脸皮薄,任由她在队列里格格不入。蒙曼喜欢爬山,因为无需任何技能。一般的运动总要有对手,但爬山不需要,可结伴而行,也可独自享受,“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自在。
蒙曼一直很喜欢的两句诗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她说向往生活在沐浴着清辉的世界里,每个人看见月亮都可以寄托自己的想法,而且无法赠人、不可言说,也不必跟其他人共享。“就希望天上永远有这样一轮明月,地上永远有看月亮的人。如果世界能够和平到大家都可以去赏月,生活富足到不必总低头捡钱而是抬头看看月亮,而且人若有看月亮的精神说明他有好心情,这就够了。这样的生活就是诗意的生活。”
(摘自《北京青年周刊》,本刊有删节)(责编 拾谷雨)
“中国文化是一桶牛奶,将它打成酥油,最上面的部分就是诗”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孩子们没有那么多游戏和游乐场,对蒙曼来说,唯一的乐趣就是读书。在她六七岁的时候,读到了地质出版社的一套《唐诗故事》,一共4册,作者王曙是个地质工程师。翻开灰绿和黄色的封面,里面的故事一下子把蒙曼吸引住了。
由于父母都是老师,工作都比较忙,蒙曼5岁就被送去读小学一年级。那时她年龄太小,父亲常常要在教室门口观察监督,但只要父亲一离开,她就闹着要回家。从小学到中学,蒙曼始终没断了逃课的念头,也跟她如今的学生一样讨厌考试,想方设法装病逃避。初一时,学校有一段时间搞基建,每天下午放假半天,等学校基建结束了,她仍然不去上课,这样居然蒙混过关了好久,父母竟也没有觉察。每天,他们和蒙曼一起从家里出发,走一段路,然后在一个岔路口分开,这时蒙曼再趁机偷偷折回家里。逃课自然是不可取的,但蒙曼也不是出去玩,而是回到家里看书。家里有一个装着很多书的大箱子,父母为了防范大她4岁的哥哥偷看课外书,把箱子上了锁,还在上面压了好多东西。瘦瘦小小的蒙曼找来锤子,硬是把书箱的锁砸开了。
后来,学历史、教唐史,蒙曼沿着父辈的足迹踏上了三尺讲台。所谓“诗必盛唐”,研究诗歌既是工作也是兴趣,她乐在其中。“诗是中国语言和情感的提纯。”蒙曼打了个比方,“中国文化是一桶牛奶,将它打成酥油,最上面的部分就是诗。”“诗是炼出来的,语言是,境界是,情感还是。”
“诗词能让你的眼睛耳朵都更善于发现美的存在”
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今年的“诗词大会”决赛上,涌现出了众多“才女”,台下的点评嘉宾是三男一女,而台上的选手则是“万红丛中一点绿”。蒙曼说:“其实年轻女孩子的心灵跟诗的气质是高度吻合的。诗本来就是该讲情怀的,抒情诗是诗中主流,而少女的心是最敏感的,对善和美的渴望也是最强烈的。”蒙曼很高兴看到台上跟台下相反的性别比例:“这说明女学提升了,也证明了诗这种形式跟年轻女性天真纯洁心灵的天然吻合。”
蒙曼并不是第一次坐上传统文化节目的点评席,除了两季《中国诗词大会》外,她还是《中国成语大会》和《中国谜语大会》的点评嘉宾。从201 6年开始,《见字如面》节目热度的攀升,便给综艺节目注入了一股清流,也让观众看到了有别于娱乐节目的文化之美。《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迅速火热,在蒙曼看来是情理之中的:“人不仅仅是追求耳目的享受,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是有精神追求的。诗词能给人提供的正是这种心灵的滋养。”
对此,蒙曼的解读是:“缺什么补什么。”比如现在出门就是雾霾,人们就开始羡慕古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日子。“现在一看,‘上青天’了吗?没有,上‘灰’天了。”蒙曼笑道。所以面对诗的时候,人们如同洗了眼,脑补的其实是已经看不到的画面。再比如,大家会觉得跟人打交道很累,所谓“城里套路深,我要回农村”,人们渴望的是诗中真诚的友情——“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在物质生活过于丰富的今天,娱乐节目仅能满足感官刺激,却无法填充精神生活。“这些诗词就是把我们缺失的东西补进来,让你的心灵更丰盈,让你的情感更升华,甚至能让你的眼睛和耳朵都更善于发现美的存在。詩给人提供的就是现代社会中很难得的一种精神上的美感,所以,今年诗词就借着《中国诗词大会》这样一个恰当的形式点亮了。”
“对春花秋月的感情区别于电冰箱就是诗意”
好诗之人往往有一颗赤子之心,在蒙曼看来,所谓诗意,就是能感受到美。许多人说,在家里泡个茶、养个花就是诗意。蒙曼认为,诗意不止于此:于自己而言,对春花秋月的感情区别于电冰箱就是诗意,看见新一批的孩子入学,觉得无论如何也要好好教这些年轻人也是诗意,因为我们的未来掌握在他们手里。她说:“在本季《中国诗词大会》中,最有诗意的是修车师傅王海军,当这位65岁的老人吟出‘云游青山看夕阳,斜阳田间酿麦香。翠柳莺飞山鸡唱,烫壶老酒醉他乡’时,谁能想象这首诗的作者就是面前只有小学文化的白发翁呢?3年写了1 OOO多首诗,每天写在小黑板上两首,挂在自行车摊的旁边,只要有人帮他改一个字,他就给人买一瓶啤酒。这比‘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更有诗意,因为他是真诚的、不含任何功利色彩的热爱,这就是最贴合诗的赤子之心。”
“有些东西形式主义到了矫情的程度,那不是诗意。”蒙曼经常听人讲“茶要这样喝,那样喝”,她嗤之以鼻:“茶道是日本人仪式主义的东西。中国的茶道重精神而轻形式,真正喝茶的时候没那么复杂,是很放松的状态。“人能放松下来才是诗意。”蒙曼觉得,如果因为仪式感特别强而使自己每天都处于紧绷的状态,反倒没有诗意了。
不知蒙曼的父母在给她取名字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女儿日后会崇尚自由的慢生活。闲暇的时光,蒙曼最爱的就是躺着看闲书,开卷有益,无所不读。阳台上的跑步机是前房主留下的,她从来没用过。她不喜欢跑步,也不擅长任何技能型运动。记得小学的时候,体育老师用了整整一堂课也没教会她跳绳,后来老师自己放弃了——至今她仍未学会如何让跳绳准确地落在脚下的同时自己能双脚越过,更惊诧于人们能将此动作连贯重复上百次。大学的军训,耳尖的蒙曼听到班主任问教官:“要不要把她拉出来单训?”她至今仍感激教官体谅女孩子脸皮薄,任由她在队列里格格不入。蒙曼喜欢爬山,因为无需任何技能。一般的运动总要有对手,但爬山不需要,可结伴而行,也可独自享受,“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自在。
蒙曼一直很喜欢的两句诗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她说向往生活在沐浴着清辉的世界里,每个人看见月亮都可以寄托自己的想法,而且无法赠人、不可言说,也不必跟其他人共享。“就希望天上永远有这样一轮明月,地上永远有看月亮的人。如果世界能够和平到大家都可以去赏月,生活富足到不必总低头捡钱而是抬头看看月亮,而且人若有看月亮的精神说明他有好心情,这就够了。这样的生活就是诗意的生活。”
(摘自《北京青年周刊》,本刊有删节)(责编 拾谷雨)